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yufe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今时代历史遗址存在了较多的破坏行为,随着人们对遗址价值的认识逐渐加深,遗址的保护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如何将遗址保护与综合利用、文化遗产传承与城市建设发展相结合是发人深思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吴王遗踪”历史文化休闲园为例,通过建设集遗址保护、休闲旅游及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园,对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模式及创新的手法进行一些思考。
  关键词:遗址历史文化保护利用
  Abstract: this era historical sites exist more destructive behaviors, as people on site recognition of the value of gradually, the protection of the site has been people to pay attention to, and how the site protec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ance and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key problems with a thought-provoking. This article by "prince survived trace" historical culture XiuXianYuan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site set, leisure tourism and culture protection show as one of the historical cultur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tes protection and the use of the model and innovative techniques to carry out some thoughts.
  Keywords: site history and cultur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K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历史遗址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步形成和遗留下来,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现代的宝贵财富,但是时至今日,当历史遗址与城市快速发展建设相矛盾的时候,这些历史遗留物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其保护问题更受到各界人士关注。历史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在城市规划的指导控制下,在社会公众的宣传呼吁下,人们对遗址价值的认识逐渐加深。近年来城市开始兴起遗址公园的开发,遗址公园是在遗址保护与城市更新同步发展过程中,综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不断探索和解决问题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吴山镇处于合肥经济圈的紧密圈层内,是合肥市北部的卫星城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深厚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各类遗迹、遗址在科研、文化、旅游发展上具备极大潜力,“吴王遗踪”已于1995年被合肥市政府评为“合肥十景”之一。规划以五代十国吴王杨行密之墓作为依托,建设集寻古觅踪、观光游览、文化体验及美食品尝为一体的历史文化休闲公园。
  一、“历史遗址”的概念界定
   “历史遗址”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指“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城堡、村落、住室、寺庙、陵墓等遗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为“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吴山镇内属于历史遗址有:吴王墓、吴王庙、公主坟、杨渥古街、贞洁牌坊、叶挺将军故居及多位烈士墓葬等,在遺址保护的前提下,这些历史遗址可作为开发建设的资源,充分发挥其深厚的社会、文化价值。
  二、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发展
   在历史遗址的规划中,首先应明确的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利用中加以更好的保护的原则。既要反对那种一心快建设、挣大钱,盲目的不顾历史文化遗产的冒进行为,也要反对保守派一味强调保护而不重视利用的顽固思想。
  2.1对历史遗址进行保护的方法
  
  保护方式 实施措施 保护对象 特点
  现状保护 对现状遗址进行加固维护,保持现有状态。 受自然、人为影响较弱的硬质遗址等,如城墙遗址、墓葬遗址等。 通过维持遗址原貌,最大程度能保留遗址的原真性,传达较为完整的历史信息。
  回填保护 提取遗址信息后进行覆土回填。 遗址较为脆弱,受环境影响大,受到目前保护技术手段的限制。 有效的保护了遗址本体,生动再现遗址格局。
  展示保护 通过展示,发挥教育科研等社会功能。有原址展示、砌护展示、馆内展示等。 保护技术比较成熟,遗址抗破坏的能力强。 景观感知性强,赋予遗址以新的功能与内容。
  2.2对历史遗址进行利用的模式
  2.2.1遗址中的历史文化物化
   历史文化的物化是指借助一定的方式方法,将其遗址中蕴含的历史文化的主题、内涵及外延等具象化的进行表达,使公众能够通过感观、联想和参与体验等方式对历史文化深入感知。主要是利用文字、符号元素来书写遗址的历史故事、传说,表达其文化内涵。另一种方式是将与遗址相关的典故、神话传说、艺术创作等非物质的历史文化设定一个意境,然后借助水、花木、建筑等物境,把这个主题表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2.2.2文化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
   遗址本身贮存着大量历史文化信息,是其真实的价值所在,刘滨谊教授的“三元论”中针对历史文化景观与旅游规划提出了“历史文化、大众游憩、景观物化”这三元素。文化元素是旅游开发的灵魂,一个地区旅游特色主要取决于人文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无论是实体存在的文物古迹遗址,还是无形的民俗民风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如何发掘文化的精华,将其潜在价值转化为规划设计的源泉和旅游产品的实体,正是旅游策划的重要课题。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搭建了文化产品与旅游消费者的互动、交易和展示平台。
  2.2.3遗址公园开发模式
   建设遗址公园是现阶段对遗址进行保护与利用最为普遍与成功的方式之一。遗址公园需处理好遗址保护与公园建设的关系、遗址利用与市民休闲活动之间的关系。遗址公园根据遗址类型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2.2.4 “武侯祠——锦里”模式
   成都“武侯祠——锦里”模式是现代遗址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成功的新途径。其开发依托蜀帝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合葬墓遗址,在建设武侯祠博物馆之后,在武侯祠红线内非重要文物保护区开建了“锦里”古街。
   锦里的出现提供了一个供人们悠闲购物的场所,它直接吸收武候祠的游客继续消费,依傍武候祠从而免去了推广营销的过程。“锦里”的成功营运,不仅“盘活”了武侯祠博物馆的固定资本,同时成为三国文化的延伸和放大。这种创造性的运作思维深入了对遗址开发利用的肌理,以历史遗址为依托,以地域文化为基础,灵活多样而又可靠可行的产业投资,最终催生了遗址保护与利用的良性运行。
  三、“吴王遗踪”历史文化休闲园中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实践
  3.1 “吴王遗踪”规划构思
   以墓为髓——以吴王墓遗址为景区规划的精髓和品牌吸引游客,以文化保护和开发协同为原则,重点体现吴王墓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自身条件,塑造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的景观风貌。
   以史为脉——深入研究吴山、杨吴历史,以此为规划的客观依据,同时赋予想象的翅膀,再现还原历史场景,追寻一段尘封的往事,书写一代传奇,抓住历史上突出的事件,呈现吴山的悠远历史 。
   以文为轴——基于对吴山镇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分析,寻求文脉上的延续性是规划的重要环节,注重场所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用文化线来串联、贯通整个区域。
   3.2区域旅游联动发展
   “吴王遗踪”历史文化休闲园在地理位置和产品开发上与周边景区存在同质竞争的问题,其旅游开发必须加强与区域旅游的联系,开发复合的旅游线路。镇域范围内围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游、历史教育旅游等有开发价值的景点串连成线,结合吴山庙、吴山起义纪念碑、灌溉渠郊野景观带,“红古绿”互动,分层次推进红色、访古、生态旅游发展。做好红色旅游与绿色、古色旅游协调发展的文章,形成组合优势、互补优势和整体优势,用“红色”引人、“绿色、古色”留人,开发建设“红古绿”互相映衬、和谐发展的旅游产业群。
  3.3借鉴“武侯祠——锦里”模式
   在“吴王遗踪”历史文化休闲园的规划中借鉴“武侯祠——锦里”模式,将遗址周边可资利用的土地用于开发建设,遗址区内建立历史文化休闲园,既满足了日常市民活动需要,改善当地人文环境,同时使周边土地增值。规划仿古商贸街区,既有旅游观光、体验的特点,又有传统商业街的形态,整个街区商业业态与吴山地方民俗、土特产品以及杨吴文化紧密联系,同时辐射周边更大范围内旅游地产的发展,最终再用遗址周边地带开发所得资金反哺遗址的保护工程。
   3.4引入风水理论
   风水学在建筑选址、规划、设计中几乎无所不在,这在我国大量的现存古城镇、古建筑、园林、陵墓中得到印证,尤以帝陵风水最为考究。风水中四象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配以青、红、白、黑四种颜色,又想象比拟成龙、鸟、虎、玄武四种动物,多出现在宫阙、城门或墓葬中,在墓葬里,四神能镇慑邪魔,保卫墓主的灵魂安宁。汉代张衡《灵宪》中有云:“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穴”前之水屈曲回環,左右护山绕抱护“穴”是陵墓理想风水的模式。
   “吴王遗踪”历史文化休闲园突出的将陵墓风水模式人工塑造,在“穴”位之后堆山,“穴”前理水,形成山环水抱之势,于四方位分别构筑青龙亭、白虎兵场、朱雀桥、玄武壁,较好的附和陵墓的风水模式。
  3.5历史信息的传承与景观塑造
   在规划之初,由于吴王的知名度略低,前期策划着重深入挖掘吴王相关的历史文化,从史料记载、民间传说等多方面查阅资料,例如《资治通鉴》、《五代史》,《十国春秋》等,规划中加以合理的引申附会,以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
   如何将这些历史信息传承下去,令游客了解唐吴的历史背景、吴王的生平功绩,光靠纪念性的祠堂、墓园还是不够的,还需结合文字、图画、模型等形象的展示出来。规划在空间上构筑历史文化轴和祭祀文化轴,历史文化轴以叙事的手法,通过描述一段段往昔故事的浮雕景墙、文化展廊和碑林等向人们诉说吴王的历史;祭祀文化轴以吴王墓祭祀为内容,按序列展开布置功德柱、下马坊、驮碑龟趺、祭祀建筑群、吴王墓冢,作为景区参观游览的核心;规划区西南为百花园,用植物造景的手法,还原历史上百花公主为父守孝的百花园。多种手法使历史的场景片段重现于景观中,强调历史遗产的保护、体验和感知。
  3.6景观序列空间
   简洁纯粹的几何形态与变化丰富的序列空间、宽广的空间与小尺度的场所,明确的环境限定与无限的时空感受,各种元素差异产生的内在张力,烘托和渲染了对历史遗址的纪念性。本规划中采取了轴线对称与多层系纵深的布局,狭窄、漫长和线性延伸的空间足以烘托主体建筑物和墓葬遗址的庄严肃穆之感。为了限定这一线性廊道空间,运用不同植物、构筑物组合成或开敞或封闭的有秩序的景观序列,尤其是在墓前神道两侧布置了静穆的石像生,凸显了陵墓对生命结局象征的严肃性和终极感。
  结语:
   在针对历史文化遗址的开发中,应基于遗址保护的前提下,将历史考古、文化传承、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生态保护、城市发展等多方面结合起来,综合旅游、休闲、文化产业、商贸经济等多种功能,最终体现其巨大而深远的综合效益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纪念性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 刘滨谊.历史文化景观与旅游策划规划设计:南京玄武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肖星,严江平.旅游资源与开发[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4] 亢亮、亢羽.风水与城市[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5] 阮仪三.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6] 魏科.皇城根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J].城市规划,2003
  [7] 崔明.江苏省遗址保护规划与利用模式[D].南京:东南大学,2006
  [8] 韩炳越.历史景观保护恢复与更新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
  [9] 余峰.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可行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10]胡畔.遗址公园景观规划研究—以杜陵遗址为例[D].西北大学,2007
  [11]马武定.对城市文化的历史启迪与现代发展的思考[J].规划师, 2OO4
  [12]倪用玺.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适宜模式比较研究一以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3]李嘉乐.关于保护历史文物和继承传统文脉. 2000年7月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在发展中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积极促进申奥成功”座谈会上的发言
  作者简介:王晨,1986年10月30日出生,女,安徽省庐江县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2009年研究生,攻读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李保民,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规划系副主任,安徽建苑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李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建筑学专业学生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及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理念的不断创新,特别是人们对建筑内部舒适程度的更高需求,都间接地推动了安装工程造价投入比重的提高。由于安装所涉及的专业较多,参与单位较多,交叉作业情况较多,施工工艺较复杂,导致安装工程的造价较难控制。本文分析结合影响安装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力图阐述其解决方案及对策。  关键词:安装工程 造价影响因素 对策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期刊
摘要: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分析了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方面的相关问题,总结施工技术的实际经验。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Abstract: the author work experience, analysi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related problems, this paper summariz
期刊
摘要:在薄覆盖层的地质条件下嵌岩桩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外漏是常见问题,对于大直径嵌岩桩混凝土外漏危害尤为突出。处理大直径嵌岩桩混凝土外漏一直以来处于发生后再处理的被动状况。本文介绍了武港工程针对混凝土外漏建立起一套“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新型的防治体系。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嵌岩桩、混凝土外漏、防治体系、压力平衡法  Abstract: in the thin layer geol
期刊
摘要:當前常见的市政排水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分流制和混合制。污水管网缺乏维养护、未能及时疏通,都会造成污水管网效能低下,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输水能力。为了确保城市污水管网设施的完好和正常运行,必须结合当地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排水体制,加强和规范污水管网的管理,充分发挥污水管网设施的效能。本文对我国城市污水管网建设中现存的问题做出相应探讨。  关键词:污水管网;规划;设计;施工;管理  Abstract:
期刊
摘要:本文笔者根据长期从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方面的经验,结合自己的认识对水利工程的灌浆施工技术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帷幕灌浆;固结灌浆;施工技术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has long engaged i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
期刊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行车舒适、不反光、不扬尘、行车噪音低、施工快捷、养护简单等特点,因此被大量应用于高等级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我国的应用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初,经过几十年的应用和深入研究,我国在沥青原材料的生产工艺、技术指标标准;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和检验标准;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和路面的养护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本文对沥青路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城市公交车站现状,基于人性化设计理论,本文以杭州市下沙为例,从功能性,科技性,艺术性,地域性四方面对城市公交站台提出了人性化设计理论为基础的改良设计,从而使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真正的以人为本。  关键词:人性化,功能,科技,艺术,地域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urban bus station present situation, base
期刊
摘要:以老年公寓为研究对象,拨正无障碍设计的观念,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分析老年人生理安全和心理需求。通过走访杭州唯康老年公寓,用相关数据分析公寓现状及唯康公寓的障碍性问题,提出建议,最终实现在保障弱势群体居住、出现、工作、休闲娱乐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时,让老年人能够自主、安全、方便地通行和使用,创造符合老年人安享晚年的无障碍活动空间。  关键词:老年公寓无障碍设计人体工学   Abstract: t
期刊
【摘要】在历史老街风貌保护过程中,决策者和设计者往往在“是否需要更新”、“如何更新”等问题上面临两难的选择。本文以长临河古镇的老街保护和风貌的整治项目为例,试图说明选择部分要素进行适当的更新,不仅保护古街既有的风貌特色,而且有利于古街风貌、功能的完善和环境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历史古街风貌保护 更新 要素选择 策略  【 abstract 】 in the old style in the p
期刊
摘要:人机工程学的发展不仅给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更保证了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化。为了了解人机工程学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对收纳类家具---鞋架的设计原理的分析,总结出人机工程学不仅能够有效的指导设计在外观、功能上,最重要的是在“人机完美结合”的前提下实现和满足人们对于设计的要求。  关键词: 人机工学 以人为本 协调和谐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