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热血写忠诚

来源 :百姓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d80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久有凌云志,今日乘神鹰。扶摇千里直上,风正一擎轻。背负苍天俯瞰,都是人间城廓,草木尽含情。锦绣山河美,处处见丹青。击长空,破晓雾,沐新晴。莫说潇洒,肩头胸壑滚雷鸣。放眼烟波浩淼,闻惯急涛躁浪,四海未安平。战士知责重,热血写忠诚。”这是张浩烈士、王晓冬烈士牺牲之后,一位战友写的一首缅怀诗词。
  2017年1月19日19时20分许,东部战区陆军某陆航团一级飞行员张浩和战友王晓冬,在一次夜间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部队分别为他们追记二等功,并批准他们为革命烈士。2017年4月28日,正是烈士的百日祭。百日之祭,是中国传统丧葬文化的仪式风俗之一,象征着逝去亲人葬期的结束。但是哀思,何曾会随之减退呢。本文记录的是亲人和战友,对两位烈士的百日追思。


  “飞机坠落的时候,他一定在想着别撞毁了别人的家”
  2017年仲春时节,福建漳州市芝山新村的一座楼前,一株株银桂、金桔,纷纷吐露新绿、绽放嫩芽。拾级而上,3楼有户67平方米的两居室,是张浩的家。
  张浩的岳母朱碧霞眼含泪水说:“本打算今年过完春节,他们全家就搬进新家的……他太爱这个家了,哪怕让他在新家里住一晚上也好啊!”
  朱碧霞今年57岁,是一名老军属,自己手机里的一段视频常让她忍不住抹泪:画面中,张浩穿着一件背心,正乐呵呵在新家的客厅里拖地……
  其实,在漳州部队驻地的小家,距离单位仅有1小时路程。可去年,张浩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妻子林红艳怀孕期间,张浩因为训练任务重,竟没能抽开身陪妻子做过一次产检……
  张浩常说自己有3个“家”。除了火热的军营这个家和部队驻地的小家,还有让他牵挂的老家——江苏省灌云县伊山镇七里松村。张浩的父亲是一名1973年入伍的老军人,这些年,脑动脉瘤、脑梗阻等疾病一直纠缠着他。而张浩的哥哥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家中两个男人都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多么需要张浩去为家里遮风挡雨……
  扁担挑水两头搁,顾得了一头,顾不了另一头。张浩待的时间最多的还是部队这个家,他人生最后一张留影也是拍摄于这里——一面鲜红的党旗下,张浩和战友们一起举起右手,庄严向组织承诺:“苦练本领,空中精飞,一心谋打赢……”
  拍摄的时间是2017年1月13日,恰好是张浩妻子林红艳的生日。那天,张浩用微信给林红艳发来113元的生日红包。谁成想,这竟是他送给妻子的最后一个礼物——6天后的那次飞行,让这对年轻的夫妻阴阳永隔。
  东部战区陆军某陆航团飞行三大队教导员王仪成的手机里,至今保存着张浩牺牲现场的照片——泉州市泉港区一座5层民房的不远处,静静地躺着直升机的残骸。
  飞行纪录仪显示,2017年1月19日19时20分许,事故发生时,张浩和战友一起努力控制着飞机的飞行轨迹和姿态。
  “好战友啊!”王仪成动情地回忆说:张浩牺牲的地方属于居民区,人口密布,一旦飞机坠入,后果不堪设想……面对人民的安危,张浩和战友放弃了逃生的机会。当战友们找到张浩的遗体时,他的一只手还在紧紧握着操纵杆……
  “飞机坠落的时候,他一定在想着别撞毁了别人的家……”林红艳言罢,眼泪已轻轻滑过脸庞。
  “我想告诉孩子,爸爸现在仍然飞翔着”
  2017年3月1日上午10时,张浩生前期盼已久的宝贝来到了人间——妻子林红艳在解放军第175医院生下了一名男婴。那天,小家伙目光望着窗外,仿佛深情凝视蓝天……
  令人遗憾的是,张浩未能看到孩子,他只是给孩子留下一个小名:佑佑,希望孩子健康平安降生。
  张浩对孩子,倾注了多少希望和关爱啊——牺牲前一个月,张浩腾出自己的一格衣柜,说是给佑佑存放衣服用;他拿着抹布仔细擦着柜子上的灰,說佑佑的东西一点也不能脏着;他把一件飞行服挂在衣柜显眼的地方,说他不在家的时候,孩子看见衣服就像看到了爸爸……
  “其实他心中想得最多的是飞行。”客厅里,林红艳给记者泡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福建平和高山茶——“白芽奇兰”。


  这些“白芽奇兰”,本是林红艳为张浩准备的。去军营探望丈夫时,林红艳看到他飞行训练时怕排尿带来不便,尽量不喝水,训练前唯一喝的饮料,竟是一瓶特殊的咖啡——往装着凉水的矿泉水瓶子里撒一点咖啡粉末,在夜间飞行时用来提神。林红艳看了心疼,特意买了好茶留给他喝,可他也一直没顾上。
  同行的飞行三大队教导员王仪成告诉记者:在同批毕业的飞行员中,张浩第一个走上中队长岗位,能飞多种机型。团里几次新装备接装,都由他担纲首飞。他还是团里首批某新型直升机的特情处置教员,多次担负模拟教学任务。
  张浩不喜欢拍照,留下的照片不多,却几乎每一张都和飞行有关。战友们说,他一穿上飞行服,两眼就闪着光芒……
  结婚照,是张浩与妻子为数不多的合影。想他的时候,林红艳就会拿出来,抚摸一遍又一遍,低声地问道:“你已经飞行了那么久,还没累吗?该回家歇歇了。”
  此时此刻,林红艳多想再次接到丈夫的电话,听着他重复最多的话:“红艳,今天飞行安全顺利,明天还飞!”
  张浩走后,林红艳把丈夫一件飞行服带回了家,她说:“我想告诉孩子,爸爸现在仍然飞翔着……”
  “浩哥,您的嘱托我们铭记于心,一定要好好飞”
  在张浩生前的寝室,床头的茶几上,放置着一个精美的玻璃花瓶,花瓶里插着一束淡雅的水培植物——香水百合。主人已经离开100天了,它的芳香依旧。战友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为它裁剪枝叶、添加营养液……
  采访中,飞行员高云峰打开手机,展示了一个战友们开通的爱心微信群——“青空海蓝高云峰”。“这个群完全是大伙自愿创办的,群里成员约定每月给浩哥孩子发红包。节日时,战友们也给浩哥和晓冬的父母表示心意。今后兄弟们替他尽孝,金额多少自愿,人多力量大。”   在飞行三大队,张浩在飞行员中有个共同的称谓——“浩哥”。大家回忆说,“浩哥”是捧着一颗心对你的人——
  2009年11月,飞行员赵彦飞的家中遭遇火灾。张浩听说后二话没说,主动为他担负起战备值班任务,还掏出1000多元钱给他。
  2013年春节,飞行员张军轩的爱人带着刚出生3个月的女儿来队探亲。时任中队长的张浩代表大队官兵去看望,发现他们住的房间比较潮湿,立即主动把自己的寝室腾出来给他们居住,自己收拾行李搬进了集体宿舍。
  飞行是一个高危职业,经常要和“死神”过招,而作为特勤教官,张浩就是官兵们心中的“定海神针”。
  一个高温的夏日,张浩和飞行员高江一起对飞机发动机进行试车。
  通电检查、请示开车、贴地飞出……高江的耳机里突然传来张浩的声音:“你有没有听到什么不正常的声响?”
  “没有啊,一切正常,数据显示正常。”
  “不对,我听到了一声响,立刻报告,飞回检查。”
  等到飞机落地后,通过机务人员检查,高江惊出一身冷汗。原来,尾翼上的一颗螺丝松动弹开了,如果继续飞行,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飞行教官,张浩因势利导:“试飞不比正常训练,你在操纵的时候,注意力不能都在动作和数据上,还要竖起耳朵来接收其他信息。在飞行安全中把注意力分配好,再怎么细心都不为过!”
  “浩哥,您的嘱托我们铭记于心,一定要好好飞!”在张浩老家,有为逝者守灵的习俗。在安葬张浩骨灰的前一天晚上,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战友,冒着严寒,裹着被子为他守灵整整一夜……
  战友在王晓冬烈士墓碑前的深情诉说
  晓冬,一转眼,你已经走了100天,你在天堂还好吗?清明的时候,团领导带着我们几个战友去看你了,给你送了你爱抽的烟,你收到了吗……我们能为你做的不多,只是希望你一个人不要太孤单、太寂寞。
  前不久,你爸帮你交清了最后一笔党费,其实我们都挺钦佩他的——你走后的第三天,我们一直不忍心向他转告你的噩耗,只好跟他说你在训练中受了伤。他看到我们欲言又止、犹豫为难的样子,说道:“你们不用瞒我了,晓冬即使走了,我也理解!”参加完追悼会后,他还叮嘱我们“要好好飞行,要注意安全。”
  晓冬,你爸说你是个孝顺儿子——只要你休假在家,早上一定陪着妈妈坐公交车,送她上班。有一次你休假回到家里时已经是凌晨,可你还是设好闹钟,一大早起床,送妈妈到单位。可是因为太困太累,你在返程的公交车上睡着了,直到终点站才被司机叫醒……
  你走后,我们到家中看望妈妈。她哪天不是以泪洗面啊。她说:“世上没有你这么好的儿子。”是的,你的妈妈失去的是一个好儿子,而我們失去的是一位优秀的战友。
  晓冬,你是一个“暖男”,每当战友有困难,你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有事找我”。那年夏天,我们几个新毕业的飞行员拎着大包小包,刚到团里报到。那时,你还不认识我们,可二话没说,帮我们扛起行李就往楼上走。
  晓冬,作为飞行计划组成员,你平时全程参与制定飞行训练计划,经常加班加点,有时候其他战友都睡着了,你还没有回寝室;作为飞行员,每次飞行训练回来你都主动写个总结,从起飞的速度、高度到降落时对风向、风速的判断,都要琢磨出个“子丑寅卯”来。参加飞行训练时,大家都喜欢和你一个机组,就是因为你训练前总是做好充分的准备,把目标地域的地形、地物、航线研究得很透彻。
  原本今年5月,你和未婚妻就将步入婚姻的殿堂,可命运的残酷,等不及让你为未婚妻披上婚纱,就将你的名字镌刻在英烈墙上。我们清楚地记得,你的父母和未婚妻来到部队,看到你的遗物,睹物思人,肝肠寸断……他们不愿相信你已经走了,不停地拨打你的电话,一天竟拨打了近百次。然而,留言已经永远无法回复,电话再也不会接通……晓冬,你怀着泣血之忍和家国之爱,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你钟爱的飞行事业。
  年初,战友们护送你的骨灰回江苏时,兄弟陆航部队的同志们手拿引航灯,在飞机跑道两侧排成两排,共同为你照亮回家的路。晓冬,你让我们对军人的牺牲、奉献和担当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我们想对你说,你是一个路标……望着你,我们继续前行,永不停歇!
  (本文照片由肖庆明、赖桥泉、陈 浩、冯高俊拍摄)
其他文献
2017年4月26日,新华社的一条消息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中国的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2017年6月28日,新华社再传捷报: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正式下水。  巨舰入水,国人欢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海军驶入了快速发展的崭新航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海军武器装备领域众多新的变化,一次次吸引世界目光。有目共睹,近5年来,我海军每年都有新型导弹驱逐舰、新型导弹护卫舰、新型补给舰、新型登陆舰、新型
期刊
留不住教师,是老少边穷地区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上至国务院、教育部,下至基层政府部门,都出台了许多提高农村(山区)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的办法和举措,但大山深处的教师们仍感觉“雷声大、雨点小”。记者在四川甘孜州雅江中学,就了解到这所学校正面临教师困局,也为这些天天超负荷工作的教师感到心疼。他们所面临的工作、生活的真实境遇,非内地教师和其他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所能想象与体会。雅江中学及其他老少边穷地区学
期刊
1940年10月,根据党中央指示,新四军东进开辟苏中通(通州)如(如皋)海(海门)启(启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同时创建我党第一支海上抗日武装。在新四军主要领导人陈毅、粟裕等的领导下,这支海上抗日武装力量,在苏中的黄海之滨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海上抗日英雄传奇。  “这是我们创建的第一支土海军”  1940年10月下旬,新四军第三纵队陶勇司令、刘先胜政委,奉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命令东进如东。如东地处黄海之滨
期刊
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更名火箭军,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亲自授军旗并致训词。  一年多来,从白山黑水到南国密林,从西部大漠到东海之滨,火箭军将士立足新起点,以昂扬精神迈向新征程。广大官兵聚焦打赢,潜心砺剑,大力加强实战化训练,开启了建设强大现代化火箭軍的恢弘篇章。  新军种新起点,新征程新使命。更名火箭军以后,火箭军党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题议训,并召开实战化训练会议,制定下发了《加强实战化训练措
期刊
著名红色旅游景点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在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境内,是江西省西南的门户。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燎原烈火。井冈山中部多崇山峻岭,主峰五指峰位于茨坪西南6公里,海拔1586米。五指峰的山峰并列如五指,峰峦绵延数十公里,景色奇特,第四版百元人民币的背面就是五指峰。井冈山既是我国著名的革命
期刊
发烧,是宝宝在发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但作为爸妈,在面对宝宝发烧时难受的样子,我们的心还是会碎成一瓣一瓣儿的,甚至很多家长还会病急乱投医,各种听来的经验、秘方都忍不住想要试一试,却不想这样很容易就会落入发烧误区里。尝试了各种办法,孩子还没见好,还会忧心忡忡地想,“这么烧下去,会不会烧坏脑子啊?”  家长们之所以不能冷静处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发烧知识了解得太少。只有了解全面了,才能给宝宝更好
期刊
一片药下肚,药物成分便开始在人体“旅行”。它们从口腔“走进”食管,到达肠胃,再经肝肾排出体外。药物用得不合理,就很可能伤害娇嫩的器官。下面,让我们看看,到底哪些器官特别经不起滥用药的折腾。  胃:两类药引发炎症和溃疡  临床调查显示,许多药物会直接或间接地损伤胃黏膜,引发炎症和溃疡。以下两类药尤其要重视:  一是非甾体抗炎药。不少人在出现发热、疼痛时,常会服用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非甾
期刊
2017年4月27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大校在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中央军委决定,以原18个集团军为基础,调整组建13个集团军,番号分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八十一、八十二和八十三集团军。调整组建新的集团军,是对陆军机动作战部队的整体性重塑,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迈出的关键一步,对于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
期刊
“这个世界需要英雄!”“他们应该被这个时代所铭记!”今年五四前夕,演员黄晓明在个人微博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心中的英雄本色——士兵梅雄》的文章,讲述了海军某部四级军士长梅雄舍己救人英勇牺牲后无私捐献器官的感人故事。  转发近万次、评论上万条、点赞6万多次、阅读量超过210万……一个拥有5000多万粉丝的影视明星,把一位普通的海军战士奉为心中的英雄。黄晓明的这篇10万+网文,留下的绝不仅仅是明星效应,
期刊
延长寿命,是人们长久以来的愿望。目前世界记录最长寿的人是法国女性珍妮·卡尔曼特,她于1997年逝世,终年122岁。而美国科学家调研认为,人类寿命的极限为115岁。卡尔曼特这样的人,只是统计学意义上的“异常值”,比卡尔曼特还长寿,这种概率极低。  为调查人类寿命的天然极限,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遗传学家扬·维吉领导的研究小组,对覆盖38个国家、近100年内“人类死亡率数据库”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19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