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数学高考压轴题之透视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zha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的高考是广东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以来的第二年高考.笔者有幸负责广东卷理科21题的阅卷工作.下面就答卷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题目(压轴题)
  设p,q为实数,,是方程x2-px+q=0的两个实根. 数列{xn}满足x1=p,x2=p2-q,xn=qxn-1-qxn-2(n=3,4…).(1)证明:+=p,=q;(2)求数列{xn}的通项公式;(3)若p=1,q=,求{xn}的前n项和Sn.
  二、解法介绍
  第(1)问是送分题,最好的方法是运用求根公式进行证明.第(3)问要用第(2)问的通项公式与错位相减法或求导法进行求和.事实上,第(3)问比第(2)问简单,考生可以绕过第(2)问直接求解,但较少考生能这样做,因为大家总是习惯性认为第(3)问比第(1)问难.
  第(2)问的解法,笔者列出了八种形式,学生的解法完全在这八种解法之内.尽管解法多,但实际上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两次递推法
  解法1:由(1)知xn=pxn-1-qxn-2=(+)xn-1-xn-2(n=3,4,…).
  ∴xn-xn-1=(xn-1-xn-2)=…=
  n-2(x2-x1)=n(n=3,4,…).
  故当n≥3时,xn=xn-1+n=(xn-2+n-1)+n=2xn-2+n-1+n
  …=n-2x2+n-33+n-44+…+n-1+n
  =n+n-11+n-22+…+n-1+n.
  ∵x1=+,x2=2++2,
  ∴当n≥1时,xn=n+n-11+n-22+…+n-1+n.
  故当≠时,xn=;当=时,xn=(n+1)n.
  解法2:当≠时,xn可由xn-xn-1=n与xn-xn-1=n解出;当=时,显然xn=(n+1)n.
  解法3:当=时,显然xn=(n+1)n.当≠时,设xn+•n=(xn-1+•n-1),其中为待定的常数.整理得xn-xn-1=(-)•n-1.与解法2中的第二个递推式比较,可确定出,然后递推出xn.
  解法4:同样得xn-xn-1=n.当=0时,xn=n;当≠时,-=()n.然后就≠与=两种情况分别递推出相应的结果.
  第二类:猜想归纳法
  解法5:由(1)得x1=p= +,x2=p2-q= (+)2 -=2++2,
  x3=px2-qx1= 3+2+2+3.
  猜想:xn=n+n-11+n-22+…+n-1+n.……(*)
  证明:1°当n=1,2时,前面已经证明(*)式成立.
  2°假设n=k-1,k(或n≤k)时(*)式成立,则当n=k+1时
  xk+1=pxk-qxk-1= (+)xk-xk-1
   =(+)(k+k-1+k-22+…+k-1+k)
  -(k-1+k- 2 +k-32+…+k-2+k-1)
   =k+1+k +k-12+…+k+k+1.
  ∴n=k+1时,(*)式也成立.
  综合1°和2°知,对一切自然数n,(*)式均成立.故当≠ 时,xn=;当=时,xn=(n+1)n.
  解法6:是解法5的变形,即对=与≠ 两种情况,分别猜想,分别证明.
  第三类:特征方程法
  解法7:由已知,该数列是二阶齐次线性递归数列,,也是其特征方程2-p+q=0的两个实根.则根据二阶齐次线性递归数列的通项公式,有:
  若≠ ,则xn=An-1+B n-1 .由A+B=x=+,A+B=x=+ + 解得A=, B=.所以xn=An-1+B n-1=.
  若=,则xn=(A+nB)n.由(A+1×B)=x=2,(A+2B)2=x=3 解得A=1,B=1.
  所以,xn=(A+nB)n=(n+1)n.
  解法8:本质上与解法7一样,此略.
  三、学生解法之透视
  全省284503名理科考生,本题得分在9分以上的人数如表1所示.
  表1
  
  
  
  
  
  
  
  
  1.“穿新鞋,走老路”者吃了亏
  第(1)问实际上是要证明韦达定理,尽管新课程没有介绍韦达定理,但由于许多学校不是在初中补,就是在高中补,所以考生非常熟悉此定理.笔者统计了得9分和10分的考生,其中分别有27人和34人证明的理由是“由韦达定理得”. 也就是说,这258名优秀考生中有23.6%的考生因此而丢掉了2分. 这也表明这部分“优秀”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关于韦达定理,许多教师,尤其是高三的“把关”教师,之所以对其念念不忘,主要是因为其在解决直线与圆椎曲线相交问题和因式分解中的“重要性”. 没了韦达定理,就好像黑旋风李逵没了板斧一样无奈. 试问:面对持枪的劫匪,挥舞着板斧的李逵还只是无奈吗?事实上,韦达定理、因式分解这些古典数学在现代数学体系中的作用甚微.在代数运算已经机器化的今天,我们没必要再守着一堆原始的工具进行操练. 但考虑到一线教师的意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征求意见稿作出了让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不要求应用这个关系解决其他问题).”这大概是一个令各方人士满意的结果.
  2.“能力立意”任重道远
  全省得10分以上的考生第(2)问的解法人数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由表2知,得10分以上的347名优秀考生中,63.98%使用两次递推法;26.51%使用猜想归纳法;9.5%使用特征方程法.
  通过对参加改卷的高三教师的访谈知道,在不等式难度降低的数学必修课程中,大家比较认同数列题作为压轴题的复习价值取向.许多学校,尤其是重点中学十分重视介绍各种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这是两次递推法比例高的原因.当一种方法成了大家都追求、都熟悉的方法,那么这一方法的考查就失去了选拔的意义.
  3.“傻瓜定理法”效果不佳
  特征方程法属于“傻瓜”定理法.只要你死记公式,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可.这是动脑最少的解法.尽管参加过数学竞赛培训的考生数量也不少,但使用此法的比例只有9.5%. 这多多少少说明了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新高考的价值取向的认同,也说明了参加数学竞赛培训者并不占多大便宜.笔者相信“能力立意”的命题价值取向会使“傻瓜定理法”越来越没有“市场”.
  4.“数学探究,合情推理”开花结果
  尽管许多高三教师觉得本题陈旧,但客观地说,对于实践数学新课程的主体——考生而言,它还是比较新的问题,从此角度说,本题的考查还是有效的.
  数学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最大区别之一是对推理能力要求的变化.“既重视演绎推理又强调合情推理的重要性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出路,这是基于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发展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需要而作的改革.”
  “猜想归纳法”是通过试算、比较、归纳、猜想、证明的过程来完成的.这是数学探究、数学发明创造的基本方法.笔者欣喜地发现,有26.51%的考生掌握了这一方法.大家都知道,“猜想归纳法”中的证明需要用到第二数学归纳法.尽管高中没有第二数学归纳法,但令人惊喜的是,用此法的考生居然知道证明两个初值成立,会假设n=k-1,k时命题成立.这已表明这些学生真正理解把握住了数学归纳法的本质,已达到了触类旁通的境界.可以说,数学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已经生根发芽,“数学探究,合情推理”已经开花结果.
  考虑到广东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以及考生实际答题的得分情况,笔者认为本题还是达到了压轴题的效果.当然,如果第(1)问改为“试用α,β来表示x3”,第(2)问改为“求数列{xn}的通项公式(用α,β来表示),第(3)问再适当提高难度,此题的压轴效果会更好.
   责任编辑罗峰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此次展览于2005午4月28日至6月12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举办。该展览是蓬皮杜中心在中国举办的第一个展览,回顾法国20世纪当代艺术领域的具有经典性的先锋前卫作品。《新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好心的班主任引入了“情报组织”,使用了“内线人员”,即安排一些自己信得过的学生暗中观察班级内各成员的言行举止,并向班主任汇报。  不可否认,班级管理中安排了“内线人员”,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减轻了,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班级的动态。班主任选用一些对班级负责任的同学作为“内线人员”,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但也应该看到,由于充当“内
期刊
朱自清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人、散文作家、学者和民主战士.早在二十年代,朱自清的散文就誉满文坛,成为脍炙人口的艺术珍品.《背影》正是朱自清留给后人的绝唱.
二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杭州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史上,却是与改革开放同步的二十年,是与国家经济腾飞的辉煌事业同步发展的二十年.杭州电大走过的二十
在张丝的拉应力作用下,所引起动框的变形,导致被拉紧的缓冲弹片的挠度减少。弹片的挠度fh见图1所示,等于[1.2] fh=f_1+f_2=(Pa_1~3/3EJ_1)+(Ma~2/2EJ)或者fh=(Pa_1/Eh~3M)((
美国国家标准局利用电转换技术已研制了一不需要光源标准的连续校准辐射计。国家标准局所用方法证明,用一热电探测器为基础所得出的结果与用标准灯校准的结果可以符合到6%范
用固体电极(即纳氏拉电极)与锑电极组成原电池作为pH值的测量元件,并改制和自制了与它配套用的变送器和执行机构,实现了盐水pH值的自动调节。 Using solid electrode (Nath
从箱包经营者,到中国皮革协会,如果你提到“谢恩旺”的名字,知道的十有八九;如果问到谢恩旺的为人,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会伸出大拇指。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能在箱包皮具行业享
本文提出了计算机模拟的结果并用它描述具有阴极电导率凹槽的超临界掺杂转移电子放大器的稳定性和放大性能。发现理论和实验结果相当一致。调幅与调相的非线性转换小于5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