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博物馆藏品的保护与利用

来源 :炎黄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vllnv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品保管的目的是保证藏品的安全,而藏品利用则是要最大化体现藏品的价值。如何在保护藏品的同时保证充分利用,对于博物馆来说是一个矛盾的集中点,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平衡点。中国航海博物馆(以下简称中海博)的馆藏船模是特色藏品,近些年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成为宣传推广航海历史文化的良好载体,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根据博物馆定义,博物馆需要承担为社会发展服务、面向公众的教育等功能。与其他一些教育机构相比,博物馆最大的特点就是收藏的各类藏品,这也是发挥博物馆展示、研究、教育等功能的基础。这些藏品不仅是博物馆自身发展的基石,也是国家历史文化的载体和具现形式,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对博物馆来说,藏品安全是一切博物馆藏品利用的前提和红线,是凌驾于所有对于藏品的利用之上的。但是近些年来,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提高和坚定文化自信的推进,博物馆越来越多地成为市民假日休闲和青少年儿童课外教育的主要场所。当下的博物馆正应当“通过对文物藏品的保管、研究,通过系统化、主题性的陈列展示,对广大民众进行知识、技能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传统的博物馆观念中,藏品是最重要的,藏品数量增加和藏品安全保护是博物馆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这样的“以物为本”固然不能说错,但是很显然并不符合当下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教育机构应有的作用和职责,没有将藏品中蕴藏的文化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2016年习总书记在关于文物工作的工作指示中强调,要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这就对博物馆的藏品保护和利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很高的标准。博物馆既要做到对藏品的安全保护,同时还要将博物馆藏品的利用最大化。
  因此,对于博物馆而言,藏品保护和藏品利用看似对立,实则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偏废。
  为配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近些年中海博对于各类馆藏木制船模的利用也有了明显增多。通过对中海博近几年木质船模藏品提用归还记录的统计发现,馆藏木制船舶模型的利用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发生“损坏”和使用范围狭窄。
  就博物馆藏品而言,展览次数增多意味着利用频率越高,相应地藏品受损的概率也就越大。船模藏品,尤其是木质船模在利用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损坏”。这个“损坏”指的并不是恶意造成、对藏品影响巨大、不可逆的损害,而是指对船模本身或配件上发生的一些变化,比如配件位移、脱落等现象。这些现象通过修复、保护等手段是可以将船模藏品恢复到之前的正常保存状态的。
  中海博馆藏木质船模中,不论是传统的中式船模还是西洋船模,会有很多零散的小配件,如桨、舵、人物、兵器、帆具、绳索等。这些配件在船体上往往是通过卡榫等形式来进行固定,个别部位会使用胶水,但是由于配件比较细小,无论哪种固定方式,在遇到较大的晃动或者擦碰时,都很容易发生脱落。虽然都是船模上的配件或装饰品,且并无丢失,但毕竟船模是一个整体,从保持藏品完整性的角度考虑,要尽量避免出现这种现象。
  根据对最近五年间的藏品提用统计情况来看,木质船模发生严重损坏情形的数量是零,但是发生零部件脱落位移等可逆变化的比例几乎是百分之百。
  对于船模藏品的使用范围较为狭窄。自2016年开始,中海博举办临展、馆外借展和合作办展次数逐步增多,馆藏木质船模的使用率有所提升。但是經过对历次提用记录进行统计发现,每次展览中提用的木质船模数量都比较少,在全部提用藏品中所占比例不高。而且藏品使用范围相对比较集中,提用较为频繁的船模数量在30艘上下,约占馆藏船模总数的7.5%。绝大部分的木质船模,还是长期存放于库房中,未能得到很好地利用。
  通过对近五年提用船模的跟踪分析,木质船模容易出现小部件脱落等现象的环节主要有两个,包装运输和开放式展示。
  馆内展出由于提用距离近,又是室内运输,不需要进行藏品包装,直接运至展厅即可。只需在过程中注意避震、磕碰、拿取、放进展柜等环节,通常不会对藏品船模的配件、状态等产生影响。问题容易出在馆外借用藏品。根据藏品管理办法规定,藏品馆外借用时,首先需要经过双方点交,对每件藏品进行全方位观察,并拍照记录;之后由专业藏品运输公司对藏品进行包装,就木质船模而言,先要将船模固定在木箱中,并在空隙处用泡沫、绵纸等缓冲材料填充,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运输;车辆运输到达目的博物馆后,双方开箱并对藏品进行点交,确认藏品状态后开始进行布展工作。展毕撤回则反向操作。从上述环节我们可以看出,在船模藏品进行包装的过程中会直接接触藏品,而中途运输存在车辆颠簸的可能,因此这两个环节都有可能造成木质船模的配件位移、脱落等情况的发生。
  展示方式上,中海博馆内及对外输出展览中的船模实物展示主要以展柜(台)静态展示为主。根据展览设计不同,用于展示船模的展柜(台)可以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常规的展柜(台)通常都是封闭的且靠墙,只能给观众提供一侧的观察视角。一些比较重要的船模和场景会使用地台展示,即在展厅的中间位置布置展台,为参观者提供360°全方位的观赏范围,这种方式多用于展示体形较大的船模。而有时为了加强与观众的互动性,这些展台是采用开放式布置,观众可以接触到藏品本身。在展览期间,难免会有观众出于好奇,或者无意间触碰到船模,从而对一些配件等造成位移、脱落等变化。
  在藏品的使用过程中,“对藏品进行包装,是为了文物在移动、搬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与方便,”应该格外引起重视。对于船模等藏品,包装时应当首先取下一切活动配件,单独存放。还要做好避震,船体等在箱内的固定应当纹丝不动,衬垫的各类缓冲材料应当采用无酸质地或者惰性材质的材料,避免对藏品造成损坏。对于一些重要的珍贵船模和提用频次较高的船模,可以订制专用装具,平时作为保存箱,提用时直接作为运输箱,避免了重新打包。
  另外,在整个藏品利用的过程中,不论是藏品保管工作人员还是陈列展示相关工作人员,都应对藏品安全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细致、认真,齐心协力地确保整个利用过程中藏品万无一失。
  保管方面,藏品保管部门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好藏品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尽力保证每一件藏品的保存状态都是稳定的、安全的,是可以随时提用的。在藏品提用之后,藏品保管工作人员作为藏品安全的直接负责人,应当在包装、运输、开箱、布展等环节严格把控,与陈列展示工作人员等一起确保藏品安全。
  另外,在当下的后疫情时代,“云看展”成为博物馆发展的热点,各类线上参观和博物馆推广的新手段新方法层出不穷。但这些都是手段,是需要有内容支撑的,这需要加强对藏品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藏品内涵和背后故事。
  扩大藏品的利用范围,根据统计,被提用最频繁的船模数量在30艘左右,而中海博全部船模的数量在500件以上,使用比例不足十分之一。在以后的藏品利用中,要加大藏品的利用范围,让更多的藏品能够被观众看到,还可以降低藏品被高频次提用所带来的损坏风险的提高。
  “展览反映了博物馆面向观众需求的意识”,博物馆对藏品的陈展工作应当利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和方式,比如虚拟展厅、数字展示等,主动回应观众需求。开发新的藏品利用方式,宣传推广、社会教育、藏品研究、文创开发等博物馆各个功能都应当加强对馆藏藏品的利用,让躺在库房里的藏品“活起来”。
  藏品保护和利用,二者无分高下更无关冲突,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对博物馆造成损失和影响,甚至造成国家重要文化资源财产的损失。作为博物馆从业人员,需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正确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论是为了保护减少利用,还是为了利用忽视保护,都是不可取的。有了妥善的保护,才有充分的利用,才能为“传播航海文化,弘扬航海文明”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航海博物馆
其他文献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士林风气的重要历史材料,其文风简要,叙事有趣。《容止》记录了魏明帝曹睿戏弄何晏的故事。按,何晏为曹操“假子”,为曹丕同辈,不当为曹睿戏弄。《世说》此条看似文本有误,但经过分析何晏母入宫时间,何晏妻出生年岁与同为曹操“假子”的秦朗生平,实则可证何晏年龄与曹睿更加接近。另外,与何晏交游的夏侯玄、司马师同样较曹睿年幼。又《世说》同篇编排以年代为次,《容止》体现之玄风自曹睿世方盛。史
期刊
唐代大同边塞诗的概况  描写有关大同的边塞诗歌有很多,汉魏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和宋辽金元时期都有诸多诗歌作品,不同时期的大同边塞诗的发展状况有所不同。以唐代为例,据笔者收录整理,关于唐代大同地区的边塞诗有将近五十首,陈子昂、王维、李贺、韦应物、常建和施肩吾等诗人都有相关的大同边塞诗歌流传于世。这一时期和唐前的大同边塞诗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诗歌创作者相较之前有所增加,诗人规模扩大;其
期刊
油畫
期刊
秋天畫作欣赏
期刊
刘满尚,男,1946年生在山西省五台县一个小山村。上小学时写过几年“仿影”,进入中师临古人名帖两年,曾拜书画大师段体礼老师学写隶书三个月,参加工作后书写中断。退休后重拾笔墨,继续临写段体礼老师隶书又加小篆。同时参考学写山西书法家协会理事、华夏晋道国学院院长刘洪生先生,中学语文教师张希远老师,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田安定先生以及五体书法字典等优秀书法作品,現正在学习阶段。
期刊
在史前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人类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但思想的进化,环境的变化等诸多因素使得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要注意到“村落--社会分层--国家形成”这种概念的提出,并不代表社会进化是层层分明、相互独立的。事实上,社会是持续发展、不断变化的,并不是到了某个时间节点就从社会分层的状态直接走到了国家形态。  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元谋县、河姆
期刊
端氏村位于山西省沁水县东部,其传统风貌保存较好。2016年,端氏村被公布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并于2018年被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本文在实地观测的基础上,论述端氏村的历史沿革、空间格局、传统建筑以及装饰特点,呈现滨河山地聚落独特魅力及空间属性。  端氏村位于山西省沁水县城区以东45公里,沁河与固县河的交汇地带,其地处沁水、长子、高平、晋城、阳城五县交汇处,距离周边县城只有百十里的距
期刊
距今约2.3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群神秘的生物——恐龙。从那时起,龙族开始繁衍兴盛,延续了超过1亿6千万年。直到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除少数鸟类外的大部分龙族成员才最终灭绝。这段时期在地质历史上称为“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也是著名的“恐龙的时代”。  现代生物系统学认为,恐龙是包含了三角龙与现生鸟类的最近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裔的主龙类群。它们最明显的特征是后肢呈直立状,且向身体腹
期刊
几千年的婚姻制度中,妇女始终是处于从夫地位。近代中国社会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方方面面的变革,使得中国的传统婚俗也开始出现了一系列变化。例如父母主婚权下移,新式婚禮的出现,禁早婚,男女平等问题,离婚等。这些变化既有助于重新体会我们的本土文化,也有助于我们探寻适合中国的现代婚姻制度。该文以交城县为例,记录山西妇女尤其是交城县妇女在民国这一大背景下,通过婚姻制度的一系列变革,从中看出她们地位的提升。  
期刊
现代社会,人们在物质上的需求被满足之后,更加注重精神生活。于是观众对展览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普通的展览已经无法吸引观众的眼球,满足观众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难。文章以《龙行万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龙泉青瓷》展览为例,通过该展览的内容布局和设计思路,提出了在有限条件下,策展人需要换位思考,通过观众的视角来策划展览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龙行万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龙泉青瓷》展览  《龙行万里——海上丝绸之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