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就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也才能事半功倍。
1、推荐适合的、学生喜欢的读物
(1)根据学生实际推荐读物。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鲜明的形象、活泼的内容,可推荐他们看童话、寓言、卡通、动漫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年级的学生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引人入胜的读物;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可推荐他们读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读物,如《世界著名童话》、《西游记》等世界名著。
(2)、根据教学需要推荐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也有助于语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养成了阅读习惯、培养了阅读兴趣。如学习《赤壁之战》,可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
2、采取多样化的阅读形式
(1)读画结合
学生读书后,总有一种想表达的冲动,根据小学生喜欢“涂鸦”的特点,可要求学生画出所读的故事情节,并配有文字说明,然后进行作品展示,从而感受阅读的成功和创作的乐趣。
(2)读演结合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演潜能和表现欲望,这就要求学生把所读改编成课本剧、童话剧等,并且要利用班会进行表演,创造一切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3)读讲结合
讲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可经常要求学生开“故事会”,给学生提供讲说的机会,为了激励学生,每次还应评出“故事大王”。
(4)读比结合
朗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所以要经常开展诗文朗诵会,比一比,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语感。
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自学能力,让他们借助一定的工具,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才能得益。
1、教给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常见的阅读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等。可以调动学生眼、耳、口、目等多种感官以及大脑同时参与的一种较为复杂的认识活动,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感情、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
2、上好讲读课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应该指导学生好好地去读,美美地去读,从读中理解,从读中品味,从读中欣赏。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教学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课文的结构,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识。这个整体认识决定了在部分理解过程中的思维方向、思维方式和思维的准确度。要求学生掌握的方法有:1.阅读课文的提示、注释。2.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3.边读边勾、画、圈、点。
(2)阅读理解,部分深究。
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各个方面,也就是指导学生对课文钻进去。要使学生在初读阶段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产生质的飞跃,上升到理性认识,就需要理解性阅读。这种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如何迅速捕捉文中关键的词、句、段,深究关键词语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匠心;理解文章各层次间的关系,用心揣摸作者在谋篇布局方面的独到之处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题思想。这个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的训练。
(3)评价阅读,整体回顾。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课文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评价、欣赏,肯定和吸收正确的、美的东西,批判和摒弃错误的、丑的东西。从而使学生的欣赏水平得以提高,思想情感得以升华,较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见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是让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如痴如醉,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阅读的快乐。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或对感受最深的人、事、段进行点评。点点滴滴都是学生的收获,久而久之,有助于习作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想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
高艳华,教师,现居河北滦南。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也才能事半功倍。
1、推荐适合的、学生喜欢的读物
(1)根据学生实际推荐读物。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鲜明的形象、活泼的内容,可推荐他们看童话、寓言、卡通、动漫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年级的学生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引人入胜的读物;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可推荐他们读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读物,如《世界著名童话》、《西游记》等世界名著。
(2)、根据教学需要推荐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也有助于语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养成了阅读习惯、培养了阅读兴趣。如学习《赤壁之战》,可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
2、采取多样化的阅读形式
(1)读画结合
学生读书后,总有一种想表达的冲动,根据小学生喜欢“涂鸦”的特点,可要求学生画出所读的故事情节,并配有文字说明,然后进行作品展示,从而感受阅读的成功和创作的乐趣。
(2)读演结合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演潜能和表现欲望,这就要求学生把所读改编成课本剧、童话剧等,并且要利用班会进行表演,创造一切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3)读讲结合
讲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可经常要求学生开“故事会”,给学生提供讲说的机会,为了激励学生,每次还应评出“故事大王”。
(4)读比结合
朗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所以要经常开展诗文朗诵会,比一比,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语感。
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自学能力,让他们借助一定的工具,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才能得益。
1、教给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常见的阅读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等。可以调动学生眼、耳、口、目等多种感官以及大脑同时参与的一种较为复杂的认识活动,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感情、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
2、上好讲读课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应该指导学生好好地去读,美美地去读,从读中理解,从读中品味,从读中欣赏。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教学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课文的结构,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识。这个整体认识决定了在部分理解过程中的思维方向、思维方式和思维的准确度。要求学生掌握的方法有:1.阅读课文的提示、注释。2.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3.边读边勾、画、圈、点。
(2)阅读理解,部分深究。
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各个方面,也就是指导学生对课文钻进去。要使学生在初读阶段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产生质的飞跃,上升到理性认识,就需要理解性阅读。这种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如何迅速捕捉文中关键的词、句、段,深究关键词语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匠心;理解文章各层次间的关系,用心揣摸作者在谋篇布局方面的独到之处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题思想。这个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的训练。
(3)评价阅读,整体回顾。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课文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评价、欣赏,肯定和吸收正确的、美的东西,批判和摒弃错误的、丑的东西。从而使学生的欣赏水平得以提高,思想情感得以升华,较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见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是让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如痴如醉,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阅读的快乐。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或对感受最深的人、事、段进行点评。点点滴滴都是学生的收获,久而久之,有助于习作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想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
高艳华,教师,现居河北滦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