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加良药 我的将与相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010a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能改变糖尿病”诺和关怀健康之星评选活动是由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独家赞助,一年一度的大型糖尿病教育活动。自2005年起,已在中国成功举办两届。2007年4月~11月,第3届评选活动已经在全国再擂战鼓。3年来,这一活动的参与人员越来越多,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教育活动的品牌项目。
  
  凌怡良
  “我能改变糖尿病”第二届诺和关怀健康之星,华东区冠军
  年龄:75岁
  病龄:19年
  糖尿病类型:2型
  治疗手段:诺和灵50R+拜唐苹
  人物简介:1950年参加华东交通部文工团;1953年入职上海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后担任群众体育处负责人,负责全市全民健身运动的事宜。
  告诫病友的话:已经确诊糖尿病的病友,只要病情需要,一定要尽早使用胰岛素,不要等到口服药失效后再启用。同时,认真、有计划地从事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
  
  谈到一位75岁、身患糖尿病19年的老人,人们的脑海中也许会闪现出一位颤颤巍巍、步履维艰的老者形象。然而,事实恰恰与此相反,凌怡良老人向我们印证了近20年“糖龄”的老患者也可以风采依旧。用“精神矍铄”这个词,已不足以形容这位老人的精气神儿。见到凌大爷的第一眼,只觉得他“神采奕奕、精神焕发”。凌大爷也自信地说:“所有人都看不出来我已经75岁了!”
  凌大爷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是牙科医学博士;二儿子是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的MBA(工商管理学硕士)。生活条件优越的凌大爷,住在二儿子在北京的别墅里,游泳、散步、读书看报构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内容。
  
  意外——注重锻炼仍得病?
  
  退休前,凌大爷就职于上海市体育运动委员会,负责群众体育推广工作。这个工作覆盖面很广,需要把健身推广到工厂、街道、学校、农村,力争形成一股群众体育风气。工作量大,细节繁杂。凌大爷回忆说:“那时,加班是家常便饭,非常劳累,压力很大,作息时间常被打乱。再加上应酬多,经常下基层,饮食一般就会偏油腻,食量也逐渐加大。”
  1988年的一天,凌大爷参加在湖北汉口召开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准备会,需要去县城办事,两个小时的车程,他却让车停了五次,不断地去厕所。同行的人笑问他:“你喝了多少水啊?少喝点吧!”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负责体育工作而且坚持冬泳多年的他,居然会落入糖尿病的陷阱。事实上,在那个年代,糖尿病并不为人们所熟知。所以,自认为身体强壮的他(体重80多公斤),并没有想到自己会与糖尿病结缘。
  一次偶然的体检,凌大爷的空腹血糖为8.5mmol/L,经糖耐量试验被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一开始,凌大爷有些烦躁,想到要永远吃药,而且摆脱不了它,感觉很是郁闷。但开朗的他很快就把心态调整过来,开始了谨慎小心的生活。
  
  清醒——不信偏方弯路少
  
  在对健康的极度渴望下,大多数患者容易急功近利,反而多走弯路。与他们不同的是,凌大爷一直保持着清醒和理智,他懂得糖尿病不能根治,所以避免了上当受骗。
  他说:“我从来就没想过要根治这个病,但搞体育出身的我,在听说有‘气功大师’宣称练气功能治疗糖尿病时,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了学习班。但没什么疗效,就中途退出了。有了这次经验,我彻底告别了这些不正规的治疗手段。”
  从确诊开始,凌大爷一直是个听话的患者。看病都去大医院,医生说的话,他都遵医嘱一丝不苟地执行。起初吃D860,每两周去一次医院查空腹血糖并开药(当时还没有血糖仪),隔天去看结果,但总是不迭标。后来用药逐渐变化,二甲双胍、优降糖、糖适平、达美康、拜唐苹,他都一一用过。1996年,凌大爷开始使用猪胰岛素治疗,但是血糖控制并不稳定;1997年下半年,他开始注射诺和灵30R,后来改用50R;现在是用拜唐苹加诺和灵50R控制病情。目前的病情控制得比较好,糖化血红蛋白一直在7%以下。
  凌大爷说:“我一直在进步。起初去医院,我不停地换医生、换药,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效果并不好,不如找到一位自己信任的医生,然后一直请他给自己治疗。这样他了解了我的病情变化更能做到量体裁衣、个体化治疗。”
  
  力量-——方法正确效果大
  
  从患病开始,凌大爷总是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糖尿病知识。他购买了一本书——《谈谈糖尿病》,以这本书为蓝本,他系统地学习了糖尿病防治的方方面面。这对他帮助很大,为以后科学治疗的道路打下了基础。
  1994年时,凌大爷就开始使用血糖仪监测血糖。那年,大儿子从美国给他买了一台血糖仪,凌大爷坚持每周监测3~5次,三餐前后、睡前轮流测;每天量血压2~3次,并认真作记录。
  通过学习和汲取经验,凌大爷认识到营养均衡、膳食平衡必不可少。患病初期,凌大爷就下定决心管住嘴。含糖的几乎不碰,尽量做到科学饮食。有一段时间他也有些急功近利,只吃菜,不吃粮食,最终导致体质下降。他说:“后来我才明白,磁水化合物是基础,不吃就会没力气,该吃的还是要吃。在长年的学习和摸索中,我终于找到了正确饮食控制和治疗的规律和方法。”
  由于老伴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家里的饮食一向清淡。老两口不常吃肉,以蔬菜为主,而且会刻意地多吃一些菌类。上了年纪的人比较在意滋补,炖了鸡汤,他们不立即喝,而是放在冰箱里,第二天把汤汁上面凝固的油撇去,加热后再喝,既达到了食疗的效果,又避免了摄入过多油脂。
  
  坚持——体育锻炼是个宝
  
  受工作影响,凌大爷的健身意识比普通人强很多。从年轻时起,他就严格按国家体委的要求,每周运动三四次,每次半小时以上,达到了“经常体育活动”的标准。凌大爷非常喜欢游泳,从1978年到1985年,他连续7年坚持冬游。
  凌大爷的运动疗法具体是:早晨散步半小时,下午游泳或黄昏散步半小时。他规定自己每分钟走100步,并且要配合呼吸调节。他说:“运动要有计划和自我约束,这样才能坚持下去。”
  一直以来,凌大爷坚持每天运动,他是社区活动中心的常客。而且,他亲身体会到了运动对降血糖的益处。一天,他在下午16:00和晚饭前分别查了血糖,都达到了12.0mmol/L。于是,他赶紧出去做体操并溜达了一圈,半小时后回来再查,血糖正常了。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运动有着立竿见影的降糖效果。凌大爷说,必须认真有计划地进行有氧运动,而且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比如广播体操,要认真地做两遍以上,出了汗才有效果。他认为,自己现在耳聪目明,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与运动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凌大爷特别强调,糖尿病的治疗是个系统工程,一定要注意自我控制和管理。选对正确药物也非常必要,这样才会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低血糖和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本期招牌菜推荐人:  吴建民,女,50岁。患2型糖尿病7年,治疗方法为胰岛素诺和灵R加二甲双胍,配合饮食控制及适量运动,空腹及餐后血糖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空腹血糖在5.6~6,0mmol/L,餐后血糖在5.7~7.9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5.6%,目前未出现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  原料:  长茄子200克,黄豆50克,精盐2克,鸡精2克,香油5克,酱油5克,大料、香菜少许。    制作:  
期刊
“弹”着走是指在健步走的过程中,进行前脚掌用力蹬地以使步伐具有弹跳感的行走锻炼方法。旨在通过脚部的这种“用力”锻炼,维持和提高脚部肌肉的弹性,保证脚部的健康,延缓脚弓的退化。    理论依据与健身功能    在生活中,不少人在走步的过程中把“脚”给淡忘了,忽略了这个重要的参与器官。所以很少有人会有意识地控制用脚的行走,这就造成了很多人走路时的随意性,即用力方法不正确,比如“八字脚”、“拖着脚走”等
期刊
自麦当劳、可口可乐等西式快餐成为当今的“时尚”饮食后,人们的吃饭速度似乎也加快了,以至“狼吞虎咽”取代了“细嚼慢咽”。我周围的许多同事吃饭的速度就特别快,当与他们一起吃饭时,自己也不得不跟着他们的节奏吃得快些,但长此以往,势必损害健康。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与那些吃得较慢的人比起来,吃得快的人更容易发生胃肠倒流。发生食管反流时,胃里面的东西(包括食物和胃酸)反流入食道,胃酸可腐蚀食道,继而
期刊
理想的血糖监测应当是全天候实时监测。在动态血糖仪尚未普及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选择一天中具有特定意义及代表性的若干时点,通过测定其血糖值来反映全天血糖的变化情况。那么,我们通常选择哪些时点?各个时点的血糖又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呢?    1、空腹血糖:    主要反映患者自身胰岛B细胞的基础功能(即在没有糖负荷的睡眠状态下,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水平)以及头天晚上所用药物对整个夜间乃至清晨血糖的控制情况。空
期刊
从我得糖尿病到现在,父母时时牵挂着我的身体状况。为了治好我的病,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包括迷信、用偏方、扎针灸、用仪器、看“神医”、吃保健品等等。我现在还在想,母亲是否因为过于操心才患上肺癌的,对此我深表愧疚。    猪胰子、玉米须、扎耳针    得病初期,母亲不知从哪打听到猪胰子能治糖尿病,就跑到车间要了许多(母亲在肉联厂工作),回家一点一点地洗干净,做成汤给我喝。那时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还觉得挺
期刊
1、著名相声大师侯耀文先生因心脏病发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王大民也担心起自己的心脏了。
期刊
21世纪是数字化时代,凡事都要用数字体现。糖尿病病友经过饮食、运动、药物的治疗,以及血糖、血脂的监测,各项治疗指标完成了多少?哪些指标还没有完成?距离目标值还有多远?类似这些能够量化的指标,建议病友每个月总结一下,用数字评价出优劣,以利于鞭策自己进一步落实治疗措施。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并与病友切磋研讨,认为用“价值系数评价法”(见下表),评价自我治疗措施完成的优劣,比较简单、实用。  首先把糖尿
期刊
药物的不良反应比较常见,是指在使用常规治疗剂量的药物时,伴随出现的与治疗疾病目的无关而又必然发生的其他作用。一种药物往往具有多种作用,当人们利用其中一种正作用时,其余的副作用便称为不良反应。目前,降糖药从总体来说使用比较安全,但仍有少数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对此必须提高警惕。    1、磺脲类降糖药的严重不良反应    ①如遇咽喉肿痛,伴有寒战、高热,有口腔炎,全身酸懒等症状,应去医
期刊
案头一盆君子兰。  阔叶粗茎,泛出幽幽的墨绿。居中的花葶上,十多个象牙色的花苞静静排列,如一柄精致的小伞。花称“君子”,何故?繁忙的工作令我无暇释疑,直到那一天——  “闪开闪开,我来查查!看病这么慢,八成儿收红包插号了,什么破医生!”话音未落,一个汉子闯进了诊室。这人40岁上下,灰黑的夹克衫敞着,一手叉着腰,一手拿着本病历。我尽量缓和自己的语气:“请到外面排队好吗?”他脑袋一歪,把病历“啪”地一
期刊
我有15年的糖尿病病史,并有高血压等其他疾病。最初我对糖尿病认识不足,在饮食控制上走了两段弯路,现在我总结了控制饮食方面的3点认识,希望能对病友有所帮助。    1、勿轻信病友。为了缓解饥饿感,有病友告诉我可以多吃花生米、煮鸡蛋、干豆腐卷,它们不是甜食多吃点没事。结果我的血糖直线上升,导致病情加重。教训使我明白必须控制总热量的摄入,管好自己的嘴。后来我每餐都用秤来称,量掌握得很严格(编者按:控制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