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于脸 锐于目 成于课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ea0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有时取决于老师的态度。教师亲和学生,可以让孩子们很快融入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学习的实践者。一堂课,往往由教师一时的灵感或者随机应变而显得不同寻常。我们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搞“一刀切”,令学生力所能及,继而拥有语文学习的兴趣与课堂参与的欲望。能够做到以上三个方面,课堂教学也就离成功不远了。
  一、营造氛围,因和促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果能够把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体现出来,让他们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又有利于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就应该首先放低自己的姿态、放松自己的表情,一改过去“一把手”的掌控、板着脸孔的紧张,从而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大胆表达、放心表达,推动教学广泛深入。外国有一所学校流行这样一种说法:“教室就是让小孩子出差错的地方。”我认为这种出差错,就是让孩子们放下包袱,打开心扉,毫无顾虑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启发下自由说出对学习内容的看法,哪怕是错误的。然后通过讨论和引导,最后使之形成正确的理念,这样既有效地实现当次的教学目标,也把我们的教学真正自然而然地烙进他们的内心。
  二、看准时机,因势教导
  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不要按部就班,甚至连每一句话都事先设计好,然后照本宣科,这是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不能最好地组织课堂教学的。专家认为好课不是“做”出来的。因为学生是活的,课堂是活的。课堂的实际情形和事先的设想是会有出入的。因而要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我认为乘机把握好课堂很关键。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既能把握好有利时机,也能化不利为有利,因势利导,即使是一堂“家常课”,也可以因为老师的随机应变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将课堂教学导向高潮。
  三、关注差异,因异施教
  我认为我们教师不能把各具个性的学生培养成千人一面、没有个性的人。同时我们在教育教学的方法上也不能搞“一刀切”。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学校必须把所有小学生都吸收进来。这样的初中课堂,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如果教师用统一标准来授课,用统一标准去衡量他们,就会出现让有的人“吃不饱”, 有的人却“咽不下” 的现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面对当前不平衡的甚至两极分化的学生群体,圣人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就是一种极好的教学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就是说: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人,我们在课堂上,确实应该从实际出发,分清层次,区别对待,设计多元化的授课方案,按基础与能力分配任务,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中央对教育工作非常重视,说明我国的“教改”已进入了新的阶段。下面笔者谈谈做法和思考。  一、改革教学思想  为培养新世纪需要的人才,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所以必须要改革教学思想,因为教学思想是确定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前提,也是确立教学价值和评判教学质量的标准,而教学思想又是时代的产物,时代不同,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也不同。当今是市场经济,所需的是复合型人才。  什么是复合型人才呢?如
期刊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如果作文有鲜活的素材,深刻的立意,巧妙的构思,真挚的情感,但缺少了靓丽的语言装饰也会黯然失色。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语言靓起来呢?  一、妙使修饰添色彩  修饰语就是修饰主要成分的字或词语,往往多用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等。这些修饰性词语能使作文中朴素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张力,为作文的语言增添色彩。修饰性语言能更好的呈现出描绘事物的颜色、声音、形状、情态,语言表达婉转
期刊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头戏。作文是用文字书写灵魂,倾诉情感,每一个字必经“千锤百炼”。而现在许多学生是洋洋洒洒数千字,不知其所云;或是寥寥数字,虽言简而意不明;或是假情假意,真情不在。因而如何引导学生写出“真”作文成了语文教师最大的难题。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指导中学生在作文写出既有生活的真,也有情感和美,还有思想的善的文章呢?下面我就谈谈这个问题。  一、作文教学要做到“有的放矢” 
期刊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文指导的继续和深入。评改的过程既是完善写作的过程,又是对生活认识的深化过程。它是写出精品习作的必由之路。多年来,学生怕写作,教师怕批改。学生的作文经过教师的字斟句酌的批改后,已面目全非,作文本发下去,学生看完分数,就将作文本束之高阁。长此以往,周而复始地疲于应付,教师筋疲力尽,学生进步甚微。其实习作评价与其他的教育评价一样,它作为一种筛选、选拔的工具,更多的
期刊
审美已成为文明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美变成每个学生的心灵财富,要达到这一目标实属不易。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体会不到语文学习带来的美感,功利性学习和被动性学习主宰着大部分课堂教学,由此导致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难以提高。怎样才能走出语文教学这一困境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美在和谐中  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学生
期刊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相信在平时以情感召学生,以理折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最终学生一定会逐渐变化和成长的。  在工作中我始终把责任感放在第一位,把与学生有关的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一直注重培养班干部,共同管理班级,塑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面向全体学生,以自己的言行来感化学生,使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全面
期刊
史料有两种产生方式,一种是原始的史料,一种是后人记载、加工而产生的史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不论哪一类史料,对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作用,但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还必须讲求史料教学的方法。本文试图通过《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浅析史料在历史课堂教学不同环节中的运用  一、运用于新课导入之时  讲授新课导入时,引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史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地进入到新课,学生注意力也
期刊
2013年6月9日《家庭教育》杂志创刊30周年暨家庭教育30周年研讨会在杭召开。会议共同探讨30年来素质教育、学生学习和家庭教育工作宣传、普及情况。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初中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就是说一是父母的教育学习。二是30年来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探索,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人才观、成才观。结合研讨会的召开,笔者觉
期刊
语文老师,要用读书提升精神,用写作充实人生,用儒雅涵养性情,用敏锐洞察生活,用激情点燃学生,用严谨对待事业,用良知捍卫文明,用诗意行走人生。读书、写作、反思,勤奋、执著、求索,把这些关键词镶嵌进生命的旅程,路会越走越宽。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要求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具体要求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
期刊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永远的朋友,每一位学生应多读书,读好书。诵读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改进学生语文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鉴于此,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通过多种形式,以经典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