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与缺血性卒中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n312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卒中已成为中国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类型。与此同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病率也日益增高,且与缺血性卒中具有许多相似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KD会增高缺血性卒中的发病、严重程度和转归不良风险,但其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对于伴有CKD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最有效的治疗及预防措施均缺乏充分的证据。文章就CKD与缺血性卒中的联系以及治疗和预防进行了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对于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通过触诊判断小儿腹股沟斜疝依然是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通过探讨腹股沟隆起和丝绸手套征(SGS)两种触诊方法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诊断价值,可为提高临床确诊率并早期转诊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2017年5月-2019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181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触诊伴有显著腹股沟隆起的86例患儿为腹股沟隆起组,95例腹股沟隆起不明显但伴有SGS的患儿为SGS组。以手术探查治疗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触诊手段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等诊断价值。结果:经腹股沟隆起诊断腹股沟
目的探讨以病变胆管为导向的规则性肝切除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9年12月采用以病变胆管为导向的规则性肝切除方法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的25例病例资料。结果通过术中胆道镜确定狭窄胆管的具体属支,结合术中B超明确所要切除的肝脏区段,本组资料中有5例重新评估了结石所在的区域,并改变肝切除范围,纠错率为20%,3例由肝脏左外叶切除改成左半肝切除,2例由右半肝切除缩小为右肝后叶切除,25例中左半肝切除8例,左肝外叶切除5例,右半肝切除2例,右肝后叶切除7例,右肝
脑白质高信号作为脑小血管病的重要影像学标志,与认知损害、步态异常及尿失禁等临床表现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表明,血脑屏障破坏和炎症反应是脑白质高信号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机制。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中最常见的免疫细胞,其激活是脑白质高信号发生和发展的关键环节。文章对小胶质细胞参与脑白质高信号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进行了综述。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血流动力学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临床缺血性卒中事件的风险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种脑血流动力学评估方法,计算流体力学能直观地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文章就计算流体力学在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周围血流动力学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目的:探讨内镜下止血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月就诊于廉江市人民医院的160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参考组行单一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行内镜下止血与艾司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再出血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胃液pH值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再出血率、输血量低于参考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h胃液pH
周细胞位于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具有维持血脑屏障完整性、调节脑血流量等多种功能。周细胞丢失可导致脑微循环功能障碍和血脑屏障破坏等病理过程,并与多种疾病有关,但目前其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文章主要对周细胞在脑小血管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目的:探讨皮瓣移植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对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皮损面积及溃疡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20年4月期间就诊于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的86例DFU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皮瓣移植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VSD治疗。比较两组肉芽组织形成时间、溃疡创面愈合时间、临床疗效、溃疡面积、截肢率、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溃疡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形成时间短,治疗总有效率高,溃疡面积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将经阴道三维超声应用于不同程度的宫腔粘连术后患者复发情况的观察中,探讨该检查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9月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行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的宫腔粘连患者108例,根据其宫腔粘连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35例、中度组40例和重度组33例。三组患者均行经阴道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三组患者经阴道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结果及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诊断总阳性率明显高于经阴道二维检查(P<0.05),其中轻度组和中度组经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