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大理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遵循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参照建设部《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根据现状调查及分析,进行了概念设计。在滨海生态湿地公园里设计了典型湿地景观区、野趣区、民俗文化展示区、湿地花卉区、中部沿海湿地区、中心绿化区和休憩观光区七个功能区,营造具有大理特色的生态湿地公园景观,同时也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提供相关的补充。
关键词:生态湿地公园;概念设计;滨海;满江;大理
1、满江滨海生态湿地公园现状概况
1.1 满江滨海生态湿地公园所属大理地区的自然状况
大理市位于N25°36′-25°58′,E100°06′-100°18′,处于横断山脉和哀牢山脉的交汇处,气候温和湿润,有洱海对气温和空气湿度的自然调节。季节变化不明显,年温差小。植物区系复杂,植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1.2 满江滨海生态湿地公园现状分析
1.2.1 公园现状及存在问题
满江滨海生态湿地公园位于洱海东南面,公园自然地形为南北走向,总面积约180hm2。公园位置重要,它与洱海公园、滨海公园以及周边其它公园共同构成洱海南面的生态屏障,是整个满江片区的景观中心,总领着满江片区的公园景观体系全局,是大理形象提高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大理生态建设中重要的一个区域。
公园主要为河滩草地,基本没有高大乔木,也没有秋色叶树和观花灌木,不能做到四时之景不断,景色单一。公园东侧与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红山森林公园遥相呼应,红山森林公园起伏的山体轮廓线将成为公园从西向东眺望的背景林。
植物景观较差,没有体现出大理地区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植物资源。色彩上,色彩变化单一,色彩层次少。景观效果差,更没有按一定的生态群落进行配置。
1.2.3 现状用地调查
目前,公园所在地现划分为两大块——湖滨带(湿地保护用地)和裕龙度假村。但是根据绿地系统总体规划、甲方的意见及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近期此地统一规划成滨海生态湿地公园,用于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因此在概念设计中将两块用地统一考虑。远期将在中央景观区部分建设低密度的裕龙度假村。
2、满江滨海生态湿地公园概念设计的原则、定位
2.1 设计原则
2.1.1 生态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相协调
保护优先,在保护好生态湿地系统及环境的基础上开展湿地旅游及建设,达到保护与合理利用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洱海为Ⅱ类水质,所以急需对周边环境进行保护,建议建立生态隔离带及截污干渠(或其他保护水源水质的措施)。
2.1.2 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生态湿地公园建设必须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平衡,体现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使之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降低污染等方面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2.1.3 以人为本,满足不同层次游人的需要
设计应以大理当地汉族居民及白族居民为根本,能满足不同层次及年龄段人群的兴趣和需要,既有对本土白族文化的传承又对游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湿地休闲环境。[1]
2. 2 设计定位
拟把滨海公园做成一个生态湿地公园,以维护生态平衡,营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把“恢复湿地、保护湿地、利用湿地”的意识与大理当地的自然风情、人文特色有机结合,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的生态湿地景观。
3、滨海生态湿地公园概念设计
3.1 总体方案构思
本方案以“恢复、保护、利用湿地与大理当地自然人文风情相结合”的设计思路为主,以生境再造为突破口进行设计。提供给游人亲近自然、亲近水体的自在空间,既满足游人亲近湿地的心理和多层次的游览需要,又能够较好地协调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总体构思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1) 以生态湿地景观特点为公园主要特色
在公园各处均有不同特色的生态湿地景观,或开阔的湖面,或错落有致的芦苇(Phrgmitis communis)、飘飞的芦花,或青青的草甸,或栖息的水鸟,共同构成一幅风光绮丽的画卷。
(2) 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
白族是大理主要的少数民族。在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白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数量繁多、形式独特的民俗活动和乡土节日,如“三月街”、“绕三灵”、“掐新娘”、“抢枕头”等,还有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白族礼仪三道茶,融入自然山水的大理石,古老的白族扎染。 为弘扬白族本土文化,在公园中特意辟出一块区域作为民俗文化展示区,让游人在参观生态湿地公园的同时也能领略到白族的风土人情。
(3) 充分创造防风、防尘、防洪、防沙的生态空间
乔、灌、草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园林树种防风、防尘、防沙的功能。采用亲水生态护岸设计——栈桥式生态亲水湖岸。
3.2 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采用“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方针进行。全园共分为典型湿地景观区、野趣区、民俗文化展示区、湿地花卉区、中部沿海湿地区、中心绿化区及休憩观光区七个主要功能区。
(1)典型湿地景观区
位于滨海生态湿地公园的最北端,向游人展示最具湿地特色的景观,满足游人对自然野趣的要求,是湿地休闲观光的主要场所。游览沿线体现不同风格的湿地景观,如水生植物片区、沼生植物片区、水生鸢尾片区等,从而形成游览活动景观的对比和区域特征。适当引进水生鸢尾(Iris spuria)、睡莲(Nymphaea)、马蹄莲(Zantedeschia aethiopica)等植物作为水域中的观赏植物,在陆地较为干旱的区域种植茅草(Imperata cylindrica)、野生菊科(Callstephus chinensis)植物等,增加缀花草地的气氛,引入的植物尽量以本地植物为主。
本区内还建有湿地博物馆,对游人进行生态教育、湿地风光展示等科普活动,提高人们对湿地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 观鸟野趣区
根据《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洱海周边鸟类主要有棕胸竹鸡(Bambusicola fytchii)、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普通鵟(Buteo butco)、红隼(Falco tinnunculus)、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大杜鹃(Cuculus canorus Linnaeus)、黑枕绿啄木鸟(Picus canus)、大山雀(Parus major)、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大绯胸鹦鹉(Psittacula derbiana)、灰头鹦鹉(Psittacula himalayana)、领鸺鹠(Glaucidium brodiei)等128种。观鸟野趣区提供了一个亲近动物的场所,也给鸟类一个“家”,利用自然景观要素——森林、草地、芦苇荡、浅水带等,营造鸟类的理想栖息地,游人在距此一定距离的观鸟台停留观赏,做到近而不进,以保证游人的观赏活动不影响到鸟类的正常活动。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陆续引入白鹭(Platalea leucorodia )、灰鹤(Grus grus)、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赤颈鹤(Grus antigone)等国家珍稀保护鸟类。
(3)民俗文化展示区
主要以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渔村捕捞为特点,展示浓郁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4)湿地花卉区
按照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的方式布置植物群落。挺水植物可种植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水葱(Scripus tabernaemontani)、荷花(Nelumbo nucifera)等。浮水植物展示睡莲(Nymphaea)、荇菜(Nymphoides peltata)、王莲(Victoria amazonica)等。沉水植物有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莼菜(Brasenia schreberi)等。
(5) 中部沿海湿地区
主要展示沿洱海地带的湿地景观。临水处种满芦苇,入秋,白雪芦花飘香,白鹭嬉戏其中。岸边,青青绿绿,水鸟匿藏芦苇中,与花草相映成趣,有“人行图画中,鸟度醉吟中”的意境。
(6) 中心绿化区
区内有大量草坪、湿地绿化、健身广场、入口广场等。入口两旁有大量规则式绿化带,组成模纹花坛景观,大气磅礴。
(7) 休憩观光区
是全园中最具有诗情画意的区域,既有满足游人近水要求的亲水平台,又有景色幽静的竹林、枫林,还有供游人休憩之用的疏林草坪、花卉专类园。当然还有湿地景观穿插其间,突出生态湿地公园的主题。道路蜿蜒曲折、曲径幽长、百草丰茂、鸟语花香、空气怡人,以自然质朴为根本,为人们创造一个接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怡人环境。同时,该区也是最具有季相和韵律变化的区域。
3.3 景观轴线
景观主轴线结构为“一横两纵”,两条纵轴一条是沿海景观带,一条是内部纵向景观带,景观横轴线从入口广场至芦苇种植区。
(1) 沿海景观带
沿洱海的生态湿地观景场所,具有良好的观景视线。设计亲水性湖岸和岸边木制亲水挑台,让游人与水亲密接触,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这样的设计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惬意,同时又可以从立面上丰富滨海景观,达到景观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2)内部纵向景观带
贯穿各个功能区和生态湿地景观,注意动静空间的互相结合和穿插。湿地是公园景观的核心内容,它为视野产生了多样性,成为视野的焦点。广阔、静谧、山水掩映、风清气爽,具有十分珍贵的自然生态特点,减轻了单调混凝土环境对游人的压抑性[2]。
(3)景观副轴线
连接入口、广场和洱海边的芦苇种植区,引导游人的参观顺序,使游人能欣赏到自然生态和野生植物之美。
3.4 植物色彩区划
(1)湿地景观
生态湿地公园由于涉及湿地和陆地两个生态系统,湿地到陆地自然生态系统过渡或演变的生态和景观的梯度变化明显,具有沉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陆生植物群落的生态演替系列,以及由此构成丰富的生态景观。
(2)观叶植物区
主要采用彩叶树种,以“叶色”来吸引游人。鸡爪槭、三角枫、五角枫、枫香树等红得各有千秋。
(3)观花植物区
结合文化内涵和季相变化展示不同植物。体现春景的有木兰、山茶;体现夏景的有栀子;体现秋景可选用桂花;体现冬景的可选松、柏、腊梅。[3]
3.5局部重要景区——生态湿地景观的意向设计
这块景区位于公园中部偏北方向,从功能分区上来说分别占民俗文化展示区和湿地花卉区的一部分,以生态湿地景观为主要展示的内容,同时提供给游人一处观水、近水、亲水的休闲场所。同时具有抵御风浪、保护堤岸等环境生态功能[4]。湿地植物按生态规律布局,最大限度发挥植物自然生态群落效应,改善生态环境[5]。
4、结语
滨海生态湿地公园的概念设计中不但重视“公园如何成为城市绿肺”的问题,而且增加了湿地公园的内容,同时重视生物多样性的营造和保护,并通过一定的人工干预发挥其观赏、娱乐效果以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游憩、教育等需求[6]。力求在钢筋水泥铸造的现代都市,营造一处充满生机、充满野趣、贴近自然、亲近水体、功能多样的滨海生态湿地公园。
参考文献:
[1]柳骅,夏宜平.水生植物造景.中国园林[J]2003(03)59~62.
[2]崔心红,钱又宇.湿地公园.中国园林[J],2004(04)60~61.
[3]陆邵明,张慧姝,唐旗生.绿溪香行月中缘——上海闸北不夜城公共绿地景观设计.中国园林[J],2002(04)38~40.
[4]黄成才,杨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探讨.中南林业调查规划[J],2004(08)26~29.
[5]林焰.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的建设与保护.中国园林[J],2003(12)30~32.
[6]佟才,王虹扬,何春光,盛连喜.城市人工湿地生态公园建设及其效益分析.吉林林业科技[J],2004(11)25~38.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大理市绿地系统规划横向项目。
关键词:生态湿地公园;概念设计;滨海;满江;大理
1、满江滨海生态湿地公园现状概况
1.1 满江滨海生态湿地公园所属大理地区的自然状况
大理市位于N25°36′-25°58′,E100°06′-100°18′,处于横断山脉和哀牢山脉的交汇处,气候温和湿润,有洱海对气温和空气湿度的自然调节。季节变化不明显,年温差小。植物区系复杂,植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1.2 满江滨海生态湿地公园现状分析
1.2.1 公园现状及存在问题
满江滨海生态湿地公园位于洱海东南面,公园自然地形为南北走向,总面积约180hm2。公园位置重要,它与洱海公园、滨海公园以及周边其它公园共同构成洱海南面的生态屏障,是整个满江片区的景观中心,总领着满江片区的公园景观体系全局,是大理形象提高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大理生态建设中重要的一个区域。
公园主要为河滩草地,基本没有高大乔木,也没有秋色叶树和观花灌木,不能做到四时之景不断,景色单一。公园东侧与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红山森林公园遥相呼应,红山森林公园起伏的山体轮廓线将成为公园从西向东眺望的背景林。
植物景观较差,没有体现出大理地区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植物资源。色彩上,色彩变化单一,色彩层次少。景观效果差,更没有按一定的生态群落进行配置。
1.2.3 现状用地调查
目前,公园所在地现划分为两大块——湖滨带(湿地保护用地)和裕龙度假村。但是根据绿地系统总体规划、甲方的意见及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近期此地统一规划成滨海生态湿地公园,用于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因此在概念设计中将两块用地统一考虑。远期将在中央景观区部分建设低密度的裕龙度假村。
2、满江滨海生态湿地公园概念设计的原则、定位
2.1 设计原则
2.1.1 生态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相协调
保护优先,在保护好生态湿地系统及环境的基础上开展湿地旅游及建设,达到保护与合理利用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洱海为Ⅱ类水质,所以急需对周边环境进行保护,建议建立生态隔离带及截污干渠(或其他保护水源水质的措施)。
2.1.2 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生态湿地公园建设必须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平衡,体现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使之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降低污染等方面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2.1.3 以人为本,满足不同层次游人的需要
设计应以大理当地汉族居民及白族居民为根本,能满足不同层次及年龄段人群的兴趣和需要,既有对本土白族文化的传承又对游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湿地休闲环境。[1]
2. 2 设计定位
拟把滨海公园做成一个生态湿地公园,以维护生态平衡,营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把“恢复湿地、保护湿地、利用湿地”的意识与大理当地的自然风情、人文特色有机结合,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的生态湿地景观。
3、滨海生态湿地公园概念设计
3.1 总体方案构思
本方案以“恢复、保护、利用湿地与大理当地自然人文风情相结合”的设计思路为主,以生境再造为突破口进行设计。提供给游人亲近自然、亲近水体的自在空间,既满足游人亲近湿地的心理和多层次的游览需要,又能够较好地协调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总体构思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1) 以生态湿地景观特点为公园主要特色
在公园各处均有不同特色的生态湿地景观,或开阔的湖面,或错落有致的芦苇(Phrgmitis communis)、飘飞的芦花,或青青的草甸,或栖息的水鸟,共同构成一幅风光绮丽的画卷。
(2) 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
白族是大理主要的少数民族。在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白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数量繁多、形式独特的民俗活动和乡土节日,如“三月街”、“绕三灵”、“掐新娘”、“抢枕头”等,还有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白族礼仪三道茶,融入自然山水的大理石,古老的白族扎染。 为弘扬白族本土文化,在公园中特意辟出一块区域作为民俗文化展示区,让游人在参观生态湿地公园的同时也能领略到白族的风土人情。
(3) 充分创造防风、防尘、防洪、防沙的生态空间
乔、灌、草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园林树种防风、防尘、防沙的功能。采用亲水生态护岸设计——栈桥式生态亲水湖岸。
3.2 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采用“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方针进行。全园共分为典型湿地景观区、野趣区、民俗文化展示区、湿地花卉区、中部沿海湿地区、中心绿化区及休憩观光区七个主要功能区。
(1)典型湿地景观区
位于滨海生态湿地公园的最北端,向游人展示最具湿地特色的景观,满足游人对自然野趣的要求,是湿地休闲观光的主要场所。游览沿线体现不同风格的湿地景观,如水生植物片区、沼生植物片区、水生鸢尾片区等,从而形成游览活动景观的对比和区域特征。适当引进水生鸢尾(Iris spuria)、睡莲(Nymphaea)、马蹄莲(Zantedeschia aethiopica)等植物作为水域中的观赏植物,在陆地较为干旱的区域种植茅草(Imperata cylindrica)、野生菊科(Callstephus chinensis)植物等,增加缀花草地的气氛,引入的植物尽量以本地植物为主。
本区内还建有湿地博物馆,对游人进行生态教育、湿地风光展示等科普活动,提高人们对湿地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 观鸟野趣区
根据《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洱海周边鸟类主要有棕胸竹鸡(Bambusicola fytchii)、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普通鵟(Buteo butco)、红隼(Falco tinnunculus)、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大杜鹃(Cuculus canorus Linnaeus)、黑枕绿啄木鸟(Picus canus)、大山雀(Parus major)、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大绯胸鹦鹉(Psittacula derbiana)、灰头鹦鹉(Psittacula himalayana)、领鸺鹠(Glaucidium brodiei)等128种。观鸟野趣区提供了一个亲近动物的场所,也给鸟类一个“家”,利用自然景观要素——森林、草地、芦苇荡、浅水带等,营造鸟类的理想栖息地,游人在距此一定距离的观鸟台停留观赏,做到近而不进,以保证游人的观赏活动不影响到鸟类的正常活动。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陆续引入白鹭(Platalea leucorodia )、灰鹤(Grus grus)、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赤颈鹤(Grus antigone)等国家珍稀保护鸟类。
(3)民俗文化展示区
主要以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渔村捕捞为特点,展示浓郁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4)湿地花卉区
按照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的方式布置植物群落。挺水植物可种植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水葱(Scripus tabernaemontani)、荷花(Nelumbo nucifera)等。浮水植物展示睡莲(Nymphaea)、荇菜(Nymphoides peltata)、王莲(Victoria amazonica)等。沉水植物有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莼菜(Brasenia schreberi)等。
(5) 中部沿海湿地区
主要展示沿洱海地带的湿地景观。临水处种满芦苇,入秋,白雪芦花飘香,白鹭嬉戏其中。岸边,青青绿绿,水鸟匿藏芦苇中,与花草相映成趣,有“人行图画中,鸟度醉吟中”的意境。
(6) 中心绿化区
区内有大量草坪、湿地绿化、健身广场、入口广场等。入口两旁有大量规则式绿化带,组成模纹花坛景观,大气磅礴。
(7) 休憩观光区
是全园中最具有诗情画意的区域,既有满足游人近水要求的亲水平台,又有景色幽静的竹林、枫林,还有供游人休憩之用的疏林草坪、花卉专类园。当然还有湿地景观穿插其间,突出生态湿地公园的主题。道路蜿蜒曲折、曲径幽长、百草丰茂、鸟语花香、空气怡人,以自然质朴为根本,为人们创造一个接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怡人环境。同时,该区也是最具有季相和韵律变化的区域。
3.3 景观轴线
景观主轴线结构为“一横两纵”,两条纵轴一条是沿海景观带,一条是内部纵向景观带,景观横轴线从入口广场至芦苇种植区。
(1) 沿海景观带
沿洱海的生态湿地观景场所,具有良好的观景视线。设计亲水性湖岸和岸边木制亲水挑台,让游人与水亲密接触,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这样的设计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惬意,同时又可以从立面上丰富滨海景观,达到景观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2)内部纵向景观带
贯穿各个功能区和生态湿地景观,注意动静空间的互相结合和穿插。湿地是公园景观的核心内容,它为视野产生了多样性,成为视野的焦点。广阔、静谧、山水掩映、风清气爽,具有十分珍贵的自然生态特点,减轻了单调混凝土环境对游人的压抑性[2]。
(3)景观副轴线
连接入口、广场和洱海边的芦苇种植区,引导游人的参观顺序,使游人能欣赏到自然生态和野生植物之美。
3.4 植物色彩区划
(1)湿地景观
生态湿地公园由于涉及湿地和陆地两个生态系统,湿地到陆地自然生态系统过渡或演变的生态和景观的梯度变化明显,具有沉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陆生植物群落的生态演替系列,以及由此构成丰富的生态景观。
(2)观叶植物区
主要采用彩叶树种,以“叶色”来吸引游人。鸡爪槭、三角枫、五角枫、枫香树等红得各有千秋。
(3)观花植物区
结合文化内涵和季相变化展示不同植物。体现春景的有木兰、山茶;体现夏景的有栀子;体现秋景可选用桂花;体现冬景的可选松、柏、腊梅。[3]
3.5局部重要景区——生态湿地景观的意向设计
这块景区位于公园中部偏北方向,从功能分区上来说分别占民俗文化展示区和湿地花卉区的一部分,以生态湿地景观为主要展示的内容,同时提供给游人一处观水、近水、亲水的休闲场所。同时具有抵御风浪、保护堤岸等环境生态功能[4]。湿地植物按生态规律布局,最大限度发挥植物自然生态群落效应,改善生态环境[5]。
4、结语
滨海生态湿地公园的概念设计中不但重视“公园如何成为城市绿肺”的问题,而且增加了湿地公园的内容,同时重视生物多样性的营造和保护,并通过一定的人工干预发挥其观赏、娱乐效果以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游憩、教育等需求[6]。力求在钢筋水泥铸造的现代都市,营造一处充满生机、充满野趣、贴近自然、亲近水体、功能多样的滨海生态湿地公园。
参考文献:
[1]柳骅,夏宜平.水生植物造景.中国园林[J]2003(03)59~62.
[2]崔心红,钱又宇.湿地公园.中国园林[J],2004(04)60~61.
[3]陆邵明,张慧姝,唐旗生.绿溪香行月中缘——上海闸北不夜城公共绿地景观设计.中国园林[J],2002(04)38~40.
[4]黄成才,杨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探讨.中南林业调查规划[J],2004(08)26~29.
[5]林焰.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的建设与保护.中国园林[J],2003(12)30~32.
[6]佟才,王虹扬,何春光,盛连喜.城市人工湿地生态公园建设及其效益分析.吉林林业科技[J],2004(11)25~38.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大理市绿地系统规划横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