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艺皇后”从上网收废品起家

来源 :吉林农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zjh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挑战世俗,互联网上收废品
  1998 年,家住郑州郊区的刘琼有幸被全国著名学府上海复旦大学录取。然而,因前两年父亲的企业破产,欠了不少外债,刘琼的学费成了大问题。后来,一位同学的父亲建议刘琼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幸运的是,她的申请很快就批下来了。交完学费,刘琼手里只剩下20 多元钱。学校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安排她打扫女生宿舍的两个公共厕所,每月可领取500 元钱。但上大二后,另一位家境贫困的新生分担了她的工作与报酬,刘琼只得另找挣钱门路,来应付学费和生活费。
  一次,刘琼从报纸上看到,一位来自苏南的农村小伙子,在复旦大学一带靠收废品3年挣了20 多万元。网上资料显示,上海一年各种废品的价值有18 亿。一个收购废品的念头在她脑海里久久盘旋。
  因平时忙于学业,刘琼不可能像普通“淘金者”那样,整天沿街吆喝收购。课余时间,怎样才能快速高效地收购到废品呢?后来刘琼产生了一个十分大胆的想法:在互联网上开个收购废品的网站!她花200 元买了网站的域名和空间,建立了令上海人耳目一新的“收废”网站。市民如果想出售旧报纸、书、金属等废品,只需点击在线提交,就可以将信息传给刘琼,她会按照约定时间准时登门收购。
  第一次,刘琼骑了一个多小时自行车登门收购到40 多公斤旧书,还有一些饮料瓶,一下就赚了25 元钱。第二天她又收购到两辆旧自行车和30 公斤旧报纸,赚了50 元。
   更让刘琼感到意外的是,当居民们知道她是复旦的大学生后,不仅没有看不起她,反而对她十分客气和敬佩,愿意把废品卖给她。
  之后的两个月,刘琼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几条甚至数十条废品出售信息,生意红红火火。遇到学生毕业,她收购来的旧课本往往要雇卡车拉到废品回收公司。自然要发一笔小财!就这样,刘琼靠在网上收废品不仅供自己读完了4年大学,还清了1 万多元的助学贷款,2002 年大学毕业时,她的银行卡上还有了4.3 万元积蓄。这不能不算一个小小的奇迹!
  
  自创“皮艺坊”,倾倒中外白领
  走出校门,刘琼将她的网上废品站交给中专毕业的弟弟和父亲管理,而毕业于艺术设计系的她,被浦东一家设计公司聘用,负责公司会展现场的颜色搭配。然而刘琼意识到,自己的兴趣并不在每天“搭配颜色”上,一直干下去会束缚自己的才能,在复旦学的那些皮革饰品的专长也会荒废。
  不久,刘琼过生日时,同事们送来不少生日礼物。作为答谢,刘琼送给她们几件自己在大学里设计制作的皮夹、皮手链和皮花瓶等。起初她还觉得拿不出手,没想到几位韩国和日本女孩见了都爱不释手,说“太时尚了!刘,你有这么棒的设计,干脆开家皮具店算了”。
  刘琼被说动了心。下班后她到外滩上的两家意大利皮具专卖店转了一圈,感受就是两个字——震撼!一条腰带3200 元,一个皮包6800 元。这些奢侈品很受上海小姐的宠爱,购买者络绎不绝。这更加坚定了刘琼辞职开店的决心。
  2003 年元旦这天,刘琼的“皮艺坊”轰轰烈烈地开张了。第一位顾客是一位漂亮女士,她看中了一个皮花瓶,它的形态怪异而精致,在枝蔓舒展的干花下面,是一种深沉的意境,皮面上刻着世界地图,像被风雨侵蚀的文明。她把皮花瓶拿在手里欣赏不已,刘琼给自己壮着胆子开价380元,对方连价都没还,当场就付了款。
  一位法国男士刚进门就被一个设计超越定式的皮挂钟吸引住了。猛一看,他还以为这是一块形状极不规则的牛皮,磨毛了边,随随便便挂在墙上,等走近了仔细一瞧才发现,上面还有两根针在那儿“嘀嘀嗒嗒”地和时间握手呢。那位洋绅士如获至宝,赞叹“太有创意了!”不久,这位法国先生又来到小店,要求刘琼用牛皮给他订做一个时尚化妆盒,他想送给妻子。见老外捧着刘琼亲手制作的牛皮化妆盒开心地离去,刘琼受到了启示……此后,她的小店增加了一项新业务:订做各种皮具!
  很快,在第一批顾客的宣传带动下,刘琼的生意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天比一天好。短短两个月,就赚了3万多元。看着一天比一天红火的生意,刘琼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梦想成真,加盟店走向世界
  2004 年初的一天,刘琼的店里来了一位气质优雅的女士,一言不发地盯着货架上的皮革制品看了好半天,,但最后却什么都没买就摇摇头走了。刘琼一愣,觉得这里面有问题,于是赶紧追上去,问她是不是不喜欢自己的这些作品。这位女士笑了笑说:“说实话,我挺喜欢的!不过……”这位女士指着货架说:“你看看,这些皮具怎么全是清一色的呢?为什么不染上颜色,那样不是更漂亮吗?”刘琼回头仔细一看,还真像这位顾客所说,店里的所有皮革制品都是一个颜色,确实显得很单调。
  不久,朋友送给她一幅云南少数民族的皮画,让刘琼大受启发。
  画上了美丽图案的手工皮具一面世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销售极为火爆。最初刘琼只是让人画些仕女图、民族风情图。后来,有的顾客干脆把平时收集的图样送给她,美术院校的学生还专门挑选了流行的卡通图,比如几米的漫画之类。如今,皮具上的画丰富多了,而且全部手工绘制,所以每个皮具都是独一无二的。
  2004 年春节期间,刘琼的“皮艺坊”引起了无孔不入的时尚记者的注意,经过媒体报道后,每天都有人打来电话,少则七八个,多则二三十个,纷纷提出与她合作,或者直接成为她的加盟代理商。
  此时,颇具生意头脑的刘琼意识到这是个不可多得的发展机会,一个产品如果想在全国叫响,甚至走向海外,没有自己的品牌绝对不行。于是,她赶紧提出申请,为自己的皮革制品注册了商标——“西部风”。
  接着,刘琼与一位日本商人合作,建起了自己的手工皮具工厂。现在刘琼的工厂已发展到300 多人,产品也越来越丰富,仅皮包就有200 多种款式。时至今日,“西部风”加盟店发展到了50 余家。
  如今,拥有百万资产的刘琼“野心”越来越大,她的目标是挑战意大利皮具,做全国最“牛”的“皮艺皇后”!
  点评:在我们苦苦寻找人生的出路之时,为何不学学刘琼,先从打扫厕所、收破烂做起,度过难关,然后再去新的人生舞台寻找辉煌呢?
其他文献
“我们的啤酒无酒精含量!我们的啤酒老少皆宜!”    这句让果味啤酒厂商引以为傲的广告语,却没能让果味啤酒经受住时间的长期考验。今年,这些果味啤酒就遭遇了杭州市场的冷遇。      低度酒精创意成为滞销原因    实地走访杭城多家主流超市,目前市面最常见的果味啤酒,就是蓝带的一款菠萝啤酒。   “这种菠萝啤酒整整一个星期没动过。”家乐福涌金店的小于,每天负责为啤酒货架上货,所以很清楚产品销量。他说
期刊
巨大的卡污染当中同样蕴含着新的商业机会。从目前国外回收卡类的现状和前景看,回收卡类产品蕴涵着丰富的商机。  信息时代、科技时代使我们如今生活在了一个被各种磁卡包围的世界里。据预测,到2010年,市场上将有超过25亿张的智能卡。形形色色的卡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却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隐患,磁卡的主要成分是不可降解的PVC(聚氯乙烯),焚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   巨大的卡污染当中同样蕴含着新的商业机会。从目
期刊
敢冒风险的人是一群活性心理元素占主导的人,抗争、拼搏、进取的精神在他们的心中很强烈,一旦带着风险的机遇来临,就会被他们俘获。然后在“做”的过程中,他们内在的曾经被遮蔽的不为他人知甚至不为自己知的能力得以充分表达。      惧怕风险的人是一群惰性心理元素占主导的人,退却、胆怯、妥协的心理元素束缚着他们,机遇来临时,他们更多想到的是困难,是对“不确定”的恐惧,然后眼睁睁地看着机遇从眼前溜过。   蒋
期刊
独辟蹊径,我建版挽回损失    2001年冬天,我从部队回来。分到南京一家相当不错的单位上班,工作轻松,收入稳定,可我不喜欢这种悠闲自在的日子。2005年3月,我大脑一发热,买断工龄把工作给辞了,这让母亲大惊失色:“闺女呀,你辞职后干点什么好呢?”  对此。我认为休息一段时间,重新轻装上阵找份工作也许更好。谁知,人一闲下来,精力就像皮球一样反弹得老高。我疯狂地迷恋上购物,两个月用于购物的钱最多达万
期刊
应该说,那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丰厚且稳定的薪水,融洽的环境,肯努力就有的升职机会。只有一个遗憾:他不想干了。     春梦无痕   我是在初春的乍暖还寒中,生了一场病后冒出这个糊涂想法的。我上司是我朋友,他总不好意思管我,而我是公司的一员,于是我就不得不替他管好我自己———那天,我看着天花板,心中愤愤不平,我想当老板了,我对我朋友说。   他们奇怪地看着我,仿佛我的脸上长出一朵花儿来。   那就当吧
期刊
今年32岁的曹丽芸是广东省清县江口镇人。2000年春节后,她到广州市荔湾区一家社区老人服务中心当了服务员。附近小区60多岁的章奶奶,常来服务中心打牌。2001年8月初的一天,章奶奶在服务中心高兴地向大家宣布:“再过几天,我和老伴要在好运来酒楼举行婚礼,希望大家能来凑凑热闹。”大家听罢都很惊讶,章奶奶乐呵呵地说:“上个月我的儿子和女儿都回来了,他们说要给我们补办一场婚礼!”在场的许多老人非常不解,认
期刊
文成是肉兔的养殖大县,有3万多农户在养殖,虽然当地有吃兔肉的传统,但养殖大户却都不在当地的农贸市场上销售。  养殖户钟兰平:“我们市场没有,不拉到市场了,我们签了合同。”  养殖户厉旭光:“他们自己拉过去,这个现在8块多一斤,算算还是合算的。”  从村民的口中我们得知,和他们签订了包销协议的人叫王金凤,正是她在政府和养殖户为寻求市场精疲力竭时将这个产业支撑了下来。为此她几度山穷水尽,付出了不小的代
期刊
为了理想,志同道合办工作室   2007年6月,浙江林学院摄影031班的陈翔、蔡莹毕业了。此时,两人的父母已经为他们找好了单位,陈翔父母要儿子去当地一家报社、蔡莹父母则希望女儿进一家电视台,都是令人羡慕的工作。但是,他们却一起拒绝了---他们想开办一个工作室,从事自己热爱的摄影工作。   陈翔是金华人,2003年考入浙江林学院摄影专业,在求学时就经常通过照片展示其在摄影上的天赋。“他的照片特别有感
期刊
2002年10月,我随着企业界改制下岗了。从此,每月那雷打不动的几百元工资无处可领了。上有老下有小,丈夫又长期患病在家,一家人都指望着我那点工资过日子呢。现在连这点救命钱都有没有了,以后日子怎么过呢?   为了生计,我只得向朋友借了些钱,在街边摆了卖苹果的小摊,边做小生意边找工作。由于没做过水果生意,进货卖都没有经验,加上羞于向人吆喝,我的苹果总是很少有人问津。“都说天无绝人之路,可老天却怎么处处
期刊
民营经济活跃发达的杭州,始终充盈着一股浓浓的自主创业氛围。而年轻人,始终是创业大军中的有生力量。这些年轻人,有的大学刚毕业就开办了自己的企业,有些工作了几年后放弃别的投身创业。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品味。  几位年轻人,毅然放弃了年薪二三十万元的工作,放弃了“中产阶级”的安逸生活,迈出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步——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  从他们辞职的那一天起,压力就接踵而至。为了尽快将技术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