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皇后”李亦非:无挑战不快乐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亦非:获得过全国青少年武术冠军,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供职,归国后成为维亚康姆公司MTV(全球音乐电视台)中国区总经理。现在全球领先资产管理公司英仕曼集团(Man Group)担任中国区主席。她是第一个登上《财富》杂志封面的中国女性,被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选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商界女性之一……
  尽管李亦非创造奇迹无数,但思维滚滚向前,不流连于过去,一直在转身和创新。不管别人如何反对,她都会向着自己制订的目标,进行超乎常规的努力,皆因她认为别人不能代替她说“NO”,只要世界没有说“NO”,她都可以有机会争取。
  到“联合国”走一遭
  李亦非出生在北京的一个书香门第。外公毕业于清华大学国政系,母亲是数学老师,父亲是天体物理学家,家里充满了知识与快乐。家庭浓厚的知识氛围熏陶着她,使她一生受用。父亲从小给她讲宇宙的故事、地球的起源……李亦非对世间万事万物的好奇心也从那个时候渐渐萌生。
  那时,她家有一个小黑板,妈妈会把数学题放上去,还有古诗词、对联、各种人生格言。一家人常常一起聊《九三年》《笑面人》《牛虻》等书,他们也从不阻止李亦非看所谓的“禁书”。20 世纪70 年代那些武侠小说,都是用报纸一张张粘起来偷运到北京的,李亦非看完梁羽生看金庸,只要得到一本,她就整夜不睡,一本本地接着看。
  李亦非自幼喜欢习武,1977 年,13 岁的李亦非获得了全国武术青少年组冠军,之后参与了《火烧圆明园》《神秘的大佛》等电影的拍摄。
  中学时,李亦非所读的外语学校要直接升级为第三外国语学院,全体同学可以直升而不用高考,也不准高考。可李亦非想成为女大使,并不相信学校的师资力量,坚决要求高考。于是,她冒着考不上其他大学而被本校拒收的风险,直到离高考还有35 天,她才顺利地拿到当年高考的准考证。李亦非以七天一门功课的速度完成复习,在高校录取率仅为4%的情况下,如愿考上了外交学院,开了外语学校学生参加高考的先例。
  在外交学院读书时,李亦非想到联合国工作,便从大二开始准备自费留学,虽然学校认为不可能,她还是考了640 多分的托福成绩,申请到了奖学金。1985 年,她成为全校第一个踏出国门的人。她很清楚,所有超乎常规的努力,皆因她认为别人不能代替她说“NO”,只要世界没有说“NO”,她都可以有机会争取。去美国时,她在飞机上号啕大哭,直到飞机降落机场。父母远离,男友分手,孤身一人,怀揣50 美金,手提两只沉重箱子,满心凄惶只觉前路茫茫。
  到达美国时是凌晨,她在牛仔酒吧拭着眼泪,坐到天明,暗暗告诫自己,“我为理想而来,再苦再难,也要快乐应对!”
  事实上,早年的经历将她锻造得很坚强。小时候练武,武术队常常慰问工农兵,他们给陆军表演时开过坦克,给空军表演时坐过米格-21。小小年纪经历了常人未经历的生活,让她胆子越来越大。所以她常说:“聪明人很多,胆大的人太少,我就是少数胆大之人。”
  1987 年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贝勒大学即将毕业时,李亦非往联合国发去了一封求职信。凭借渊博的学识,李亦非很快从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闯进面试关。面试时,主考官问她:“你只向联合国投了简历,你就不怕不被录用吗?”她微微一笑,脱口而出:“因为我很棒!我不来尝试,机会是零。我努力了,就有50%成功的机会!”只这一句话,这年,李亦非便成了幸运入选的40 人之一,成为联合国女主播,在公共信息部负责制作电视广播节目《联合国呼唤亚洲》。
  在联合国工作4 年后,李亦非转投美国纽约律师事务所,成了一名中国业务顾问。负责代表中国客户参与最惠国待遇和贸易政策的游说,频繁出入美国参众两院参加各种听证会。很快,李亦非成了业务尖子。两年过去了,抠门的老外上司居然没有给她加过一次薪!李亦非不干了,当第二次提出加薪要求未果后,她冲进上司办公室,将一封辞职信往桌上一拍:“你给不给我加薪?再不加薪,我就辞职!”金发碧眼的上司未曾想到,一向温婉可人的小女生居然会这般冲冠一怒。为了挽回自己的“尊严”,上司不由分说地提起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李亦非失业了。可她不后悔:“有人可能认为女人应该学会忍耐和掩饰,但我认为,自己应得的利益要堂堂正正地争取,你不争取,可能会永远被放在弱者的位置,任意欺凌。”
  《财富》杂志封面上亮亮相
  在研究生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李亦非也曾经迷惘过。她发现,周围的人大都是很聪明的人,但他们却没有成功,因为他们从20 岁到30 岁甚至一生都只是在讨论应该去干什么,而不是在努力做什么。所以李亦非下定决心,要认定一个目标扑上去,如果做得不好可以从头再来。
  1993 年,李亦非回国发展,在美国博雅公关公司从零开始,从经理做到中国区董事总经理,为英国石油、英特尔等知名跨国公司策划进入市场的战略。
  1999 年,期望打开中国市场的维亚康姆注意到了她,多次邀她加盟。当时的维亚康姆只是位于中粮广场一间房里的小办事处,员工仅6 人。李亦非第一次去那家公司发现:过期的报纸在办公桌上堆积如山,垃圾桶无人清理,没有负责人,没有制作部门,没有发行部门,没有广告部门。
  她犹豫了,丈夫汪潮涌一遍遍地鼓励她,说传媒是一个朝阳产业,去维亚康姆是超越自己的一次机会,维亚康姆公司是著名传媒公司,MTV 电视网是旗下的业务之一,虽然那时的中国子公司还很弱。
  一切从零开始,极其艰难。最让她不安的是,人们在中国市场不认识维亚康姆,有人甚至把维亚康姆当做一家生产酵母片的药厂。1999 年4 月,她来到维亚康姆负责MTV 后,一个月后就拿到了CCTV-MTV音乐盛典的批文,MTV 的品牌能和中央电视台联系在一起,对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当她打电话汇报时,亚太区的总裁从电话那边传来了一连十几声表示极度兴奋的感叹词。
  2002 年,维亚康姆公司董事长雷石东访华,他表示愿意推动中国文化在美国的传播。这对李亦非是个极大的业务拓展机会。在维亚康姆中国没有赢利的情况下,李亦非向总部申请了100 万美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当时所有人都为李亦非捏了一把汗。但正是靠着一股敢闯敢干的韧劲,李亦非在2003 年促成了中国最大的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在纽约林肯中心、华盛顿肯尼迪中心音乐厅等四地的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而每当有人提起这次出色的个人“演出”时,李亦非却总是笑着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兼职的“文化参赞”。   一个月后,李亦非接到了提升的通知:由于策划并促成了4 月份MTV 广东24 小时音乐频道的落地和播出,她被提升为MTV全球音乐电视网亚洲部资深副总裁。凭借在MTV 的杰出业绩,李亦非登上美国《财富》杂志。随后又获得了CNN 评选的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商界女性之一。
  2005 年,李亦非成为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可这年,她也受到了任职以来的第一次打击:一次,美国总部的董事长雷石东打电话问三个数据,李亦非只答出了两个。雷石东气得暴跳如雷:“简简单单三个数据你居然都记不住,我要你做什么?!”李亦非没有申辩,并自觉地罚没了当月的奖金。
  其实,当时李亦非正在开会,而那个数据雷石东又要得急,所以工作人员将数据整理出来后,来不及给李亦非看就直接传给了总部,结果就造成了老板知道而属下不知道的后果。李亦非自我处罚后,很多员工都为她不值:“你为什么不说明情况呢?”可李亦非轻轻地摇了摇头:“换了我是老板,我也会这样。作为下属,我拿着他给我的一份高额薪水,就理应付出必需的劳动。”
  胆大心细、刚柔并济、懂得进退,所以,李亦非成就了职场的神话,10 年里将MTV做到了在中国家喻户晓,成了雷石东最钟爱的爱将。
  在李亦非的努力之下,维亚康姆搬进了北京国贸大厦。门口是漂亮的电视墙,办公室里张贴着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派拉蒙电影公司等出品影片的大幅海报,在阵阵音乐声中,染了发的员工穿着露脚趾的凉鞋走来走去。李亦非喜欢这样的工作氛围:“维亚康姆在世界各地的公司都提倡FUN。”她的办公室里也摆放着粉紫色的沙发、粉色的玫瑰、黄色的百合和许多她喜爱的照片,包括她在MTV 音乐盛典上和谢霆锋的合影——李亦非像个孩子一样灿烂地笑着,而谢霆锋依旧在摆酷。
  对于自己的成功,她如此说:“首先要有追求,然后才有实施的动力。我要求自己有远大的理想,不做平庸之人,找到任何你要做的行业里最TOP 的地方。如果你把目标定在了100,实现了一半就是50。把目标定在了50,实现了一半就是25。”
  “男人集团”的女主席
  MTV,无疑是李亦非事业的高峰。可是在巅峰时期,李亦非还是选择了离开,为什么呢?原因有三条:一是当时高雷公司向她递出了橄榄枝;二是MTV 发展遇到了瓶颈;三是李亦非的战略没有得到总部的肯定,使这个“强势人物”失去了前进的斗志和方向。李亦非就是这样一个“无挑战不欢”的人,离开MTV,寻找更适合自己的竞技场。
  2008 年加盟高雷公司不久后,她又跳槽到了阳狮锐奇,很重要一条原因是“每天的工作比较轻松,我感觉自己‘ 半退休’了”。这就是李亦非事业不断升迁的原因,她承认自己不喜欢安逸,闲不住。
  2011 年11 月,李亦非再次求变,离开传媒行业加入全球领先资产管理公司英仕曼集团(Man Group),担任中国区主席。朋友们诧异地问她:“从媒体到对冲基金如此大的跨度,为什么?我们快跟不上你变化的速度了。”对冲基金长期以来一直为男性所掌握,因此英国金融时报发布她的任职评论时,曾用“男人集团”的女主席来定义她。看似不可思议,但其实,她想突破职业天花板。
  对冲基金是一个充满刺激的行业,不允许懒惰和自满,行业的变幻莫测推动李亦非带着无尽的好奇心探索求解。她毕业于外交学院,在美国修研硕士学位都是主修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做另类投资,重拾了旧我。每天与一批才华横溢精力充沛的人共事,她感到谦卑与升华。
  工作之余,李亦非是个爱看书的人。
  她认为,书不怕杂,怕的就是不读。无论工作多么忙碌,她还保留着每天晚上睡觉前一定读书,不读书睡不着觉的习惯。她对书的价值的理解是:“如果你希望忧伤,你就进入一本稍微忧伤一点的书;你希望平静,你就读一读哲学的书;你希望激励一下自己,你就读一本励志的书”。以前没有接触过对冲基金,她看了近80 本关于这方面的书。
  在家里,李亦非和先生汪潮涌的分工是这样的:李亦非是CEO,主要负责家庭卫生、做饭等等;而汪潮涌是董事长兼财务总监,管家里的大事情和钱财。“小钱我管,大钱他管,但是决策一般来说我们俩共同做,比如说我们投资,我们会召开‘董事会’。”
  李亦非会将所有工作都安排在工作日内做完,周末的时候,李亦非会把更多时间留给丈夫和孩子,陪他们聊天,看电影,玩游戏,辅导孩子们课程。
  李亦非在工作上很强势,一回到家,她就变成了一根温软的藤。不管多忙,她都会在临睡前打理好丈夫第二天要穿的皮鞋。一次,因为应酬,她回家时已近凌晨,可在洗漱之前,她坚持要先将汪潮涌的皮鞋准备好。
  而在更长时间段的假期里,一家人会去日本滑雪,去巴厘岛的沙滩上“日光浴”,或者去新西兰狂野。李亦非和汪潮涌都爱爬山,所以,登山、爬长城便成了他们家庭活动日程的常选项。因为儿子太小,李亦非专门从国外买了个婴儿背包回来,让爸爸当儿子的“脚夫”。一路上,女儿在前方欢呼跳跃,儿子在背上牙牙学语,爸爸喘着粗气呼哧呼哧,而妈妈则背着食物袋跟在身后,一边撵着女儿,一边拈花惹草。一家四口一路逶迤一路笑,直爬得汗流浃背神清气爽,这才手挽着手回家。
  人的一生中,变化与改变的机会无处不在,人们不敢做出改变,往往是恐惧失败。能够做出改变的人,往往是内心强大之人。李亦非也承认,家庭的压力、女性的弱点、社会偏见都会成为女性成功的最大障碍。她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自己,除了学习能力,还在于自己有职业上的远大理想,尤其是自己喜欢做决策,喜欢成为“一把手”。“如果我有很多想法,但是不能实施,这种痛苦远远超过我做决策失败带来的痛苦。”李亦非说,“很多时候,人们因为恐惧失败而不敢担当,很多女性不愿意做一把手,也是这个原因。”她认为,女性发展的局限更多的其实来自于女性自身。但是她不。在每一个机遇面前,她都愿意去争取、愿意去挑战。她坚定地朝着自己制订的目标去努力,且乐在其中。
  (摘自《妇女》 )
其他文献
史博是19世纪最重要的德国音乐家之一,他从小热爱音乐,18岁就进入了当时最为著名的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与交响乐指挥。当时的音乐学院每天都有两堂体力课,因为在这之前的100多年里,指挥并没有什么象征性的工具。有的乐队指挥喜欢用脚蹬地,踏出节奏;有的则喜欢挥动手绢。而当时最为流行的,是用一种重达10来斤的铁棒指挥,指挥师提着铁棒按着节奏捅地面,发出“砰砰砰”的声音。  所以,当时的乐队指挥每完成一场表
期刊
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在一首诗里说:“清晨4点没有人感觉舒畅。”是的,比如我很少在这个时候起床,我要么是酣然入睡,要么是熬了夜,刚刚入睡;只有特殊事情的人才会在清晨4点醒来,但那种感受一定不够舒畅。我平时很少看网上的体育频道,最近却在这种频道上无意间看到一个记者问“篮球天才”科比·布莱恩特:“你为什么能如此成功?”科比竟然反问道:“你知道洛杉矶每天早上4点钟是什么样子吗?”这句话让我很感兴趣,我想知道
期刊
这里就是世界第二大峡谷,怒江峡谷。  在峡谷的大拐弯处,怒江水象一大群正在参加世界杯赛的摩托车选手似地,优美而惊险地作弯道侧压,把箭一般直射的速度拧弯——而且拧得这样漂亮,大概只有怒江。它似乎并不怎么“怒”,却有一种大回环的稳健之美。  金沙江不是这样,金沙江被挤压在两岸陡壁之下,清纯澄碧但不显得单纯,它有一股寒凉的怨气。  澜沧江呢?澜沧江以两岸浓密的热带雨林,以榕树的苍迈、樟树的灰斑、橡胶林的
期刊
由于先天性耳聋,她从小就生活在无声世界里。家里还有身患疾病的父母和与她一样聋哑的姐姐,尽管命运残酷,她却依然心中有梦——做一个舞者,用翩翩舞姿舞起希望,将一家人带进春天!  梦里化蝶,聋哑女孩要翩翩起舞  1990年7月的一天,家住山东省章丘市相公庄镇的环卫女工翟永梅,带着两岁的小女儿袁芳红去济南一家医院检查,医生对翟永梅说:“你女儿是先天性耳聋。”翟永梅心里“咯噔”一下,比小女儿芳红年长5岁的大
期刊
一位腰缠万贯的“海归王老五”,回到北京买下一套四合院,本想在此追求悠然惬意的生活。不料,因其富有声名远播,一个脑瘫女婴丢在了他家门口……此后几年间,他又在门前抱起了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患病弃婴。为了全力照顾“女儿”们,他终身未娶,并散尽200万家财,变得一贫如洗,却又遭受世人的嘲讽和误解。谁知无奈之下,他苦学变脸养活4个孩子,不仅炼成了“吉尼斯变脸第一人”,还用深沉的父爱为养女们撑起一片湛蓝天空
期刊
亚马逊河流域是南美洲巴西一片茂密的热带原始雨林,这里生活着许许多多世世代代靠打鱼放牧为生的马卡帕人。  马卡帕少年席尔瓦的家住在一种吊脚楼里,吊脚楼的下面就是河水。席尔瓦家与这里游牧民一样,以捕鱼放牧为生。他们出门是小船,孩子们整天泡在水里嬉戏,他们个个都是冲浪高手。  席尔瓦常常坐在吊脚楼的屋檐下,望着浪花滚滚的亚马逊河,吹着从柳树枝上捋下来的柳树皮做成的口哨。嘶哑的口哨声在亚马逊河上空回荡,仿
期刊
一分种,你能说多少个字?据统计,普通人说话的语速,一般在每分钟140字以内;播音员的专业考核标准是每分钟200字;《天气预报》主持人的语速则可达到每分钟350字。  在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节目中,因为时间有限,主持人华少被要求在1分钟内念完几页赞助商名单。结果,华少虽然露脸次数不多,但他凭借在节目中神速播送广告的方式,让观众大为惊叹,华少仅用40秒,就念完了长达350字的广告词,且不卡壳、不出
期刊
1  认识夏荷,是因为书。我爱看书,爱买书,有时在网上浏览,发现一本好书就赶紧拍下。过不了几天,就会接到电话,通知到写字楼下去拿书。这事儿虽然经常发生,可我和那些快递员也没怎么搭上话,因为他们更换得太频繁了,都没怎么留下印象。  直到有一次,我接到了一个女人的电话,她就是夏荷。我开玩笑地说:“再不会换人了吧!”夏荷胖胖的,笑起来蛮有喜气。她说:“董先生,不会的,您就放心吧,今后就我来送货。”原来,
期刊
他生在英国长在美国,父母都是教师,整个童年和少年时期他都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中度过。高中毕业后,他成绩优异,顺利进入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思想保守的父母,对他期待甚高,一直希望他日后可以做一名受人尊敬的律师或政府官员。  1995年,大学毕业那年,他的同学1/3去了医学院,还有1/3去了法学院或华尔街等精英会聚的地方。当同学们询问他的去向时,他却神秘地告诉他们,他要到好莱坞做一名演员。他的回答把
期刊
第一段婚姻:苦难童养媳  1908年,李贞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小板桥乡。父亲李光田,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全家8口人仅靠租种地主的两亩半田和捕鱼为生。由于一直想要个儿子,李光田唉声叹气地看着自己的第6个女儿,失望得连名字都不想给她起了,只是随便地叫她“旦娃子”。不久,李光田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最终离开了人世。  李贞6岁时,母亲见家里长期连饭都吃不上,为给女儿一条活路,经打听得知一户姓古的人家里没有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