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不和亲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kk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代,和亲历来是中原政权拉拢他国的重要手段。但明朝是个例外。
  明朝為什么不和亲?原因无外乎这几种:第一是不能和亲。这是朱元璋当政早期的事情。当时明朝打的旗号就是跟元朝对着干,双方是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朱元璋北伐提的口号就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既然基础任务就是打北元,当然就不可能去和亲了。
  第二是没必要和亲。这主要是朱元璋当政后期、甚至在明英宗的土木堡之变之前的事。明朝对北元以及后来的瓦剌保持了军事上的优势,北方部族也就打个劫还行,尤其是朱棣,没事就带着兵马打到贝加尔湖旁边。这样一边倒的优势自然也不需要去和亲。
  第三个原因在公主们身上。明朝公主的地位在历代是最低的,她们大多被嫁给有点儿钱、但没什么势力的人家。这样一来,以前那些要求和亲的外藩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了,与其要求娶个公主回来,还不如要求互市做做生意,换点儿生活必需品。
  最关键的原因则是,明朝已经被道德绑架了。
  明朝自从朱元璋、朱棣不和亲之后,后面的皇帝也不好意思开这个口,毕竟明朝的文官太恐怖了,连赔点儿钱、谈个判或者迁个都,都会遭到满朝反对,上纲上线把皇帝猛批一阵。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要死守京城,这也是赌了一把—幸亏赌赢了。而当时提议南迁的徐有贞被骂得狗血喷头,最后不得不把名字改了。到了明末,崇祯也曾想迁都。不过他连提都不敢提,找人出来谈,也遭到反对声一片:“遷都就是逃跑啊,这怎么行?朝廷的脸面往哪里放?”最终没迁成。和谈更不用说了,袁崇焕要和谈,结果被怀疑是叛徒,直接被剐了。连迁都、谈判都要被喷,你还敢嫁公主?这连想想都是犯罪、都是辱没列祖列宗!
  所以,不是明朝皇帝不想和亲、解决一下北边的麻烦,而是整个朝廷已经被文官道德绑架了,在外交上根本没可能灵活化处理。明朝文臣个个都是道德标兵,不准皇帝迁都、谈判或者嫁女儿,然而等李自成和清兵一到,他们倒是一个接一个投降了。
  编 辑/安 楠
其他文献
很多小胖妞想穿越回唐朝,因为当时以胖为美,这样她就是大美人了。肥仔们也不用眼红,在古代,他们也都是美男子。  古代男子以大肚腩为荣。比如虚怀纳谏、劝课农桑的唐太宗完美地证明了:肚腩越大,肚量越大。  唐太宗有大肚腩,宋太祖自然也不甘落后。《雪夜訪普图》画的是宋太祖半夜去丞相赵普家蹭饭的场景,画面中间的这位大肚汉就是宋太祖。  《宋史》记载了这次夜宵,说赵普是在“炽炭烧肉”, 也就是烧烤。仔细看,炭
陆游之子陆子聿自幼受到父亲的熏陶,对书籍很喜爱。七岁时,陆游为他请了一位颇具文采的杨姓私塾先生。杨老先生希望教书育人的同时可以著书立言,将自己多年的智慧心得传于后世,因此临终时特地将自己精心整理的诗稿文集交给陆子聿,嘱咐他若是有闲,烦请代为印刷装订,好让书籍流传于后世,了却自己平生的夙愿。  陆子聿为了帮助杨老先生完成出书的遗愿,跑了很多家印刷作坊,发现印刷价格高得出奇,而印刷出来的质量不尽如人意
后人一直认为吕不韦的死因非常蹊跷,可能是因卷入秦始皇生父之谜而最终被逼迫而死,那么,事实是这样吗?其实,吕不韦之死并不蹊跷,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和缪毒事件相关。由于当时的太后(赵姬)原是吕不韦的姬妾,庄襄王(子楚)死后,太后寂寞难耐,总想要和吕不韦保持私情,吕不韦考虑到自己已是秦国相国,不能和太后行淫乱之事,所以找来缪毒脱身。缪毒很清楚自己的任务是满足太后的私欲,但他的野心不仅
在《太阳的后裔》中,军人见到上级一般是先行个军礼,然后再说出一句口号——“团结”。想必不少人有疑惑,为什么他们喊的口号是“团结”,而《请回答1988》中,金正焕在敬礼时又以“必胜”为口号?韩军的口号变来变去,到底是什么原因?  其实韩军的口号跟韩国军队一样,没多长的历史。根据部队历史不同,使用的口号也不同,听起来一般都高大威猛,颇有壮胆的功能。  现代韩国军队建立“敬礼口号”的历史,可追溯至196
1924年,埃德拉·胡佛被任命为FBI(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从1924年到1958年,美国更换了14名司法部长、7名总统,但是胡佛的职位始终未变,他对爱因斯坦的调查兴趣也始终不减。他一直把爱因斯坦当成间谍,认为爱因斯坦曾在德国柏林给苏联提供过情报,是和平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在他的授意下,FBI检查爱因斯坦的垃圾、监视他的邮件和电话。  爱因斯坦一生都没有掩饰过对战争的厌恶。青少年时他就因不喜欢
康熙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康熙第一次废太子,给了剩下的皇子们一个天大的惊喜。原以为毫无希望的太子位突然空了出来,谁不眼馋?特别是大阿哥胤禔,一直以来,作为康熙庶出的长子,被太子压过一头。现在,这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他终于也有机会了。  胤禔激动之余,认为最要紧的事莫过于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关键时刻,康熙把自己的安全和看守废太子的重任交给了胤禔,这是何等的重视和信任,胤禔再一次激动了。  在胤
天宝六载(747年),春天似乎来得很晚。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即今新疆库车)的军人和往常一样,吃饭、睡觉、练兵、打仗,闲下来就开始聊天:原寿王妃被封为贵妃啦!  边令诚从来不参与。因为他是宦官,而且是被唐玄宗寄予厚望的、特意派到边关锻炼的宦官,自然不便议论。何况,这都是天宝四载的事了,有什么好津津乐道的?  这也不能怪人们孤陋寡闻,因为安西离长安太远了。这里是大唐的西部前线,给皇帝送份捷报都要走
全真教第三代掌教尹志平去世后,掌教之任便落到了他的师弟李志常身上。李志常是个有手段的人,可惜他在晚年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惹出了一个大麻烦。  成吉思汗之子蒙哥即位后,李志常下令刊行一部经书——《老子化胡经》,然后在全国推广。这下可把整个宗教界给吓着了。因为晋惠帝统治时期,天师道祭酒曾与一位和尚辩论,总是赢不了,遂脑洞大开,编了一本經文,即《老子化胡经》,内容是老子骑青牛过函关,留下五千言《道德经》
一  公元768年,在美丽的江汉平原上,一位叫杜甫的诗人正在送一个远房亲戚去四川。这位亲戚的名字有点拗口,叫李晋肃。这时的杜甫已处在人生最后两年,很瘦、很憔悴;那位亲戚还是少年,很质朴、很阳光。  秋风中,李晋肃含泪紧握杜甫的手:“表兄,我也喜欢写诗,可什么时候才能写到你这个水平啊?”杜甫拍了拍他肩膀,安慰说:“加油,你可以的!下次我们再交流。”  这次别离之后,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杜甫想不到的是
据唐《剧谈录》记载,凤翔少尹王鲔十四五岁时,跟一帮孩子在果园玩耍,忽然看见粪坑内有两个骷髅,别的小孩吓得哇哇大哭,王鲔却不害怕,令仆人将骷髅拿出来,洗干净埋葬,并备下果品、干肉祭奠。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天色阴晦,王鲔在书房读书,忽听窗外有窸窸窣窣的声音,一阵阴风透窗袭来,王鲔喝道:“什么人胆敢来此作怪?”窗外有声音答道:“我们哥俩身陷污秽之中,幸得公子恩义,得以超脱。无以为报,愿听差遣。”王鲔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