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一首讴歌人性之美的诗——试论《边城》的创作意图

来源 :芒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cu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现代系列抒情小说中,沈从文发表于1934年的《边城》占有突出的地位。它是一首诗,抒写了一个纯洁真挚、悱恻动人的爱情故事;它是一幅画,绘出了湘西地区特有的山光水色、风土人情。边城茶峒景美人美情美,活脱脱又一个世外桃源。那么,在社会矛盾复杂尖锐的30年代,沈从文选出这种桃花源的境象是否有意逃避现实?作者的艺术追求又是什么?本文拟从这些方面做些浅显的探讨。 In the lyrical Chinese lyric novel, Shen Congwen published in 1934 “border city” occupies a prominent position. It is a poem, describing a pure, sincere, imposing love story; it is a picture depicting the unique mountain scenery, customs and practices in western Hunan. The beauty of the beauty of the beauty of the United States side of the city tea beauty, live off another paradise. So, in the 30s when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s were complicated and sharp, did Shen Congwen choose this peach blossom source’s intention to evade the reality? What is the artist’s pursuit of art? The paper intends to make some brief discussions on these aspects.
其他文献
一种行为与义务法则相一致构成此行为的合法性;这种行为的准则与义务法则相一致构成此行为的道德性。道德学科的最高原则是:“依照一个能够像一项普遍法则那样有效的法则去
一、背景介绍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的学习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其中§22.1节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尝试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本节
尽管目前的医术尚无法使有些病人起死回生,但采用再生医疗的手段或许能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或再生。    人类在研究中发现,自己的身体即便在出生很久以后,仍然保存着能够对绝大部分器官进行再生的细胞。每组细胞天生就具有预定的修复目标:大脑中的干细胞替换神经元,肌肉干细胞则替换肌细胞……几年来,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获得许多了不起的成就。他们培育出大量极其复杂的神经元及心脏细胞,并将它们移植到了一些已经病人膏肓
眼下,“品德银行”在基层学校较为流行,许多中小学校把“品德银行”或“道德银行”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一项重要“法宝”。 Right now, “charac
日本是我们熟知的近邻,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的东方国家。它的国民生产总值自1968年超过西德以后,一直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进入八十年代后又超过苏联,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2006年夏天,我顶着乱蓬蓬的稻草头在丽江机场闲逛。丽江人把机场选在距离城区那么远的地方,周遭有绿得不像话的群山,我一时忘了置身何处。 In the summer of 2006, I wander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多美丽的诗句啊!瀑布我们见过很多了,生紫烟你会吗?没有关系,跟着下面的实验,生紫烟再也不是诗句的想象了。    准备材料:  一只蒸发皿、一套研钵、几张滤纸、少量的碘、一烧杯清水、一支滴管、一个台秤、一根玻璃棒、少量锌粉    制作步骤:  1.请老师或是家长帮忙,用台秤按照10:1的质量比称取少量的锌粉和碘。  2.然后将它们分
书信坚守的不仅仅是怀旧,伏案写信,思念伴随着笔尖与信纸的摩擦传向远方,轻轻开启信封,怕惊动了那一颗藏在信封内美好、安恬的心,邮寄的过程是一种等待,等待的时候,我们相互
作为清初词坛一员老将,尤侗蹈续明词‘《花间》、《草堂》’之风~([1])。以《百末词》为核心,其词情思丰厚,形式上亦流露出浓烈的才情化取向:体例选择上工于长调,词情稳称;描
宇文锐手捧《摩诃婆罗多》,坐在荒丘上。此时太阳已落山,四周一片寂静。宇文锐的眼光飘浮在模糊的景物上,心里思索着这本古印度的史诗。《摩诃婆罗多》成书于公元前1500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