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应该没有唯一的答案。教无定法,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方法,而在不同环境下,我们又面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这里我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准确把握新教学理念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
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指数学教学总的指导思想。先进的教学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数学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数学学习-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将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真正体现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活动”等先进的教学理念。这些理念恰恰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
二、出示任务型学习目标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必备条件。
学习目标的生成是根据教学大纲及新课程标准解读,因而具体化、详细化,使学生更加明确本节课要学什么,要学会什么;课后反思时明确自己本节课达成学习目标了没有,这是一把尺子来衡量自己学习的尺度,这是实施有效课堂的必备条件。
三、对教材进行恰当地使用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凭借,往往呈现一些生活、学习现象和事实,不利于学生探索与创新,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数学活动,因此我们要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正方形》时,我先让学生折正方形,再观察正方形,归纳出正方形的边、角、对角线、对称性等性质,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第三引出正方形的定义,再引出定义时,我转动自制的菱形当转动成角度是90°时让学生讨论这是什么图形,学生理所应当的得出“有一个角是90°的菱形是正方形,既加深了对定义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很好。本节课我没按照课本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关键。
1、学生经验——有效教学的生长点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奥苏泊尔也曾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然后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有效的教学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 “生长”新知识。
如教学《等腰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学生已有了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在学生很容易地在纸上画出等腰三角形,我让同学拿出准备好的教具(一张有一角是30°角的三角形纸片)让生分组合作动手折纸去观察、探究其性质,并且在折纸的过程中能找到这一性质的多种证明方法,如何添加辅助线证明。我们知道性质的证明是难点,通过动手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又找到了证明方法并且又得出他的性质,可谓一举三得。
上述案例证明,只有当学生已有的经验被唤醒,并把所学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才会有真切的体验,才会发生有效的学习。
2、数学活动——有效教学的载体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又指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从而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如教学七年级《有序数对》一课时,我把班级的学生按排和列分好后,让他们用(几排,几列)的方法说出自己在班级的位置。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同学们兴趣相当高,争先恐后的回答,有说错的,又有主动订正的。这节课,同学们理解了平面内的点用一个有序实数对去表示它的位置。
中学生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要使他们乐于接受,能主动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是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身体力行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主动地发现知识,有效的建构知识。
3、深入思考——有效教学的内驱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阐明“学”与“思”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有效的教学。思考,是人类智慧的源流;思考,是一种深刻的体验;思考,是推进有效学习的内部动力。
如教学《轴对称》,当学生说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时,老师追问:“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一定成轴对称吗?”思维矛盾已经产生了,我们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借助思考予以解决。如果教师耐不住性子,作出讲解或提示,都会错过这一学习的有效时机而演变为“灌输”,而与精彩擦肩而过。
4、数学再创造——有效教学的必经路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激活儿童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储备,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空间,去“做数学”,完成“数学的再创造”。学生在“再创造”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由来,获得“再创造”的方法,诱发创造兴趣,成为自己的学习策略。
几年的教育工作让我深切感到,提高课堂效率,对减轻学生负担,实现素质教育有着尤其重要的意义。课堂效率的提高,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地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发散思维,深入学生内心,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一、准确把握新教学理念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
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指数学教学总的指导思想。先进的教学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数学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数学学习-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将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真正体现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活动”等先进的教学理念。这些理念恰恰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
二、出示任务型学习目标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必备条件。
学习目标的生成是根据教学大纲及新课程标准解读,因而具体化、详细化,使学生更加明确本节课要学什么,要学会什么;课后反思时明确自己本节课达成学习目标了没有,这是一把尺子来衡量自己学习的尺度,这是实施有效课堂的必备条件。
三、对教材进行恰当地使用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凭借,往往呈现一些生活、学习现象和事实,不利于学生探索与创新,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数学活动,因此我们要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正方形》时,我先让学生折正方形,再观察正方形,归纳出正方形的边、角、对角线、对称性等性质,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第三引出正方形的定义,再引出定义时,我转动自制的菱形当转动成角度是90°时让学生讨论这是什么图形,学生理所应当的得出“有一个角是90°的菱形是正方形,既加深了对定义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很好。本节课我没按照课本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关键。
1、学生经验——有效教学的生长点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奥苏泊尔也曾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然后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有效的教学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 “生长”新知识。
如教学《等腰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学生已有了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在学生很容易地在纸上画出等腰三角形,我让同学拿出准备好的教具(一张有一角是30°角的三角形纸片)让生分组合作动手折纸去观察、探究其性质,并且在折纸的过程中能找到这一性质的多种证明方法,如何添加辅助线证明。我们知道性质的证明是难点,通过动手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又找到了证明方法并且又得出他的性质,可谓一举三得。
上述案例证明,只有当学生已有的经验被唤醒,并把所学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才会有真切的体验,才会发生有效的学习。
2、数学活动——有效教学的载体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又指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从而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如教学七年级《有序数对》一课时,我把班级的学生按排和列分好后,让他们用(几排,几列)的方法说出自己在班级的位置。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同学们兴趣相当高,争先恐后的回答,有说错的,又有主动订正的。这节课,同学们理解了平面内的点用一个有序实数对去表示它的位置。
中学生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要使他们乐于接受,能主动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是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身体力行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主动地发现知识,有效的建构知识。
3、深入思考——有效教学的内驱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阐明“学”与“思”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有效的教学。思考,是人类智慧的源流;思考,是一种深刻的体验;思考,是推进有效学习的内部动力。
如教学《轴对称》,当学生说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时,老师追问:“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一定成轴对称吗?”思维矛盾已经产生了,我们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借助思考予以解决。如果教师耐不住性子,作出讲解或提示,都会错过这一学习的有效时机而演变为“灌输”,而与精彩擦肩而过。
4、数学再创造——有效教学的必经路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激活儿童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储备,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空间,去“做数学”,完成“数学的再创造”。学生在“再创造”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由来,获得“再创造”的方法,诱发创造兴趣,成为自己的学习策略。
几年的教育工作让我深切感到,提高课堂效率,对减轻学生负担,实现素质教育有着尤其重要的意义。课堂效率的提高,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地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发散思维,深入学生内心,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