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通识教育有效发展培养“适应型”人才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0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20世纪80年代我国各高校逐步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开始,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发展日趋成熟,但受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方案影响,部分高校的通识教育依然处于专业教育的附属地位。随着当今社会就业竞争愈演愈烈,只有真正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清晰表达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各高校开展通识教育应避免盲目复制成功经验,而应当有效结合大学自身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特色;避免只重形式走过场的思想,而应当走一条适合大学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通识教育;适应型;有效发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00-00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就业竞争愈演愈烈。据统计,自2011年起,全国高校毕业生年增长近20万人,到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本科生就业率为67.4%。[1]而当代教育的日趋专业化,使众多的毕业生接受的人文、情怀和智慧等教育相对弱化,他们缺少必要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难以被社会所接纳,因此我国高校如何有效地发展通识教育成为了一大难题。
  一、 国内通识教育的实施现状
  20世纪80年代我国各高校逐步推行“文化素质教育”,开始了通识教育的初步探索。2000年,北京大学以美国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为蓝本设置了通选课,开启了国内真正意义上通识教育实施实践的大门,国内众多高校也相继迈出了探索的步伐。现如今虽然通识教育的理念现已被广大的教师和学生所熟知,但受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方案影响,部分高校的通识教育依然处于专业教育的附属地位。因此开展通识教育不应只重外在形式,不关注大学自身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特色,而应当关注内在实质,走一条适合大学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2]
  二、 国内部分高校开展通识教育主要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师生缺少对通识教育实施意义的必要认识。
  通识教育是指一种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广博的普遍意义的了解,形成内心统一的认识观和世界观,并通过理性和感性均衡发展,使之形成完善的人格,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须的解决问题能力、生活态度、道德和政治修养等广泛的教养要求的具体教育形式。[3]一方面部分高校教师迫于职称评定的压力对于科研的热衷远高于教学,以致于对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革新相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必要的课堂讨论、调研分析等;教学形式死板、照本宣科,收效甚微。这样的授课形式对于非专业的学生不仅学习难度很大,而且单一的教学方法势必导致其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无法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经验,失掉了通识教育的意义。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传统教育思想多年的影响下,无法对通识教育的意义做到透彻理解,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学习中只以修满学分为目的,在课堂上没有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的主动性,对于所学的知识不能主动的整理、吸收,无法形成有效的体系去完善其人格和世界观,依旧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缺乏整体规划
  通识教育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拓展广阔的知识视野,认识不同学科的理念和价值,提升对人类共同关心问题的触觉;建立判断力及价值观;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和融会发展的可能,以及发掘终生学习的潜力。”[4]大多数高等学校虽然了解通识教育的教育目标但是在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只是盲目照搬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经验,反而忽略了符合自身实际条件的机制制度建设。这种做法无疑导致了诸多问题的产生。
  1、 高校缺乏对通识教育的必要扶持
  虽说科研是大学实力的象征,但是教学才是一所大学存在的根本,如果想让广大教师对通识教育予以重视,那么高校首先应改变目前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机制。大多数高校现行的教师评价方式过分强调科研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课堂教学在整个评价中的地位很低。所以很多老师除了其本身的专业课授课外,对于额外的通识教育相关授课任务并不感兴趣甚至抵触,这就很容易导致部分任课教师在通识教育实施过程中应付学校,敷衍了事。
  2、高校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通识教育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专业教育,其实质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跨学科学习能力的全人教育,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通识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依照培养目标革新教学方法,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不能完全照搬其专业课程的教学经验。部分高校没有建立专门的机制和制度督导通识教育的有效性,使得一些不符合通识教育实施目标的课程能够长久开设,因人设课情况严重。众多通识教育课程更像是盲目的专业课堆砌,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无法培养学生跨专业、跨领域学习的能力。而一部分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只是选择“历来”给高分的教师,忽略自身兴趣和需求,这无形当中偏离了通识教育的本意。
  三、 提高通识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通识教育在我国部分高校实践多年,已初见成效,但部分高校起步较晚,真正能将这种教育理念发挥出其应有作用,还要根据自身情况继续摸索经验。为了提高通识教育教学有效性,培养具有较强“适应性”的人才,建议相关高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继续加大通识教育实施意义的宣传力度
  通识教育若想在高校中有效开展,则必须要让师生充分认识到其深远意义。高校应拓宽宣传途径,在师生当中多角度宣传通识教育开展的必要性,一方面让教师充分理解其在通识教育实施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使其依照社会需求主动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正确认识多领域、跨学科的学习对于其适应社会需求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使其增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思辨能力。
  (二) 政府和高校应加大对通识教育实施的扶持力度
  经调查了解,减轻教师思想深处“重科研轻教学”思想包袱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大教学在教师评价机制中的比重。因此为使通识教育有效开展,既要加大通识教育教学任务在教师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使任课教师能够主动将通识教育教学任务提升到重要地位,也要设立奖励机制,对通识教育实施过程中获评价较高,效果显著的任课教师给予适当奖励。
  (三) 依据高校自身情况完善相关管理体系和督导机制
  如果说师生的思想认识是通识教育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那么科学的督导机制则是通识教育有效开展的坚实保障。因此成立专门机构对通识教育的实施进行整体规划、统一部署、严格督导、科学评价显然十分必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督导,可以有效帮助任课教师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效果。
  因此,为避免通识教育的目标流于形式,各高校既要获得有关部门和高校师生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又要依照各高校自身特色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督导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通识教育,培养“适应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05)
  [2]戴丽娟,追本溯源 继往开来:密歇根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演变和启示,大学杂志社,2014(06)
  [3]常洁,高等学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文史博览(理论),2011(12)
  [4]刘少雪,综合课程:现代大学通识教育之路[J],高等教育研究,2002(5)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炎琥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
【正】 前些日子,在一些报刊上,陆续介绍了运用口诀进行体育教学的有关文章,阅后颇受启迪。的确,在体育教学中把动作要领概括成口诀进行教学,大有益处,它能帮助学生较快较好
文章结合我国入世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从政治的高度出发,探索建设一支作风正、业务精、素质高
背景1.全国城镇化进程城建档案是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图纸,对日后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乃至文化传承都有着宝贵的查考和借鉴作用。近
农学应用型本科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特别是为地区培养农业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任,因此农学专业准确把握学校的办学定位和自身的专业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
【正】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执教数载,总喜欢以"还有没有问题?"之类的语言作为常用语,学生总以领悟似的微笑和朗声作为回答。于是,我也欣欣然结束这堂教学,仿佛我的
目的分析前臂良性骨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前臂良性骨肿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1959年11月至2014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肿瘤科收治的215例前臂良性骨肿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家庭
目的探讨自拟滋肾化瘀利水汤治疗肾性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出符合入选标准的78例肾性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研究组(n=39)和参照组(n=39)。参照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方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传统文化观念,传统文化的存在形态,对于文化的接受方式和整体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革,究其原因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视觉传达设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