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人生为祖国深潜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lzt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人公

  2018年3月20日,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他和同事们的努力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辽阔海疆从此有了护卫国土的“水下移动长城”。黄旭华曾做客中央电视台“开讲啦”,在节目上说:“一生献给祖国的核潜艇,此生无悔!”铿锵有力的演讲令现场的许多年轻人眼含热泪,感动不已。
  青丝变为白发,依旧铁马冰河。如今,第一艘核潜艇已经退役,94岁高龄的黄旭华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祖国鞠躬尽瘁。

辗转求学:颠沛流离立救国之志


  1937年冬天,广东省海丰县田墘镇的乡村舞台上正唱着抗日宣传剧《不堪回首望平津》,表演者就是13岁的黄旭华。战火纷飞,山河飘零。那时的他想着:长大了,一定得为国家做一点事情。可是,连天的战火已经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黄旭华的中学时代不得不辗转广东揭西、梅县和桂林、重庆等地求学。
  黄旭华的父母是医生,他儿时的志向是从医,治病救人。然而,一路坎坷的求学经历,却让他决定弃医从工。“想轰炸就轰炸,因为我们国家太弱了!”黄旭华说,“我不想学医了,我要学航空,学造船,我要科学救国!”
  1945年9月,海边出生的黄旭华考入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开始了学术成长的起步。同时,他加入校学生进步社团“山茶社”,进行了革命思想的启蒙。1949年春的一天,大学四年级的黄旭华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有人跟黄旭华开玩笑:“你研制核潜艇以后,就是‘不可告人’的人生了!”黄旭华说:“是的,我很适应,因为上大学时,我就开始‘不可告人’的地下党人生了。”
  1950年4月,黄旭华入党转正。汇报思想时,他用这样的一段话表明心志:如果革命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我可以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如果革命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把血流光,我就一滴一滴地流光。
  誓言无声。入党转正时的话语,成为黄旭华一生信守的诺言。
  1958年,一个电话改变了黄旭华的一生。电话里只说去北京出差,其他什么也没说。黄旭华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去了。他从上海到了北京才知道,国家要搞核潜艇。从此,他的一生与核潜艇结缘。
  在此4年前,美国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首次试航;1年前,苏联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核潜艇刚一问世,即被视为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杀手锏”。时不我待,1958年6月27日,聂荣臻元帅向中共中央呈送《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得到毛泽东主席批准,拉开了中国研制核潜艇的序幕。
  可中国要造核潜艇,谈何容易!中国领导人希望苏联帮助中国发展核潜艇,得到的回复是:核潜艇技术复杂,中国搞不了。对此,毛泽东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主席这句话,体现了中国人自己造核潜艇的决心。”黄旭华说,这种激励难以言表。

荒岛求索:隐姓埋名筑强国之路


  当时,黄旭华他们连核潜艇长什么样儿也不知道,只能“骑驴找马”,搜罗核潜艇的相关信息,拼凑出核潜艇的轮廓。黄旭华和同事们带着“三面镜子”找有用信息:用“放大镜”搜索相关资料,用“显微镜”审视相关内容,用“照妖镜”分辨真假虚实。
  中国核潜艇事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在一波三折中发展。
  1962年底,核潜艇研制工程因故“下马”。黄旭华并未离开,继续核潜艇研究。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上天,带来核潜艇下海的希望。5个月后,核潜艇研制工作全面启动。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在葫芦岛成立,黄旭华开始了“荒岛求索”的人生。
  没有现成的图纸和模型,黄旭华就和同事们一边设计、一边施工,晚上准备两个馒头,加班加点地干。当时有个土口号,叫“头拱地,脚朝天,也要把核潜艇搞出来”。那是个特殊的年代,黄旭华白天养猪,修猪圈,接受批判,晚上仍潜心于核潜艇事业。时任核潜艇总体性能设计师的陈源说:“荒岛维艰,但大家劲头不减。所有人心里都装着使命,尽快研制出中国的核潜艇。”
  因为没有计算机计算核心数据,黄旭华他们就用算盘和计算尺;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和稳性,就用磅秤来称。黄旭华和同事们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尖端的技术问题,同时用创新的思维解决关键问题。
  核潜艇的形状是采用常规线型还是水滴线型,一度困扰着黄旭华和他的同事们。美国发展核潜艇分三步走,先是采用适合水面航行为主的常规线型,同时建造一艘常规动力水滴线型潜艇,摸索水滴型体的流体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先进的水滴型核潜艇。依据大量试验和科学论证,黄旭华提出,“三步并作一步走”,研制中国的水滴型核潜艇。
  “一个侦察兵已把最佳路线侦察出来,再去就没必要重走他侦察时的路线了。”黄旭华说。参与核潜艇研制工作的核动力专家张德峰说,当时,核潜艇工程有“三驾马车”——堆(艇用核反应堆)、艇(核潜艇总体)、弹(潜射弹道导弹),相互合作,互相配合,去攻克一个个难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旭华和同事们先后突破了核潜艇中最为关键和重大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艇体结构、人工大气环境、水下通讯、惯性导航系统、发射装置7项技术,也就是“七朵金花”。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顺利下水。
  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这是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1981年4月,我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成功下水。两年四個月后,交付海军训练使用,加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深海,潜伏着中国核潜艇,也深藏着“核潜艇人”的功与名。为了工作上的保密,黄旭华整整30年没有回家。离家研制核潜艇时,他刚三十出头,等回家见到亲人时,已是六十多岁的白发老人了。
  核潜艇潜入深海,才能隐蔽自己,在第一次核打击后保存自己,进行第二次核报复,从而实现战略威慑。1988年4月29日,我国进行核潜艇首次深潜试验。数百米深的深潜试验,是最危险的试验。“核潜艇上一块扑克牌大小的钢板,深潜后承受的外压是1吨多。这么大的艇体,有一块钢板不合格、一条焊缝有问题、一个阀门封不严,都是艇毁人亡的结局!”
  深潜试验遭遇事故并不罕见。上世纪60年代,美国核潜艇“长尾鲨”号便在深潜试验时沉没,艇上一百多人全部遇难。对参试人员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心理考验。为增强参试人员信心、减小压力,这位64岁的总设计师做出惊人决定:亲自随核潜艇下潜。黄旭华说:“我不是充英雄好汉,要跟大家一起去牺牲,而是确保人、艇安全。”黄旭华和所有的中国核潜艇人不懈奋斗、不惧危险,他们是骑鲸蹈海的“无名英雄”。

极限深潜:交棒接续抒爱国之情


  极限深潜,是生与死选择。妻子李世英全力支持黄旭华,作为丈夫的同事,她也是第一代核潜艇研制人员的一分子。“我当然知道深潜试验的危险,但他是总设计师,他了解这个艇,他在艇上,遇到问题的话可以当场解决。”
  一小时、二小时、三小时,核潜艇不断向极限深度下潜。海水挤压着艇体,舱内不时发出“咔嗒、咔嗒”的巨大声响,直往参试人员的耳朵里钻。时任深潜队队长的尤庆文回忆当时情景,“每一秒都惊心动魄”。尤庆文抱着录音机录下舱室发出的声音和下潜指令。黄旭华全神贯注地记录和测量着各种数据。
  成功了!当核潜艇浮出水面时,现场的人群沸腾了。人们握手,拥抱,喜极而泣。黄旭华欣然题诗: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1988年下半年,中国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完成水下发射导弹试验,意味着中国真正具备了水下核反击能力。黄旭华是第一代核潜艇船体设计总负责人,第一代核潜艇形成完整战斗力的总设计师,核潜艇研制启动以来从未离开的“核潜艇人”。当人们称其为“中国核潜艇之父”时,黄旭华说:“不敢接受。我只是研制队伍中的一员。核潜艇的研制成功,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策、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千百个科研、生产、使用单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成果。”
  几十年风雨兼程,黄旭华最遗憾的是没能将工作与家庭更好地平衡,“是一个不称职的儿子、不称职的丈夫、不称职的父亲”。因为核潜艇研制是绝密项目,他对外闭口不提。30多年里,父母兄弟姊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工作。
  上海《文汇月刊》曾刊登过《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讲述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黄旭华把杂志寄给了远方的母亲。“文章没提我的名字,但是有‘黄总设计师’和‘他的妻子李世英’,我母亲知道这就是我。妹妹告诉我,母亲一遍遍地读,还把兄弟姐妹叫到跟前说,‘三哥的事,你们要理解,要谅解’。”
  说起父母亲,黄旭华总是眼眶湿润。“有人时常问我怎样理解‘忠孝不能两全’,我总是这样告诉他们: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对于妻子,黄旭华充满感激和愧疚。妻子却说:“我们在同一战线上,有相同的使命,我知道研制核潜艇有多难,不给他拖后腿,让他没有牵挂地去攻坚克难。”
  黄旭华爱孩子,但是他太潜心于核潜艇研制。他最长一次出差将近1年的时间,以至于女儿觉得“爸爸回家才是出差”。大女儿说:“虽然爸爸没有更多的时间陪我们,但他用行动教育了我们。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的品格,这是我一生的财富。”
  核潜艇是黄旭华一生的事业。他说:“这辈子没有虚度,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无怨无悔!”如今,黄旭华已94岁高龄,仍然每天8点半到办公室,整理几十年工作中积累下的资料。
  “当年搞核潜艇时有四句话: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听起来比较土气,但这是真正的财富。”老一辈核潜艇人不惧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他们留给新时代的精神遗产和独特的创新基因。
  黄旭华还希望通过更大的平台影响更多的年轻人。92岁高龄时,他做客中央电视台“开讲啦”,以铿锵有力的演讲感染了很多年轻人。2018年3月20日,黄旭华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当被问到“在您的心中,爱國主义是什么”时,黄旭华深情地答:“把自己的人生志向同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
其他文献
2019年4月的一天,遼宁沈阳的一家减肥中心里,王威汗流浃背地在跑步机上锻炼。休息时,一旁的丈夫金德龙细心地为她递上一条温热的毛巾。王威不好意思地拭去汗水,金德龙却戏谑地对她说:“你从前减肥不成功的时候,连遗书都写好了,怎么如今又有自信了?”  王威的脸颊再度飞上两朵红晕,是啊,肥胖的她一度对人生与婚姻充满恐惧,是丈夫不离不弃的照顾与呵护,让她重新鼓起生命的风帆,还收获了克服婚姻恐惧后的小幸福……
十岁那年,班主任陈老师推荐我参加学校的一个演讲比赛。得知消息,我的心里忐忑不安。我是个农家孩子,虽然作文写得好,但演讲却是一窍不通;至于登上那高高的演讲台,那更是从未有过的经历。  放学回家,父亲看我心神不宁,问我出了什么事。我把老师想让我参加演讲比赛的事说了,带着哭腔恳请父亲:“爸,我不想去演讲。你去跟老师说说,让其他同学参加吧。”父亲先是劝我参加演讲,可我就是不愿去。看我耍赖的样子,父亲从口袋
2019年3月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榜单统计了全球白手起家的十亿美金女富豪,43岁的陈小英榜上有名.陈小英是谁?她曾是一名打工妹,曾是一名痛失
“我跟她说,你写的比我好,所以我就可以不要写了。”话音落处响起一片爽朗的笑声,老作家萧马一提起女儿、著名旅美华裔女作家严歌苓就忍不住地喜笑颜开。女承父业且能青胜于蓝,照理父亲所起的作用一定不可小觑,谁知老先生却连连摇头否认:“我从没教过她什么,艺术家不是教出来的。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影响的话,那也就是几代知识分子的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  据介绍,严歌苓的祖父是留美博士,回国后曾执教于厦门大学,是当时
本文主人公  2019年2月,林静和丈夫克里斯完成了为期38天的南极帆游,这是夫妇俩继2003年驾驶帆船环游大西洋和2015年驾船环游全球之后的又一次创举。二十多年前,林静和法国青年克里斯一见倾心。因为爱情,他们开启了“帆游人生”,在茫茫大海上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生命与海洋的对话,那也是他们关于爱与梦想的巡航。  为爱远航,用帆船丈量世界。林静说:“我们不是为了航海而航海,以船为家只是一种旅行方式,是
16年前,少年金宁为了追逐音乐梦,退学北漂,从此杳无音讯。失联后,母亲李艳霞开始了漫长的寻子之路。16年来,李艳霞为了找到儿子,带着一床薄被,背着一个黄水壶,走了全国30多个城市,行程11万多公里,可是依然没有儿子的消息。  长期的奔波和内心的煎熬,使得李艳霞脸上布满沧桑。担心相逢时儿子认不出自己,会产生自责心理,她毅然做了全脸整容,她想让儿子知道“我还是他离家时的样子”。这份炽热的母爱能否盼得儿
2017年,85岁的马静芬入选中国商界女性领袖50人,和董明珠、胡玮玮等后辈企业家同台接受颁奖.85岁的她充满激情地向60多岁的董明珠发出邀请:“不要退休,我们一起来做,你在工业
2018年8月,喜剧电影《西虹市首富》大火,上映9天票房破15亿。该片主演沈腾,堪称“长在你笑点上的男人”,从春晚小品中那个家喻户晓的“郝建”,到主演《夏洛特烦恼》,再到《西
2017年5月28日上午,福州警方接到一家经营健身器材的老板报案,称其父亲遭人绑架,向其勒索100万元人民币……“好”员工“顶罪”入狱  今年42岁的何龙武家住福州,2002年,他开始代理健身器材,生意做得一帆风顺。何龙武公司的业务主管张海华,发现这个行业的利润空间特别大,也萌生了辞职创业的打算。    张海华和何龙武是邻居,家里特别穷。起初何龙武是为了帮他,才叫他到自己的公司上班的。张海华头脑灵
近日,有家长发文称,7月22日至7月28日,12岁的双胞胎女儿,在趣动旅程参加河北涞水野三坡的夏令营。其间,有男教练闯入女孩屋偷看洗澡,将处于生理期的女儿扔下水。夏令营最后一天,男教练对双胞胎女儿分别做出摸脸、亲嘴的动作。家长称,教练把双胞胎妹妹带到监控死角,按在墙上强吻。两个女儿回家后,偷偷交流时被家长听到,随后家长对孩子询问。  7月30日,家长前往公安部门报案。31日,家长去往该机构,得知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