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应当紧扣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在满足学习主体需求下激发学习兴趣,在借助实物、时间活动等手段中激发学习兴趣,在渗透审美情趣教育中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语文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策略探究
每个人都具有学习动机,善于将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转化为学习行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儿童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抓住学习主体的心理需求、兴趣爱好和审美情感来激发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喜爱和感悟,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因此,要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应当紧扣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在满足学习主体需求下激发学习兴趣,在借助实物、时间活动等手段中激发学习兴趣,在渗透审美情趣教育中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语文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 在满足学习主体需求下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级,较低级的需要至少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儿童只有满足了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后才会产生认识需要。学生的成绩名列前茅,便会得到教师、父母的赞扬奖励,同学的羨慕、钦佩……因为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于是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一) 在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中激发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之所以对学习失去兴趣,很大原因在于学生长期没有得到肯定。他们往往因为成绩不好或比较顽皮而成了老师、家长眼中的差生。久而久之,在自己的思想中也会给自己定位在“差”字上,因而对学习也就失去了积极性。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就要唤起学生的自信心。为此,我特地进行了一次调查测试,让学生找出“班级之最”,如“谁的歌声最甜美?”“谁打球最棒?”“谁劳动最积极?”……找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进而激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 在学生体会学习成功中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而成功的学习经验又会使他们期望在随后的学习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如教学《登山》时,就课文引导学生提出并回答这些问题:谁和谁登山?遇到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走过险路的?列宁回来时为什么还坚持走险路?学生将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便综合出全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提问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地激发学生成功后的满足感和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儿童往往是因为得到父母和教师的认可而学习,他们的微笑、赞许和一个象征性的红星或者纪念品都对儿童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二、 在借助实物、时间活动等手段中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认识兴趣。当广泛的认识兴趣形成时,学生就能自觉地进行学习。
(一) 用实物、演示图画引起学的兴趣
教学《爬山虎的脚》,采用学生实物观察或演示图画的方式,让学生形象地看到爬山虎的脚的形状以及颜色。并让学生演示一下爬山虎是如何一腳一脚地往上爬的。通过演示,让学生牢记爬山虎是不断地长出新脚巴在墙上、不断地生长起来的。这样一来学生情绪始终饱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情绪。有时也可根据课文内容画简图,一方面激发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想象、思考和进一步理解课文。
(二) 按课时计划落实语文活动课
课文活动课变换了死板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学习,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让学生朗读一篇自己认为最好的文章,或让学生说说哪个人、哪件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把它写下来。让学生由读到说,由说到写,使语文活动课成为综合发展儿童听说读写能力的一条纽带。
三、 在渗透审美情趣教育中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教师应当善于把握这一特点,在具体语文教学中有机地进行审美情趣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激发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一) 以教师生动语言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的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激发学生爱好语文的基本手段,课堂语言是否清晰、准确、简练、生动,是否有艺术感染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每篇课文的感情色彩不同,或欢乐、或悲伤;或热爱、或憎恶;或抑扬、或低沉……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有时像战鼓催征,雄兵开拔;有时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有时像江河奔流,带给学生莫大的愉悦感和美的享受。例如,教学《桃花心木》一文,在教学的导入阶段,笔者是这样引导的:教师设计了一段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语如下:桃花心木在很多人的眼中,是一种再平凡不过的树,但在作家林清玄的眼中,这种树却与人的成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就是树的成长与人的成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语言导入,学生的心一下子跟随着老师的导入语而怦然心动,一下子进入了桃花心木的成长过程,对学习充满兴趣。
(二) 以有效教学情景来激发学习兴趣
如教学《海滨小城》时,让学生体会颜色的美时,采用教师边朗读边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样的景色:“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启发学生想象、思考、吟诵来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意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使儿童潜在的创造能力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1]包林军.以“学生立场”为基点构建课堂新生态[J].小学语文教学,2016(3):13-15.
[2]黄胜旺.例谈小语课堂增强师生有效互动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3):41-42.
作者简介:许丽娜,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云霄县第二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策略探究
每个人都具有学习动机,善于将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转化为学习行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儿童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抓住学习主体的心理需求、兴趣爱好和审美情感来激发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喜爱和感悟,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因此,要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应当紧扣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在满足学习主体需求下激发学习兴趣,在借助实物、时间活动等手段中激发学习兴趣,在渗透审美情趣教育中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语文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 在满足学习主体需求下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级,较低级的需要至少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儿童只有满足了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后才会产生认识需要。学生的成绩名列前茅,便会得到教师、父母的赞扬奖励,同学的羨慕、钦佩……因为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于是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一) 在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中激发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之所以对学习失去兴趣,很大原因在于学生长期没有得到肯定。他们往往因为成绩不好或比较顽皮而成了老师、家长眼中的差生。久而久之,在自己的思想中也会给自己定位在“差”字上,因而对学习也就失去了积极性。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就要唤起学生的自信心。为此,我特地进行了一次调查测试,让学生找出“班级之最”,如“谁的歌声最甜美?”“谁打球最棒?”“谁劳动最积极?”……找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进而激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 在学生体会学习成功中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而成功的学习经验又会使他们期望在随后的学习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如教学《登山》时,就课文引导学生提出并回答这些问题:谁和谁登山?遇到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走过险路的?列宁回来时为什么还坚持走险路?学生将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便综合出全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提问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地激发学生成功后的满足感和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儿童往往是因为得到父母和教师的认可而学习,他们的微笑、赞许和一个象征性的红星或者纪念品都对儿童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二、 在借助实物、时间活动等手段中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认识兴趣。当广泛的认识兴趣形成时,学生就能自觉地进行学习。
(一) 用实物、演示图画引起学的兴趣
教学《爬山虎的脚》,采用学生实物观察或演示图画的方式,让学生形象地看到爬山虎的脚的形状以及颜色。并让学生演示一下爬山虎是如何一腳一脚地往上爬的。通过演示,让学生牢记爬山虎是不断地长出新脚巴在墙上、不断地生长起来的。这样一来学生情绪始终饱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情绪。有时也可根据课文内容画简图,一方面激发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想象、思考和进一步理解课文。
(二) 按课时计划落实语文活动课
课文活动课变换了死板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学习,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让学生朗读一篇自己认为最好的文章,或让学生说说哪个人、哪件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把它写下来。让学生由读到说,由说到写,使语文活动课成为综合发展儿童听说读写能力的一条纽带。
三、 在渗透审美情趣教育中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教师应当善于把握这一特点,在具体语文教学中有机地进行审美情趣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激发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一) 以教师生动语言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的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激发学生爱好语文的基本手段,课堂语言是否清晰、准确、简练、生动,是否有艺术感染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每篇课文的感情色彩不同,或欢乐、或悲伤;或热爱、或憎恶;或抑扬、或低沉……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有时像战鼓催征,雄兵开拔;有时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有时像江河奔流,带给学生莫大的愉悦感和美的享受。例如,教学《桃花心木》一文,在教学的导入阶段,笔者是这样引导的:教师设计了一段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语如下:桃花心木在很多人的眼中,是一种再平凡不过的树,但在作家林清玄的眼中,这种树却与人的成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就是树的成长与人的成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语言导入,学生的心一下子跟随着老师的导入语而怦然心动,一下子进入了桃花心木的成长过程,对学习充满兴趣。
(二) 以有效教学情景来激发学习兴趣
如教学《海滨小城》时,让学生体会颜色的美时,采用教师边朗读边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样的景色:“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启发学生想象、思考、吟诵来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意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使儿童潜在的创造能力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1]包林军.以“学生立场”为基点构建课堂新生态[J].小学语文教学,2016(3):13-15.
[2]黄胜旺.例谈小语课堂增强师生有效互动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3):41-42.
作者简介:许丽娜,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云霄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