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 《定鼎昆仑》

来源 :青海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ei52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四集 《定鼎昆仑》
  【解说】
  1949年,刚刚解放的青海,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出行艰难,为了快速、有力、彻底地剿灭流窜在青海各地的股匪,第一野战军第1军决定组建一个骑兵团。12月19日,经过一番紧张的挑兵选将和物资准备,骑兵团如期组建起来。1950年1月17日,骑兵团进驻湟中县上五庄。
  1950年1月28日,第1军政委廖汉生来到上五庄,在兴致勃勃地检阅了骑兵团后,他命令部队长途跋涉,尽快进入柴达木地区,配合兄弟部队,剿灭从新疆流窜到柴达木盆地的乌斯满、胡赛因等残余股匪。
  【同期采访:青海地方史专家  程起骏】
  乌斯满在新疆南北部都有点势力,他是坚决反对新疆和平解放。新疆和平解放以后,他就带着他的人跑到新疆南部发动叛乱,当时声势相当浩大,但是解放军还是把他打垮了。打垮以后,他就带领几百人骨干,跑到了都兰的西部,靠着昆仑山。
  【解说】
  早在1940年,乌斯满部便已成为新疆不可忽视的一支武装力量。1944年底,新疆伊犁、塔城、阿山三区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进逼迪化,驻新疆的国民党军节节败退。蒋介石出于无奈,征得马步芳同意,调马步芳的外甥骑兵第5军军长马呈祥进驻新疆。1949年,为追随马步芳出逃国外,得到陶峙岳将军的首肯之后,马呈祥把骑兵第5军军长职务交给其部下骑兵第7师师长韩有文将军代理。1949年9月25日,陶峙岳、鲍尔汉、韩有文等人通电新疆和平起义,宣告新疆和平解放。1949年10月,第一野战军第2军、第6军浩浩荡荡进入新疆,乌斯满内心十分矛盾,面对复杂、多变的局势,他一方面忌惮“三区”革命;另一方面,又对多次积极争取他的人民解放军抱有疑惧和不满情绪。
  1950年3月,韩有文属下的骑兵第7师部分起义官兵叛乱,乌斯满、尧乐博斯等人认为时机已到,遂公开反对新疆人民政府和人民解放军。此时的乌斯满拥有枪支千余、兵力3000人。经过几次交锋,他们都败给解放军,乌斯满部内部随即出现了严重的分化现象,乌斯满率残部逃往新疆南部后,为躲避驻疆解放军部队的追剿,便一直向南逃窜到了青海的柴达木盆地。
  1951年2月初,从新疆逃至柴达木盆地的乌斯满、胡赛因等股匪,与甘、青、新交界地区的包卜拉等小股匪徒勾结在一起,负隅顽抗,苟延残喘。解放军西北军区当即组织甘青新骑兵部队进行联防围剿。
  【同期采访:青海地方史专家  程起骏】
  (乌斯满)是一个死硬派,在(新疆)和解放军打仗,打了很长时间不愿意投降。解放军实际在新疆就把他争取过,他不投降。
  【解说】
  柴达木盆地,广漠辽阔,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在这里剿匪,不仅要与敌人斗智斗勇,而且要战胜大自然带来的种种困难。由于昆仑山麓高寒缺氧,战马一到这里,只是喘气吐白沫,不要说骑,牵着它走都走不动。过察尔汗盐湖时,战马的蹄子全被盐渍浸烂了,指战员们舍不得骑,便拉着马走。戈壁荒漠上找不到柴草烧开水,大家就用冷水拌炒面充饥。没有锅灶,就在青石板上烙饼吃。硬是凭着吃苦耐劳的顽强和坚韧,进入柴达木盆地的第1军骑兵,配合2、3、4军骑兵团和新疆军区的一个骆驼大队,克服重重困难,打了几次胜仗,于2月29日在柴达木与甘肃交界处俘获匪首乌斯满,取得了柴达木剿匪斗争的完全胜利。
  被解放军俘获的乌斯满,于1951年4月29日在新疆迪化被执行槍决,宣告了祸害新疆多年的叛匪被彻底消灭。
  柴达木剿匪斗争的胜利,稳定了新疆、青海交界处的局势,确保了昆仑山下各族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庄严宣告成立,西宁各族人民欢欣鼓舞、聚会同庆。然而,当时,与青海同处青藏高原的西藏,在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授意下,西藏反动势力策动西藏反动上层搞“西藏独立”,同时加紧扩军备战,妄图武力抗拒人民解放军进藏。
  为粉碎中外反动派分裂中国西藏的阴谋,完成祖国大陆的统一,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根据解放战争的进程,从1949年下半年开始着手解决西藏问题。毛泽东明确表示:解放西藏的问题要下决心了,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
  1950年1月,中共中央最终确定向西藏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任务由西南局担负,西北局给予配合和支援,并决定于1950年4月中旬开始组织向西藏进军,10月之前解放全藏。
  与此同时,中央人民政府多次电促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北京商谈和平解放西藏事宜。然而,图谋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西藏噶厦政府,对于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倡议及采取的相应行动并未作出积极的回应,相反,却集结藏军8000多人分布于昌都周围和金沙江以西地区,企图凭借金沙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入藏。
  为了配合西南军区进军西藏,按照西北局的部署,青海方面,一是组织部队赶修青海通往西藏的道路,对进藏部队给予后勤保障;二是组织骑兵支队南下玉树,准备参加昌都战役;三是护送第十世班禅返藏。
  就在赶修青藏公路的同时,第1军抽调骑兵团700多名干部战士,组成了青海骑兵支队,由孙巩任支队长,冀春光任政委。1950年6月18日,青海骑兵支队与玉树干部大队及班禅行辕的10余名工作人员共计900多人从西宁出发,向玉树开进。
  历经一个月的艰苦行军,队伍来到了玉树通天河畔。在直门达渡口,当地群众用牛皮船帮他们渡河。
  到达玉树后,青海骑兵支队驻扎在水草丰美的巴塘草原。他们每天坚持骑马射击、斩劈等技术训练,为向西藏进军做好准备。
  1950年10月2日,青海骑兵支队由巴塘草原出发,配合解放军西南军区部队直插昌都以南,阻止藏军南窜,出色地完成了解放昌都的战斗任务。昌都的解放,打开了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大门,为和平解放西藏奠定了基础。
  同年11月,青海骑兵支队撤回玉树。青海骑兵支队以快速、坚决、有力的行动,为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直到今天,这支在解放青海、西藏战斗中屡建奇功的骑兵部队依旧驻扎在玉树的巴塘草原。他们不忘初心、继承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当地人民群众一起,坚定地守护着三江源头这一方美丽而神奇的土地。   从青海省省会西宁出发,沿青藏公路西行约500公里有一个小镇,它叫“香日德”。这里是历代班禅在青海的香火地。属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管辖。
  1949年青海解放前后,我国藏传佛教的著名宗教领袖——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在这里栖身。
  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出生在青海循化县的一个牧民家庭,按照历史定制和宗教仪轨,1944年,他被确认为九世班禅的转世灵童,1949年8月10日在青海塔尔寺举行了坐床大典。随后,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政权要他去台湾的胁迫和控制,而转移到了都兰香日德寺。
  【同期采访:青海地方史专家  程起骏】
  当时国民党想挟持班禅去台湾,但是班禅不愿意去,他那时还年幼,就去了香日德。那时候他还有一部分武装力量,二三百人的卫队。当时国民党的特务、西藏的一些分裂主义者、蒋介石都在争取他。
  【解说】
  西宁解放后,党中央要求设法找到十世班禅。青海省军政委员会通过喜饶嘉措大师与班禅堪布会议厅官员、政治代表计晋美取得了联系。
  【同期采访:青海地方史专家  程起骏】
  当时班禅随员内部有这样几股势力,一部分说我们到西藏去,另一部分说去新疆,还有人说到台湾去。当时班禅派了两个僧人过来视察,到甘肃这里,看看共产党到底什么情况。两个僧人进行一番侦查后,亲自来给他汇报,说共产党是好人。
  【解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班禅那里时,他立即指定专人起草一份电文,以班禅大师的名义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致敬:“西北已获解放,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凡有血气,同声鼓舞。今后人民之康乐可期,国家之复兴有望。西藏解放指日可待。班禅谨代表全藏人民向钧座致崇高无上之敬意,并矢诚拥护爱戴之忱。”这封电报,是十世班禅同党中央、毛泽东建立直接联系的第一个正式文件。
  1951年4月,正当西藏地方政府代表与中央代表举行和平解放西藏的谈判时,班禅及其堪布厅的全体官员抵达北京, 5月23日,统称为“十七条协议”的《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举行签字仪式。在第二天晚上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的盛大欢庆宴会上,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和阿沛·阿旺晋美相继作了讲话。
  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签订之后,十世班禅希望结束自九世班禅以来流落祖国内地及青海的历史,返回驻锡地西藏日喀则。1951年12月18日,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习仲勋受中央人民政府和毛泽东委托,专程来西宁为班禅送行,青海军区派出由骑兵组成的独立支队护送班禅返回西藏。
  班禅一行渡过通天河、翻越昆仑山和唐古拉山,历经4个月的艰难跋涉,终于抵达拉萨,而后回到日喀则。此后,十世班禅大师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宗教和谐而奋斗了一生,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负责保障十世班禅进藏安全的慕生忠将军,此行之中同时完成了测绘、记录未来青藏公路线路的地质水文气象资料的工作,为随后修建青藏公路这条神奇的天路打下了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49年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1年12月25日,青海省第一个專区级的自治政权玉树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五星红旗从此在三江源头高高飘扬。
  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推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青海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工作。
  【同期采访:青海地方史专家 程起骏】
  当时的话,蒙古族和藏族里面文化缺失,只有少数的活佛、阿卡(僧人)掌握一点点的文字。再个别的头人也掌握着一点点文字。大多数人都是文盲。
  【解说】
  毛泽东早在1949年12月就作出过如下重要指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遵照毛泽东的指示,青海省在建政之初,就十分重视培养民族干部的工作,大力举办青年训练班,选拔、培训少数民族干部。
  【同期采访:青海地方史专家 程起骏】
  县委其中的一个工作,就是召开短期的有针对性的民族干部训练班。
  【同期采访:青海省达日县政府原工作人员 更知布 86岁】
  汉族同志学藏语,藏族的话学汉语,干部里面的话就这样轮流着学习。
  【同期采访:青海地方史专家 程起骏】
  选派一批优秀的人到青海省民族公学,再选派一大批人到中央民族学院进行学习。
  【同期采访:青海省达日县政府原工作人员 更知布 86岁】
  一个县(派遣)一个人到青海民族师范,现在的师大,在那里学习的时候,达日县是我去的。
  【解说】
  经过短期学习培训,再把他们充实到各县领导班子中去。这些同志通过实践锻炼,很快成为青海各项事业的中坚和骨干,其中不少同志后来担任了青海省、州级党政领导。截至1953年底,仅青海牧区即培养出了少数民族干部1796人,占牧区干部总数的30%以上。
  解放初期,党中央对青海的工作极为关怀,对加强民族团结和正确执行民族政策作过很多重要的指示。青海各级党的组织和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从青海多民族聚居的实际出发,采取慎重稳进的方针,努力把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内容与青海的民族特点结合起来,开展工作。
  加强民族统战工作,首先要做好各少数民族中与人民政权联系密切的上层人士的工作,发挥好这些在本民族中有较大影响的上层人士的积极作用。
  昂拉乡,位于青海省尖扎县东南部,距县政府所在地9公里,人口以藏族为主,还有少量的汉族、回族等。如今的昂拉,山川秀美,民族和睦,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20世纪50年代,这里曾上演了一幕充分展现党的民族政策威力的活剧,至今依然流传不衰的昂拉千户的往事,感动并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这座千户府的主人,是昂拉部落的第12代头人,名叫项谦,27岁承袭其父兰宫太的千户之职。昂拉千户是清朝康熙年间获得册封的藏族世袭头人,统治和管理着贵德、同仁一带的大片藏族地区,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势力。
  项谦继任千户后,面对马家军无休止的敲诈盘剥,于忍无可忍之中曾愤然组织部落民众与之抗争,马步芳三次武力攻打昂拉均告失败。攻之不克则进行笼络,马步芳对他许以高官厚禄和物质利诱。几经周折,马步芳终将项谦邀至西宁,与其结为兄弟,并委他以青海省政府参议。
  1949年9月初,人民解放军从循化渡过黄河进至化隆县时,项谦即派人带着礼品向解放军致敬,表示欢迎解放。青海解放后,昂拉划归贵德县管辖(属贵德六区)。党和政府考虑到昂拉地区的民族关系和历史传统,承认了项谦的千户职位,让他继续管理昂拉地区。
  1949年12月至次年3月,青海连续发生了多起针对新生政权的武装叛乱,这在项谦心里不免激起阵阵波澜。1950年1月下旬,经不起反动组织三番五次的煽惑利诱,项谦参加了由台湾国民党操控的“中国国民党西北革命委员会”,担任委员并兼任“反共救国军”第2军军长。从此,昂拉地区的叛乱活动便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1951年9月1日和7日,中共青海省委和西北军区分别向中共中央西北局和中共中央请示,主张用军事手段解决项谦问题。9月18日,中共中央电示习仲勋和青海省委“应该推迟进剿时间,而加紧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充分准备”。9月21日,习仲勋和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多次电示青海省委后,又一次发电指示,要求省委、省政府领导人继续说服项谦,同时组织藏族上层人士写信,加强政治争取工作。但青海省委、省政府仍坚持军事进剿的意见。习仲勋立即给青海省委领导人打电话,说:“决不能打,万万不可擅自兴兵,只有在政治瓦解无效以后,才能考虑军事进剿”;同时,把青海省委和中共中央西北局前后四封电报一并上报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完全同意习仲勋的意见。习仲勋对项谦问题的考虑,并不是单纯局限于争取昂拉一个部落,而是着眼于广大藏族地区的工作。作为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西北军区政委的习仲勋多次指示:对于项谦,必须“反复争取,特别宽大”。为此,他先后委派青海统战部长周仁山、藏传佛教大师喜饶嘉措、藏族部落头人、寺院活佛等50余人与项谦接触谈判,先后多达17次。
  【同期采访:青海民族大学 教授 芈一之】
  对于少数民族这个工作,就要一事一报,不能随便处理,要经过中央批准。
  【解说】
  习仲勋自始至终关心和指导着对项谦的劝降工作,青海省委、中共中央西北局和中共中央之间为此来往电报多达20来封。
  终于,昂拉部落内部也难以容忍项谦的一意孤行,其参谋长、隆务寺经师诚勒活佛逃出昂拉,请求人民政府出兵征讨。中共中央西北局请示中央,1952年4月13日,中央指示:“昂拉匪部经十七次争取,仍怙恶不悛,应坚决予以歼灭。”同时指出,“军事清剿还是为了进一步政治争取项谦,只要项谦悬崖勒马与匪徒脱离关系,人民政府仍予以宽大处理,保护其生命财产和千户职位。”
  习仲勋和中共中央西北局于4月22日和25日两次致电青海省委:“在进剿中仍应力争项谦与其他特务土匪分化,只要项谦到时能转守中立,就力争他中立,这样更有利。目前继续积极经过多方面进行政治争取,仍很必要,不可放松。”习仲勋的这些指示为争取项谦奠定了思想基础。
  1952年5月2日清晨6点半,青海军区部队10000余人在第1师师长罗坤山的指挥下,对昂拉地区盘踞的叛乱武装展开围剿。
  【同期采访:项谦儿子 昂秀 78岁】
  黄河过来打得多。那边在打,这边也在打。我们到外面去的时候,在这边打的,河那边也打了。
  【解说】
  经过4个小时的战斗,各路匪徒基本被击溃,惨败后的项谦丢下家人,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了同仁县南乎加该的森林中。习仲勋指示,抓住时机,尽速派出使者再次争取项谦。
  【同期采访:项谦儿子 昂秀 78岁】
  活佛们写的信,中央领导们写的信。你回来,你没什么问题。写的信盖了章拿去的。我家里的人派人去的。
  【解说】
  在党和政府的感召下,经多方共同努力,项謙终于于1952年7月11日带着随从下山向青海省人民政府投降。后来,项谦历任尖扎县县长、黄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长,为增进民族团结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先前对项谦的劝降工作做了17次,加上进剿后又1次劝降,共18次。后来,毛泽东见到习仲勋时说:“仲勋,你真厉害,诸葛亮七擒孟获,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解说】
  在争取项谦的时候,青海省境内还流窜着一支对新生人民政权危害极大的政治土匪——马元祥股匪。
  马元祥是甘肃临夏县人,曾在马步芳部任过连、营、团、旅长,第82军少将高参、玉树专员,因其狡猾、残暴、凶悍,颇受马步芳器重。青海解放后,马元祥假意投诚,被送至解放军官训练班学习。学习结束遣返回乡不久,他便利用与上层人物和部落头人之间的旧有关系,潜藏在青海东南部地区,四处搜罗收拢反革命分子和敌伪军官,组织反革命武装。
  马元祥股匪初期仅有25人,到1953年2月发展到170多人。他们以河南蒙旗李恰如山为基地,直接接受台湾指示,不断向青海省农业区派遣特务,进行反革命串联,妄图再次掀起大规模武装暴乱,以配合台湾反攻大陆。蒋介石对这股土匪寄予很大希望,委为“中华反共救国军第102路”,马元祥任司令,曾任湟中实业公司副经理、国民党青海省党部委员的马得福为副司令,台湾国民党先后5次为其空投电台、枪支等物资,还空投了“西北地区联络专员”程毓杰、“西北情报处长”刘绍琴等特务对其进行控制和指挥。此时,在与青海南部毗邻的甘肃省甘南地区盘踞着马良股匪,1100余人,自称“中华反共救国军第103路”,与马元祥股匪互为策应,相互配合。   1952年12月19日,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西北局关于“在加强民族团结,特别在做好被欺骗的部落、宗教头人及其他准备工作下,采取坚决军事清剿的方针”的指示精神,青海省委发出了消灭马良、马元祥股匪的指示。
  1953年5月3日,战斗打响。5月16日,匪首马元祥带伤仓皇逃至黄河岸边时,被截击的公安队战士张万福隔河一枪击毙。此役一举全歼马元祥股匪,消灭了残存于青海境内的最后一支政治土匪。从平息反革命武装暴乱到剿灭马元祥股匪,一场持续三年零七个月的斗争,至此画上了句号。
  在参与剿灭马元祥政治股匪的过程中,有这样一支特殊的民间队伍也得到了西北军政委员会的嘉奖,他们就是来自果洛阿什羌本·康赛部落的武装力量。
  【同期采访:康万庆之孙 康扎西】
  这是以前部落的一种方式。发生一些紧急战争的时候,有一个专门传达的人,他拿着一个旗子,去说一声,每家每户要出两个人或者一个人,然后集中以后再出去。当时是和共产党一起去的。
  【解说】
  史料记载,这次康赛部落头人康万庆主动带领250多名骑兵,跟随剿匪指挥部配合剿匪长达半年之久。
  康万庆,果洛地区唯一的世袭千户,是阿什羌本·康赛部落第六代第七位头人。1949年9月,西宁解放、新中国成立前夕,甘肃夏河和平解放。康万庆即刻前往曾任拉卜楞保安司令、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少将,而后率部起义的黄正清处了解形势。黄正清向他介绍了共产党解放青甘川等地区的情况以及共产党的政策主张。
  【同期采访:康万庆之孙 康尕藏成利】
  最初的所有的渊源是起源于黄正清,他是黄正清的妹夫,黄正清是舅哥。他俩不但是这个关系,而且黄正清也非常器重他。他们互相之间感情特别好,互相之间非常信任。
  【解说】
  黄正清,这位曾率领甘南草原牧民同反动马家军进行殊死搏斗,拯救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甘南人民的藏族领袖,早在1925年至1927年间就与共产党人宣侠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在西北少数民族,特别是在藏族群众中拥有很高的威望。
  【解说】
  1950年3月,时任青海省民委副主任的扎喜旺徐带信给康万庆和果洛各大部落头人,向他们宣传共产党的民族统战政策;1951年5月,青海省政协副主席扎喜旺徐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邀请康万庆等各大部落的头人派代表来西宁共商解放果洛事宜;同年10月,康万庆亲自到西宁同省委省政府联系,表示欢迎共产党和平解放果洛。
  果洛地处青甘川交界地区,山川险峻,交通闭塞。历代封建王朝,包括国民党和马步芳的反动势力都没有真正统治过这个地区,因此果洛在历史上没有正式建立过政权。
  1952年2月,西北军政委员会组建果洛工作团,扎喜旺徐任团长,马万里任副团长兼工委书记。果洛工作团在扎喜旺徐、马万里的率领下,于7月1日向果洛进发。
  就在果洛各部头人对新生的人民政权依然抱有戒备心理,依然持观望态度之时,康万庆从久治出发,偕其胞弟康万明、长子尕藏才旦和门堂寺主活佛桑杰及康赛部落大小头人20余人赶到拉加寺迎接工作团。
  【同期采访:康万庆之孙 康扎西】
  我爷爷和父亲带来300多个人帮助共产党渡黄河,在拉加寺一带。
  【解说】
  康万庆与其周边部落头人大多沾亲带故,也正因为如此,他在促成这些部落与共产党建立关系、扩大我党合作共事的范围和基础方面,作出了他人无法企及的突出贡献。
  【同期采访:康万庆之孙 康尕藏成利】
  首先就是讲这个共产党和这个马步芳的区别,两党之间的这种区别,各方面的区别,用他自己听到的见到的这些来做工作。当时毕竟还是一种部落制,头人们的工作做通了,大一点部落的下面有小部落,小部落的工作做通,下面的各个家长们的工作做通,整个也就通了。
  【解说】
  1952年8月4日,果洛工作团经过一个月的艰苦跋涉,抵达果洛中心腹地查朗寺,果洛宣告和平解放。
  工作团进驻果洛后,按照“更加慎重稳进”“只许做好不许做坏”“对一切有代表性人物均采取团结争取教育不许冷淡抛弃”的工作方针,经请示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青海省委同意,于1952年8月24日至9月1日在查朗寺附近召开了果洛区首届头人代表联谊会。会上,马万里作了《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的报告》、扎喜旺徐作了《关于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报告》,康万庆带头在会议决议——爱国公约上签字盖章,表示一定信守承诺,与共产党真诚合作。
  【同期采访:原果洛工作团工作人员 张斌 99岁】
  一个贸易队伍,两个组织起来一起下鄉。到老百姓帐篷里,到寺院里,到处去宣传政策,都给他们买东西,给他们看病、联系群众,过了一年多以后,才参加政权。
  【解说】
  1954年1月1日,果洛藏族自治区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成立了专区级的果洛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此,果洛实现了从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历史的丰碑从此耸立在广袤的果洛大草原。
  【字幕】
  1953年9月30日,黄南藏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5月22日,改为黄南藏族自治州。
  1953年9月30日,海南藏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6月5日,改为海南藏族自治州。
  1953年12月31日,海北藏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5月20日改为海北藏族自治州。
  1954年1月1日,果洛藏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7月2日,改为果洛藏族自治州。
  1954年1月25日,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成立;1985年5月21日,改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解说】
  截至1954年,青海省农业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和牧业区的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先后建立,在党中央和青海省委的领导下,边剿匪、边建政,在社会民主改革和生产建设中,人民民主政权深深扎根在各族人民心中,巍然屹立在青海大地。
  回顾青海解放那一段风云激荡、激情燃烧的岁月,缅怀为西北解放、青海平定,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幸福安康付出巨大牺牲、作出历史性贡献的革命先烈和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的丰功伟绩,必将激励我们更加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的精神状态,奋力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海篇章!
其他文献
依然有青草  从北方走来  婀娜著芬芳  在七月弥漫  还有温柔的浪花  从手掌轻轻流过  那些泥土  黑得发亮  牧草因此倔犟  在这片田野上诞生的风  吹过了熟睡的青稞地  群鸟在空中飞过  成为蓝天的盟军  因此成为了土地上  永远的舞者  变成千万朵金色花瓣  镶在大地古老的经卷上  完成了百年的咒语  定格在我们的  木碗中
期刊
我深信  父辈们已成为群山  已成为山的骨骼  在我们身边整齐地歌唱  守护着我们的青稞和岩羊  当大雪纷飞的时候  我明白了  我们之所以如此  喜欢白色的原因  原來  一切白色都是幸福的  它是最初的光  指引着我们走出了黑暗  当雄鹰在天空盘旋时  它知道  土地是丰美的  猎物在坡地发出白色的光  指引着我们  走向彼岸
期刊
总是  有一些星辰在梦里  吞咽黑暗  如同蜜糖在舌尖弥漫  夜就这样消失了  流入我们的眼睛  仿佛  被一千只水母  款款包圍  草原被堆砌成一千座灯塔  我们的夜晚  如旗帜  在黎明闪闪发光  飞越了穹顶
期刊
第2集 《拨云见日》  【解说】  1949年8月25日,临夏解放后的第三天,马丕烈带着妻儿从乡下返回河州城。到家不久,家里来了一位解放军战士。这个战士告诉马丕烈,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王震司令员正在等他。在马麒主政青海时,马丕烈担任过青海省财政厅长,还当选过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如今赋闲在家。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马丕烈跟随来人前往第1兵团司令部,临夏赫赫有名的“东公馆”。在这里,
期刊
必须征服一只鸟  才能证明人类的眼睛  曾在天空翱翔  我在一种清香中醒来  温婉地歌唱  你是否听见  我的歌声里  还有马蹄的声音  高高的雪山哦  演绎着湖水的清澈  这里有无比真实的文字  以及漫山遍野的獵猎经幡  天空中风的声音  也在呼唤着雪的到来  种子在雪底下  惊恐万状地苏醒了
期刊
鱼群  已经抵达  簇拥着水  密密麻麻的  听不见声响  一只巨大的水鸟  挥舞着宽大的袍袖  降落在河床上  嘴唇同样被鱼所湿润  一切都是潮湿的  包括巖石  与干旱无关的季节  已经抵达  用它的柔软解释着曾经  所有的干涸
期刊
那些经幡究竟是谁  留下的密码  伸出翅膀  与天空握手  你是否知道  我还在这里等你  等待一場旷世的  爱情  我忘不了雪山  忘不了你  忘不了  你拿着凯旋的鹰笛  摘掉王冠  勇武地吹起风暴  抱着落雪的马鞍  驰向雪的疆场  怎么都不肯回头望一眼  那个  在帐篷前茕立多年的女子
期刊
當蝴蝶  飞过高山湖泊  就会有风  拂过青草  向南的帐篷  在清晨亮出了  炊烟  八月的阳光醒了  大海有多远  才使得  田野如此安静  你用麦子点燃了雨声  水呼啸而过  秋天骑着一匹金马  款款而来  这旷野  没有一棵树  那些野草  是为了更好地  阻挡烈焰  变成了蜂巢  那些甜蜜  被我们舔舐一生
期刊
你是否知道  群山的脖铃  已经在四月摇响  海岸线就在眼前  卷轴状打开  当白色花瓣落下时  旷野发出了海浪的声音  你手中的牧鞭  在風中  高高扬起  牧草的芬芳  在北方散开
期刊
昨天说市长要来  今天我六点就起床  化妆 穿演出服  结果上午没来  我们继续排练  结果下午也没来  上边说市长很忙  明天来  我們也很忙  继续为迎接市长排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