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择校热”是多年存在的社会顽疾。为解决平衡教育资源问题,越来越多的政策相继出台,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善。
在教育公平理念的指导下,多年来人们对于“择校”现象给予了严厉的批评,批评“择校”以“钱”或“权”获得选择教育的机会,有悖于机会平等的教育理念、批评学校收取“择校”费用等等。于是,要求坚决杜绝“择校”行为,坚持“就近入学”的义务教育配置原则,就成为许多家长越来越明确的诉求。
“择校”问题,由来已久,一直都是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一场博弈。如何实现“就近入学”、如何破解“择校热”,成为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
“择校”博弈
小图的妈妈为了小图,在这场博弈中,有过失落,也有过欣喜。
小图一家居住在西城区。如今,小图妈妈回想起小图“幼升小”阶段的“择校”,依然有着深深的不安,“曾经一天奔波于4个考场。”一直想不明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没有被“优质学校”录取的小图妈妈,无奈选择了一所并不“热门”的小学。
所幸小图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到了“小升初”阶段,“学校有‘推优名额’,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很好,这个阶段没让我们费心。”小图的妈妈十分欣慰。
如今,小图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二龙路中学(以下简称“实验二龙路中学”),是一名初二年级的学生,每天从家到学校,走路不超过20分钟。说起现在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质量,小图的妈妈没有了小学阶段的纠结:“刚开始有点担忧,但是后来知道二龙路中学是和实验中学本校完全融合的,就完全没有顾虑了。”
实验二龙路中学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为了均衡全区教育资源,发挥名校的管理和人才优势,2014年7月10日,西城区教委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将北京市二龙路中学纳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二龙路中学,由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实施“一体化”教育教学管理,在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和育人目标等方面與实验中学实现完全融合。
辛俭强的孩子莘莘也就读于实验二龙路中学,关于学校的判定,辛俭强认为应该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的教学质量,二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当时我们可以选择实验中学本校和实验二龙路中学,但了解到,实验中学本校和实验二龙路中学完全实现了混班教学,不存在任何的差别,最后我们还是就近选择了实验二龙路中学。”辛俭强说。
“我校属于金融街学区,近三年我校初中招生学生全部是就近入学,就近入学招生占100%。”实验二龙路中学教学主任、副书记马云说。
过去“家长挑学校、学校挑学生”的情况如今已经得到缓解,“就近”的要求也真正在落实。
重在教学质量
“择校热”的原因,最终还在教学质量。
去年起,北京市教委每年给各区投入4400万元市级引导性经费支持,鼓励区域开展集团化办学、学区制改革和九年一贯制办学的实践探索。截至2017年4月,北京共有中小学教育集团158个。全市超过80%的中小学参与教改项目,通过纵向贯通、横向联手等方法,实现了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重组。
成为教育集团后,学校的管理理念在逐步发生变化,教学水平也不断提升。
以实验二龙路中学为例,在学生管理方面,新招收的初一和高一学生均与实验中学学生混合编班,教师混合配备,教育教学工作与实验中学完全同步。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实验中学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实验二龙路中学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两校教师队伍融合。实验中学定期开展面向实验二龙路中学全体教师的校本培训。2014年9月起,开展面向实验二龙路中学初一和高一任课教师的教师专项成长培训,截至2017年6月,实验二龙路中学全体教师已经完成第一轮培训。实验二龙路中学任课教师与实验中学同年级任课教师在同一备课组工作,校内学科教研完全融合。两校教师课堂教学互相开放,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听、评课。实验二龙路中学全体教师参加实验中学召开的全体会和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讨会,所有中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实验中学行政会和相应部门组织召开的办公会。
“在市区教委严格管理学籍的背景下,同时因为我校加入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实施‘一体化’办学,近三年没有再发现学生和家长因为想选择更好学校的原因向教委提出转学申请的情况。”马云说。集团化办学后,实验二龙路中学逐步实现了与实验中学本校全面融合,提升了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学校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解决“择校热”的根本,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让每所学校均衡发展,让每个接受教育的孩子都得到平等的教育。
改革在路上
入学公平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标志着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北京教育督导室提供的数据显示,北京基础教育近5年来的教育资源配置,在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的缩小与弥合上发生了明显变化。
“择校热”是多年存在的社会顽疾。为解决平衡教育资源问题,越来越多的政策相继出台,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善。改革真正抑制了“择校”“择生”的现象,使得教育回归到社会常态。
教育改革,伴随着考试制度的同步改革。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曾表示,考试改革最敏感,属于以前想办而没办成的大事。过去5年,北京高中一个最主要的变化是采取“名额分配”机制,高中录取学生不再是简单地按分录取。按照这一机制,普通学校初中毕业生,只要在本校排名前列,就可以进入优质高中。这几年,北京高中的指标分配和统筹录取比例从过去15%扩大到30%,现在已达到50%。通过指标分配和统筹招生,更多远郊区县、农村地区学生进入优质高中,实现了体制机制的突破。
“‘把学生放在正中央’的改革取向,正是让教育回归育人本源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在考试招生方面不断加大改革力度,目的就是以学生的实际利益为中心。
教育以人为本,有教无类是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期待。
在教育公平理念的指导下,多年来人们对于“择校”现象给予了严厉的批评,批评“择校”以“钱”或“权”获得选择教育的机会,有悖于机会平等的教育理念、批评学校收取“择校”费用等等。于是,要求坚决杜绝“择校”行为,坚持“就近入学”的义务教育配置原则,就成为许多家长越来越明确的诉求。
“择校”问题,由来已久,一直都是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一场博弈。如何实现“就近入学”、如何破解“择校热”,成为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
“择校”博弈
小图的妈妈为了小图,在这场博弈中,有过失落,也有过欣喜。
小图一家居住在西城区。如今,小图妈妈回想起小图“幼升小”阶段的“择校”,依然有着深深的不安,“曾经一天奔波于4个考场。”一直想不明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没有被“优质学校”录取的小图妈妈,无奈选择了一所并不“热门”的小学。
所幸小图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到了“小升初”阶段,“学校有‘推优名额’,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很好,这个阶段没让我们费心。”小图的妈妈十分欣慰。
如今,小图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二龙路中学(以下简称“实验二龙路中学”),是一名初二年级的学生,每天从家到学校,走路不超过20分钟。说起现在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质量,小图的妈妈没有了小学阶段的纠结:“刚开始有点担忧,但是后来知道二龙路中学是和实验中学本校完全融合的,就完全没有顾虑了。”
实验二龙路中学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为了均衡全区教育资源,发挥名校的管理和人才优势,2014年7月10日,西城区教委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将北京市二龙路中学纳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二龙路中学,由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实施“一体化”教育教学管理,在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和育人目标等方面與实验中学实现完全融合。
辛俭强的孩子莘莘也就读于实验二龙路中学,关于学校的判定,辛俭强认为应该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的教学质量,二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当时我们可以选择实验中学本校和实验二龙路中学,但了解到,实验中学本校和实验二龙路中学完全实现了混班教学,不存在任何的差别,最后我们还是就近选择了实验二龙路中学。”辛俭强说。
“我校属于金融街学区,近三年我校初中招生学生全部是就近入学,就近入学招生占100%。”实验二龙路中学教学主任、副书记马云说。
过去“家长挑学校、学校挑学生”的情况如今已经得到缓解,“就近”的要求也真正在落实。
重在教学质量
“择校热”的原因,最终还在教学质量。
去年起,北京市教委每年给各区投入4400万元市级引导性经费支持,鼓励区域开展集团化办学、学区制改革和九年一贯制办学的实践探索。截至2017年4月,北京共有中小学教育集团158个。全市超过80%的中小学参与教改项目,通过纵向贯通、横向联手等方法,实现了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重组。
成为教育集团后,学校的管理理念在逐步发生变化,教学水平也不断提升。
以实验二龙路中学为例,在学生管理方面,新招收的初一和高一学生均与实验中学学生混合编班,教师混合配备,教育教学工作与实验中学完全同步。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实验中学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实验二龙路中学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两校教师队伍融合。实验中学定期开展面向实验二龙路中学全体教师的校本培训。2014年9月起,开展面向实验二龙路中学初一和高一任课教师的教师专项成长培训,截至2017年6月,实验二龙路中学全体教师已经完成第一轮培训。实验二龙路中学任课教师与实验中学同年级任课教师在同一备课组工作,校内学科教研完全融合。两校教师课堂教学互相开放,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听、评课。实验二龙路中学全体教师参加实验中学召开的全体会和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讨会,所有中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实验中学行政会和相应部门组织召开的办公会。
“在市区教委严格管理学籍的背景下,同时因为我校加入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实施‘一体化’办学,近三年没有再发现学生和家长因为想选择更好学校的原因向教委提出转学申请的情况。”马云说。集团化办学后,实验二龙路中学逐步实现了与实验中学本校全面融合,提升了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学校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解决“择校热”的根本,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让每所学校均衡发展,让每个接受教育的孩子都得到平等的教育。
改革在路上
入学公平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标志着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北京教育督导室提供的数据显示,北京基础教育近5年来的教育资源配置,在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的缩小与弥合上发生了明显变化。
“择校热”是多年存在的社会顽疾。为解决平衡教育资源问题,越来越多的政策相继出台,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善。改革真正抑制了“择校”“择生”的现象,使得教育回归到社会常态。
教育改革,伴随着考试制度的同步改革。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曾表示,考试改革最敏感,属于以前想办而没办成的大事。过去5年,北京高中一个最主要的变化是采取“名额分配”机制,高中录取学生不再是简单地按分录取。按照这一机制,普通学校初中毕业生,只要在本校排名前列,就可以进入优质高中。这几年,北京高中的指标分配和统筹录取比例从过去15%扩大到30%,现在已达到50%。通过指标分配和统筹招生,更多远郊区县、农村地区学生进入优质高中,实现了体制机制的突破。
“‘把学生放在正中央’的改革取向,正是让教育回归育人本源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在考试招生方面不断加大改革力度,目的就是以学生的实际利益为中心。
教育以人为本,有教无类是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