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我们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更重要是让学生“会学”。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认为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从低年级做起
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又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提高的。一年级数学教材插图有很多彩色套版,就是吸引小学生看的,许多知识是用图来说明的。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即他们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所以要先启发学生看图的兴趣,教给学生怎样看图,引导怎样思维,怎样分析图意,从而进行思想教育,最后,联系数学做到四个字。“看、想、议、说”,看就是引导观察,想就是启发思考,议就是互相议论,说就是指导口述。教师及时总结,重点讲解:例如我教10以内数的认识时,在备课时,预先挑选了几幅适合儿童观察、思考、分析的画:讲课时,我把画展示在学生面前,由于这些画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生动,很受学生欢迎,当学生对看图有了浓厚的兴趣后,然后教会学生怎样看数学书上的图。看数学书上的图,跟看小人书上的图不一样,看小人书上的图,主要是看故事,看数学书上的图,是看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我总会问一句“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看图上画的什么,数一数有几个,边看、边想、边说。看不明白的可以问老师。这就是培养一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最初的做法。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经过一个时期的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提高了。有一次我让学生看一幅轮船图,图上画着一个码头附近有四只轮船,三只小的,一只大的。教材要求是让学生看图列出减法算式,4-3=1。有的学生则列出4-1=3,3+1=4。可是在自学议论时,有一个小同学说:“原来码头附近有四只轮船,开走了三只,就应当列成减法算式4-3=1”。我问:“你怎么知道那三只轮船是开走的,而不是开来的呢?”他说从轮船冒烟的方向看出来的。还有的同学说:“从船头也可以看出是开走的。”我仔细一看,觉得他说的确实有理,我高兴地表扬他看书认真思考,大胆提出问题的精神,并让大家给他鼓掌,学习他仔细看书,认真动脑、大胆提问的精神。由于我坚持鼓励那些认真看书、肯于思考、勇于提问的学生。学生就越发地爱看书,爱思考爱提问了。学生越学越主动,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每次让他们自学,他们都兴趣很高,立即紧张地学习起来。等到互相议论时,这里有问题招手叫你,那儿争起来了让你评谁对谁错,连不爱讲话的学生都开口议论起来。
二、培养自学能力要贯彻整个教学过程中
1、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每次讲新课的前一天,我都让学生在数学自习课或回家进行预习。预习时不准互相议论,有时我边巡视边鼓励他们:“看谁不用老师讲,能在预习时就把知识学会。”所以学生在预习时,都是埋头看书、积极思考。要求他们凡是能自己学会的自己要学会,重点地方要画上横线,自己看不懂的要标出“问号”,准备上课时提出来和同学、老师研究、议论。每逢遇到较容易的知识,通过预习把它掌握了,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就异常兴奋。有时下了课就找我兴高采烈地说:“老师,这部分知识我已经预习会了!”我有时一方面鼓励他,一方面给他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能在课上给大家讲一讲吗?如果你能给大家讲清楚了,就算你预习会了。”这时,他就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进一步预习。上课伊始,我一般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把上面的预习方法经常交代给学生。学生预习后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自己学会的知识是不容易忘记的。凡是他们在预习时已经把知识弄懂了,在课上议论时就积极发言。凡是在预习时没弄懂的地方,在课上就非常专心地听别人讲解。通过自学,当学生看到自己能够“独立”的解答问题时,成功的喜悦便会油然而生。我也从中体会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
2、放手让学生看书自学、自练、
“看书自学”是我国传统的重要的自学方法,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盛行“自学辅导”的教学法,就是以学生看书自学为主,辅以教师的启发引导。这对于“反对注入式”起过很好的作用。当前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老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老师启发到哪儿、学生跟着想到哪儿,把学生看成知识容器。下课了,学生连书都没打开。书是学生学习的依据,老师讲的其实都是书上内容。老师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光让学生等着吃“现成饭”,不让学生自己去看书,自己去开动脑筋获取知识,造成学生知识学得死,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具有严重的依赖性,离开老师,自己寸步难行。
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只有在实践中能力才会受到锻炼和发展。看书自学是一种实践,学生在自学中不仅牢固的掌握知识,而且容易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并形成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要教学生掌握认真阅读课本的方法。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及其他文字,要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阅读,反复地阅读,直至读懂、读明白意思为止;要把文字与插图结合起来看,这样有助于理解图意、弄清文字的意思;要有重点地阅读某些教学内容,如重点阅读“想”的过程,方框内的结论,把重点的词、勾画出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阅读教材的关键、本质。
3、在复习课上学生自己看书温习
不管是单元复习,还是期中复习、期末复习,我都让学生自己看书温习。看书温习和课前预习、课上自学不完全相同,通常的做法是:一节复习课用15分钟让学生自己看书温习,用10分钟相互研究,用15分钟师生共同总结。在学生看书温习之前,我要提出一系列问题供学生思考,引导他们通过温习,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在温习中有什么疑难一定记下来,在互相研究时提出来,好相互研究。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最后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的温习比老师主观设计的教案效果好,更有针对性。
4、课堂教学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局面
以前,我不敢让学生课前预习,唯恐学生了解教材内容,或者把知识学会了,课上就不专心听讲了。事实并非如此,经过课前预习,在课上自学议论时,他们更能提出问题,更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更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更能热烈地进行争论。更能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他们追求真理、不轻信盲从的好品质。
预习数学内容会显得较枯燥,所以,教师要经常表扬自觉预习的学生,以激励全体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总之,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引导他们主动地参加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自己去看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自学方法,探索知识的规律。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从低年级做起
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又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提高的。一年级数学教材插图有很多彩色套版,就是吸引小学生看的,许多知识是用图来说明的。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即他们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所以要先启发学生看图的兴趣,教给学生怎样看图,引导怎样思维,怎样分析图意,从而进行思想教育,最后,联系数学做到四个字。“看、想、议、说”,看就是引导观察,想就是启发思考,议就是互相议论,说就是指导口述。教师及时总结,重点讲解:例如我教10以内数的认识时,在备课时,预先挑选了几幅适合儿童观察、思考、分析的画:讲课时,我把画展示在学生面前,由于这些画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生动,很受学生欢迎,当学生对看图有了浓厚的兴趣后,然后教会学生怎样看数学书上的图。看数学书上的图,跟看小人书上的图不一样,看小人书上的图,主要是看故事,看数学书上的图,是看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我总会问一句“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看图上画的什么,数一数有几个,边看、边想、边说。看不明白的可以问老师。这就是培养一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最初的做法。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经过一个时期的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提高了。有一次我让学生看一幅轮船图,图上画着一个码头附近有四只轮船,三只小的,一只大的。教材要求是让学生看图列出减法算式,4-3=1。有的学生则列出4-1=3,3+1=4。可是在自学议论时,有一个小同学说:“原来码头附近有四只轮船,开走了三只,就应当列成减法算式4-3=1”。我问:“你怎么知道那三只轮船是开走的,而不是开来的呢?”他说从轮船冒烟的方向看出来的。还有的同学说:“从船头也可以看出是开走的。”我仔细一看,觉得他说的确实有理,我高兴地表扬他看书认真思考,大胆提出问题的精神,并让大家给他鼓掌,学习他仔细看书,认真动脑、大胆提问的精神。由于我坚持鼓励那些认真看书、肯于思考、勇于提问的学生。学生就越发地爱看书,爱思考爱提问了。学生越学越主动,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每次让他们自学,他们都兴趣很高,立即紧张地学习起来。等到互相议论时,这里有问题招手叫你,那儿争起来了让你评谁对谁错,连不爱讲话的学生都开口议论起来。
二、培养自学能力要贯彻整个教学过程中
1、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每次讲新课的前一天,我都让学生在数学自习课或回家进行预习。预习时不准互相议论,有时我边巡视边鼓励他们:“看谁不用老师讲,能在预习时就把知识学会。”所以学生在预习时,都是埋头看书、积极思考。要求他们凡是能自己学会的自己要学会,重点地方要画上横线,自己看不懂的要标出“问号”,准备上课时提出来和同学、老师研究、议论。每逢遇到较容易的知识,通过预习把它掌握了,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就异常兴奋。有时下了课就找我兴高采烈地说:“老师,这部分知识我已经预习会了!”我有时一方面鼓励他,一方面给他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能在课上给大家讲一讲吗?如果你能给大家讲清楚了,就算你预习会了。”这时,他就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进一步预习。上课伊始,我一般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把上面的预习方法经常交代给学生。学生预习后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自己学会的知识是不容易忘记的。凡是他们在预习时已经把知识弄懂了,在课上议论时就积极发言。凡是在预习时没弄懂的地方,在课上就非常专心地听别人讲解。通过自学,当学生看到自己能够“独立”的解答问题时,成功的喜悦便会油然而生。我也从中体会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
2、放手让学生看书自学、自练、
“看书自学”是我国传统的重要的自学方法,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盛行“自学辅导”的教学法,就是以学生看书自学为主,辅以教师的启发引导。这对于“反对注入式”起过很好的作用。当前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老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老师启发到哪儿、学生跟着想到哪儿,把学生看成知识容器。下课了,学生连书都没打开。书是学生学习的依据,老师讲的其实都是书上内容。老师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光让学生等着吃“现成饭”,不让学生自己去看书,自己去开动脑筋获取知识,造成学生知识学得死,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具有严重的依赖性,离开老师,自己寸步难行。
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只有在实践中能力才会受到锻炼和发展。看书自学是一种实践,学生在自学中不仅牢固的掌握知识,而且容易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并形成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要教学生掌握认真阅读课本的方法。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及其他文字,要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阅读,反复地阅读,直至读懂、读明白意思为止;要把文字与插图结合起来看,这样有助于理解图意、弄清文字的意思;要有重点地阅读某些教学内容,如重点阅读“想”的过程,方框内的结论,把重点的词、勾画出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阅读教材的关键、本质。
3、在复习课上学生自己看书温习
不管是单元复习,还是期中复习、期末复习,我都让学生自己看书温习。看书温习和课前预习、课上自学不完全相同,通常的做法是:一节复习课用15分钟让学生自己看书温习,用10分钟相互研究,用15分钟师生共同总结。在学生看书温习之前,我要提出一系列问题供学生思考,引导他们通过温习,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在温习中有什么疑难一定记下来,在互相研究时提出来,好相互研究。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最后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的温习比老师主观设计的教案效果好,更有针对性。
4、课堂教学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局面
以前,我不敢让学生课前预习,唯恐学生了解教材内容,或者把知识学会了,课上就不专心听讲了。事实并非如此,经过课前预习,在课上自学议论时,他们更能提出问题,更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更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更能热烈地进行争论。更能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他们追求真理、不轻信盲从的好品质。
预习数学内容会显得较枯燥,所以,教师要经常表扬自觉预习的学生,以激励全体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总之,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引导他们主动地参加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自己去看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自学方法,探索知识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