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教学法:创新报纸副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sr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揽客,副刊留客”这句报界中约定俗成的名言彰显着副刊的地位和作用。在媒介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中,报纸要想站稳脚跟,弥补在时效性方面的劣势,除了加强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还应该更加重视副刊的品牌价值以及副刊在满足受众文化需求方面的独特作用。因此,培养从事报纸副刊工作的人才显得极为重要。在高等教育中,针对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大学生,讲授报纸副刊方面的课程,不失为培养此方面人才的现实途径之一。
   “报纸副刊研究”这门课程的设置就是基于培养副刊工作者的考虑。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副刊基础知识与编辑要领,理解副刊在当今新闻改革和报纸应对电子媒体竞争中的重要作用。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象建议定位于新闻传播类的本科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中国新闻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报纸编辑学等相关课程知识,迫切希望从这门课程中学习到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内容,能尽快运用到毕业后的新闻工作中去。
  在笔者的“报纸副刊研究”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根据这门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一直尝试运用直观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习效果。
  直观教学法指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种教学策略,即通过教师运用多种直观的方式传递信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使学生较全面、较深入地掌握教学内容。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运用直观教学法,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完善学习效果。
  
  一、实物直观
  
  在副刊课程的讲授中,经常运用报纸实物展示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副刊的定义、特征、文化属性、专栏、专版、特刊等内容,形象性、生动性强。引导学生认识到副刊是众多报纸板块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遵循报纸的整体风格,同时又要发挥好副刊“留客”的功能。另外,报纸散装活页的外观特点有利于教师在课堂内外交与学生传阅,在评析各个种类的副刊时针对性强。
  例如,在讲授副刊打造地方文化品牌的必要性的时候,教师向学生展示了《新民晚报》和《北京晚报》,它们分别是海派文化和京派文化的典型代表。首先以《新民晚报》的“夜光杯”为例,重点展示介绍了它的重点专栏,用感性而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其细腻、精致、开放、创新的地方文化特色的认识。与此相对照,教师展示并讲解了2007年5月《北京晚报》的“都市非遗”特刊,既引导学生认识了北京晚报副刊的厚重深沉、端庄大气的文化特色,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了副刊中的特刊如何更好地反映地方文化特色,打好地方文化牌。
  为了加强课堂互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实物直观的方法来辅助教学,例如,可以让学生将所喜爱的报纸副刊带到课堂上推荐给其他同学,或者可以鼓励学生创办模拟的报纸副刊,将劳动果实在课堂上做展示和讲解。
  
  二、模象直观
  
  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而非实际事物本身。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象直观。在报纸副刊研究这门课程中,运用模象直观的方法,将报纸副刊现实中纷繁复杂的现象和一些抽象的理论,通过板书演示、制作教学课件等方法抽取副刊实物中的本质要素,排除其它非本质要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⒈优化板书教学
  板书教学有利于完善教学效果,突出教学内容的计划性、科学性、系统性和直观性。建国前的我国报纸副刊史上的人和事对于当今报纸副刊提高竞争力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其内容庞杂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将重点、难点,按其讲解的先后顺序,适时地写在黑板上,并注意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与发展,将各知识点系统地连珠串线,以使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必要时,可采取主体板书(主板书)与辅助板书(副板书)相结合的形式,讲授的重点内容作为主板书出现,累次叠加,长时间保留;次要内容作为副板书,可根据需要,随时擦去。
  例如,在讲解近代报纸副刊的萌芽与创始时,副刊性文字的兴起、由附刊到副刊、正式副刊的创办到定型这三部分作为主体板书,而在不同的时间阶段中涌现出的著名副刊编辑及其编辑思想和编辑实践,则以标示关键词的形式将其作为辅助板书列在主体板书的旁边。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副刊萌芽与创始时期发展的主体脉络,又使学生了解了其中的人物和事件,并将其运用在将来的副刊编辑工作中去。
  ⒉制作教学课件和幻灯片
  例如,从版式划分这个角度看,报纸副刊的基本类型可以划分为专栏式副刊、专刊式副刊、专版式副刊和周刊式副刊。教师将每种类型的副刊中质量优秀者选其精华,制作在教学课件中,借助信息化教学设备,向学生讲解每种类型的特长及在副刊运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另外,针对当今报纸副刊中数字化技术运用普遍的情况,在课件中向学生展示诸如博客引入报纸副刊的现象和特征,启发学生加深对纸质媒体和数字媒体融合于副刊运作的认识。例如,以《新民晚报》的“夜光杯”博客和《扬州晚报·博客版》为例引导学生探讨报网互动的操作手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三、言语直观
  
  在副刊研究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使用生动、幽默的语言,经常向学生讲解副刊史上的文化名人、奇闻轶事、副刊上刊登的名家名作、介绍名牌副刊专栏的佳作和作者。注重联系学生在报纸副刊实习的体验和学生已有的旧知识挂钩。
  例如,名牌报纸副刊的书评是吸引读者眼球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以《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中的“书香”专版、《中国青年报》的“阅读周刊”、《纽约时报》中的“书评”板块为例,用形象、清晰的语言为学生讲解其中的书评佳作,引导学生理解东西方报纸副刊中书评策划中的异同,掌握其中的运作规律。
  言语直观还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将学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余作业,要求每人去找一个自己认为办的不错的副刊栏目或版面,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带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不断启发学生,把自己放在作者、编辑的角度和把自己放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办出受到读者喜爱的副刊栏目或版面的策略有哪些。
  
  四、辩证看待各种直观形式
  
  直观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策略,主要由教师来提供信息。教师的作用是以尽可能直观的方式把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传达给学生。[1]当然,直观教学方法也不是万能的,它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应该辩证看待、运用直观教学法。尤其是在综合运用各种直观形式时,要注意扬长避短。
  由于时间、空间和感官特性的限制,许多事物难以通过实物直观获得清晰的感性知识,并且实物直观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在副刊研究这门课程的讲授中,在涉及副刊发展史上的著名编辑的编辑活动和编辑思想的讲授时,就不适宜使用实物直观的教学方法,因为仅凭展示报纸副刊实物不能梳理出副刊发展史中蕴含的规律。
  模象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而非实际事物本身,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有些教师喜欢把模象直观作为唯一的直观教学方法,但是模象直观不能代替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报纸副刊实物获得的感性认识。为了使通过模象直观获得的知识在学生将来的职业活动中发挥更好的定向作用,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使模象直观与实物直观结合进行。在报纸副刊研究课程的教学中,板书教学法和计算机课件教学法应结合报纸副刊实物,特别是在讲解报纸副刊的属性时,将几种教学方法结合,既可以提纲挈领,又可以用实物激发学习兴趣。
  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完整、稳定。[2]幽默、生动的语言固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但是消逝的速度快,不容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认识,并引起他们深层的思考。所以,在报纸副刊研究课程的教学中,言语直观应尽量配合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在运用言语直观吸引学生的基础上,再配合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能促使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付诸于未来的报纸副刊工作实践。
  对于副刊研究这门课程的教学来说,并不只存在直观教学法这一种教学方法。当本门课程内容进入到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来分析、综合和评价副刊运作规律的教学阶段时,直观教学法就不能作为主要的教学策略,而是作为其它教学方法的辅助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涛川、谢飚:《有效教学方法全集》,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4年版,第176页
  [2]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680页
  (作者系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
其他文献
中共江苏省委计划用两年时间,采取党校学习、基地培训、导师帮带、挂职锻炼等形式,分批分期轮训1000名大型民营企业接班人,以引领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
2007年9月2日下午,三辆越野车载着《无锡日报》“行霞客路,沐奥运风”大型采访活动第10批队员,整齐地停放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徐霞客故居旁的胜水桥边,15时55分,在苍松翠柏围绕的徐
提价还是不提价,这是摆在报社面前最迫切的问题!  广东记协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南方日报》原社长范以锦说:“在新一轮的洗牌中,依照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竞争力太弱的报纸无论提价与否,都有可能出局!”(《今传媒》2008年09月号)这太玄了,尤其是广东的地市报。  随着纸张价格高涨,甚至会继续涨的情况下,不少报社都在考虑提价的问题,据说北京已经带头涨价,可
2008年10月下旬,一条提醒人们近期不要吃桔子的消息通过手机短信和互联网大肆传播。一时间,或谈“桔”色变、信以为真,或抱着不确定心理的网友们开始在百度贴吧等网上社区就此进行讨论,无形中放大和加速了广元桔子生蛆事件的传播。    从小县城事件到全国性流言的演变    根据《南方都市报》10月22日对此事件的报道,旺苍县政府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柑橘生虫确有其事,实际9月底政府部门已
一位在“5·12”大地震中痛失父母女儿等10位亲人,却一直坚守在救灾岗位上的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女民警,5月19日13时45分被某门户网站“请”到嘉宾访谈间接受采访,她坦言已经不记得多少次因为难受而晕倒——就在接受采访的当天上午,她还晕倒了一次。而在前一天晚上,她作为全国唯一一名前往北京的灾区民警,参加了某电视台组织的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  此时,离“5·12”大地震发生还不满一个星期,离女民警累
一、民俗及其传播的重要性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
编校人员作为期刊编辑出版活动的主体,需要对繁杂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从选题策划到组稿,再到审读加工、编辑出版等等,每一个环节无不渗透着编辑人员对期刊质量控制所花费的心血。因此可以说,编辑是出版文化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生产者,是新知识领域的开拓者和新成果的催生者,是文化与文明的有效管理者[1]。  所谓期刊编校质量主要是指编辑加工质量和校对质量。它是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2]。本文从笔者从事期刊编辑
我们今天身处其中的社会,是一个为现代传播媒介(诸如影视、网络、手机等)所覆盖与呈现的社会,文化的生产、传播、接受与消费模式或者说文化运作方式以及公众的文化生活形态,
曾盛行的认识是错误的    在我国,关于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关系,曾盛行一种观点是传播学“收编”新闻学。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两者在研究领域、研究侧重点、研究方法以及学科背景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1、研究领域不同,新闻学主要从中观和微观上研究新闻的本质特征、社会属性;新闻事业的性质功能、运作规律;新闻工作的原则、方法;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的技能及相关知识等。而传播学则主要从
湖南在开展新闻阅评工作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专题阅评,取得了较大成效。仅2006年,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简报》就先后推出了新型工业化、湘南抗洪、公民道德论坛、首届中部博览会、省第九次党代会、聚焦长株潭、控制负面报道等专题阅评,不仅增大了新闻阅评的力度和深度,而且使新闻阅评的实效得到明显增强。  1、把好选题关,注重紧贴中心。在琳琅满目的新闻中,选择和确定什么专题进行阅评,是开展专题阅评首先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