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发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主旨。课堂教学过程是生命体之间情感交流,思想沟通,人格完善的过程。“活动单导学”致力于开放课堂,充分地让学生看、听、想、读、写、做,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迸发天性,发挥灵性。
“活动单导学”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活动单和学习活动小组。活动单是呈现学生学习材料的平台,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引路人。学生活动小组的有效运行则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课堂成功的关键。可见,“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学生活动评价直接关系教学效果和学习结果,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学生活动的评价。
一、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活动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进行分配。小组活动由三个环节构成,即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成果的展示。学生参与的“广度”是活动有效性的体现,所谓活动的“广度”,即活动目标兼顾各类学生,尽一切可能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以提高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某些知识难度较大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可见,通过适时适度的评价,强化不同层次学生的成功体验,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关键。对基础差的学生,由于缺少参与学习的基本学力,存在着自卑和依赖心理,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的状态。因此,在活动单设计时,可将活动设计成若干个子活动,设计若干个台阶,把较易的活动空间留给基础差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小组活动时,鼓励“兵教兵,兵练兵”的方式,为组内的一些学困生参与课堂教学创造条件。
创新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青少年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心和探索欲,而优秀学生最容易陷于这种状态。因此,教师的评价要鼓励其挑战与创新,以提高学生活动结果的深度。
二、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得到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根本思想。不仅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对与错、多与少,完成作业的优与劣,更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能力、责任心以及合作精神等个性品质的培养,注重学生对过程的主体性体验,注重活动过程本身对学生的教育价值,使学生学会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确为学生增加了不少参与学习的机会,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活动过程中往往因为小组成员没有明显的责任感,小组成员各自以自己为中心,不愿意和他人合作,影响学习的效果。在《酸碱指示剂》中有一活动是自制酸碱指示剂,活动时就出现了部分小组因缺乏合作意识,耗时过长的现象。关注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很重要。活动前,可精心组织学生进行分工,先选出组长,再由组长根据组员特长进行协调合作,每个成员要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活动评价在重视过程评价的同时也要注重结果评价。在汇报活动结果时,教师可要求每个组内选出一名代表,把小组学习情况和讨论的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他各组有不同的意见可及时地提出或进行指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会倾听、会观赏、会评述、会表现,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要让每个人认识到,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为其所在的小组其他同学负责。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自己谈认识、谈体会、谈收获。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又能使他们在自评与互评中,自我完善,全面发展。
三、注重质性和量化评价的结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活动评价要注重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客观地描述学生学习中的进步和不足。质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实践能力的发展、合作交流能力养成、创新精神和积极情感的体验等。量化评价是指通过教育测量、统计等方法和手段,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的方法。为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建立一个公正公平、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把个人评价改为小组评价,答出一个问题或解出一道题该组得一分,若是学困生做对的得双分。在此激励机制中,各组的学困生在大组长、小组长等的带动下,真正动起来了。他们为了给本组多得分,在组内活动时积极扮演主角,而优等生也就是大小组长,为了让本小组能得高分,也会积极主动地辅导学困生,各小组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有时在小组合作时,有的学生竟然打破了本组的条条框框,窜到自己要好的其他组那里寻找帮助,给自己充电。这样,整个班级都动起来了。这样的激励机制使得每个小组人人动脑,个个活跃。活动评价,也要体现民主思想,当学生对评价结果不满意时,可申请重评,在“协商”的基础上得到认可的评价结论。
(责任编辑 易志毅)
“活动单导学”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活动单和学习活动小组。活动单是呈现学生学习材料的平台,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引路人。学生活动小组的有效运行则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课堂成功的关键。可见,“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学生活动评价直接关系教学效果和学习结果,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学生活动的评价。
一、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活动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进行分配。小组活动由三个环节构成,即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成果的展示。学生参与的“广度”是活动有效性的体现,所谓活动的“广度”,即活动目标兼顾各类学生,尽一切可能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以提高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某些知识难度较大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可见,通过适时适度的评价,强化不同层次学生的成功体验,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关键。对基础差的学生,由于缺少参与学习的基本学力,存在着自卑和依赖心理,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的状态。因此,在活动单设计时,可将活动设计成若干个子活动,设计若干个台阶,把较易的活动空间留给基础差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小组活动时,鼓励“兵教兵,兵练兵”的方式,为组内的一些学困生参与课堂教学创造条件。
创新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青少年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心和探索欲,而优秀学生最容易陷于这种状态。因此,教师的评价要鼓励其挑战与创新,以提高学生活动结果的深度。
二、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得到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根本思想。不仅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对与错、多与少,完成作业的优与劣,更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能力、责任心以及合作精神等个性品质的培养,注重学生对过程的主体性体验,注重活动过程本身对学生的教育价值,使学生学会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确为学生增加了不少参与学习的机会,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活动过程中往往因为小组成员没有明显的责任感,小组成员各自以自己为中心,不愿意和他人合作,影响学习的效果。在《酸碱指示剂》中有一活动是自制酸碱指示剂,活动时就出现了部分小组因缺乏合作意识,耗时过长的现象。关注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很重要。活动前,可精心组织学生进行分工,先选出组长,再由组长根据组员特长进行协调合作,每个成员要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活动评价在重视过程评价的同时也要注重结果评价。在汇报活动结果时,教师可要求每个组内选出一名代表,把小组学习情况和讨论的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他各组有不同的意见可及时地提出或进行指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会倾听、会观赏、会评述、会表现,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要让每个人认识到,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为其所在的小组其他同学负责。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自己谈认识、谈体会、谈收获。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又能使他们在自评与互评中,自我完善,全面发展。
三、注重质性和量化评价的结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活动评价要注重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客观地描述学生学习中的进步和不足。质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实践能力的发展、合作交流能力养成、创新精神和积极情感的体验等。量化评价是指通过教育测量、统计等方法和手段,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的方法。为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建立一个公正公平、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把个人评价改为小组评价,答出一个问题或解出一道题该组得一分,若是学困生做对的得双分。在此激励机制中,各组的学困生在大组长、小组长等的带动下,真正动起来了。他们为了给本组多得分,在组内活动时积极扮演主角,而优等生也就是大小组长,为了让本小组能得高分,也会积极主动地辅导学困生,各小组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有时在小组合作时,有的学生竟然打破了本组的条条框框,窜到自己要好的其他组那里寻找帮助,给自己充电。这样,整个班级都动起来了。这样的激励机制使得每个小组人人动脑,个个活跃。活动评价,也要体现民主思想,当学生对评价结果不满意时,可申请重评,在“协商”的基础上得到认可的评价结论。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