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的改革,语文学科在升学成绩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学好语文显得尤为重要。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构成部分,写作水平如何是学生语文能力高低的根本标志。中考语文卷中,作文分值占到百分之四十,今后将还会增加。因此,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而如今农村中学的大部分学生知识面狭窄,作文教学让老师觉得难入手,难引导,难分析,学生也对作文望而生畏,甚至是怕上作文课,怕见到作文题目,从而形成了教师不知怎么教,学生不知怎么写的局面。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
一、转变认识,积极作文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时老师让我写的,我不喜欢,作文没意思。这导致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
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它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用写日记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这就是一种写作。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动还会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二、分析心理,找出病因
作文要经历一个心理过程,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学生的作文心理尽心分析,抓住突破口,作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从而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水平。
1、有强烈的写作欲望,表现出对作文积极取向的态度
这样的学生盼望上作文课,在课堂上情绪振奋,看到作文题目后,迅速进入思考的过程和写作过程;且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十分活跃。作文成功率较高,但是这样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太小。
2、没有写作欲望,但有来自某些方面的心理需要,对作文表现为消极被动的态度
这类学生虽谈不上有写作的欲望,但是为了一定的需要,如争取优异成绩、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希望在考试中拿个高分等,他还是会认真地完成作文。如若作文题目合意会迅速的进入写作过程,若不合意,仍会搜肠刮肚,努力完成。这类的学生在实际中所占比例最大。
3、完全不想写作文,对作文为回避对抗的态度
这类学生不想写作文,更怕写作文。往往碰上能写的题目,应付了事,碰上不会写的题目就乱写一通,甚至是拒不完成。这样的学生所不多,但比第一类学生绝对数要多,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改善教学,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是每个孩子都愿意并积极去做的事。“留心观察事物,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下来。”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对于作文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动笔的愿望。在这种愿望驱使下,他们乐意主动地、由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想象,不把作文当成一种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美好的倾诉。有了兴趣做基石,然后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文章,渐渐地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以提高。针对于中学生的作文心理,我们可以对症下药,试着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入手,努力改善自己的写作教学。
四、从材料积累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怎样积累呢?
第一是从阅读中积累。“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写诗也会吟”笔者认为,课外阅读对语文水平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重大作用。三毛、韩寒等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当下的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课外阅读量,并指定推荐书目,在试题中也有相应的课外阅读考试。但很多学生限于种种原因,根本不能真正达到规定的课外阅读量,由此也大大限制了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幅度。所以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心爱的本子上。
第二是从生活中积累。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曾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观察,观察什么?就是观察生活。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三)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
第三是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也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当然,积累不仅仅是指课外积累,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创设语言运用的场境,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有意识地收集整理,并进行迁移重组或仿写练习,做到读写结合,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五、从选材上培养学生抓主要矛盾、取舍有度的做事方法
每个学生每天、每月、每年要做的事很多很多,哪些必须做好,哪些得先做,总要有个规划,写作文也一样“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哪些材料适合文章的标题?哪些该详写?哪些该略写?要取舍有度。我在《我渴望----》作文中、让学生先定中心,后列提纲,与中心有关的详、次要的略、无直接的关系省去。文题才会相应生辉,恰到好处。作文要把握主要的内容“不惜笔墨”、次要内容“惜墨如金。”才会写出好的文章。
六、从作文中心确立上培养学生的高尚的情操
现在的作文的内容多正面题材,对读者的感染力比较强。一是可从题目上引导,如《我爱骑车》(农民、教师、假想、…)类的作文,突出了题眼“爱”也就渗透了爱的教育;二是可从行动上指导:活动并完成《我为_做_》的作文时,让学生通过自身换位体验、感受别人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学着知恩图报。三是对行动一定要有调查,避免光说不做的空谈,让学生付诸实际行动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
七、从结构的安排、顺序的调整上让学生有宏观布局、客观推的能力
事物都有自身的运行规律,作文应客观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事用事情发展的顺序、景用空间方位或游览顺序,活动用时间顺序,物用事物特点定,这些顺序便是文章的主动脉,不可紊乱。结构的安排也应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总--分--总”式让学生易接受又符合事理。内容的规划、属性分类要明白,否则一团乱麻。做事也要理出头绪,安排好顺序,才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从学生的习作相互阅读、相互交流、批改中让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师讲评作文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还可以针对有关方面的要求让学生交换阅读修改。如 《妈妈,我想对你说》,请 A同学 看后,A同学 同 B同学 的思想在交流中得到碰撞和升华。一学生在《请你别这样了》一文中,劝说一个爱动粗的男生说:“都是一个班的同学,你何必动粗呢?伤了别人你脱得了干系吗?知道你爱生气,谁还爱和你玩?学校领导知道了,还要扣我们班的纪律分,多损我们的集体荣誉呀!记住吧:“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我请来那位同学,他读后红着脸说:“老师,我知道以后怎么做了”。给学生留足自尊,这比老师直接教育效果还好。魏书生的《教书育人》告诉我们 : 作文不一定篇篇都由老师改,让学生互相修改,可锻炼他们的阅读、判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还可以“吸取精华、弃去糟粕”,让习作水平也取长补短。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健康的情感、高雅的情趣、生动的个性以及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勤于思考,追求创新,久而久之,就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打开创新的大门,教学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一、转变认识,积极作文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时老师让我写的,我不喜欢,作文没意思。这导致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
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它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用写日记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这就是一种写作。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动还会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二、分析心理,找出病因
作文要经历一个心理过程,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学生的作文心理尽心分析,抓住突破口,作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从而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水平。
1、有强烈的写作欲望,表现出对作文积极取向的态度
这样的学生盼望上作文课,在课堂上情绪振奋,看到作文题目后,迅速进入思考的过程和写作过程;且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十分活跃。作文成功率较高,但是这样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太小。
2、没有写作欲望,但有来自某些方面的心理需要,对作文表现为消极被动的态度
这类学生虽谈不上有写作的欲望,但是为了一定的需要,如争取优异成绩、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希望在考试中拿个高分等,他还是会认真地完成作文。如若作文题目合意会迅速的进入写作过程,若不合意,仍会搜肠刮肚,努力完成。这类的学生在实际中所占比例最大。
3、完全不想写作文,对作文为回避对抗的态度
这类学生不想写作文,更怕写作文。往往碰上能写的题目,应付了事,碰上不会写的题目就乱写一通,甚至是拒不完成。这样的学生所不多,但比第一类学生绝对数要多,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改善教学,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是每个孩子都愿意并积极去做的事。“留心观察事物,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下来。”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对于作文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动笔的愿望。在这种愿望驱使下,他们乐意主动地、由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想象,不把作文当成一种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美好的倾诉。有了兴趣做基石,然后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文章,渐渐地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以提高。针对于中学生的作文心理,我们可以对症下药,试着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入手,努力改善自己的写作教学。
四、从材料积累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怎样积累呢?
第一是从阅读中积累。“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写诗也会吟”笔者认为,课外阅读对语文水平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重大作用。三毛、韩寒等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当下的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课外阅读量,并指定推荐书目,在试题中也有相应的课外阅读考试。但很多学生限于种种原因,根本不能真正达到规定的课外阅读量,由此也大大限制了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幅度。所以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心爱的本子上。
第二是从生活中积累。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曾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观察,观察什么?就是观察生活。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三)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
第三是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也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当然,积累不仅仅是指课外积累,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创设语言运用的场境,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有意识地收集整理,并进行迁移重组或仿写练习,做到读写结合,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五、从选材上培养学生抓主要矛盾、取舍有度的做事方法
每个学生每天、每月、每年要做的事很多很多,哪些必须做好,哪些得先做,总要有个规划,写作文也一样“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哪些材料适合文章的标题?哪些该详写?哪些该略写?要取舍有度。我在《我渴望----》作文中、让学生先定中心,后列提纲,与中心有关的详、次要的略、无直接的关系省去。文题才会相应生辉,恰到好处。作文要把握主要的内容“不惜笔墨”、次要内容“惜墨如金。”才会写出好的文章。
六、从作文中心确立上培养学生的高尚的情操
现在的作文的内容多正面题材,对读者的感染力比较强。一是可从题目上引导,如《我爱骑车》(农民、教师、假想、…)类的作文,突出了题眼“爱”也就渗透了爱的教育;二是可从行动上指导:活动并完成《我为_做_》的作文时,让学生通过自身换位体验、感受别人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学着知恩图报。三是对行动一定要有调查,避免光说不做的空谈,让学生付诸实际行动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
七、从结构的安排、顺序的调整上让学生有宏观布局、客观推的能力
事物都有自身的运行规律,作文应客观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事用事情发展的顺序、景用空间方位或游览顺序,活动用时间顺序,物用事物特点定,这些顺序便是文章的主动脉,不可紊乱。结构的安排也应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总--分--总”式让学生易接受又符合事理。内容的规划、属性分类要明白,否则一团乱麻。做事也要理出头绪,安排好顺序,才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从学生的习作相互阅读、相互交流、批改中让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师讲评作文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还可以针对有关方面的要求让学生交换阅读修改。如 《妈妈,我想对你说》,请 A同学 看后,A同学 同 B同学 的思想在交流中得到碰撞和升华。一学生在《请你别这样了》一文中,劝说一个爱动粗的男生说:“都是一个班的同学,你何必动粗呢?伤了别人你脱得了干系吗?知道你爱生气,谁还爱和你玩?学校领导知道了,还要扣我们班的纪律分,多损我们的集体荣誉呀!记住吧:“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我请来那位同学,他读后红着脸说:“老师,我知道以后怎么做了”。给学生留足自尊,这比老师直接教育效果还好。魏书生的《教书育人》告诉我们 : 作文不一定篇篇都由老师改,让学生互相修改,可锻炼他们的阅读、判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还可以“吸取精华、弃去糟粕”,让习作水平也取长补短。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健康的情感、高雅的情趣、生动的个性以及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勤于思考,追求创新,久而久之,就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打开创新的大门,教学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