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前要做的三件事

来源 :求学·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100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妹考取了北京的大学,九月份就要去报到。在南方老家的小城里,这绝对是个让人兴奋的消息,全家都为她高兴,她自己也激动得不行。
  我回想起很多年前自己上大学时的心情,当时对北京这座遥远而陌生的城市充满了向往,但心里也确实有些慌张。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全新的地方,一切都是未知数,真的有太多疑问和彷徨。
  我告诉表妹,上大学之前要准备的事情有很多,但有三件事是我特别希望她去做的。这些事情虽然简单,但完成之后,大学生活会更加顺利而有意义。
  第一件事:独自坐火车去大学报到。
  从家乡到北京的旅程正是拉开独立生活序幕的最好时机。一个人完成二十多个小时的旅行,看管好所有的行李,照顾好自己,结交陌生的朋友,抵达陌生城市后自己去大学交学费、找宿舍……这些都是特别宝贵的经历,能极大地提升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
  我之所以建议坐火车而不是飞机,一来是因为这次出行不赶时间,坐火车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甚至还可以带更多的行李;二来则是因为坐火车时间长,能看到更多的风景,结交不同层面的人,体验真实的生活,这其实就是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简而言之,独立坐火车去大学报到,是一趟意义非凡的旅行,多年后回头看,会有很多难忘的记忆。如果坐飞机,或者由父母陪同,什么都是他们安排好,和在家里一样,那样的过程该多平淡,简直是对机会极大地浪费。
  当然,坐火车也与我建议做的第二件事有关——省钱。
  第二件事:做一份大学期间的经费预算。
  今天一个大学新生的开销与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了。手机、电脑、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再加上路费、学费、住宿费,林林总总最后算下来,每个人的账单都烫手。
  如此开销,却难以引起大学新生的注意。在高中时代,他们怎么花钱都控制在父母手里,即使有零花钱也都是小数目。因此到了大学,很多人都是第一次面对如此大额的消费。应该如何花钱?每个月的生活费是多少?应该如何分配?这些都是新课题。
  因此,在出发前,如果能自己做一份预算,把方方面面的费用都列进去,把能延缓购买的物品暂时推迟,把能省去的项目尽量省去。在报到过程中,严格控制每一项开支,执行预算,开学之后再做个总结。这样就能真切地体会到钱的概念,懂得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同时建立起一定的理财观念,为独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相当于你做了一回财务经理。当你明白了每一分钱是如何花出去的,未来你才能把这些钱都赚回来。
  第三件事:给四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
  人生在世,大学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不管今天你考上的大学有多么大的名气,迟早有一天你会离开它。同样,不管今天录取你的大学看上去有多么糟糕,有一天你也会离开它。
  这就是生活的神奇之处。不管你拿到的是什么牌,控制权始终掌握在你的手中。
  今天你意气风发地走进大学,四年后,毕业的那一天,回忆过往岁月,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样子?你会有怎样的心情?那时候的自己和现在有什么不同?你收获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试试给四年后的自己寫封信,把它装到一个盒子里,就像一个美好的约定。这个约定会在大学四年中时刻提醒你:不忘初衷,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文章摘自网络)
其他文献
小时候我发疯一样想成为大人,做长辈,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有各种权利:可以有装秘密的抽屉,带着暗锁;钱袋里永远不会是空空的;可以竖起指头同小孩们谈自己的高见。特别想当的角色是妈妈
德国环保部今年二月开了一个很正经的会议,主题是:准怕大野狼?穿西装的人们坐下来热烈地讨论:欧洲森林里消失了一两百年的灰狼又回来了,该怎么处理?读这样的新闻,实在让人忍俊不禁,你
姥姥最小的儿子叫倪道远,26岁那年在部队为救战友牺牲了。走的时候是个连级干部,还没结婚。
火那么壮大,水却熄灭它。水那么壮大,土却掩埋它。土那么壮大,风却吹散它。   风那么壮大,山却阻挡它。山那么壮大,人却铲除它。   人那么壮大,权位生死愛恨名利却动摇他。权位生死爱恨名利那么壮大,时间却消磨它。   时间最壮大吗?不,是“心”。当心空无一物,它便无边无涯。
伤心,是一种最堪咀嚼的滋味。  如果不经过这份儿伤的疼痛——度日如年般的经过,不可能玩味其他人生的欣喜。  伤心没有可能一次摊还,它是被迫的分期付款。  即使人有本钱,在这件事上,也没有办法快速结账。  有时候,我们要对自己残忍一点,不必过分纵容自己的哀怜。  大悲,而后生存,胜于不死不活的跟那些小哀小怨讨价还价。  有些人的怨叹是一种习惯,不要认真帮他们解决,这份儿不快乐,往往就是那些人日常生活
作为一所大学的领导者,大学校长需要一定的学科规训。大学校长的学科规训是在长期的训练和熏陶中所形成的一种不可言状的个人知识、思维方式和理论素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校
回顾五年前发生的这一幕,我们仍旧会被故事里的主角震撼:这不是好莱坞的电影情节,而是一名17岁中国男孩在化学奥赛上的真实故事。
亲爱的格雷戈里:圣诞快乐!现在你已经骄傲地成为一部iPhone的拥有者了。太棒了!你是一个优秀的、有责任心的13岁男孩,理应得到这份礼物。不过在接受这份礼物的同时,你还得遵守一
13岁那年,我同我的"金牌搭档"汤姆·汉克森有过一次冒险经历。说汤姆是我的"金牌搭档",是因为每次我做"坏事",总少不了他的配合。他叫我"歪点子玛丽安",并说在我身上看不到任何女
共同资助聘任是指高校校内的跨学科研究机构与传统院系共同资助教师岗位的聘任模式。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采取这一模式促进跨学科研究,本文以该校的儿童、青年和家庭研究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