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冲击下复合材料组合板新型耗能模式研究

来源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对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从材料耗能的角度出发开展的,主要的耗能形式是材料的变形和断裂.从材料与结构一体化的思路出发,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复合材料组合板结构,该结构在一般的抗冲击复合材料板(本结构中称为迎冲面板)的基础上,增加置于组合板内部的滑动体.在低速冲击作用下,这种结构形式可以在材料的变形耗能基础上增加滑动体运动耗能,提高组合板的抗冲击能力.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本结构型式的特点,考虑冲击能量、滑动体的滑动角度、滑动体的质量、迎冲面板的厚度等四个主要因素对结构耗能效果的影响进行数值分析研究.采用ABAQU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建模、计算,并对模拟的结果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滑动体运动耗能这一新型耗能模式是可行的.与滑动体耗能效果的最佳关联因素顺序依次为滑动角度、滑动体质量、冲击能量、迎冲面板厚度.其中,滑动体消耗的能量与冲击能量呈正相关,与滑动角度呈正相关,与滑动体质量呈负相关,与迎冲面板厚度呈负相关的关系.最后,建立了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的滑动体消能计算公式.
其他文献
纤维增强聚合物(FRP)筋混凝土梁比传统钢筋混凝土梁表现出更大的挠度和更宽的裂缝.裂缝间混凝土承担拉力引起的拉伸刚化效应对FRP筋混凝土梁开裂后的变形行为有显著影响.本文通过在素混凝土受拉应力-应变关系中引入减弱系数,提出能反映拉伸刚化效应的新本构关系.建立有限元模型,获得与实验结果一致的变形响应行为,通过减弱系数评价了配筋率、混凝土强度、FRP筋弹性模量、混凝土中摻入纤维等对拉伸刚化效应的影响.随着配筋率和FRP筋弹性模量增大,减弱系数增大,拉伸刚化效应减弱;而增大混凝土强度或在混凝土中掺入纤维,减弱系
坡耕地细沟发育情况影响水土流失,细沟形态主要通过其参数来反映.传统测量细沟参数的方法耗时耗力,以激光扫描为代表的遥感技术可快速获取高精度地形数据,进而提取细沟参数.开展基于激光扫描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水土流失参数提取方法研究,快速获取细沟形态参数,评估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激光扫描方法可以获取精度±2 mm的地形结果,可以满足水文参数提取需求.随着坡面坡度增大,各细沟参数中,细沟长度、平均深度有所增加;细沟平均宽度、弯曲系数有所减少,说明随着坡面坡度的增加,细沟发育程度有所提高.本方法可以
梳理国家和地方再生水利用相关政策法规,对北京中心城区2018-2020年再生水利用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对再生水供给系统进行能力评估,总结存在问题.为推广再生水利用,最大程度取代清水资源,在再生水需求分析基础上,充分发挥现有管网潜力,提出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思路,建议同步开展再生水利用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分析,为分期实施方案的编制提供经济性支撑.
基于一阶折线位移模型和哈密尔顿原理,推导了复合材料夹芯开口圆柱壳结构动力学方程;探索了开口角度对结构自由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开口角度的增大,一阶模态损耗因子表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且当开口角度小于某一数值前,减小速度较快.短开口壳的一阶模态频率逐渐增大;长开口壳的一阶模态频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
为了准确高效求解各向异性层合板的屈曲失稳问题,首先基于有限差分法(FDM)将屈曲控制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方程进行离散化,采用模块化思想,分类建立各子模块对应的系数子矩阵,并将系数子矩阵进行合并,建立以离散结点处挠度为未知数的有限差分方程组,编制满足任意网格结点数及边界条件的有限差分求解程序.以单向轴压作用下四边简支正交各向异性层合板为例,将FDM数值解、理论解析解与有限元仿真解三者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本文FDM数值求解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且求解方便.最后,通过数值算例综合讨论铺设层数、边长比、铺设角度和铺层顺序
结合北京市某新建给水厂雨水控制利用方案设计实例,将雨水控制利用系统目标归纳为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核心目标的三层次的目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方案设计过程是一个以核心目标进行低影响开发设施规模计算、落实单项措施具体目标、校核系统总体目标的过程,总结了雨水控制利用方案设计的要点,以期为类似建设设计提供参考.
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FRP)筋和普通钢筋的性能差异加大了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的复杂性.对于无腹筋FRP筋梁的抗剪承载力评价方法,目前各国规范公式在影响变量的种类以及影响程度的评价上存在差异,因此基于各规范式的评价结果离散性大,且总体较试验结果偏保守.鉴于此,本文基于国内外184根无腹筋FRP筋梁试验数据的定量回归分析,提出了新的无腹筋FRP筋梁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该公式系统且合理地评价了各变量的影响,评价结果较各规范公式更为合理精确.
根据舵面结构特征和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特点,首先设计了4种旨在提高根部金属结构与复合材料蒙皮之间连接强度的复合材料舵面根部结构方案,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对各方案舵面根部处进行了失效分析,确定了在复合材料蒙皮与金属骨架处搭接垫片并增加铆钉的设计方案,最后据此方案制备了复合材料舵面并进行了常温静强度和静热联合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搭接垫片和胶铆混接的方式对骨架与蒙皮根部进行加强,可大大降低树脂连接区和骨架的应力水平,提高舵面的承载能力;常温静强试验发现,舵面在150%使用载荷下,无残余变形;高温和载荷联
利用ABAQUS建立了外贴CFRP加固RC连续梁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探讨了CFRP加固量、CFRP黏结长度及加固位置对连续梁抗弯性能和弯矩重分布特性的影响,并针对正弯矩区加固梁和负弯矩区加固梁分别建立了其跨中和支座弯矩调幅系数随CFRP加固量、黏结长度变化的计算公式,且利用已有试验数据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无论是正弯矩区加固梁还是负弯矩区加固梁,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均随CFRP加固量、黏结长度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加,且CFRP加固量对梁承载力的影响均较CFRP黏结长度更显著;经弯矩调幅系数计算公式调整后的
采用热压罐工艺制备的复材外涵机匣模拟件为大尺寸带翻边筒体结构,由于结构比较复杂,且选用的聚酰亚胺BMP370树脂基复合材料受成型所需温度较高、压力较大和固化时间较长等不利因素影响,结构质量难以保证.本文从封装技术、模具制造技术和工艺等方面进行优化,较好地控制了外涵机匣模拟件的成型质量.通过无损检测、随炉件力学性能测试、Tg测试和热强度测试,结果表明:机匣无损检测合格,孔隙率控制在2%以下,高温力学性能达到室温的50%以上,Tg测试结果为430.2℃,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