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治理困境与改革方向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ile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使全球治理面临新的困境:责任缺位导致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匮乏,信任赤字阻碍国际协调与合作,共识危机动摇全球治理的观念基础,制度弱化降低全球治理体系的效能.全球治理面临的严重困境也为其改革创新提供崭新契机,全球治理改革应从努力凝聚共识、强化制度韧性、践行责任政治入手.中国应更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展现更多的责任担当,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他文献
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人们深刻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停留在理念之中.在互联网通讯技术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高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政府通过优化数字社会环境,大大加快了社会数字化生存的进程.现代传播技术所带来的信息爆炸,为人们提供了可表达、可获得、可互动的多种可能性,观念与意义无时无刻不在生成中,自我认知在事物的类属、性质与属性中跃迁.基于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不同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背后的动机、原则、风格、习性,不断提升人们的思维能力与认知水平.
期刊
政治极化在美国的表现和后果包括:政治光谱失衡,橄榄球变哑铃;两党水火不容,执政效率更低;是非曲直不辨,反智主义盛行;各种矛盾激化,社会撕裂更甚.贫富差距拉大和社会矛盾激化是美国政治极化的根本原因,两党制和党派博弈的劣质化是美国政治极化的制度原因,现实社会发展对选举制度的冲击是美国政治人物极化的直接原因,新媒体的发展是美国普通民众政治极化的技术原因.美国的政治极化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其对国际社会特别是我国可能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必须予以高度警惕.
数据的产权配置是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关键,也是当前数据治理的核心议题.数据作为可复制、易传输、非独存的生产要素,具有有限排他、可分割、动态调整和技术依赖等独特的产权属性,决定了数据的产权配置不能如同普通物品一般按经典产权理论进行产权划分,而需要依据其在生产者、使用者、监管方以及数据所依附的平台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进行动态的产权配置,构建包含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平台权等在内的多权分离的产权配置模型.而在数据产权配置实现中,还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技术系统予以支持.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不仅是构筑诗意栖居的地球家园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生态危机严峻挑战的必然选择,更是顺应人类文明转型历史潮流的关键举措.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不仅昭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为应对全球生态危机提供了解决方案,也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天下情怀和时代担当,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实现人类永续发展注入了动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政治、世界经济造成了深远影响,包括疫苗研发在内的科学技术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技术的进步,通信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都在抗击疫情以及疫情后期经济社会的恢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疫情以来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关于公平和安全的新问题与新挑战,对此,只有洞察世界科技的最新动向,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才能把握发展机遇,在新的历史时期立于科技发展的潮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战略,是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部署.在过去的一年,5年过渡期政策的落实和实施,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新的一年中,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仍然是脱贫地区的底线任务,要在完善产业发展、促进乡村就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乡村建设和乡村发展的基础,实现乡村的人居环境、乡风文明和有效治理逐步推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疫情防控催生了“宅经济”业态.“宅经济”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并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宅经济”产生的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也对其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抓住“宅经济”发展的机遇,需要继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创新数字平台企业监管,减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宅经济”发展的良好生态,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对中国人的审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而内化为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具有了形而上的意涵.审美能够激发人们崇高、优美的情感,给予人们以行动的力量,进而使人们不仅懂得保护自然,更发自内心地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的对自然的审美情操,能够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无形而深厚的支撑.
大数据技术不仅是一种科学分析、精准预测的技术手段,而且还是一种统筹全局的理念和能力,同时大数据技术本身和其运作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潜在不容忽视的风险挑战.应挖掘大数据技术的内在价值,将其嵌入社会风险防控全过程,建立公共风险精准识别机制、动态监管机制,提高公民风险防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