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特殊教育进程的加快,我国高校逐步开展高等融合教育。在融合教育的环境下,听障大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将获得来自同学、学校和社会的帮助,这有助于提高听障大学生适应能力。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也开始出现了许多的问题,笔者以《图像处理软件》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听障大学生;融合教育;教学实践
1 听障高等融合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从2014年开始针对残障大学生进行融合教育探索工作,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融合学生的课程设置、成绩管理、课堂教学等开始出现一些问题。
1.1 高等融合教育相关政策没有经验可循
“十三五”期间,在教育部大力支持下,中国残联决定选择北京联合大学、长春大学、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六所普通高等学校开展高等融合教育试点工作。 国内高等融合教育由此开始正式走入特殊教育的序列。但是就目前而言,对于专业教学、就业支持、基础融合教育等的政策尚欠完善,国内也没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以参照,各个试点高校大多处于探索阶段。
1.2 各级单位教育教学理念不统一
高等融合教育开展几年来,各级单位的教育教学理念开始出现差异。从学校的层面来说,一方面是为了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办学特色的体现。到了教务管理部门,以学生成绩为例,从开始的同样课程统一要求变成为融合学生的学期成绩要进行分数处理。教学单位则是单纯的用某个专业的教学计划来安排融合教育课程,不做任何变动。
1.3 教师融合教育素质良莠不齐
融合教育的课堂往往有这样的现象,课堂上教师讲的天花乱坠,而融合学生尤其是听障生一脸无奈、事不关己。以听障生融合教育为例,大多数的任课教师手语基础都很薄弱,甚至是根本不会手语,更不要说做到一边讲课一边手语翻译给聋生看。即使能完成同步翻译的,讲课速度也会大打折扣,影响整体进度。教师的素质也是制约融合教育有效开展的一个因素。
1.4 听障生在融合教育环境下的心理变化
听障生除了失去正常语言沟通能力,听障生在家庭和周围社会的长期庇护下易产生自我封闭和依赖性, 大多数听障生有自卑心理, 不愿与其他健全学生交流沟通讨论,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愿向老师请教问题,个别听障生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
2 听障生高等融合教育课程中的实践
《图像处理软件》作为融合教育的课程,本身的特点是比较适合听障生学习的,但如何让听障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需要从听障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出发。
2.1 常规理论的统一教学
本课程学习中涉及到图形图像的专业知识,常规的理论知识学习是不可避免的。在这部分的学习中,笔者大多采用区别与常规PPT教学的统一教学方式。将PPT采取简约处理,幻燈片中基本只呈现关键词或者最简约的描述,再参照《中国手语》或《手语技能》等参考书,将关键词用手语的形式翻译出来。一方面,绝大多数健听同学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认识一些手语词汇,提高手语技能,同时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听障生能够更形象更亲切地通过手语获得相关知识点信息,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课堂教学中对抽象关键词的解释尤为重要,特别是教学者的解释性语言。这样的解释性描述更有利于学习者接受新知识。由于笔者手语水平的有限,部分解释性表述语言,是采用口头描述的同时现场打字录入的方式呈现给听障生。打字的过程性展示,即捕捉听障生的视觉中心,又可以让听障生跟随教学者的讲课节奏完成教学。
2.2 专业词汇的针对性教学
学习者的学习就是各种信息加工的过程,教学中呈现的信息越具体形象,获得的教学效果越好,听障生的学习也不例外。这门课程除了图形图像的理论内容之外,主要是讲解Photoshop软件的使用,在教学中会涉及到许多操作的专业词汇。例如,图层、通道、蒙版等特殊专业词汇。对于这些知识点,除了用手语和文字进行名词的解释之外,还采用一些教学教具完成教学。比如讲解图层,就在多张玻璃纸上面绘画以及擦除修改等,然后进行堆叠,模拟PS中的图层显示效果以及编辑原理。采用教具开展针对性教学,加深了听障生的理解,符合其认知。
2.3 实际操作的个别化教学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运用PS软件解决图像处理的问题,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是最终目标。由于图像软件操作的特殊性,课堂教学大多数采用讲授法结合同步操作演示。考虑到听障生在课后复习的学习需要,笔者在授课同时,进行录屏,录制操作过程和讲解语音,为课后的个别化学习做好准备。
在练习时间,笔者会比较留意观察听障生的实际操作,发现问题,及时与其讨论并解释原因。在课后时间,将课堂保存的讲解文字文件以及课堂录屏材料放到云空间,供学生下载学习。同时,加入班级群,随时提供在线答疑。正是这样的个别化教学策略为听障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扫清了障碍。
3 结语
高等融合教育的道路任重而道远,试点阶段的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不管是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者还是教学工作者,在融合教育中都应该花更多的气力去关心融合学生,关注其学习需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切实从融合学生的角度出发去研究高等融合教育的教育教学特征,才能有的放矢,扎扎实实地做好融合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雷雷,李苗.听障大学生融合教育个案分析[J]. 现代特殊教育,2015(10)
[2]马宇.我国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支持体系研究[J].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4(3)
[3] 华俐.面向听障生的PS平面设计教学初探[J].大众文艺,2016(8)
基金项目: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听障大学生融合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教改2015)
作者简介:
李明扬(1982)男,江苏镇江人,硕士,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学理论研究,数字媒体开发。
关键词:听障大学生;融合教育;教学实践
1 听障高等融合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从2014年开始针对残障大学生进行融合教育探索工作,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融合学生的课程设置、成绩管理、课堂教学等开始出现一些问题。
1.1 高等融合教育相关政策没有经验可循
“十三五”期间,在教育部大力支持下,中国残联决定选择北京联合大学、长春大学、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六所普通高等学校开展高等融合教育试点工作。 国内高等融合教育由此开始正式走入特殊教育的序列。但是就目前而言,对于专业教学、就业支持、基础融合教育等的政策尚欠完善,国内也没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以参照,各个试点高校大多处于探索阶段。
1.2 各级单位教育教学理念不统一
高等融合教育开展几年来,各级单位的教育教学理念开始出现差异。从学校的层面来说,一方面是为了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办学特色的体现。到了教务管理部门,以学生成绩为例,从开始的同样课程统一要求变成为融合学生的学期成绩要进行分数处理。教学单位则是单纯的用某个专业的教学计划来安排融合教育课程,不做任何变动。
1.3 教师融合教育素质良莠不齐
融合教育的课堂往往有这样的现象,课堂上教师讲的天花乱坠,而融合学生尤其是听障生一脸无奈、事不关己。以听障生融合教育为例,大多数的任课教师手语基础都很薄弱,甚至是根本不会手语,更不要说做到一边讲课一边手语翻译给聋生看。即使能完成同步翻译的,讲课速度也会大打折扣,影响整体进度。教师的素质也是制约融合教育有效开展的一个因素。
1.4 听障生在融合教育环境下的心理变化
听障生除了失去正常语言沟通能力,听障生在家庭和周围社会的长期庇护下易产生自我封闭和依赖性, 大多数听障生有自卑心理, 不愿与其他健全学生交流沟通讨论,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愿向老师请教问题,个别听障生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
2 听障生高等融合教育课程中的实践
《图像处理软件》作为融合教育的课程,本身的特点是比较适合听障生学习的,但如何让听障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需要从听障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出发。
2.1 常规理论的统一教学
本课程学习中涉及到图形图像的专业知识,常规的理论知识学习是不可避免的。在这部分的学习中,笔者大多采用区别与常规PPT教学的统一教学方式。将PPT采取简约处理,幻燈片中基本只呈现关键词或者最简约的描述,再参照《中国手语》或《手语技能》等参考书,将关键词用手语的形式翻译出来。一方面,绝大多数健听同学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认识一些手语词汇,提高手语技能,同时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听障生能够更形象更亲切地通过手语获得相关知识点信息,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课堂教学中对抽象关键词的解释尤为重要,特别是教学者的解释性语言。这样的解释性描述更有利于学习者接受新知识。由于笔者手语水平的有限,部分解释性表述语言,是采用口头描述的同时现场打字录入的方式呈现给听障生。打字的过程性展示,即捕捉听障生的视觉中心,又可以让听障生跟随教学者的讲课节奏完成教学。
2.2 专业词汇的针对性教学
学习者的学习就是各种信息加工的过程,教学中呈现的信息越具体形象,获得的教学效果越好,听障生的学习也不例外。这门课程除了图形图像的理论内容之外,主要是讲解Photoshop软件的使用,在教学中会涉及到许多操作的专业词汇。例如,图层、通道、蒙版等特殊专业词汇。对于这些知识点,除了用手语和文字进行名词的解释之外,还采用一些教学教具完成教学。比如讲解图层,就在多张玻璃纸上面绘画以及擦除修改等,然后进行堆叠,模拟PS中的图层显示效果以及编辑原理。采用教具开展针对性教学,加深了听障生的理解,符合其认知。
2.3 实际操作的个别化教学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运用PS软件解决图像处理的问题,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是最终目标。由于图像软件操作的特殊性,课堂教学大多数采用讲授法结合同步操作演示。考虑到听障生在课后复习的学习需要,笔者在授课同时,进行录屏,录制操作过程和讲解语音,为课后的个别化学习做好准备。
在练习时间,笔者会比较留意观察听障生的实际操作,发现问题,及时与其讨论并解释原因。在课后时间,将课堂保存的讲解文字文件以及课堂录屏材料放到云空间,供学生下载学习。同时,加入班级群,随时提供在线答疑。正是这样的个别化教学策略为听障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扫清了障碍。
3 结语
高等融合教育的道路任重而道远,试点阶段的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不管是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者还是教学工作者,在融合教育中都应该花更多的气力去关心融合学生,关注其学习需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切实从融合学生的角度出发去研究高等融合教育的教育教学特征,才能有的放矢,扎扎实实地做好融合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雷雷,李苗.听障大学生融合教育个案分析[J]. 现代特殊教育,2015(10)
[2]马宇.我国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支持体系研究[J].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4(3)
[3] 华俐.面向听障生的PS平面设计教学初探[J].大众文艺,2016(8)
基金项目: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听障大学生融合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教改2015)
作者简介:
李明扬(1982)男,江苏镇江人,硕士,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学理论研究,数字媒体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