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中的另类空间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AGUKE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莫言作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典型代表,其文学成就的日益凸显。在其小说系列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是一大亮点,她们大多敢想、敢说、敢做,生命力强悍,野性十足,成为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焦点。而随着空间叙事的发展和深入,已成为了一大热点。本文将立足于空间叙事学的理论基础上对莫言笔下的这些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索在空间文化中莫言笔下女子独特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空间;叙事;莫言;女性
  中图分类号:I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05-02
  随着空间叙事学的逐步发展,空间理论已经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批评理论,学者们往往能够从空间叙事这一新兴的理论角度出发,挖掘出作品中深刻的、全新的内涵。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文学大家,在他的作品中总是蕴含着深刻的意义,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勘探。而在当前的研究成果中,鲜少有从空间叙事的角度进行对其作品阐释,本文将对此做出一些试探,在立足于空间理论这一全新的基础上,对莫言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生死场进行分析,希冀能够借此探索出更深刻的内涵。
  一、空间叙事理论
  在文学叙事中,时间和空间都是很重要的两个纬度,是构成小说结构的两项主要因素。但在长期的叙事学研究中,人们往往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时间上。直到20世纪后半叶,现代主义的盛行,解构主义的出现。普鲁斯特、乔伊斯等人都试图突破原有的写作机制,在作品中表现出了空间叙事的手法。随着哲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在不同程度上出现的理论转向,使得文学批评理论开始出现“空间转向”,空间的作用越来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
  1974年,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中提出了“社会空间”的概念。他将空间分为三种形式。即: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空间是社会的产物。美国地理学家苏贾继承了列斐伏尔的观点,引申出“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并提出了他的“第三空间”理论,进一步扩展了空间研究的范围。
  “第一空间认识论”思维认为空间是具有客观性和物质性,即其本质属性,人们往往通过经验和感知就能判定其外部形态,对空间表象做出准确的描绘。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时间最长。
  “第二空间认识论”比“第一空间认识论”的思维形成晚的多,它主张通过空间的话语建构和精神性的空间活动来完成。
  “第三空间”是苏贾在列斐伏尔的基础上建立的新型理论体系。列斐伏尔在《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说道空间不仅仅是自然的存在物,更是富含了社会性和历史性的实在体。
  从以上理论中,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空间叙事学的发展,“空间”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作为故事的背景、时间的发生地点,“空间叙事性”更多的是强调其与“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的意义。也就是说,“空间”被赋予更多的内涵,理论家们总是尝试透过这些不同的“场”,来发现“场”中各种因素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反映出来的价值。就像米克·巴尔所说的“空间叙述”不仅是“行为的地点”,也是“行动的地点”。
  二、莫言笔下女性形象的“三重”空间
  如前文所述,莫言作为当代大文学家,在他的作品中总是饱含深意,也正是因此才引来了诸多文学批评家的关注。事实上,在这些优秀的作品中,莫言更是充分利用了苏贾的“三重空间”理论,以各种典型的“场”来书写各种女性形象的命运,在这些相互交错的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中,其笔锋可谓行云流水。
  (一)第一空间:戴凤莲的高粱地。在莫言的笔下,伴随着大多数女性的登场和退场都形成了一个个典型的物理空间,例如《红高粱》里的高粱地。戴凤莲的一生都与那片无人看管却卯足了劲疯长的高粱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出嫁的路上,在高粱地遇上土匪从而被余占鳌那种野性十足的男性魅力所征服。回门的路上在高粱地里野合,更是成为了她这一生最大的转折,这一破天荒的举动促使余占鳌杀死单老板和他有麻风病的儿子,使得故事的发展成为可能。同样在这片高粱地里,她为了支持抗日,不仅让爱人和唯一的儿子前去战场,她自己也玉颜埋没高粱地。
  巴什拉在《空间的诗学》中说道“外与内组成了相反力量的辩证法,一旦我们让这一辩证法表面上的几何学在隐喻的领域里发挥作用,我们就会被它所迷惑。”[1]作者将空间外部体系的高粱地与戴凤莲的生与死密切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隐喻关系。
  火红火红的红高粱,密密麻麻的疯长,它的那种野性,就像戴凤莲一样,她的强劲野蛮、敢爱敢恨,连余占鳌都得让她三分。而她的死,也同样融入到了高粱地里,她躺在高粱地里鲜血直流,却没有一丝痛苦,反而像找到归宿似得“她的缩的只如一只拳头那么大的思维空间里,盛着满溢的快乐、宁静、温暖、舒适、和谐。奶奶心满意足,她虔诚地说:‘天哪!我的天……’”[2]。
  米克·巴尔在他的《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说,事件都是发生在一定的场所,“当几个地点按组排列起来时,就可与精神的、意志的和道德的对立相关联,场所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原则起作用。”[3]“注意到每个素材的场所,然后考察在事件种类、行为者本身与场所之间是否存在着联系就完全有可能。”[4]“高粱地”作为与戴凤莲一生息息相关的一个“场所”,对于塑造女主人公的精神、意志,完善她的形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莫言笔下的高粱地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物质描述和客观存在性。
  (二)第二空间:金菊的“枣红马”。
  按照苏贾的观点,“第二空间”是由精神性的空间活动来完成的。在莫言的作品中,作者通过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来展现女性的心理活动。在《天蒜薹之歌》中,将枣红色马驹与金菊的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在麦秸垛幽会的时候,“马驹飞跑,欢欣鼓舞。”[5]“马驹调皮地在麦秸垛上磨擦着肚皮,还用嘴巴从垛上叼出一束麦秸草,甩在他们面前。”[6]这是热恋时候的欢欣雀跃。高马被大哥、二哥揍的时候,“金菊听到高马沉重有力的心跳声,合着枣红马驹急促响亮的马蹄声,马蹄声像小鼓,心跳声如大鼓。”[7]“小马驹……小马驹……金菊伸着两只胳膊,想去搂抱它像绸缎一样的脖子。”[8]这是对包办婚姻的恐惧、对爱人的担心。自杀前,“她眼里流着血,推开枣红马驹长方形的冰凉头颅”[9]、“她把正用温暖的紫舌舔着她的脸的枣红马驹推开”[10]、“她抬手打了枣红马驹一巴掌,马驹一愣,从窗户跳出去,嗒嗒地跑走了。”[11]等等,这是金菊对生的拒绝,对死的诉求。   作者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与心理活动描写相结合,通过描写在一些特定时刻,红色马驹在金菊心目中的形象,来展现她此刻的心理活动,生动而又细腻。无独有偶,在《蛙》这部作品中,也同样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与心理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这里就不再细说。
  (三)第三空间:万心的产房。
  苏贾在《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里写道:“我们生活的空间纬度,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深深罐牵着实践和政治”[12]、“空间性—历史性—社会性的这一三面的情愫,正在带来的不仅仅是我们对空间思考方式的深刻变化,同样也开始导向我们历史和社会研究方式的巨大修正。”[13]因为,空间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已经成为了空间叙事中重要的观点。莫言在其在作品《蛙》中为塑造的姑姑——万心这一女性形象,就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理论。
  万心作为一名在新时代下成长的女性,受过良好教育,掌握高超的妇科技术,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送子观音。但是,随着计划生育的实行,她法不容情态度,不仅造到了百姓的怨恨,也给自己的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产房,可谓是万心的人生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她迎接了许许多多的新生们,甚至包括“我”家的牛犊。“产房”这一场所空间,实现了万心的人生价值,成就了她的心高气傲,为她带来了多少的尊敬和荣誉。而计划生育的实行,却使得“产房”这一象征延续生命的空间变成了一所屠宰场,残害了多少幼小的生命,也使得早就了万心跌宕不安、毁誉参半的一生。
  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实行,是为了保持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这项政策必然涉及到人权问题,尤其是在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宗法制历史基础的国家,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思想更是根深蒂固。而在计划生育实行初期,具有不成熟性、盲目性,这必然引起许多的争议。万心的“产房”就是这个大的社会背景的浓缩影像,莫言从这个具体的“产房”延伸到全中国所有的“产房”,借用万心的悲喜人生重新界定了计划生育政策。
  三、结语
  在塑造这些女性形象时,作者总是能够很巧妙的将她们的人生与一些特别的空间相结合起来,不仅描述她们在这些场所(物质空间)的悲与喜,也注重她们在人生悲喜时刻的心理活动(心理空间),更将她们的命运与当下的社会大环境(社会空间)结合起来,叙述在大起大落的浪潮下她们作为一个个小个体的经历,正是这些个体反过来又推动了整个历史(社会空间)的发展,推进了叙事进程。而从这些小个体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女性的命运。正如巴赫金所说的,狂欢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都会发生的,而是有其产生的特殊的“时空体”,这正是莫言的伟大。
  参考文献:
  [1]巴什拉.空间的诗学[M].张逸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2]莫言.红高粱[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1.
  [3][4]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M].谭君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6][7][8][9][10][11]莫言.《天蒜薹之歌》[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12][13]苏贾.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M].陆扬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要:秦及汉初的刑罚除了完备的主刑体系之外,还有不少辅助性的刑罚。比如说财产刑和流刑,因可以减少肢体伤残,增加政府收入,体现贵族特权而广泛存在。  关键词:秦;汉初;财产刑;赎刑;罚金刑  中图分类号:D92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41-02  财产刑主要是指对犯人进行财产上的处罚来达到惩罚犯罪的目的。从现有的文献资料以及出土简牍中出现的财产刑,
期刊
摘要:阅读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也是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关键在于教师是否采取多种灵活机动的方法,给阅读插上快乐的翅膀,讓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67-01  新课标语文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期刊
摘要:在当前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浪潮中,众多节目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倾向。所以,重建电视节目的人文价值、加强节目的自主创新能力,便成为了中国电视亟待解决的问题。《开讲啦》的成功制作与播出,无疑为目前的电视节目注入了一泓文化清泉,它不仅迎合了国家政策的要求,同时也把握住了受众需求的脉搏,无论从节目的形式或节目内容上,都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重建了中国电视节目的人文价值!  关键词:人文价值;自主创新;重建
期刊
摘要: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高校施行双校区办学。本文针对双校区教学运行过程中,高低年级缺少互动以及对低年级缺乏学业引导这一问题,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从教师管理、校车运行、社团建设等方面提出加强双校区教育联系几点建议。  关键词:双校区;教育联系;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15-02  当代高校,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大学生
期刊
摘要:人性从无先天善恶之分,然而不当的后天书写可能会让生命这张白纸走向黑暗。米尔格莱姆电击实验和斯坦福监狱实验向我们揭示了促使人性走向罪恶的一些因素:权威服从、情境效应、角色认同、责任分散、权力放纵。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我们需要总结与反思,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关键词:生命;电击实验;监狱实验;善良  中图分类号:D0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34-
期刊
摘要:2008年发生在贵州省的“瓮安事件”震惊全国,这一起恶性群体冲突事件严重危害了公共利益,造成了人员及公共财产的重大损失。“瓮安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四点:当地行政部门对自杀女生的不恰当处置造成的家属情绪不满,当地已经存在的恶势力与政府勾结的现象,领导者及行政人员自身行政伦理道德的缺失,领导者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不当。针对这种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领导者应该从危机发生前、危机爆发中和事后处理三
期刊
摘要:我们自身的艺术创作,我们会面临很多的困境,首先我们苦于自己没有创造力和对周遭的事物缺乏感知力,那么这种能力的获得是否可以通过对大脑或者机体的训练来实现呢?再者,就是自身脑海中想的东西和自我表达的差距,也就形成了脑海世界与艺术实体之间的巴别塔,能不能通过一种科学的方式来缩小他们之间的转换率呢?  关键词:大脑;媒介;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J042;J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要:卢梭的《爱弥儿》,是教育界惊天动地的巨作。在这本书中,他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世人要关注儿童的天性与教育的关系,认为教育必须从适应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谈起。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为后来的教育事业以及教育家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其思想的局限性也不应视而不见。因此,应该辩证地看待其教育思想,为当今的教育事业寻找更多有用的资源。  关键词:卢梭;儿童天性;自然发展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出版早已不限于传统纸媒出版,而数字出版更是日新月异,借助于各种新兴载体如阅读终端、平板、智能手机等而大展拳脚,而“互联网+出版”更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出版业必须勇敢地走出去,另辟新的业务增长点,实现“跨界”發展。  关键词:传统出版业;“互联网+”;跨界;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
期刊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内涵,是一个城市的品格象征。城市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社会形式,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社会发展的缩影。比如江南、苏州、扬州,都会有它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郑州作为八大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积淀,我们从商代青铜器文化研究入手,试图找寻河南城市环境设计的民族文化特色。  关键词:民族文化;青铜器纹样;城市环境  中图分类号:J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