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来源 :教学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pan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校的扩张,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任务,近年来,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日益发展壮大,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高度重视。从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总体特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出发,对如何搞好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现状;学生;管理创新
  近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大规模发展,这既有利,也有弊。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大规模扩招,势必造成高职学生质量的下滑。学生质量的下滑不仅表现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还表现在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人际价值取向等方面。有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有的问题具有特殊性。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总体特征
  (一)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较强,思想比较活跃。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平等性,增强了高职学生的成才欲望。而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无情的“优胜劣汰”制,高职学生们普遍感到肩上的压力大,从而普遍能够自觉地认识到只有在高职院校刻苦学习、有了一技之长,将来才能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高职学生一般乐于交往,富于情感。从课堂活动的情况来看,他们大多数在文娱活动中都有较好的表现。
  (二)自卑、脆弱和心理素质较低,耐挫折能力较弱。
  在充分肯定高职学生在思想意识方面的积极因素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们存在的一些消极因素。其主要的表现是:部分高职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思想认识水平较低,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心理较脆弱,公德意识较低下,耐挫折能力较弱;遇到困难或挫折,大都不知所措,个别甚至走向极端,在校园内时常出现斗殴现象;还有的学生对老师的教导和职能部门的管理,持一种厌烦、甚至逆反的心理。
  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与前几年专科学校相比,学生的基本素质出现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既有社会环境变化因素的影响,也有学校对高职教育导向存在片面理解的问题。
  (三)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由于多数高职院校办学时间较短,教学、管理、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高职教育的特色还不十分明显,还未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高职毕业生尚未被广大用人单位认可;政府、学校和相关部门在典型宣传、推广经验、纠正偏差等方面的引导工作做得还不够深入、扎实。因此,考生及其家长对高职教育缺乏全名系统的了解。特别是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前景了解更少,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大都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于是多数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动力不强。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学生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化。
  在校、系、班学生管理工作的每个层面,都要涉及十余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全校凡涉及到学生的各个部门的工作,最后的落脚点又都在学生工作上,工作内容千头万绪;加之高职教育方兴未艾,学生管理工作面对的对象是学习习惯和自控意识较差的高职生。由于缺乏可供借鉴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和办法,上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复杂情况势必导致管理者每日陷于大量事务性工作,疲于应付,既难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探索欲、判断力、创新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等重要问题一抓到底,也很难有精力认真研究学生工作规律、经验、教训以及当代高职学生的特点、思想动态等问题,从而使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化,对高职学生的行为疏于高效规范的管理,从而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管理模式比较单一。
  传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是与学年制相适应,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学生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学习和生活,学生工作按班级配备辅导员或班主任,院系有直接负责学生工作的党委总支副书记,学校有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学工部(处)、分管社团工作的校团委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学生基层组织成员相对稳定,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层次清楚,但管理和教育对象都固定在相应的年级、班级和院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的,因而更多地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经验,缺少与管理系统外的信息交流,难免会出现管理松散、覆盖面不全的现象。
  (三)学生管理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协调性不强。
  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基本处于“缺漏补漏”的状况,未能根本摆脱“消防救火”式的工作局面,被动性较大,而且在大多数学生看来其中形式主义的作法较多。如学生宿舍等场所检查过关后很快就出现许多“脏、乱、差”现象,就是这一问题的真实反映。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未能真正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去认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性质、目标和任务,致使学生管理工作往往停留于解决局部问题、完成单项任务、应付工作检查的状态,无法与高素质教育相适应。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目前,国内不少高职院校都是新建立或是从中专院校升级而来,因此各校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工作过程中既不能因循守旧,承袭以往中专的管理模式;也不能生搬硬套,简单照搬普通高校的做法,而应当不断摸索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培养学生的“三自”能力,建立有效测评机制和激励体系,建立起德育评价体系,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和学生工作考核体系。
  首先,建立健全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规范学生行为的依据,也是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制度保障,绝对不能成为束缚学生全面发展的桎梏。换句话说,建立学生管理制度的立足点不应是控制、约束,而是对学生的引导和尊重。
  其次,“三自”即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高职学生是战斗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需要有更强的吃苦耐劳精神,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三自”意识就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建立以“三自”为主线的项目体系是开展“三自”活动的关键,以育为主,以管为辅;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教师资源,放手发动学生,积极开展自我公寓管理、自律自查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参与社会实践等“三自”项目,师生共创“三自”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最后,针对学生进入高校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很容易松懈下来,有点抱着“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的消极思想;有的甚至沉溺于整天上网游戏、逛街、谈恋爱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可以采取目标激励的方法,帮助学生设计职业目标,引导他们主动地抓住来之不易地大好时机。运用不同的激励手段,建立一套有效的测评机制和与之相适应的激励体系,在内容上是全方位,方法上是定性和定量的结合,指标体系可量化,考核结果客观公正性,使评价体系具有更好的效度、信度、区分度以及代表性和可行性,激励体系不断创新,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艺术性和实效性。
  (二)理顺工作关系,形成合力,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之所以仍处在“缺漏补漏”的状况,关键在于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协调性。学生管理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理顺各部门关系,形成合力,以应对学生管理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要加强学生工作机构的建设,强化其组织协调功能,理顺学生管理系统各个部门、各层次、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关系,建立健全责任制,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责、权、利相统一。二是要适当放权,发挥基层的积极主动作用。三是要进一步推行校系一级学生工作体制的党政融洽,协调统一。四是要实行年级辅导员制,与学分制相适应。强化以学院(系)为单位的年级管理,进一步增强班级管理、专业教学之间的融合力度。
  (三)高度重视,加强学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学生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与辅导员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面对新形势,要想开创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促进高校发展,就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人才队伍。辅导员是学校专职的学生工作管理者,指导和解决大学生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和生活方面等遇到的问题和矛盾是辅导员的基本工作任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都是在辅导员的具体教育管理下渡过的,辅导员工作纷繁复杂,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学习管理,纪律管理,生活管理,校园活动管理和行政上的组织领导等方面。辅导员是与大学生联系最密切的老师,是对学生具有特殊影响的教育管理者。
  高职院校要为辅导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为辅导员素质的高低将影响学生工作效果好与差,在某种程度上讲,辅导员的素质决定了学生工作的基本状态,只有不断提高辅导员自身的素质,才能从组织上保证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队伍的培养和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定期召开辅导员培训班、学生工作研讨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鼓励辅导员再进修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使辅导员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包括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较丰富的教育管理和较宽泛的科学文化知识面;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包括对学生工作的综合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指挥协调能力;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包括良好的政治修养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等。
  总之,高职院校可以形成教育引领管理,教育融于管理,管理促进教育,管理深化教育,教育与管理互动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形势,我们还需要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和贵任感,同时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研究和解决新问题,真正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勤华.浅析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几点问题[J].管理实践,2008:139-140.
  [2]郑东红.高职高专学生管理模式探析[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3]雷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浅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
  [4]朱萍.关于加强高职学生管理的几点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5).
  [5]赵彩秀.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内蒙古水利,2006,(1)
  [6]王浩.关于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8,(21)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注重研究的语文阅读课程,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自主选择增强语文阅读能力。学生要发展独立阅读能力,真正学会阅读,就需要掌握并熟练运用语文阅读策略。本文对高中语文阅读策略做粗浅的探讨,为高中语文阅读策略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提供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策略;教学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其中课堂教学是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最主要的途径,因此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从课堂教学着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优化教学环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数学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尊重、理解、关爱每个学生等方面来探究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
期刊
【摘要】传统的英语教学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丧失听课的热情和学习兴趣。怎样才能激活英语课堂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从教师自身、课堂设计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来加以探讨,希望对广大英语教学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气氛;激活  一堂英语课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可以设想,课堂上死水一潭,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纵使教者水平再高,其效果也是不敢恭维的。因此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极力体现的一种理念。科学合理的分组、营造愉快的小组合作气氛、恰当引导质疑合作解疑和及时的激励评价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  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这种学习方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
期刊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让学生想问是培养问题意识的起点;让学生敢问是促使问题意识形成的核心;使学生会问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期刊
早在3000多年前,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种以“少教”达到“多学”的愿望,就是今天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是教学时效。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达成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多学呢?近年来,我愈来愈深刻地体会到走好有效备课、有效提问、指导学法、拓展延伸这四步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这盘棋就可以下得活,且活得精彩,活出效率。  一、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前进行数学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如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呢?这就成了我们小学数学老师积极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前进行数学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如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呢?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要会写就首先要会读。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就指出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下面我本着自己几年语文教学的经验,发表几点肤浅的看法。首先,我们应该为阅读打好基础,也就是加强字词句的训练,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吗?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其中的利害。其次,我们应该抓好语段教学,学好阅读初步的方法,为整篇文章的阅读打下基础。对阅读的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学会了
期刊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知识的获取是学生通过认真思考、亲手实践得到的。在教学中,为了物理教学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我主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观察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础;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等方面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探究能力;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