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树事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ui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在辽阔的冬季和料峭的早春,你才能影影绰绰看到一个个接近完整的村庄。那些屋顶和院墙拨开以往浓绿的屏障,带着枝丫的粗犷线条,水墨画般走进你的视线。其他季节的村庄是藏着的,藏在树枝的怀抱里,藏在叶子们的手掌中,像那些雀儿,只管叽叽喳喳鸟鸣般升上些炊烟的旗帜,你却看不见它们,它们被树护佑着。
  乡村的树交错分布在村里村外,既是村庄的外围襁褓,又是村庄的精神内核。榆杨槐柳、椿桐柘桑、桃杏枣梨、楝枳柿李,浓荫掩映,枝条杂陈,花开馥郁,香风沉醉。房前屋后遮蔽掩映的,是人们自己挑选的邻居,人们把它们与自己的烟火日子捆绑在一起,休戚与共。乡路庄头、丘陵沟岔长出的树,则是风吹来的种子、雨送下的盘缠,生长随意,姿态天然。野生的和家栽的树填充着村庄的罅隙,搭建起村庄的外围和翠绿屏障,搭建起乡下人的婆娑生活。
  南风乍起时,乡村人家就忙着栽树,村庄里的每棵树都是特定的符,驾驶着一片祥云驻扎在一个个檐头。哪一棵主财源广进,哪一棵祈长寿平安,哪一棵寄托着梦想,哪一棵镌刻着家风,栽树的人心有大丘壑,懂树的人看一眼便心知肚明。旧时两家结亲兴“访听”,双方家长都要暗访对方的声誉品格。有些聪明的家长并不去街巷间听议论,而是悄然观树,人言不可尽信,它们不如一棵棵树的标杆更能称量主人的脾性和家教。
  在乡下,栽树是一种仪式,爱树是一种精神皈依,房前屋后若没有几棵像样的树,算什么过日子啊!刚建好新房的人家,栽树是头等大事,他们忙碌谋划栽树的蓝图。先在西墙外栽几棵梧桐树,梧桐木质暄,叶子大,易成活。要赶紧将房屋遮盖起来,将生茬的新房煨热,才有扎下根的样子。树要扎根人更要扎根,人们需要这样易成活又迅速生长的树打下家业的基础,亮出繁盛的招牌。
  梧桐在中国文化里是青衫诗人,高拔冷峻,才华逼人,不染尘埃,它是传说中的神鸟凤凰唯一愿意栖息的树,也是古典乐器之王古琴的材质。只可惜,被家乡人喊作梧桐的树实际上是泡桐,但是家乡人都这么叫。梧桐,多唯美的名字,诗意而挺拔,绿涛汹涌如青青子衿的书生一样矗立在家家户户的庭院外,那硕大的绿叶婆娑着,给酷暑里煎熬的人洒下清凉。夏雨宣泄的日子里,梧桐树下是最后一处干爽的方舟,身量未足的鸡、鹅都会在梧桐树下躲避淋漓之苦。淘气的孩子偷偷从屋里跑出来,一连几天的阴雨,他们的小脚丫儿寂寞得要生出苔藓,他们不披祖父的蓑衣,不戴父亲的斗笠,偏偏跑到矮小的梧桐那里折一朵新发的叶子遮在头上,奔跑开去。那硕大的翠屏遮挡着孩子毛茸茸的头,散发着鲜嫩的味道。
  乡下人院门外要栽国槐。国槐是护佑一家人的图腾之树,它立在街门一侧,享受做一杆大旗的礼遇。男人上坡回家,首先在槐树上磕去鞋窝子里的土坷垃,在树下的石墩上抽一袋烟,鼻息里涌进炊烟的味道,眼睛望向远方隐约的青山、红彤彤的火烧云,满心的知足和安然。过年的时候,男人郑重地给国槐身上戴一朵新鲜的红花,一帘上写“出门见喜”的红条贴在树上,一家的喜气从内到外地透出来。国槐树那浓密的叶子层层叠叠,堆砌万千诗意和清凉,夏秋时节,人们将竹椅、草墩、马扎甚至草席子搬到树荫下纳凉。大槐树下有清爽的穿堂风,它们抚摸过庄稼,亲吻过野花,撩拨过浪花,把极热的暑气重新组合,描画出波澜,透出逶迤的清凉。树下遮蔽热闹的人们,树上养了一树清脆的欢唱,黄鹂、柳莺、白头翁、蜡嘴鸟,它们在树上蹦跳,如跳跃的音符演绎着欢快和热闹。农历五月,国槐姗姗开出满身槐花,那花没有洋槐花一样甜甜的蜜,而有一种微微的苦香。这时节,大家忙着采槐米,用小铁钩折下槐花的花蕾,晒干之后卖给中药房。每年还要留一些槐米炒成槐米茶喝,槐米茶败火清脑,乡下人喜欢,从夏天一直喝到来年春深。
  院墻外通常栽着洋槐树和榆树。榆树难成材,要是说人不开窍,就喊他“榆木疙瘩”。既然不容易成材,为什么还要栽它?面对孩子的追问,娘说:“榆树泼辣,像咱庄户人,旱了涝了它都长;倒了歪了也长;雷劈了,根不死,还长;荒年里,榆钱、榆树叶子甚至树皮被扒了吃掉,它还长。榆树还喜庆,它开的花叫榆钱,榆钱就是余钱,家有余钱不就是咱老百姓盼望的吗?”孩子豁然开朗,对榆树也高看一眼。孩子问那洋槐树有什么说道,娘说:“洋槐花开得像雪,满院子的甜香,它是开花的树里面蜜最多的。”家里又没养蜜蜂,洋槐蜜还不是被别人家采去了,孩子不解,难道娘栽槐树就是为了闻闻花香?娘说,叫谁家采去蜜都是好的,家贫望邻富,大家的日子都甜甜蜜蜜的不是更好吗?孩子看一眼心里生长着蜜的娘,心里也甜甜的。
  春天里,人忙碌,树也忙碌。梧桐花高高地在屋顶开出一片片紫色云霞,那花像一个个小喇叭,花落下地,小孩子们拾起来,摘掉它的花蒂轻轻一吸,吸花里的蜜。洋槐花的蜜最甜,那甜清冽可人。每年花开时,庭院里的女人总要做槐花饭、槐花粥。榆树的花开得羞怯而隐秘,它们跟叶子一样穿着绿裙子,一个个圆圆的小铜钱聚集在一起,聚成了一串串手心里宝贝着的铜钱模样,一溜儿绿色的边儿装饰着包含种子的榆钱核,像一枚枚小巧的草帽,在阳光里晃动。肉滚滚的榆钱撸下来蒸成榆钱饭,不等掀开锅盖,香味就钻鼻孔儿,若拿蒜泥蘸榆钱饭吃,好吃得能撑破肚皮。那些干落的榆钱在春风里满街满巷地飞,飞到人们的头发上、脖颈里,飞进人们的衣裳口袋,人们也不拍去,反而喜气洋洋地笑,这漫天飞舞的彩头,给了春天里的庄户人一个多么美好的期待啊。
  树都茂盛地长着,转眼间把房子遮蔽起来,它们高的矮的错综着,红的紫的搭配着,那些树是家的衣裳,朴实而慈祥,温暖又生动。长得最快的树是梧桐,三四年时间就长成一棵棵又粗又高的树。秋天午后,女人将院子扫干净,在梧桐树投下的大片阴凉里铺下芦席,在树荫里教闺女缝被子。女人说,梧桐树虽然木质暄,可是咱家的屋梁里竟然有一根梧桐。盖新房的时候,实在凑不齐木料了,颤颤巍巍的日子勉强被一根貌似强壮的梧桐扶持着。家里有一副门板也是梧桐做的,空落落的门洞像无奈的眼睛,一副极轻的门板,将贫穷日子的漏洞堵上。先人栽了几棵梧桐树,后来繁衍成林,家里捉襟见肘的时候,就去伐梧桐换取柴米油盐。女人抬眼看看梧桐树,满怀感恩。
  树一年年长高,爹娘一年年衰老;树一年年长大,树下长起来的孩子一个个离开。岁月里的许多人,村庄里的许多事,人们记不清了,而树记得。那狭窄的年轮记录了村里那一年的干旱,它们见过一个个妇女挑担抗旱的蹒跚身影;那些粗壮的年轮又记录着当年雨水丰沛五谷丰登,沉甸甸的果实把汉子们的腰累弯了。
  那些当年跟着爹娘栽树的孩子,一年年万水千山地往回赶,回来看一眼树,摸一把树,在城市里的迷茫就烟消云散了。娘走了,爹走了,可是树还在,它们粗糙的老树皮上布满沧桑裂纹,但是枝头依然澎湃着碧绿的波涛,它们骨骼坚硬地屹立在村庄里,屹立在孩子们的心头,像一座碑。
  只要树在,家就在,走得再远的孩子都不会迷路。
其他文献
“闲”繁体写为“閒”,是在门里望见月亮。让人想起有月亮的晚上,晚风清凉,秋虫唧唧,月光如水水如天,一位绮年玉貌的女孩倚在门前,抬起头见皓月当空。  古代的月亮,是最诗意的一枚。它被诗人别在衣襟上,被画家描绘在宣纸上,被女子纤纤玉手绣在素绢上。闲,原来和月亮有着扯不断的情思。  作家董桥先生说:“爱书爱纸的人等于迷恋天上的月亮。”原来,好文字就是天空的一轮满月。清代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言:“少年读书
一边明亮,一边暗淡;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所有的事物  我都要看上两遍  一遍让我欢欣  一遍令我忧伤  树木在绿冠中  发出朗朗的笑声  一顆硕大的泪  却悄然落进树根  太阳十分年轻  在光束的顶端  可那光束却困于无边的黑夜  世界完美的闭合  在两页封面之间  那里  我聚拢起所有的事物  并将它们爱上两遍
从门缝看塔是扁的。塔后高耸的院墙是扁的。围坐塔下的昆门徒是扁的。香炉和烟是扁的。嗡嗡的诵经声响起来,声是扁的,像浮尘像雾,裹着昆塔一层层攀升,升到金灿灿的塔尖时,整个昆塔被诵经声包裹。那声音经过昆塔有了形,在塔尖上又塑起一层塔。一座声音的塔高高渺渺立在裹金的昆塔之上。诵经声又上升,往声音的塔尖上再层层塑塔。越高处的塔就越扁,越缥缈。  她每天站在门后看,这扇从未打开的木门上裂了一个缝,像一只扁长眼
像在空中撩一条绳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道人生抛物线。  譬如跨世纪前后十年里,我一直处于人生低谷,处处碰壁,照我老师说是“自开张以来就不曾发市儿”。我一直是一介寒酸书生,形容猥琐,目光迷瞪,年年要抠算着一枚硬币过日子。想靠写诗养家糊口,天下诗人皆腰瘦一圈。  我累计获过台湾《联合报》新诗奖三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是三次,但没生万物。这例子放到中国文坛不算事儿,放在我们村里显得少有
儿时的乐趣总是那样单纯,无非是一朵花,一片叶,甚至一个小水洼。我蹦著,跳着,远远一阵甜腻的香味,日复一日地,牵引着我上前去……  本不是玉盘珍馐,为何有它独特的魅力?一则孩子天性喜糖味,二是小贩的吆喝也是一种艺术。“糖画嘞!现熬现画嘞!三块由天,五块由你嘞!”  日日听,再小的娃也记得了。至于他口中的“三块由天,五块由你”自有说法。卖糖画的有个规矩,三块钱,可以随意拨一下摊子上的转盘,指到什么图案
菖蒲临水,与荷清喜;冉冉蒲叶,与莲共影。小坐一方清水池,菖蒲细碧洁净,与荷花相依,人也得清凉,与事忘忧,与世不染。  而书斋有菖蒲,苍然几案间,寂之气,幽之韵,悠然相合。人坐案边,翻书页,读月光,清趣洒然。再于山间行走,总不忘学陆游雅兴,溪头寻白石,回家养菖蒲。  办公桌、家里书桌上,十几年一直养着菖蒲。心每烦躁,抬眼看青绿绿的叶子,幽然无语,内心安详。  因为甘于清幽,案上菖蒲,宛如君子,澹远清
申平先生乃全国小小说大家、名家,对于动物的悲悯和热爱是他创作的主题。《兽兽镜》从中学生任灵、关月的视角写起,以具有凹凸镜效果的兽兽镜为主线,“养马比君子”,用魔镜透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空渺而诡谲。小小说告诉我们,人类都有动物的一面,人其实就是高级动物,爱护动物,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  自从捡到那面镜子,中学生任灵的生活就被彻底地打乱了。  也是合该有事,如果不是跟同学躲猫猫,她这辈子根本就不可
摘 要:集体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组织形式之一,是适应我国人口众多、师幼比例较低等国情,对幼儿实施教育的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文章结合课例,针对青年教师集体教学在活动目标制定、活动环节设计及师幼互动三个方面常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具体解决策略。  关键词:诊断性教研;集体教学;青年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0-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1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着不同的梦想和目标,匆匆奔向自己的方向。他們竭尽全力去生活,用行动告诉我:为了自己热爱的,为了未来,不论前方是苦还是甜,不论前方是荆棘丛生还是鸟语花香,都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1976年3月的一天,安徽一个小镇传来了啼哭声,又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不幸的是,他被查出患有小儿麻痹症,这使他变成了残疾人,行动不便,口齿不清。从此以后他便成为同龄孩子嘲笑的对象,
摘 要:文章以贝多芬《春天》小提琴奏鸣曲音乐主题为主要线索,结合贝多芬音乐创作思想,试着探索、研究音乐作品中关于主题音乐的几种处理手段,从主题的形成、构建、进程与发展等方面,分析音乐的创作手法和理念,寻找主题音乐创作和写作规律,从而挖掘音乐的美学内涵。  关键词:主题构建;双乐器主题呈示;主题变奏  中图分类号:J62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17 文章编号:167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