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堪称美国新闻界的大姐大。多年来,在位于白宫主楼和总统椭圆形办公室之间的新闻发布厅里,她始终享有坐在第一排正中位置的特权,上面的一个小铜牌上写着她的名字:海伦·托马斯。
1920年8月4日,海伦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一个黎巴嫩移民家庭,从小对文字有着特殊感情的她在12岁时就宣布,长大要当一名记者。后来,她果然实现了自己的“记者梦”,从韦恩州立大学毕业后,海伦通过努力于1943年进入美联社,开始了她的记者生涯。她有刀子似的舌头和利剑般的智慧。
1961年,约翰·肯尼迪当选总统后,40岁的海伦为自己争得了白宫记者团的第一个女记者席位。此前,女记者不允许参加白宫的记者招待会。一次,海伦向肯尼迪抗议:“如果我们不能参加,你也不应该参加。”肯尼迪无言以对,只得表示同意,女记者们从此闯进了男记者的领地。肯尼迪总统为此还说过:“海倫会是个‘好姑娘’,如果她扔掉手里的笔和采访本的话。”许多年里,海伦总是第一个或第二个向总统发问的白宫记者。10年后,海伦成为首席记者,后来又成了记者团的团长,她更在1972年作为唯一一名女记者随尼克松总统访华。
就这样,50年来,从当时的总统约翰·肯尼迪,到现任总统奥巴马,海伦一共经历了10位美国总统。尽管她一直以向总统发问犀利尖锐著称,但“几乎都得到了总统们的谅解”,而总统们也和她结下了不一般的个人感情。1995年,海伦75岁生日这天,时任总统克林顿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是15分钟的独家专访。克林顿还亲自捧起生日蛋糕,让这位拷问过他无数次的女记者吹生日蜡烛。海伦吹了两口气,克林顿帮她吹了第三口气,合力把蜡烛吹灭。奥巴马2009年上台后过的第一个生日,就是和海伦这位白宫最资深的记者一起过的,因为他们同一天生日。
然而,就在前不久,这个当了50年白宫记者、历经10届美国总统的传奇女性却因为一句话而被白宫方面逼辞,结束了其记者生涯。那么,海伦到底说了一句什么话?
2010年5月27日,89岁的海伦参加了白宫美籍犹太人历史月庆祝活动,在被一家网站问到“如何看待以色列逮捕巴勒斯坦人的事件”时,她回答说:“告诉他们,滚出巴勒斯坦。这里不是德国,也不是波兰。他们(以色列人)可以回老家。回到波兰、德国、美国或其他任何地方。”
此言一出,立即激起了美国犹太团体和政界的愤怒。海伦忽略了,在美国人的观念中,最不该受保护的言论自由,就是煽动公私仇恨、挑拨种族关系。一不小心,她犯了众怒。白宫新闻发言人吉布斯说:“具有如此冒犯性的言论应受谴责。她的这番话与她在白宫的角色不符。”
事后,海伦不得不罕见地为自己的犀利言论道歉。她在博客中写道:“我为自己关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言论深表歉意。我深信,只有各方承认必须相互尊重、相互宽容,中东才能实现和平,而我的那番话没有反映出这种信念。”然而,道歉已经无济于事。即将迎来90岁生日的她原本还可以继续工作,但她却因为一句过激的话,不得不为自己57年的记者生涯画上句号。
2010年6月7日,海伦黯然宣布,立即退休,同日,她的白宫记者证被撤销。一个伟大的职业生涯就这样以一种悲哀的方式告终了。
对于众多新闻记者来说,海伦·托马斯曾是一个高不可及的榜样。如今,人们不得不从她身上汲取一点教训:未经思考,就脱口而出的话,会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就像箭,离开弓弦,便不再属于射手。言论,离开说话人的口,便不再属于他本人。
我们应当铭记这一点。
(水中荷摘自
《侯爱兵文字坊》)
1920年8月4日,海伦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一个黎巴嫩移民家庭,从小对文字有着特殊感情的她在12岁时就宣布,长大要当一名记者。后来,她果然实现了自己的“记者梦”,从韦恩州立大学毕业后,海伦通过努力于1943年进入美联社,开始了她的记者生涯。她有刀子似的舌头和利剑般的智慧。
1961年,约翰·肯尼迪当选总统后,40岁的海伦为自己争得了白宫记者团的第一个女记者席位。此前,女记者不允许参加白宫的记者招待会。一次,海伦向肯尼迪抗议:“如果我们不能参加,你也不应该参加。”肯尼迪无言以对,只得表示同意,女记者们从此闯进了男记者的领地。肯尼迪总统为此还说过:“海倫会是个‘好姑娘’,如果她扔掉手里的笔和采访本的话。”许多年里,海伦总是第一个或第二个向总统发问的白宫记者。10年后,海伦成为首席记者,后来又成了记者团的团长,她更在1972年作为唯一一名女记者随尼克松总统访华。
就这样,50年来,从当时的总统约翰·肯尼迪,到现任总统奥巴马,海伦一共经历了10位美国总统。尽管她一直以向总统发问犀利尖锐著称,但“几乎都得到了总统们的谅解”,而总统们也和她结下了不一般的个人感情。1995年,海伦75岁生日这天,时任总统克林顿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是15分钟的独家专访。克林顿还亲自捧起生日蛋糕,让这位拷问过他无数次的女记者吹生日蜡烛。海伦吹了两口气,克林顿帮她吹了第三口气,合力把蜡烛吹灭。奥巴马2009年上台后过的第一个生日,就是和海伦这位白宫最资深的记者一起过的,因为他们同一天生日。
然而,就在前不久,这个当了50年白宫记者、历经10届美国总统的传奇女性却因为一句话而被白宫方面逼辞,结束了其记者生涯。那么,海伦到底说了一句什么话?
2010年5月27日,89岁的海伦参加了白宫美籍犹太人历史月庆祝活动,在被一家网站问到“如何看待以色列逮捕巴勒斯坦人的事件”时,她回答说:“告诉他们,滚出巴勒斯坦。这里不是德国,也不是波兰。他们(以色列人)可以回老家。回到波兰、德国、美国或其他任何地方。”
此言一出,立即激起了美国犹太团体和政界的愤怒。海伦忽略了,在美国人的观念中,最不该受保护的言论自由,就是煽动公私仇恨、挑拨种族关系。一不小心,她犯了众怒。白宫新闻发言人吉布斯说:“具有如此冒犯性的言论应受谴责。她的这番话与她在白宫的角色不符。”
事后,海伦不得不罕见地为自己的犀利言论道歉。她在博客中写道:“我为自己关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言论深表歉意。我深信,只有各方承认必须相互尊重、相互宽容,中东才能实现和平,而我的那番话没有反映出这种信念。”然而,道歉已经无济于事。即将迎来90岁生日的她原本还可以继续工作,但她却因为一句过激的话,不得不为自己57年的记者生涯画上句号。
2010年6月7日,海伦黯然宣布,立即退休,同日,她的白宫记者证被撤销。一个伟大的职业生涯就这样以一种悲哀的方式告终了。
对于众多新闻记者来说,海伦·托马斯曾是一个高不可及的榜样。如今,人们不得不从她身上汲取一点教训:未经思考,就脱口而出的话,会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就像箭,离开弓弦,便不再属于射手。言论,离开说话人的口,便不再属于他本人。
我们应当铭记这一点。
(水中荷摘自
《侯爱兵文字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