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一辈子的“甜蜜”负担

来源 :健康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4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也许你认为这是很遥远的事情。但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变化,我们正在迎来一个“盛糖时代”。在搜索引擎里输入“糖尿病”三个字,糖尿病足的图片触目惊心,这只是糖尿病的冰山一角,还有心肌梗死、肾衰竭等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一旦确诊,终生伴随,关乎着我们的未来。
  糖尿病 离你并不遥远
  在做这个报道之前,和所有对糖尿病不熟悉的人一样,对于糖尿病我更倾向于用“富贵病”、“老年人”、“肥胖人群”等等这些词眼儿去形容,直到后来看到了一组数据,好吧,我不得不说 “I have to change my mind”(我不得不换个想法)。
  这是一项开展于201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达1.14亿。也许1.14亿这个数字看起来有点抽象,那我们跟国际标准比较一下吧。之前印度是糖尿病人口最多的地方,而这次调查,我国的1.14亿糖尿病人已经超过了印度。与此同时,素来以肥胖闻名世界的美国的糖尿病患病率是11.3%,而我们的1.14亿换算过来后是11.6%。也就是说,我们在糖尿病方面也已经赶超了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糖尿病第一大国”。回归国内,还有这样一组数据: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而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占总人口的50.1%。换言之,就是不到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是糖尿病患者,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处于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年轻化 80后也中招
  “之前什么感觉都没有,确诊糖尿病以后,我去翻从前的体检报告,才发现当时的空腹血糖已经超过了正常值一点,可是首页的提示栏里并没有提到。”这是今年8月因“肠痉挛”住院验血时,偶然被查出糖尿病的小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说到的。
  当50多岁的主治医师第一次见到小赵时,这位微胖、戴着眼镜、头发稀薄已初显谢顶的糖尿病患者让主治医师以为,患者和自己应该是同辈。但手腕上的黑色檀木珠,以及病床上的苹果手机和Mac电脑透露出了小赵的实际年纪——33岁,一个标标准准的“80”后。
  据主治医师介绍,小赵的运动神经反应有些迟钝,根据临床经验,小赵患糖尿病至少有一年的时间了,而小赵一直对此“毫不知情”。如果不是“肠痉挛”住院验血,小赵也许都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其实,小赵的经历反映了糖尿病的一个特点:它是一种隐匿的疾病,大部分人刚患糖尿病时毫无感觉,而一旦被它缠上,虽不至于迅速丢掉生命,却终生无法摆脱阴影。
  如果病情控制不好,有的人会在5年、10年或更久以后,慢慢地失明、被截去双脚和小腿、出现肾衰竭。它还被称作沉默的杀手,当很多人因急性心肌梗死发作而死于急诊室时,却不知道真正的元凶是糖尿病。在人们过去的印象中,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和糖尿病扯上关系。也许正是由于这种漠视,使得许多已身在“雷区”的年轻人还浑然不觉,从而令糖尿病的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起来。
  多米诺骨牌 倒了一张 就停不下来
  ●不知情OR不重视
  糖尿病在早期发病时,患者并无明显不适的感觉,如果不是定期检查,一般很难及时发现自己有糖尿病,这也是很多人大意、没有意识到自己患糖尿病的原因。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糖尿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人检查出自己得了糖尿病,但缺乏足够的重视、有效的治疗和自我管理,直到出现了明显的症状,如手脚发麻、三多一少,甚至引发了心血管疾病、脑中风、肾脏病等严重的并发症才开始重视治疗,但这时候已为时已晚。
  有数据显示,中国患糖尿病的人群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30.1%)的人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而仅仅有约四分之一(25.8%)的糖尿病患者接受了治疗。而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只有三分之一多(39.7%)的患者的血糖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这组数据说明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很多人(69.9%)对于自己患糖尿病毫不知情,不知情很大原因是因为这个时候没有明显的症状,但这个时候是最容易控制的时候,等到有明显症状,如三多一少——已经可能有5年的病史、发展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程度了。另外一种情况是以上数据中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血糖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其实,这也反映了糖尿病的另外一个问题,前期不重视,因为没有明显的症状,生活没有多大的影响,于是很多人就对自己的病不重视,不听取医生的建议,依然按照原来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我行我素,最终出现明显的症状和严重并发症,这时候治疗就晚了。
  ●并发症发作 为时已晚
  小赵的父亲是在不到50岁的体检时就发现了血糖超标,但一直没有引起小赵父亲的足够重视。据小赵介绍,其父仅仅是询问了患有相同疾病的同事吃什么药,自己去药店买了一些、偶尔吃几次。
  然而,不重视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在赵父55岁那年,突发心肌梗死,被送到医院抢救,最后在冠状动脉里装了一个支架。医生警告道,这样的情况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送命,糖尿病如果再不治疗,这样的情况还会再次发生。且到了这个阶段,即便糖尿病可以控制,糖尿病的并发症发展却不一定能够得到有效阻止。随后,赵父在洗脚时不小心碰到了脚趾甲,趾甲掉了一大块。去医院检查,被医生告知,这是“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以后要对脚多呵护,避免受伤,糖尿病足很难愈合,严重时会溃烂,甚至截肢。
  其它的并发症还有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腺疾病(如性功能低下)等,而这些病都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或死亡的主要因素。
  你有多大可能成为爸妈的糖友呢
  其实,小赵的糖尿病完全可以在前期得到预防的,因为小赵的父亲就是糖尿病患者。医学界一般认为,如果父母一方有糖尿病,那么子女得糖尿病的风险就增加30%。通常将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陷,治疗上多使用胰岛素。一般这类病人只占到糖尿病病人的5%左右。而2型糖尿病则是糖尿病的主要人群,能占到90%以上。与1型糖尿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量并不低,有时甚至还会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也就是所谓的“胰岛素抵抗”。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多采用的是控制饮食,以及服用降糖药,另外必要时候也需要使用胰岛素。   在前面提到一个数据,即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居民中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占总人口的50.1%。那么平均到每个人身上的概率就是二分之一多一点。其实,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二分之一的,对于下边这些糖尿病高危人群来说,也许糖尿病离你要更近的多!
  ●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为糖尿病患者,即有糖尿病家族史,其中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是最有可能出现糖调节异常的人群;
  ●妊娠时有过高血糖的人群;
  ●有巨大胎儿(胎儿出生时体重大于4公斤)分娩史的人群;
  ●有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高胰岛素血症和血液高粘稠度的患者;
  ●长期吸烟人群;
  ●工作高度紧张,心理负担重人群;
  ●长期高热量摄入、缺乏运动人群;
  ●肥胖或超重者,尤其是腹型肥胖人群;
  ●年龄大于45岁者,年龄越大患糖尿病机会越大;
  ●长期使用一些特殊药物如糖质激素、利尿剂的人群;
  ●曾被诊断为早期糖尿病人群,即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低减人群。
  你是在闯黄灯吗
  目前,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占总人口的50.1%。对于这句话,我们还要再做一个注解。那就是对于“糖尿病前期”这个词我们该怎么理解呢?糖尿病起病隐匿,就连医学界也曾对糖尿病发生的起点究竟划在哪里有过争论。但医生们的一个共识是,对糖尿病的控制措施开始得越早,病人今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就越小,因此提出了“糖尿病前期”这一概念。这个阶段的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之间,类似于在交通“红绿灯”之间设置的“黄灯”。
  通常去医院查糖尿病,医生一般会为你检查两个项目:一个是空腹血糖,一个是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如果这两项检测值都高于规定的数值,就会被诊断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目前对于糖尿病的诊断,还会有另外两项检查,即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和糖耐量检查。那么,什么样的检查结果就需要注意了呢?看看下面的表格吧!
  如果你手里的化验单像小赵一样,显示为血糖偏高,那就表示你的血糖水平已经亮起了黄灯,那么一定要记得紧急刹车。因为根据过往的研究,如果一个人的血糖水平已经亮起“黄灯”,却仍不采取预防措施,那么,他几乎百分之百会发展成为显性糖尿病。
  除此之外,容易口渴、小便多、体力差,容易尿路感染的女性、以及身体免疫力差、易头晕、恶心的人都有患糖尿病的可能。一定要定期到医院体检,并及早接受治疗。因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终生性的疾病,一旦病情严重,无法挽回。
  “五驾马车”管理糖尿病
  生病了,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多久能好?”,但对于糖尿病来说,一旦确诊,终生为伴。药物、饮食、运动……所有的控制都是为了防止病情的恶化,却永远不可能根治。但如果不及时接受系统的治疗,并发症会危及生命。因此,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其最主要的目的是控制血糖,控制并发症。
  在浙江医院中美合作糖尿病中心,我们了解到,目前在国外对于糖尿病的治疗现在是药物、运动、饮食、自我监测和教育。所不同的是,糖尿病人在治疗时可以感受到医生更多的人文关怀,专家在给糖尿病人检查时,不管糖尿病人是否出现糖尿病足,都会检查病人的脚是否有异样等。而在饮食上,美国的饮食管理也更为人性化和到位。浙江医院向美国学习,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正在制作一份饮食交换量表,到时候糖尿病人就可以根据能量换算,放心大胆地什么都吃点儿了。
  ●药物治疗
  对于糖尿病的用药问题,这里给大家的建议是“遵医嘱”。这三个字看似简单,如小赵父亲一样,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前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时都不重视。随便买点降血糖的药吃一点,是大家的普遍心态。殊不知,不是所有糖尿病都要用药的,而且用药要因机体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药物。那么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查出糖尿病就用药对于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最初只要进行饮食控制、适当运动、生活规律等等,观察1~2个月完全有可能恢复正常,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加注意,完全无需药物治疗。
  ★误区二:间断服药,擅自停药 有部分糖尿病患者感觉服药前后无明显变化,尤其是在症状不明显的时候,认为自己的糖尿病已经好了,于是就停止服药。对于这类患者有两点要注意,一是糖尿病会一直有,不会好;二是自觉症状不明显时要去向医生咨询是否可以停药,切莫自作主张。
  ★误区三:只吃药,不复查 这个是很多糖尿病患者一直吃药,但还是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化验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一项仅次于服药的检查项目,要经常去医院检查,以便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和治疗效果,合理地选择药物和调整药量。
  ★误区四:忽视个体化用药 糖尿病强调个体化,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选药。并非别人用的好的药就适合自己,每个个体的年龄、胖瘦、肝肾功能都不同,切不可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还是要遵医嘱。
  ●饮食治疗
  糖尿病最关键的就是控制饮食,调节以往的生活习惯。而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和药物治疗同等重要的一项基本治疗措施。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饮食治疗,仅仅依靠药物,是很难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
  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控制热量的摄入。正常体重的人可按照每公斤体重105~126千焦(25~30千卡)给予热量。不同的是,要根据患者的劳动强度做适当的调整,轻体力劳动者可少摄入一点,重体力劳动者则相反。另外,对于肥胖患者,要限制其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并逐渐控制热量,使其体重恢复正常水平。
  除了总热能的摄入限制外,推荐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控制在50%~60%左右。碳水化合物类食品主要有:糖和甜食、淀粉类食物(包括主食和淀粉类蔬菜)、水果、乳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减少或避免糖或甜食等精制糖的摄入。对于其他三类碳水化合物,则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总量进行控制,同时,最好将一天所需要摄取的碳水化合物进行平均分配,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这对于稳定你的血糖非常重要。   另外,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也很重要,对于患糖尿病且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蛋白质的热能比一般控制在10%~15%,脂肪则不超过30%。当然这里也是有前提的,对于并发肝昏迷、肾功能障碍的患者要区别对待。同时,要限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占每日总能量比不超过10%)。
  总之,糖友们要减少或尽量避免食用蛋糕、饼干、奶茶、冰激凌、高温油炸食品等,多选择高纤维素食物。因为膳食纤维可以帮助稳定血糖、改善糖耐量。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食物可选,哪些食物需要限制呢?
  ● 含胆固醇低的优质蛋白质食物可供选食,如奶类、豆制品、鱼、瘦肉类等食品,而动物肝及其它内脏应限制食用。
  ●米、面、薯类、粉条等含淀粉高的主食在总碳水化合物总摄入量控制的情况下可任意选食。但不推荐食用白糖、巧克力、蜂蜜、蜜饯、糖浆、水果糖、含糖饮料、甜糕点等食品。烹调及食品加工时可以用木糖醇等甜味剂代替精制白糖类。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除粗粮、含纤维高的蔬菜、水果外,还可食入豆胶、果胶、麦麸、藻胶、魔芋等食品。
  ● 保证新鲜蔬菜、水果供应。新鲜的绿叶蔬菜、瓜类、菌类等一般含糖量较低,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可较多的食用。在水果的选择上,可多挑选一些升糖指数较低的水果,如柚子、樱桃、猕猴桃等。
  ●运动治疗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增加体力活动可以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但运动的强度、时间长短、运动项目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一般建议糖尿病患者一周至少运动5天,总时间在150分钟以上。年轻人时间可适当长点,一天可运动40~60分钟,对于老年人一天30~40分钟就可以了。对于运动项目的选择,不建议选择高强度的运动,以中度运动如快步走、慢跑、游泳等为宜,再慢点的可以散布、打太极拳等等
  ●自我监测
  这是北京协和医院在其官网上公布的一份糖尿病自我监测表:
  ●检查项目
  代谢控制指标监测:尿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
  慢性并发症监测:尿蛋白与肾功能,眼底检查:肌电图等;
  其他:血压、体重、腰围/臀围。
  ●监测频率(病情不稳定时,酌情加测)
  每日1~7次:血糖、尿糖;
  每月1次:体重、血压、腰围/臀围;
  每季度1次:糖化血红蛋白;
  每半年1次:血脂、眼底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肾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
  必要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
  这些监测都可以很好的了解到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并发症的发展状况,从而为及时的发现并发症,合理用药提供一个有效的依据。
  ●教育
  其实,糖尿病的教育应该说是糖尿病治疗和控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课。糖尿病前期时,人们并没有很明显的症状,而在患病初期,糖尿病也不会过多的影响人们的生活,这就使得很多人不重视糖尿病。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也不是很在意,间歇吃药、擅自停药,饮食上不注意,最终导致各种并发症。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为需要的其实是糖尿病的系统的知识。只有了解到自己的患病原因、如何发展、严重后果、以及日常禁忌,才能在生活中有效的自我控制和管理。很多人不重视,很大原因是对自己的病情缺乏了解,不知道其严重后果。(本文案例来自《中国新闻周刊》)
其他文献
氧化锌软膏是皮肤科医生手中当之无愧的一大法宝,治疗皮炎、创伤、溃疡等皮肤问题都少不了它。而在最近,它似乎又被赋予了更多神奇的“功能”。英国生产的复方氧化锌乳膏“sudocrem”在网络上爆红,不少网友认为它能够“去除黑头粉刺”,甚至还可以拿来“做面膜”。氧化锌软膏究竟是何方神圣?它真的是解决皮肤问题的“万能药”吗?  氧化锌是何方神圣?  氧化锌在古代埃及就已经开始用于辅助伤口愈合,公元前1550
期刊
最近科室收治了几个肝大或肝脾大的宝宝,年龄在3个月~3岁之间。询问病史,家长主诉发现肚子大几月或1年多,但家里的老人、亲戚都告诉年轻的父母小孩子都是“青蛙肚”,不必紧张。到医院检查才发现肝脏或肝脏脾脏增大,有的肝脏都重度肿大了。  “青蛙肚”在婴幼儿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孩子的腹壁肌肉尚未发育成熟,但容纳的内脏器官却和成人一样多,腹肌没有足够的力量承担,因此肚子会比较突出。但肝脏、脾脏肿大也
期刊
流言:儿童酱油的广告宣称“专为儿童健康研制的酿造低盐淡口酱油”,“适合拌饭、清蒸食物等,一则起到开胃的作用,二则补充营养”,“充分考虑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味觉特点,柔和鲜香,富含18种氨基酸、有机酸、碳水化合物等儿童所需的营养元素,能在日常饮食中补充儿童成长所需,是增强儿童食欲的调味能手”。    真相:酱油的营养不值得期待,它唯一的价值就是调味。而所谓的“低钠酱油”,钠含量是普通酱油的一半,依然还是
期刊
一位晚期患者  今年53岁的吴某来自扬州农村,年初时其家人突然发现患者脸色发黄,当时未予特殊重视,不料症状逐渐加重,患者自觉乏力,食欲明显下降,到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已丧失最佳手术时机,医生委婉告诉其家人,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左右。  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吴某在家人陪同下慕名来到南京鼓楼医院就诊。该院的专家团队为吴某成功实施了新辅助放化疗联合肝移植术,术后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迅速恢复正常
期刊
江苏淮北 老徐  我患肝炎多年,听人说可以用干扰素治疗,但也有人说不能用,请问肝炎能不能用干扰素治疗。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跃 主任医师  干扰素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和抗肝纤维化等作用,临床上主要适用一些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的病人。在乙型肝炎病人中,有以下情况者用干扰素治疗效果较好: ①治疗前血清转氨酶有反复波动或酶的活力持续升高者;②治疗前乙肝病毒核酸(HBV DNA)水平低(<100Pg/m
期刊
河南信阳 老秦  我外孙女长期情绪不好,孩子的父亲带她到医院看病,说是心理疾病,配了药。我想,心理疾病为什么要用药物治疗,孩子也不肯服用。请问心理问题需要药物治疗吗?  浙江省中医院 李潮 副主任医师  通常认为,“心病需要心药医”, 心理疾病不需要服用药物,拒绝使用药物的也不在少数。可事实上,一些常见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发展到一定程度仅仅通过心理咨询、语言沟通很难解决,配合使用
期刊
湖南株洲 夏先生  刚参加工作的弟弟在单位体检项目单上看到诸如CEA、AFP、CA125、SCC等检测内容,医生说是用于恶性肿瘤的筛查。而他的体检结果中这些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值有几项高于正常参考值,我担心弟弟是不是得了癌症?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测定值比参考值升高危险吗?  浙江省肿瘤医院 李家翰  肿瘤标物是由肿瘤细胞直接产生或由非肿瘤细胞经肿瘤细胞诱导后而合成的物质,这种物质在正常人体内不存在,
期刊
浙江杭州 老何  我今年71岁了,前段时间感觉左眼前似乎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在飘动,遮挡了视线,只能模糊看见眼前的手指。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医院检查,医生说我眼睛玻璃体有出血,药物治疗后,发现视网膜有裂孔。幸亏治疗及时,视力恢复比较好。眼睛不痛不痒的视网膜怎么就裂了呢?平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李棣 主任医师  正常的眼玻璃体和视网膜相贴,玻璃体是像果冻样均质的胶体。炎症、变性等原因
期刊
被他伤害过还可以真正爱起来吗  小卿:被一个男人伤害过。很难振作起来啊?该怎么办?  陈一被伤害需要时间和空间来自然平复自己的伤口,我们见到身体的创伤都是需要时间去平复的,而心灵的伤口也是这样。人都有自愈的功能,不要忽视或者是小看自己的这个功能。伤痛有,但要告诉自己,伤痛总会过去的。时间就是最好的润滑剂、安慰药。不要太着急去做这些事情。顺其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培养和建立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转移注意
期刊
【个人资料】  姓名:王力可  英文名:rainbow  血型:A型  喜欢的动物:狗、猫  最喜欢的季节:秋天  喜欢的水果:苹果、西瓜  最欣赏的演员:奥黛丽·赫本、凯特·温斯莱特  【荧幕之于力可】  Q出道4年多,你参演了38部电视剧,你是工作狂吗?你是怎么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的?  A我一直觉得年轻时要勤快些,享受要留给老了的自己。对于工作时间,我没有刻意安排,遇到喜欢的戏就接,还是那句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