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致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来源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ib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查阅2000年1月–2020年6月关于利奈唑胺致ADR的个案报道,对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处理和转归等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收集52篇符合条件的文献,共69例利奈唑胺致ADR病例,男女患者比例为2.29:1,≥80岁患者较多(40.58%).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后30 d内,涉及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发生率最高的为血液系统不良反应(53.62%).结论:临床使用利奈唑胺应加强用药监测,尤其需关注老年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及使用5-羟色胺类药物的患者.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奥希替尼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奥希替尼致ADR的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奥希替尼致ADR的文献报道40篇,共43例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27例;年龄70~79岁的患者15例(34.88%);用药1个月内发生ADR 19例.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结论:临床使用奥希替尼应加强监测,警惕其ADR,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和疾病对药物的影响,以保障临床安全
目的:通过总结药物致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中处置不良反应以及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药物致IAS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病程、低血糖发作时间、实验室检查等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药物致IAS的怀疑药物、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结果、治疗措施等,并结合文献复习归纳总结药物致IAS的种类,作用机制以及处理措施.结果:共14例药物致IAS患者,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很可能”10例,“可能”4例,致IAS药品中含巯基
目的 探讨医疗美容科引入医院客户关系管理模式(hospital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model,HCRM)对A型肉毒毒素(以下简称“肉毒毒素”)微创注射患者满意度及复诊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0年5月来我科进行首次肉毒毒素微创注射的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提供护理服务;选取2020年6月~2020年7月来我科进行首次肉毒毒素微创注射的6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运用HCRM进行护理服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收集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
目的 观察TD(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方案联合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MM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TD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TD方案联合硼替佐米治疗,治疗28 d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人Dickkopf-1基因(DKK-1)、骨保护素(OP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 GF)、白介素(IL)-6、IL-17水平;比较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锥切术后发生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CI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宫颈锥切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对患者进行2次HPV DNA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发生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和非感染组(未发生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不良嗜好、不良性行为、妊娠次数、术后用药情况、术后切缘碘试验或醋酸白试验结果;对CIN患者宫颈锥切术
目的:分析我院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住院患者使用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病历430份,提取相关信息,参考药品说明书、相关诊疗指南及文献资料对该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抽取的430例病历中,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共计164例,不合理率38.14%.其中不合理用药最多的科室是妇产科(65例,39.63%).共发生不合理用药206例次,主要表现在适应证不适宜(98例次,47.57%)、疗程不合理(27例次,
目的:探讨延龄草总皂苷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以及其对miR-1470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人肺癌细胞A549、延龄草总皂苷处理细胞、anti-miR-NC、anti-miR-1470分别转染入A549细胞,miR-NC、miR-1470 mimics分别转染入A549细胞后加入延龄草总皂苷处理细胞;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采用qRT-PCR法检测miR-1470的表达量.结果:延龄草总皂苷处理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P<0.05),迁
瘢痕疙瘩(keloid)是一种常见皮肤良性肿瘤,好发于耳廓、肩颈、胸部等部位.常伴疼痛、瘙痒、局部过度敏感等不适,不仅影响美观,功能区皮损常影响局部活动,对患者造成沉重心理负担,严重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因其形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上治疗方法多样,但各种治疗方法复发率均较高.瘢痕疙瘩局部注射治疗因操作简便、不良反应较少及效果良好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瘢痕疙瘩的治疗.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对瘢痕疙瘩局部注射治疗的进展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