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住情感之手 作文胜人一筹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790858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以说,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谁在作文时能握住情感之手,谁的作文就会胜人一筹。历览高考优秀作文,我们不难发现以情感人的一些常见技巧。
  
  一、情真意美,叩人心扉
  “感情真挚美好”是高考作文的一个重要评分标准,2007年江苏高考有一篇作文初评37分,后经专家评阅,得分一下子提高到53分。该文通篇没有“满天星”的铺陈排比,没有华彩眩目的“语录集锦”,只是朴实地记写了高考前夕自己帮父亲割麦的情景、“父亲”对作者纯朴的临考告诫以及作者“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的感恩心情。该文从“地狱”升入“天堂”的重要原因是作者写出了真情实感,父爱之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诚能够深深地撼动读者的心灵。那些胡编滥造之作,因为难掩破绽,缺乏真情,非但不能赢得高分,反而弄巧成拙,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诚然,真情有高尚与卑劣之分,我们强调的真情是指那些能够引发读者共鸣的、高尚的、健康的、积极的感情。如果情感猥琐消极,诸如盛赞早恋自由等,即使再真实,也不能感人。有的考生作文情感偏激甚至反动,结果只能是咎由自取,被判为低分或零分。情感除了真挚还要健康,考生当须切记。
  
  二、巧借载体,凸显情感
  一份浓浓的情感必须依托一个合适的载体,抒发情感切忌从作者的口中直接喊出“真情啊!你真的令人感动啊”等类似的话语,因为情感的浓淡、真假,永远不会取决于“啊”的数量多少。考生要学会选择合适的载体,让真情蕴藏到字里行间,自然地汩汩流出。载体选择得越巧,情感表达便越妙。同样是写父爱,朱自清选择“父亲”在为“我”送行时为“我”买橘子的背影,那个肥胖矮小的背影不知让多少人潸然泪下。有一位考生把与父亲的对话作为载体,他这样记写了做“泥水匠”的父亲的一段话:“囡囡啊,我们囡囡有出息,要去外边上大学当官了……”“父亲”这样的愿望看似有点世俗,却极其符合一位整天辛苦劳累做“泥水匠”的父亲的身份,这一句话,触动了许多读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为文章赢得了高分。
  
  三、抓住细节,演绎精彩
  巴尔扎克说过,艺术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对于以情感人的作文而言,成功的细节描写,具有巨大的情感冲击力,常常是文章感人至深之处。所谓“细节描写”,简洁地说,就是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的描写。通过细节描写,可以达到“小中见大,细处显神”的效果,描写越是细微,越具渗透力,越能触动人的心灵。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令我们心灵震颤,过目不忘。在2006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一文中,作者这样描写给自己送康乃馨的父亲:我禁不住想笑,爸的样子笨拙而滑稽,他那一身装扮与他胸前一大束康乃馨极不相称。……“老爸,您这花是给我的?”我还是有点狐疑。这一问,爸反倒有点紧张,两只手不停地换着拿花,脸上泛起了红晕,慌乱地点了点头。……他可能真的不习惯这种送花的场合。这是一段经典的细节描写。“我”住院了,“爸爸”悄悄来到病房来看我,还带来了一束康乃馨。“爸反倒有点紧张,两只手不停地换着拿花,脸上泛起了红晕,慌乱地点了点头”一句,通过细节的强化,既写出了“爸爸”对送花的不习惯,更写出了父亲对子女的舐犊之爱。
  
  四、文体选择,记叙为佳
  近年来,大多省市的高考试题在文体上对考生没有作苛严的限制,考生常常从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两种文体中选择其一。我们知道,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特别强调以理服人,往往靠观点的“一鸣惊人”和论证的严谨缜密而赢得高分,但这种文体不利于抒发感情。而记叙文主要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它可以将记叙、议论、抒情、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记叙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及其发展过程,表现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的情感。从文体的功用来看,记叙文最有利于抒发感情,历年高考大量以情感人的佳作也印证了这一点。面对话题,考生如果想从情感上出彩,运用记叙文文体无疑是上好的选择。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语组(224600)
其他文献
历年高考各省市在语言表达题这一块都会冒出许多新题型。2009年高考,福建卷的一道语用题就值得各地考生关注与分析。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
期刊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为晏殊伤别怀远的名作,作者以时间为顺序结构全词。词之上阕借景写情,融情于景,点出离别之苦;下阕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全词细致描写了女主人公独处空房的孤寒生活,表达了悠远缠绵的情思。在写景抒情方面,亦婉亦豪,情致高远。  上阕写秋天拂晓所见之景。作者选择的意象,极具巧思。菊花含愁,兰草泣露。拟人手法的运用。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凄迷迷离的
期刊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的解剖自己。  ——鲁迅(《坟·写在〈坟〉后面》)   鲁迅在他的杂文《死》中说:“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一个都不宽恕”,表明了他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是非;“一个都不宽恕”,更不意味着鲁迅以一贯正确者自居——鲁迅无情面地解剖别人,更加无情面地解剖自己,这也是他勇于正视自己弱点
期刊
中央电视台“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举国瞩目,其颁奖辞更是以高昂的激情和华美而质朴的文采深深地感动着观众,体现出汉语言特有的魅力。    民族脊梁——钱学森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开头以“国为重,家为轻
期刊
《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的名篇,抓住故都的秋的三个特点“清”、“净”、“悲凉”,通过对故都之秋的洗练优美的描写,赞美了故都的秋色特有的美。郁达夫先生用细腻的笔触勾勒了故都的景色又带有悲凉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眷恋、热爱故都的真挚感情,从中也流露了作者伤感、落寞的情怀。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  教学中。笔者先介绍作者及其经历,再营造一种意境。意在让学生能和作者心灵相通。体验到北国之秋具有清、静、悲
期刊
有人说,人是孤独的,能面对孤独的人他的内心是充实的,狂欢放纵是对孤独的逃避与慌张。面对孤独能体悟到人生的另一种真谛:超然物外,敢问苍天。人的尊严不是身居高官要职的显赫,也不是名利双收后他人的青睐,人的尊严是孤独地展现自我。  中国古代文人对人的孤独是常有感觉的,屈原所作的《远游》中就有“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的句子,表现了诗人忠而见谤,佗傺穷困的悲愁。阮籍《咏怀》
期刊
杜甫是盛唐的最后一位诗人,奉守“仁政爱民”、“匡时济世”的儒家信条,抱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的抱负,积极投身政治,却饱受当权者的排挤、同辈的嘲笑,仕途失意,生活也不安定,但他在清苦、寥落、孤寂中“浩歌弥激烈”,陈岩肖《庚溪诗话》评杜“其穷也未尝无志于国与民”,耳闻目睹了这次惨败后人民罹难的痛苦情状,经过艺术提炼,写成组诗“三吏”、“三别”。 在诗坛萧条中独自呐喊,
期刊
我国的文人墨客有把花卉入诗的习惯,这在唐诗中尤其显得普遍。唐代不少诗人都写过桃花诗。“我以桃花写我心”,诗人的情感通过桃花得以尽情地坦露。  在这当中最著名的当数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很动人的爱情故事。  唐德宗初年,崔护入长安考进士未取,在清明节这天,他独自一人来到城南去游玩,邂逅一年轻女子,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期刊
诗歌语言形象性的特点,使生活细节入诗成为了可能,而其概括性的特点又使入诗的细节呈现鲜明的特点,即细节白描化倾向。诗歌语言的精练客观上要求入诗的细节必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因此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诗歌鉴赏,有效把握细节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2004年河南、河北等省的高考试题中出了一道以张籍的《秋思》为鉴赏对象、着力考查考生对诗中细节的鉴赏能力的试题: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
期刊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桑种已生些。平冈细草呜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路横斜,水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霁菜花。  这首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普遍被认为是通过描写美好的农村生活景象,表达出作者向往田园生活的情趣。结合词人经历、思想和写作背景,笔者认为,此词不适作这样简单的解读。实际上,它是通过清新自然的美景描绘,含蓄曲折地表达出深婉厚重的心理块垒,用意巧妙,情感丰富。  上阙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