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特点分析与改革探讨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MA87730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是青岛农业大学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该文结合药学专业设置的特点,对农药残留分析课程的教学特点进行分析,在教学内容和方法、实验和科研实践改革以及教学成果评价考核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农药残留分析;课程特点;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9-147-03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Improvement of Pesticide Residue Analysis
  Zhu Yongzhe et al.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 266109,China)
  Abstract:Pesticide Residue Analysis was the key cours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in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ombining with the specialty characteristics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characteristics of Pesticide Residue Analysis was analyzed,discussion and practice about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experiment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mprovement,performance evaluation were carried out.
  Key words:Pesticide Residue analysis;Course characterisics;Teaching improvement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生产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防治作物病虫害,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和违禁药物的非法使用会导致农作物、土壤以及其它环境中的农药残留超标而引起农药中毒事件[1]。因此开设农药残留分析课程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检验人才对解决农药污染问题至关重要。农药残留分析是青岛农业大学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包括农药残留的概念、存在形式、来源、分析方法和农药残留防止与控制措施,为学生以后从事蔬菜、水果及土壤等环境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和农药代谢动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学生掌握农药残留检测技术铺垫知识框架及方法。本文对药学专业农药残留分析教学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探索和经验,对如何完善和改革教学内容及方法、提高学生实践和科研能力、改革课程考核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如下探讨。
  1 农药残留分析教学的特点
  1.1 多学科交叉性 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是在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和农药学的知识结构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强的课程。课程主要讲解农药残留样品采集及前处理、残留农药检测仪器使用方法、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和农药残留的法律法规。青岛农业大学药学专业属于理科专业,农业残留分析课程开始于第7学期,该专业学生在之前的基础和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和农药学3门重要的课程,因此在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上述课程相关理论内容不再过多阐述,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实际应用方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已系统学过的色谱分析相关理论、农药剂型理化指标检测方法等内容进行了适当归纳和提炼;补充了农药残留快速测定和农药全分析的最新检测技术,增加了农药分析和残留测定国内外最低检测标准和最新研究进展等方面的内容,更新和完善了适合该专业的教学方案。
  1.2 实践性 农药残留分析理论课与实验课密不可分,理论指导实验,实验验证理论。农药残留分析实验课是农药残留分析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其教学内容以基础化学实验为主,重点放在实验技能的培养方面,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增加设计性实验与综合化学实验。实验的样品主要取自现实生活中的常见农作物,如生菜、黄瓜和辣椒等,内容涉及蔬菜中农药的萃取、净化和测定残留农药含量等环节。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基本关键实验环节进行反复训练,如在检测农药标准品和样品中农药含量时对高效液相色谱仪多次使用;同时采用了设计实验穿插、同类试验合并、涉猎多种仪器设备的同步使用等措施。实践证明,学生对此课程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重视,学生的各种基本技能得到了强化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验设计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1.3 应用性 农药残留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与药学专业同类课程相比,具有鲜明的优势:(1)综合性设计实验带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启发了学生对科研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实验课结束后很多学生积极报名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真正走近科研实验室,在实际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查阅文献或向老师学长请教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不仅加深了对农药残留分析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学习了农药残留分析技术在实际科研中的应用,为后续课程和专业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2)青岛食品检测公司对农药检测人才的大量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农药残留分析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显著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水平,同时使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到青岛谱尼检测、中一检测和海测等检测公司实习,增加了就业的机会。
  2 农药残留分析教学改革探讨
  2.1 农药残留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 教材的选取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2],农药残留分析课程在全国没有统一的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选择了《农分析与残留分析》(王惠主编)作为授课的基本教材,选择了《农药残留分析原理与方法》(钱传范主编)和《农药残留分析》(岳永德主编)作为参考教材,结合我国化学化工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凝练经典农药残留分析内容,拓展课程基础及应用知识面。农药残留分析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内容更新非常快,因此教师要查阅最新的相关文献,根据国内外科学研究的前沿不断充实和更新教授的农药残留分析技术,例如农药残留分析样品前处理的常规方法主要有提取振荡、液-液分配、索氏提取、离心和柱层析等,其过程耗时长、有机试剂消耗大、操作繁琐不再满足现代农药残留分析的技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则对常规前处理方法进行凝练和总结,并重点讲解了最新研发的固相微萃取、凝胶渗透色谱和QuEChERS等方法[3]。   2.2 完善和更新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2.2.1 定期进行教学法的研究 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学生主体是指学生自主完成“资料查阅、方案制定、材料准备、预备实验、实验实施、结果分析、实验报告撰写”等课程活动[4]。教师要结合药学专业课程设计特点和现有实验室教学资源条件,合理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课前对实验模糊环节查阅资料和相互交流,培养学习兴趣,加深理解。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设置相关问题考察学生对实验的原理的理解,对教学重点部分利用科研实例根据科研思路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素质。课后向学生征集教学建议,同时药物分析课题组老师定期进行教学经验和心得交流。
  2.2.2 课程实行板书与多媒体授课相结合,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法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度[5]。分别建立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动画库、图片库、例题库、习题库和帮助等模块,将教师的教学视频上传至模块方便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同时每名学生也要制作相应的实验视频进行评比,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巩固了学生对实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2.2.3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树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引路人。教学中的部分课程大胆的让学生去讲,启用小组式教学模式,一组学生共同对一堂课的课件制作和讲授,教师在学生制作课件和教学过程中提供必要的辅助、引导和补充。这种教学模式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和自主的学习环境,师生共同学习,同时教师对重点环节进行启发式提问,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质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结合 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比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重视实习基地建设,药学专业课程开设了2周的农药厂实习环节,药学专业与青岛翰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利尔药业有限公司和山东京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农药生产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在各企业的不同部门轮换实习,只有学以致用学生才能了解知识的价值,同时为将来工作和继续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4 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考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平日怎么学、怎么做的指挥棒,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6]。原有的考核重在考查学生对课本基本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创新考核方式,应该重视对能力考核。一方面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考查:综合评价学生对理论课程资料查阅与合作授课情况,对实验课程方案制定实施、实验视频录制和实验问题分析解决结果的记录;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实践科研能力进行考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科研实验,把科学研究成果和实习期表现纳入考核机制。
  3 结语
  农药残留分析是一门综合性强、重视操作和应用能力的课程。本科生通过学习农药残留分析课程,可以掌握残留农药检测技术,能够准确筛选出残留农药超标的食品。对农药残留分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丰富教学模式和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完善对教师教学成果和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检测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输送实践型和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薛琦摘译.土壤微生物和农药[J].农药译丛,1994,4:51-54.
  [2]张清明,王彩霞.农业高校药学类专业《农药分析与残留测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437-17438.
  [3]吴俊,郑翔,让蔚清.QuEChERS方法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前景[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3):619-621.
  [4]侯如燕.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4,6:324-325.
  [5]胡利锋,廖晓兰. 《农药残留检测》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5):70.
  [6]陈景文.理工科院校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大学化学,2010,25(1):29-31. (责编:吴祚云)
其他文献
医院运营中,一卡通的出现和应用,提高了医院服务的水平,保障病患就医的效率。一卡通是医院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改进了医院传统的服务方式,在一卡通内,构建了完整的信息系统,运
现阶段我国在电力工程方面的发展非常迅速而且电力资源以及成为我国不可获取的资源而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更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很多的科技产品都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不断发展,计算机课堂对教育观念的改变和教育方式的改进具有很大的影响,多媒体用于教学已经是如今教学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点和热点,它能够通过图片、文字
2013年、2014年株两优39在江西省东乡县作双季早稻抛秧栽培,表现出株型紧凑、熟期早、分蘖力较强、剑叶短挺、结实率高、抗病性好、后期落色好、产量高等特性,是双季早稻抛秧
通过开展扇吸式多功能捕虫器诱捕水稻害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扇吸式多功能捕虫器诱捕水稻害虫虫量是频振式杀虫灯的1.9~10.2倍,尤以稻纵卷叶螟为显著,诱捕的益虫在2d后多数能存活
在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着重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构筑道德底线,提高畜牧业行业自律意识,做到诚信生产,为畜产品安全提供最基础最有力的保障。该文通过从新生入学诚信思想
摘 要:农村信息消费满意度评价是全面、综合、深入地评析农村信息化发展状况的最佳手段之一。该文针对农村信息消费的多维属性,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以满意度为中心,构建了基于多维度多层次法的农村信息消费满意度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信度分析对量表题项进行了净化,为农村信息消费满意度评价提供了有效工具。  关键词:农村信息消费;满意度;多维度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F126.1 文献标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配套集成技术  简海丽  (灵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灵山 535400)  摘 要: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保障。近年来,灵山县水稻生产在机械耕整地、机械收割、机械脱粒方面应用逐步增多,但在机械播种育秧、机械插秧等方面应用仍然较少。该文主要介绍了水稻全程机械化配套生产技术,以期为推广水稻生产
摘 要:分析了目前作物生产形势、农学专业学生生源性别比、城乡生源比例和省内外及留学生比例的变化,论述了新形势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的必要性,并且从教学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形式和实践教学方面对《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形势;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9-144-03  Research
新型自动气象站在长期运行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测报软件系统可能会出现数据异常、数据不显示等多种问题,从而影响了地面测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文总结了测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