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3起灭火作战任务、10万余棵植树造林工程、21次抢险救援任务……5年来,武警甘肃省森林总队官兵们的履历上写满功勋荣光。
这里有直插云天的皑皑白雪、有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有莽莽大漠的戈壁瀚海、有郁郁葱葱的次生森林、有神奇碧绿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风韵的自然风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这里就是美丽的西部、美丽的陇上高原。
为构建起西北地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一个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梦,一群身着橘红色戎装的勇敢士兵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走进大西北,他们就是武警甘肃省森林总队。
绿色召唤
2008年初,武警甘肃省森林总队在金城兰州进入筹备倒计时。祖国的一声召唤,最初的5人、61人、197人、285人……来自武警总部、警种部队、内卫总队和机动师等23个师以上单位的官兵纷纷打起背包、带着对绿色梦想的不懈追求从祖国的天南海北纷至沓来,这情景不亚于当年全国人民支援大西北的场景。
可时间不长,曾经满怀着“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豪情壮志的抽组官兵们,突然被眼前简陋的租住条件、78%官兵面临两地分居的现状,以及甘肃多山、多沙、多灾,干旱少雨的省情横亘在前进的路上。作为河西走廊的要塞甘肃,是一个森林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的省份,生态保护和建设是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
2008年2月,陇原大地迎来了百年不遇的持续降温和强降雪,给筹备组官兵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和新的挑战。为了尽快入住和修复供暖,总队军政主官及各支队领导冒着刺骨的寒风带领官兵自己动手,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粉刷一遍,一个暖气片一个暖气片检修一遍,一个桌椅一个桌椅修补一遍……饿了就吃包方便面、困了就在简易的床板上凑合一宿,连续奋战5天5夜,4个既简陋又温馨的家园终于建起来了。如今,说起总队领导起初不畏严寒路险,顶风冒雪,上高原、走戈壁,先后行程近1900公里为官兵拟选营址的事时,大家依然历历在目,都会跷起大拇指。
绿色使命
2008年6月26日,甘肃森警总队正式成立,陇原大地上的森林防火灭火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告别了以往全省只有7支242人地方专业森林消防队伍、且灭火装备单一的历史。按照武警总部“边组建边形成战斗力”的指示要求,这支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力量开始探索、定位、跨越,锻造全方位全要素灭火作战的拳头。
组建当年,他们就行程6800公里,收集了全省87个县(市、区)的详细林区植被、水源资料和公路里程,为部队第一时间进行兵力部署和有针对性开展训练提供了基本依据。针对来自森林部队官兵占56%,参加过灭火作战的仅占总人数的38%,大多数干部骨干没有实战经验的实际,他们先后派出3批共330名干部骨干在全国防火紧要期赴湖南、湖北、江西、云南、黑龙江五省区进行防火灭火业务培训,让官兵在实战中摔打,战斗力猛增。
2011年6月7日,甘肃连城国家自然保护区天王沟林区发生森林大火,过火面积60公顷。总队180名官兵闻令而动,与火魔展开了殊死搏斗。火场海拔高,最高可达2785米;坡度陡峭达75度,部分可达80度;接近困难,不时有滚石滑落;地形呈两山夹一沟,风向不定,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但困难吓不倒一颗颗年轻勇敢的心,森林官兵以班为单位,分成若干个战斗小组,携带风力灭火机、水枪、灭火弹等专业扑火工具,沿着陡峭的山路,穿过滚滚浓烟,深入火场一线,全力展开扑救工作。“看着身穿红色防火服的森林官兵,携带灭火工具在陡峭的山坡上行动自如,我们无不为之敬佩。”在山下提供保障的一些村民感叹地说。官兵们连续奋战8昼夜,扑打火头26个,清理火线5公里、烟点500余个、站杆倒木30余根,开设隔离带500米,圆满完成了这次扑火救灾任务,创造了完全依靠人力在较短时间扑救西北地区复杂地形森林火灾的成功战例。
据统计,今年以来,官兵们就参加灭火作战17次,出动兵力达737人次。
森林一把火,大地两行泪。面对绿色的呼唤,森林卫士已成为陇原大地上一把随时斩断火魔的“利刃”,每个官兵的人生价值正随着绿色梦想悄然升华。
绿色印记
森林官兵不仅是森林的保护者,也是绿色生态的建设者。从保护生态安全到建设生态文明,职能内容的每一次丰富和拓展,都已经成为这支部队对自身使命自觉的重新定位。
近年来,金钱的诱惑使一些不法分子把魔爪伸向了原野中那些珍贵的野生动植物。一时间,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使本来脆弱的生态资源又遭浩劫。从2010年4月开始,天水森林大队协同森林公安民警在甘肃省国有林场经营面积最大的小陇山林区开展了大规模联合“清山”行动。官兵跋山涉水,深入丛林河谷,搜寻非法采挖点和盗采人员,取得了丰硕战果。
保护野生动物是官兵们经常抒写的森林童话。2011年7月15日,正在野外驻训的张掖森林支队发现一只因山洪突发而受伤的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岩羊,官兵们急忙给岩羊进行了包扎救治,等它的腿伤痊愈后放归了大森林。2012年5月13日,兰州森林大队值班室接到热心村民的举报电话,榆中县和平镇大青山蔬菜批发市场附近一建筑工地内发现两只小鸟的幼崽。官兵们迅速到达现场,确认是两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鹰的幼崽,随即便展开了一场拯救“雏鹰”的行动。
为了执着的绿色信念,广大森林官兵矢志不渝,治理山河,既当护林使者,又当植绿先锋,也展开了一场如同新老兵交替一样的“生态接力”。每年春季四五月份,在陇原的山峦沟壑、乡村城镇,处处是森林官兵义务植树的场面。千里陇原,千亩“森林卫士林”的生态建设全面展开。自部队进驻开展义务植树以来,官兵们开垦荒地2500多亩,植树造林10万余株。在兰州市的南北两山上,总队机关带领直属队官兵承包了王家坪绿化基地308亩荒山,陡峭的山坡上,每年挥镐挖开第一个树坑、栽下第一棵侧柏的一定是总队领导,他们带领广大官兵在荒山里到处留下了背树爬山、挥汗如雨的身影。
绿色之爱
森林官兵书写的绿色之爱,无声又无言。他们驻守一方、守护一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被人们注意、甚至被误认为消防战士,到“有困难,找森警!”被广大群众认可,5年发展实践,森林官兵无数次出色完成抢险救灾任务,把一颗颗绿色卫士大爱的种子播撒到人民群众心坎里。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时,与四川阿坝州九寨沟毗邻的甘肃省陇南地区成为重灾区之一,陇南市森林支队筹备组临时住房也严重受损。总队迅速调集70名官兵,第一时间到达灾区,第一次将写有“森林武警”的队旗高高插在废墟上,也永久铭记在陇原灾区人民心中。
2010年8月8日,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总队迅速从全省7个市州12个县区紧急调集700余名官兵火速开赴灾区,全力投入抢险救援。陇南市森林支队武都中队作为进入舟曲的第一支救援部队,官兵找来木板、塑料桶、汽车轮胎和救生圈,用铁丝和绳子捆绑制成了3个简易木筏,用铁锹当桨划,系着长绳往岸上拉,一次次推着木筏游到被洪水浸泡的楼下,挨家挨户进行搜救,还主动把救生衣让给群众穿,连续27批次营救被困群众138名。为营救关家村被困已达15个小时的16岁女孩颜慧,战士欧阳明东、苗院和吴光站在木筏上,经过3次努力才艰难地抓住防护栏攀爬到三楼房间内,合力将恐惧和悲伤得已经非常虚弱的颜慧从窗户里救出。大部分官兵由于长时间在水中浸泡,脚肿胀得连鞋子都脱不下来,手上磨出了血泡,个个无怨无悔。
森林官兵们把一个个梦想打进行军的背囊里、装进了最深的心底。保护和建设好陇原大地,让江河依然那么清澈,森林依然那么茂密,天空依然那么明净,大地依然那么翠綠,他们的绿色梦想依然任重道远,再上征程。
这里有直插云天的皑皑白雪、有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有莽莽大漠的戈壁瀚海、有郁郁葱葱的次生森林、有神奇碧绿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风韵的自然风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这里就是美丽的西部、美丽的陇上高原。
为构建起西北地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一个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梦,一群身着橘红色戎装的勇敢士兵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走进大西北,他们就是武警甘肃省森林总队。
绿色召唤
2008年初,武警甘肃省森林总队在金城兰州进入筹备倒计时。祖国的一声召唤,最初的5人、61人、197人、285人……来自武警总部、警种部队、内卫总队和机动师等23个师以上单位的官兵纷纷打起背包、带着对绿色梦想的不懈追求从祖国的天南海北纷至沓来,这情景不亚于当年全国人民支援大西北的场景。
可时间不长,曾经满怀着“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豪情壮志的抽组官兵们,突然被眼前简陋的租住条件、78%官兵面临两地分居的现状,以及甘肃多山、多沙、多灾,干旱少雨的省情横亘在前进的路上。作为河西走廊的要塞甘肃,是一个森林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的省份,生态保护和建设是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
2008年2月,陇原大地迎来了百年不遇的持续降温和强降雪,给筹备组官兵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和新的挑战。为了尽快入住和修复供暖,总队军政主官及各支队领导冒着刺骨的寒风带领官兵自己动手,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粉刷一遍,一个暖气片一个暖气片检修一遍,一个桌椅一个桌椅修补一遍……饿了就吃包方便面、困了就在简易的床板上凑合一宿,连续奋战5天5夜,4个既简陋又温馨的家园终于建起来了。如今,说起总队领导起初不畏严寒路险,顶风冒雪,上高原、走戈壁,先后行程近1900公里为官兵拟选营址的事时,大家依然历历在目,都会跷起大拇指。
绿色使命
2008年6月26日,甘肃森警总队正式成立,陇原大地上的森林防火灭火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告别了以往全省只有7支242人地方专业森林消防队伍、且灭火装备单一的历史。按照武警总部“边组建边形成战斗力”的指示要求,这支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力量开始探索、定位、跨越,锻造全方位全要素灭火作战的拳头。
组建当年,他们就行程6800公里,收集了全省87个县(市、区)的详细林区植被、水源资料和公路里程,为部队第一时间进行兵力部署和有针对性开展训练提供了基本依据。针对来自森林部队官兵占56%,参加过灭火作战的仅占总人数的38%,大多数干部骨干没有实战经验的实际,他们先后派出3批共330名干部骨干在全国防火紧要期赴湖南、湖北、江西、云南、黑龙江五省区进行防火灭火业务培训,让官兵在实战中摔打,战斗力猛增。
2011年6月7日,甘肃连城国家自然保护区天王沟林区发生森林大火,过火面积60公顷。总队180名官兵闻令而动,与火魔展开了殊死搏斗。火场海拔高,最高可达2785米;坡度陡峭达75度,部分可达80度;接近困难,不时有滚石滑落;地形呈两山夹一沟,风向不定,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但困难吓不倒一颗颗年轻勇敢的心,森林官兵以班为单位,分成若干个战斗小组,携带风力灭火机、水枪、灭火弹等专业扑火工具,沿着陡峭的山路,穿过滚滚浓烟,深入火场一线,全力展开扑救工作。“看着身穿红色防火服的森林官兵,携带灭火工具在陡峭的山坡上行动自如,我们无不为之敬佩。”在山下提供保障的一些村民感叹地说。官兵们连续奋战8昼夜,扑打火头26个,清理火线5公里、烟点500余个、站杆倒木30余根,开设隔离带500米,圆满完成了这次扑火救灾任务,创造了完全依靠人力在较短时间扑救西北地区复杂地形森林火灾的成功战例。
据统计,今年以来,官兵们就参加灭火作战17次,出动兵力达737人次。
森林一把火,大地两行泪。面对绿色的呼唤,森林卫士已成为陇原大地上一把随时斩断火魔的“利刃”,每个官兵的人生价值正随着绿色梦想悄然升华。
绿色印记
森林官兵不仅是森林的保护者,也是绿色生态的建设者。从保护生态安全到建设生态文明,职能内容的每一次丰富和拓展,都已经成为这支部队对自身使命自觉的重新定位。
近年来,金钱的诱惑使一些不法分子把魔爪伸向了原野中那些珍贵的野生动植物。一时间,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使本来脆弱的生态资源又遭浩劫。从2010年4月开始,天水森林大队协同森林公安民警在甘肃省国有林场经营面积最大的小陇山林区开展了大规模联合“清山”行动。官兵跋山涉水,深入丛林河谷,搜寻非法采挖点和盗采人员,取得了丰硕战果。
保护野生动物是官兵们经常抒写的森林童话。2011年7月15日,正在野外驻训的张掖森林支队发现一只因山洪突发而受伤的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岩羊,官兵们急忙给岩羊进行了包扎救治,等它的腿伤痊愈后放归了大森林。2012年5月13日,兰州森林大队值班室接到热心村民的举报电话,榆中县和平镇大青山蔬菜批发市场附近一建筑工地内发现两只小鸟的幼崽。官兵们迅速到达现场,确认是两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鹰的幼崽,随即便展开了一场拯救“雏鹰”的行动。
为了执着的绿色信念,广大森林官兵矢志不渝,治理山河,既当护林使者,又当植绿先锋,也展开了一场如同新老兵交替一样的“生态接力”。每年春季四五月份,在陇原的山峦沟壑、乡村城镇,处处是森林官兵义务植树的场面。千里陇原,千亩“森林卫士林”的生态建设全面展开。自部队进驻开展义务植树以来,官兵们开垦荒地2500多亩,植树造林10万余株。在兰州市的南北两山上,总队机关带领直属队官兵承包了王家坪绿化基地308亩荒山,陡峭的山坡上,每年挥镐挖开第一个树坑、栽下第一棵侧柏的一定是总队领导,他们带领广大官兵在荒山里到处留下了背树爬山、挥汗如雨的身影。
绿色之爱
森林官兵书写的绿色之爱,无声又无言。他们驻守一方、守护一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被人们注意、甚至被误认为消防战士,到“有困难,找森警!”被广大群众认可,5年发展实践,森林官兵无数次出色完成抢险救灾任务,把一颗颗绿色卫士大爱的种子播撒到人民群众心坎里。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时,与四川阿坝州九寨沟毗邻的甘肃省陇南地区成为重灾区之一,陇南市森林支队筹备组临时住房也严重受损。总队迅速调集70名官兵,第一时间到达灾区,第一次将写有“森林武警”的队旗高高插在废墟上,也永久铭记在陇原灾区人民心中。
2010年8月8日,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总队迅速从全省7个市州12个县区紧急调集700余名官兵火速开赴灾区,全力投入抢险救援。陇南市森林支队武都中队作为进入舟曲的第一支救援部队,官兵找来木板、塑料桶、汽车轮胎和救生圈,用铁丝和绳子捆绑制成了3个简易木筏,用铁锹当桨划,系着长绳往岸上拉,一次次推着木筏游到被洪水浸泡的楼下,挨家挨户进行搜救,还主动把救生衣让给群众穿,连续27批次营救被困群众138名。为营救关家村被困已达15个小时的16岁女孩颜慧,战士欧阳明东、苗院和吴光站在木筏上,经过3次努力才艰难地抓住防护栏攀爬到三楼房间内,合力将恐惧和悲伤得已经非常虚弱的颜慧从窗户里救出。大部分官兵由于长时间在水中浸泡,脚肿胀得连鞋子都脱不下来,手上磨出了血泡,个个无怨无悔。
森林官兵们把一个个梦想打进行军的背囊里、装进了最深的心底。保护和建设好陇原大地,让江河依然那么清澈,森林依然那么茂密,天空依然那么明净,大地依然那么翠綠,他们的绿色梦想依然任重道远,再上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