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煤煤尘爆炸固态残留物粒度变化及气态残留物可燃性分析

来源 :工矿自动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l1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尘爆炸固态、气态残留物是分析起爆地点、传播路径的物证及部署救援工作的依据。采用20 L球形爆炸系统对不同浓度、不同粒径的褐煤煤尘进行爆炸实验,分析了褐煤煤尘爆炸固态残留物的粒度变化和气态残留物的可燃性。结果表明:褐煤煤尘爆炸固态残留物的粒度范围较原始褐煤煤尘有所扩大;煤尘浓度一定时,随着煤尘粒径减小,褐煤煤尘爆炸固态残留物的D10变化率趋于负向增大,D50变化率在10%~20%范围内波动,D90变化率趋于正向增大;煤尘粒径一定时,随着煤尘
其他文献
简述了交流伺服缸系统的工作原理与设计特点。针对在控制精度要求高、工作环境恶劣的工况下,采用交流伺服缸系统所需要解决的测试项目及检验方法等问题,依据新产品生产及检修经验,在试验台上对交流伺服缸系统进行了泄漏测试、最低启动压力测试、正弦曲线跟随试验、重复位置精度测试及瞬态响应特性的测试,得到结合实际使用情况的交流伺服测试项目及方法。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提出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适用于交流伺服系统特性的研究,对提高液压缸基本性能具有促进作用。
矿山采掘、石油化工等行业广泛存在高浓度粉尘作业环境,作业人员尘肺病高发的问题一直非常突出。概述了动力送风式滤尘呼吸器及其发展历程,对我国粉尘工况环境下广泛采用的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关键技术要求进行了归纳分析,为今后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研制提供指导。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分析,对今后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智能、轻便、小型化成为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发展趋势,应用范围将更广阔。
煤矿工作面设备通常由多个复杂系统模块组成,各模块间具有强耦合性,且设备故障机理复杂,在进行设备故障预测时需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环境数据、操作数据等进行实时监测,从而获取电气、机械、热工类多参数时序数据。提出一种基于时序数据对工作面设备进行故障预测的方法:首先,采用时序对齐算法将采集的设备监测数据对齐,即对监测数据的时间列重新排序,以时间列为关键值,各监测数据作为标签值填入,空缺值以前值填充;然后,根据故障表征现象和发生机理选取故障相关因素,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法计算相关因素间的相关性,由此确定故障
针对选煤厂煤流控制系统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低、耗电量大、稳定性差的问题,设计基于传感器检测技术的煤流协同控制系统。利用速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带式输送机带速,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实时检测煤量,经PLC控制系统采集并逻辑处理后,采用滑动时间窗算法计算实时带式输送机载煤量,进而动态控制带式输送机增速、减速或维持。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煤流协同控制系统智能化程度较高,节能效果明显,能够保证带式输送机连续、稳定运行。
为减少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作业人员,提出了采掘工作面无人5G地面远程控制方法:在采掘工作面设置工业摄像机和传感器,将视频、音频和传感器信号通过5G网络传输至地面,地面操作人员远程操作设备,将控制命令通过5G网络传输至采掘工作面,控制采掘设备动作。提出了用于综采工作面无人地面远程控制的无线传输距离和传输带宽计算方法。综采工作面两端头的基站之间无线传输距离应不小于综采工作面长度的1/2。综采工作面无人地面远程控制所需上行传输总带宽与综采工作面长度成正比,与液压支架中心距成反比,与支架和摄像机数量比成反比,与单台
只需配制一对专用内顶针,就可利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有限的量程,对尺寸500mm球端杆规进行测量(校准),既保证了测量(校准)准确性,又提高了测量(校准)效率。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年第50号令),即电动摩托车行业俗称的“50号令”,自2019年6月施行以来,进一步降低了电动摩托车生产企业准入门槛,使部分有技术及资金优势,而且之前以生产“超标电动自行车”的企业,转向电动摩托车(含轻便)资质的获得,成为电动摩托车产业中的新成员,导致电动摩托车产品公告申报的从业“新手”增加;加之相比传统燃油摩托车企业申报人员而言,电动摩托车产品公告申报人员流动大,对规范理解不到位,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本文结合标准,对“剩余电量警示裕度”这一
为了探讨杨家村井田预设计开采的近距离煤层分叉合并空间展布特征,在大量相关钻孔数据统计基础上,绘制了煤层间距等值线,发现井田范围内从北到南间距逐渐缩小,在南部划分了分
工作空间是机器人的一个很重要评价指标,本文从6轴串联机器人的拓扑结构、各连杆的长度匹配、各个关节范围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对机器人工作空间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社会主流机器人拓扑结构、杆长匹配的发展趋势,最后给出了机械手设计建议,以供机器人开发厂家参考。
目前对沿空留巷煤柱宽度留设的研究集中在煤柱强度、煤柱载荷与煤柱稳定性方面,很少考虑岩石非均质性及损伤效应对煤柱留设宽度的影响。以乌兰木伦煤矿四盘区12煤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在考虑岩石非均质性-损伤效应基础上,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了煤柱留设宽度。研究结果表明:岩石非均质性-损伤效应模型可较好地反映岩石破裂特征,即在弹性阶段仅有少量颗粒发生破坏,在塑性阶段裂隙开始发育并出现贯通现象,在破坏阶段形成沿对角线方向的宏观剪切裂纹;随着煤柱宽度增大,巷道整体变形量先减小后增大,在煤柱宽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