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刑法的人性化一面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除了少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外,古人就是我们的批判对象,古代的一切也大都受到了无情的嘲笑和奚落,仿佛唯今为是,唯今独尊。时至今日,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一提到古人仍然意味着过时、落后、不近人情。实际上当我们仔细审视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君主并非总是恶魔,官员并非总是徇私枉法,传统法律也并非忽视弱势群体。这几天重读历代正史刑法志,让我再次贴近了古人和古代法律。
  
  防止滥刑误杀,魏晋南北朝时曾创立了死刑复奏制度
  
  古代的帝王,在人们的心目中好像没有几个好人,个个都是嗜血成性、不顾人民死活的家伙。所以当他们做坏事的时候,我们觉得必然而自然;而当他们做好事的时候,就觉得有些奇怪、反常、居心叵测。实际上帝王也是人,尤其他们还身系一个家族的兴衰、王朝的存亡。因此,他们之中,虽然不乏挥金如土、残民以逞、不顾人民死活的家伙,但许多人还是努力善待百姓、治国平天下的。
  汉朝初年,刑罚沿袭秦朝,有黥、劓、斩左右趾等肉刑,非常残酷。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当处以肉刑,下诏将其押解京城。淳于公的女儿缇萦不忍心父亲受刑,毅然上书皇帝。文帝看了缇萦的上书后,既非常震动又深感惭愧:“虞舜的时候,仅仅是画衣冠异章服的象征性死刑,就可以有效防止百姓触犯刑网,那是怎样的盛世呀。现在有三种肉刑,而仍然犯罪不止,原因何在呢?岂不是因为我德行不够醇厚,对人民的教育还不到位?我感到很惭愧。《诗经》上说: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肉刑残缺人的肢体,痛刻人的肌肤,让人终身不育,如此残酷而不人道,这岂是符合民之父母的本意?”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文帝下令废除肉刑。从此,中国古代法律逐渐变得温和起来。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位颇具仁心的君主。其父高祖李渊时期,国家草创,百废待举,各种法制基本上延续隋朝,死罪仍然较多,刑罚仍然较重,人民仍然较为痛苦。唐太宗即位后,立刻着手进行改革,其中一项就是减少死刑,将原来适用绞刑的五十种犯罪改成断右趾,使许多本该绞死的人幸得免死。断趾相对于死刑当然是减轻了,但残缺犯人肢体,毕竟比较残酷,所以唐太宗每当听到有人被处以断趾,就心怀恻怆,久久不能忘怀。后来,太宗终于不顾大臣反对,毅然废除断趾,而代之以“加役流三千里,居作二年”的特殊流刑。
  在古代,历代法典对死罪都有明确规定,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滥用死刑的情形,唐太宗就因为一时冲动误杀过人。为了防止滥刑误杀,魏晋南北朝时曾创立了死刑复奏制度,规定死刑执行前必须上报皇帝审查批准。隋文帝时进一步创设“死罪者三奏而后决”的三复奏制度,要求死刑执行前,必须三次上报皇帝,请其慎重考虑。唐太宗由于误杀过人,追悔莫及,所以对死刑更加慎重,要求各州死刑仍然严格执行三复奏,京城死刑则进一步实行五复奏。
  
  平情论狱,葬母卖女案震动朝野
  
  古代官员,贪赃枉法、虐害百姓的,并不少见,正史酷吏传就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这方面的实例。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国家治理中极为黑暗的一面。此外,在中国古代还有另一面,就是不少官员在面对各种案件时,能够秉公执法,平情论狱,努力追求公正与合理。
  隋文帝时,大理寺官员来旷,举报长官大理少卿赵绰滥免囚徒,后来经过调查,证明并无此事。隋文帝大怒,下令斩杀来旷。赵绰虽然厌恶来旷的所作所为,但认为并非死罪,坚决反对处以死刑。隋文帝对赵绰的做法不以为然,拂袖回宫。但赵绰并不放弃,他又找借口进入皇宫,设法劝说隋文帝,最终使隋文帝回心转意,撤销了对来旷的死刑命令。
  北魏宣武帝时期,冀州阜城人费羊皮母亲死亡,家贫无以为葬,于是就将七岁的女儿卖给张回为婢女,后来张回又将费羊皮女转卖给了外地人梁定之,并且没有说明费羊皮女是良民身份。按照当时法律,买卖良人是死刑,因此,张回将面临死刑的制裁。这个案子的难点在于,费羊皮女是费羊皮为了一个正当的理由——尽孝而出卖的,而且买卖双方都知道,张回买去是要充当婢女使用的。所以这个案子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如何判决在大臣之间也引起激烈争论,最后朝廷在综合各方意见之后,做出如下判决:费羊皮卖女葬母,孝诚可嘉,特予原免。张回虽然是从费羊皮处买得婢女,但不应转卖,判刑五年。这样一个案子,显然是属于冀州地方管辖的,但能够一直奏谳到朝廷,说明各方对判决采取了一种极为慎重的态度,而在最后的判决中,也终于得到了一个当时认为比较公正的结果。
  
  存留养亲制度矜恤弱势群体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悲悯情怀的民族,对弱势群体始终给予了不同常人的关怀和照顾。而这种关怀和照顾体现到法律上,就是在定罪量刑、刑罚执行等方面对老幼、智障、残疾、妇女等予以特殊对待。
  矜恤老幼智障残疾。在西周时期,政府就对老幼、智障等的犯罪予以了特殊对待,《周礼·秋官》说:“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蠢愚”,《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都强调年龄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七岁以下的儿童以及智障者,犯罪以后一般不追究刑事责任。这之后,历朝历代都基本延续了这样的做法。不久前,我国刑法进行了一次修改,其中规定年龄七十五岁以上的老人,犯罪之后一般将不再适用死刑,而这一规定就是源于我们矜恤老幼的固有法律传统。
  优恤女性。在中国古代,女性一向被看作是弱者,古代法律在对待女性问题上也就没有实行男女平等原则,而是体现了差别对待的基本精神。比如早在先秦时期,同样的犯罪,对男女的惩罚就不一样,如果是劳役的话,通常男子是从事筑城等重体力劳动,女子则往往从事舂米等轻体力劳动。秦汉及以后诸朝,也大体如此。女性会有怀孕的情况,汉朝规定怀孕女犯可以免戴刑具,应该执行刑罚的,必须待生产一百天之后。南朝萧梁时期,有些犯罪可以缴纳赎金代替,有些轻微的犯罪则处以罚金,而不论是赎金还是罚金,女性都是男性的一半。女权主义者们往往对古代社会的男尊女卑现象大张挞伐,不过在挞伐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对女性的优恤。
  存留养亲。古代没有今日这样的社会保障,一个人的保障主要来自家庭,所以养儿就成为防老的基本手段。如果一个家庭,主要成年劳动力犯罪被抓,这个家庭的保障体系就会崩溃,老人的晚景也就有可能会变得非常凄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魏设立了存留养亲制度,规定一个人犯罪之后,如果他的祖父母、父母年龄在七十岁以上,而且身边没有其他成年子孙或近亲属的话,犯死罪者可以将有关情况上报朝廷,请求酌情处理;犯流罪者则可以由有关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在给予犯人一定数量的鞭笞之后,暂停执行流刑,让犯人回家侍奉老人,待老人去世之后再执行流刑。存留养亲制度不可能解决老人养老的所有问题,但至少它为某些老人的晚年提供了一种保障,体现了古代政府对人民的关怀。这一制度后来为历朝历代所沿袭,成为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一项法律制度。
  (作者为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
  (责编/杜凤娇 美编/叶锐)
其他文献
日本9级地震、海啸和福岛核泄漏三大灾难同时叠加,举世震惊。同时,各类荒唐的谣言犹如幽灵,以口耳相传、网络、手机短信等方式在人群中迅速扩散,有些传得神乎其神,让人匪夷所思,甚至导致了中国、美国等多个城市出现了大规模抢购“碘片”、“碘盐”风潮。  大灾难中,为何谣言总是“满天飞”?此次谣言的制造、传播、接收又呈现出哪些新特点?据人民论坛调查显示:微博传谣“异军突起”,73%的受访者通过微博等新媒体收到
期刊
这一次核辐射危机是一个很好的晴雨表,它提醒我们,尽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中国社会仍然不够成熟,我们的公众非常脆弱,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8年后的政府与媒体表现    “上联:日本人在核辐射中等待碘盐;下联:中国抢碘盐以等待核辐射;横批:无盐以对。”这可能是这两天中国手机用户最常收到的一类调侃短信了。这不禁让人想起8年前的“非典”。当时笔者通过观察和访谈对广东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进
期刊
“文明冲突论”的创始人,乃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在冷战刚结束、苏联解体不久,亨廷顿就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提出了后来一直在许多国家的政界和学术界争论不休的“文明冲突”理论。  “文明冲突论”的核心观点有以下几点:  * 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
期刊
《写在工作之余——藏地识小》是程越同志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业余写作的合集。61篇文章中有游记、读书心得、论文、讲稿和诗作,内容偏重于共青团、党建和西藏民族宗教工作。这些文字紧扣时代的脉搏,述说作者亲历观察的人、物和典型事件,议论历史,评点现实,抒发情感,记录思考,涉猎广泛,内容丰富。  他,边走边记。以敏锐的目光,实地考察,分析国际风云的变幻,深刻总结前苏联等亡党亡国的教训,倍加珍惜中国共产党建设
期刊
创业型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以创新、创业、创造为核心,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与企业家精神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运行方式。21世纪是“创业时代”,创业型经济是以创业与创新为重要驱动力的新型经济形态。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与腾飞,将发展创业型经济这一时代命题,再一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如何发展创业型经济?在2010年末,国家行政学院许正中教授出版了《走向创业型经济——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选择》一书
期刊
在陆越子先生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我们没有看到他随波逐流的一面,所见的只是他用全部的身心,守望着一片心灵的净土,一片民族艺术的精神家园;并始终如一地沉醉其间,不懈耕耘,以一种独立性的姿态和前瞻性的睿智,打破世俗陈规,开辟了中国花鸟画(特别是写意花鸟画)的一片广阔而自由的新天地,并取得了令世人感佩惊羡的收获。这种内心自省的艺术理想,这种“与古为徒、意与古会”的努力,这种强烈的个性和始终如一的治学态度,
期刊
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报道之五    1921至2011,90年的时空跨跃,摧枯拉朽,波澜壮阔;90年的社会变迁,翻天覆地,灿烂辉煌;神州大地处处盛世景象。  90年时空巨变的前端为1921年,那时的青年群体(相当于现在的“80后”、“90后”们),面对国家衰败、民族危亡,满怀理想,不断求索,以天下为己任,置生死于度外,他们当中的最优秀分子,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彻底改变了中国面貌,改变了中华民
期刊
如果年轻一代认同潜规则,默许潜规则,并在潜规则下寻找发展机会,我们还想期待社会不断进步,最终达于“至善”,就成为一句空话,人类文明形成的正常的社会价值秩序和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也会被最终消解    泛滥的潜规则    近年流行“潜规则”这个词。顾名思义,既然称为“规则”,当然应该是普遍遵循的原则。而普遍遵循的原则需要命名为“潜规则”,自然是因为这是不能公开宣示的规则。一个健康的社会,潜规则的舞台应该
期刊
为“权贵”开道——贬   为“民利”开道——赞  民众诟病警车开道问题已久。  2010年5月2日早上7时左右,正值早高峰时段,吉林省长春市街头出现一个婚礼车队,警车开道,警灯闪烁,路人纷纷侧目。  虽然警车为“权贵”开道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但对于警车为“民利”开道,更多民众则给予了鲜花和掌声。  2011年1月6日,山东省曹县一名一岁女童被瓜子仁卡住气管,在送往济南医院做手术的过程中,济南交警
期刊
如果不治堵,情况可能会更差    人民论坛记者:北京机动车牌照“摇号”等治堵措施已经实施半年了,但北京的交通拥堵仍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您如何评价北京市的治堵措施?  刘治彦:虽然北京的治堵新政还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但是如果不采取这些措施,情况可能会更差。事实上,北京现在的拥堵是多年累积的供需矛盾造成的,是由于北京市道路使用率低下、百姓刚性购买能力不断增加等多种因素累积而成。因此,在供求矛盾短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