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昶:中国士大夫的悲剧

来源 :公务员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RUOFEI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昶何许人也,当代人除史学界外,可能知者不多。他是庚子事变时,由于力谏朝廷不可利用义和团与外国开衅而被处死的五大臣之一。后世治史者称:“袁昶名臣也,以忠谏至祸,同罹惨刑。丹心未泯,碧血长埋。”重要的是,袁昶其人是近代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人物,从他的事迹可以见到,直到清末,仍然有一批这样对国家忠贞不二,有胆有识有血性的士大夫。
  1898年,袁调任京官,在朝堂议事中一直秉承直言敢谏的作风。起初很受重用,两年内一路擢升,在被杀前,官至太常寺卿(正三品)。先是1897年发生曹州教案,德国借机出兵强占胶州湾,光绪征求大臣意见。袁昶上了两万言的条陈,分析当时的形势,做了详细论证,认为德国占胶州湾“祸急事小”,而“俄国自西北至东北,与我壤地相错”,“其祸纡而大”。也就是说,德国一案看似紧急,但是小事,从长远看,俄国才是大患。接着借此机会系统地陈述时弊,说诸臣“相率为乡愿,而举国之人才靡矣!”他举金田之例说,连洪杨这样的小民都能闹出这么大的乱子,何况诸国互肆蚕食之心!他大声疾呼帝国外患之忧,提出改革措施之纲要。光绪亲自写在册子中,下发大臣们议行。到那时为止,他还是受到重视的。
  1899年开始从山东发生义和拳暴乱,起初是反抗当地德国教会的专横作为,主要针对中国教民,烧杀抢掠,同时也闯入了教堂杀戮外国传教士,这就是曹州教案。后来义和拳改“反清复明”的口号为“扶清灭洋”,在朝廷支持下,改称“义和团”,势力越来越大,由山东而直隶,蔓延至内蒙、东北,最后获准进入北京。在北京大肆烧教堂、摧毁一切与洋人、洋货有关之店铺,包括西药铺,滥杀无辜,连支持义和团的贵戚家也有被闯入遭抢劫的。清军有的也加入,一起肆虐。军匪混杂,京师大乱。期间发生了一名日本外交人员被杀,并剖腹挖心之事,引起各国震动,调军队进京保护使馆,清廷拒绝各使馆要求保护之请求。又发生德国公使柯林德到总理衙门议事,途中被清军伏击杀死(清军的说法是因为此人先杀过义和团,此是报复)。这样,事态扩大,联军占领了大沽口炮台,形势紧急,战事一触即发。慈禧经过来回摇摆,最终支持主战派。
  从5月到7月袁昶被杀之前的两个月内,形势越来越危急,他单独或会同许景澄连上三道奏折,《请急剿拳匪书》《请亟图补救之法以弭巨患疏》和《请速谋保护使馆维持大局疏》,提出:“奸民不可纵,使臣不宜杀,外衅不可开”。并在慈禧几次召开的御前会议慷慨陈词。同时,徐用仪、联元、力山联名支持袁昶的意见。然而主战派认为,“拳民忠贞,神术可用”。此时慈禧之意已决,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的名义,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宣战。同时悬赏捕杀洋人,规定“杀一洋人赏五十两;洋妇四十两;洋孩三十两”。义和团及朝廷军队围攻各国在北京的使馆。各使馆筑起防御工事,由英国公使窦纳乐负责指挥抵抗。然后是八国联军占领天津,继而攻破京城,西太后与光绪皇帝率随从“西狩”,逃亡……不必赘述。
  在联军占领天津之后,有步军统领衙门弁役到袁昶家,说诸大臣在总署相候议事。那时情势危机,议事频繁,所以并未引起袁怀疑。实际上却把他送到刑部,不加审讯,第二天就在菜市口与许景澄同时被杀,据说是腰斩,十分惨烈。袁、许二人从容就义。诱杀之后才上报慈禧,是典型的“先斩后奏”。第二天,慈禧下诏追述其“罪状”称:“平日办理洋务,各存私心,每遇召见,任意妄奏,莠言乱政……实属大不敬”等语,这是以“妄奏”“不敬”罪判死刑。徐用仪当时被慈禧派往使馆谈判退兵之事,主战派称之为勾结洋人。袁昶遇害后,家人已星散,无人收尸。徐用仪为其收尸,也遭忌恨。徐给友人朱彭寿写信,最后一句提到此事“惊心动魄,千古奇冤”。朱怕惹祸,把信的最后一行撕下烧掉。可见当时的恐怖气氛,这是杀人以堵天下之口。
  且不论国力如何,一国单独向十一国同时宣战,其“气魄”可谓独步中外古今。但是十一国中只来了八国,军队合起来一共只有3万多人,当时在北京周围的清军连同义和团有15万人之多,却不能阻挡侵略军长驱直入,太后与皇帝弃宗庙与百姓于不顾,仓皇出逃!
  一场灾祸过去后,根据联军提出的议和提纲中的要求,光绪发布上谕,宣布为袁昶等人平反,“开复原官”。离被害约半年,这应该算是冤案平反最快的,却是在洋人压力之下。平反的诏书曰:(五人)“于垂询时,词意均涉两可,而首祸诸臣遂乘机诬陷,交章参劾,应即加恩……均著开复原官”。到宣统元年(1909年)又追谥:袁:忠节,许:文肃,徐:忠愍,立山:忠贞,联元:文直。并下诏在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敕建三忠祠,奉祀袁昶、许景澄、徐用仪三人。此时离清朝被推翻只有两年了。
  皇室逃往西安途中,就已命令各地官兵剿灭义和团。发布上谕,称“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这可算是“始乱终弃”。义和团多数就是无知农民和流民,在朝廷“抚”“剿”之间,也是牺牲品。慈禧未必真相信义和团的“法术”。但是牵扯到内部“帝党”“后党”之争,当年戊戌变法受到洋人支持,慈禧认为洋人企图以光绪取代自己,怀恨在心。那些主战派也特别强调这一点,他们自己也各怀鬼胎。总之,从皇家到贵戚想的首先是争自己的权位,国家安危是从属的,至于生灵涂炭,对他们说来更不在考虑之列。当然还有无知、昏聩,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导致判断错误,进退失据。而袁昶、许景澄等人处处想的是“宗社”“兆民”“生灵”。这就是区别所在。
  最后还只能召李鸿章进京与洋人议和。李鸿章进京与洋人谈判,发挥其外交手段,说那个宣战诏书不算数,是在“拳匪”逼迫下的“乱命”,所以根据国际法,中国并没有与外国开战,各国是进来协助中国剿匪。这样,根本没有交战,就不是战败国,避免了割地,只需赔款补偿损失。最后达成的《辛丑条约》的正式名称,只是一个中国与十一国之间的善后议定书(Settlement Protocol),而并非交战国之间的正式和约(Peace Treaties)。这在形式上算是中国争得一点成功。列强各自有打算,多数并不想占领中国领土,而是旨在商业利益。正如袁昶所预言的,有领土野心的是俄罗斯,俄国除了随联军进攻北京外,更乘人之危,另外从南北两路派20余万人进占中国东北,到10月占据了东北全境。
  但是赔款数目巨大,成为中国多年的沉重负担。还有在惩办祸首方面,“上谕”与洋人要求距离最大,这是李鸿章最后一次为朝廷效劳,在这场交涉中心力交瘁,到了生命最后时刻。各国还是看他的面子,不再坚持原来要求。刚达成协议,李鸿章就去世了。联军退兵后,“御驾”又回到紫禁城内,暂时苟安了几年,虽说有所觉悟,决心启动革新,但为时已晚。慈禧和光绪都未亲见皇朝被推翻。即便从保住自己的权位出发,杀谏臣、倚暴民,不自量力,开启外衅,除了自取败亡,还能有什么别的结果?而真正受害最深的还是千百万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无辜百姓,先大规模惨死于本国土匪与官兵之手,后又成为外人报复的对象,横遭暴行蹂躏。至于财产损失、妻离子散,更无法计算。
  今天回望历史,袁昶的思想在当时还不能算最前沿的。有一些同代的知识分子已经超越他的观念。康梁变法时袁曾是反对派,因此曾获得慈禧好感。他没有超出把爱国和忠君合为一体。“宗社”一词经常出现在他的奏折中,直到临刑时,口占绝命诗有“正统已添新岁月,大清重整旧山河”句,而且自比吕望和张良。不知道如果他再活十年,遇到推翻清皇朝的革命时将持何态度。
  自屈原以降,“忠而見疑”一直是中国士大夫的悲剧。自从开始与外国列强打交道,出现了在中外之间的“忠”与“奸”的衡量。于是对政敌多了一个罪名,就是“汉奸”或“二毛子”。明明是保一己之私利,或争权夺利,只要祭起仇外旗帜,把对立面说成“汉奸”,就很容易动员愚民、暴民。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袁、许等人被主战派诬为“汉奸”。他们是汉人,而载漪、刚毅等是满人。在明清易代之际,降清的被认为是“汉奸”,而袁昶如此保大清,却被扣上“汉奸”的帽子,那么那些满清贵戚已经认同汉族了?袁被骂“汉奸”还因一事,就是德国公使被杀后,他着人予以棺敛。有人要开棺戮尸,把人头割下来,挂在东安门示众,袁反对,引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此人上告到端王那里,说汉奸袁昶居然棺敛洋人,竟表同情于上国仇敌,是“大奇事”。不能小看这种污名化对群众的影响。直到徐用仪平反几年后,他的灵柩回乡,重新举行大殓仪式时,围观的路人还有人说,那么看来他不是“二毛子”了。
  (摘自《经济观察报》)
其他文献
天灾是一件坏事,但是它里头含有好的因素,你要是没有碰到那个坏事,你就学不到对付那个坏事的本领,所以艰难困苦能使我们的事业成功。  找知识要到各方面去找,只到一个地方去找,就单调了。  随时都有两种方法可以比较。  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  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  一点不怕,无忧无虑,真正单纯的乐神,从来没有。每一个人都是忧患与生俱来,学生们怕考试,儿
期刊
一个到健身房锻炼的年轻姑娘,上跑步机仅两分钟后猝死;据说身体不错的中年男子为赢取优惠券,参加商家跳绳活动时突然倒下;精神病人上错公交后失踪,后被发现死在一座废弃工地。这些悲剧触动人心,随之而来的巨额“索赔”或追责,在信息时代传媒的放大效应下,更是成了具有社会学意义的争议事件。  弄明白死因,找到“责任者”,讨个说法,依法索赔,是法律所赋予的权利。但过度的“维权”很可能演变为纠缠胡闹,非理性的诉讼很
期刊
当前,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认识误区,妨碍了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发展。  要走出仅仅是“一阵风”的认识误区。虽然不同时期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绝非“走过场”“一阵风”。党内政治生活松一寸,党员、干部队伍就会散一尺。倘若党内政治生活时松时紧,一些党性修养不强的党员、干部就会懈怠下来。  要走出只抓“关键少数”的认识误区,着力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
期刊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有几次影响深远的理论创新,是对经典理论的体系化建构。包括恩格斯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体系化、斯大林对列宁主义的体系化、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体系化、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化。这几次理论体系化建构各具特色又有方法上的共同点,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若干带有规律性的经验:一是提炼一个鲜明的理论主题;二是具有双向延伸的逻辑结构;三是体现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三化”特点
期刊
2017年9月,慈善法实施一周年之际,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正式上线。截至2017年10月,平台已实时公布了全国2400多家慈善组织信息,通过在线平台公开慈善组织信息可查询到,一年半时间里,我国有超过10亿人次通过网络献爱心,助力公益事业。  调查显示,62.22%的网友有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公益事业的习惯,20%的网友有过一次网络捐赠的经历,互联网+公益,正在悄然改变中国的慈善模式。  参与式、社交化
期刊
【材料】  2017年11月的第一周,刚刚完成秋播的种粮大户王秋说“今年年景不好,比年景更不好的是肥料涨价。小麦主要用磷酸二铵,蔬菜用复合肥,这些肥料都涨价了。”据了解,当地肥料价格从9月就开始上涨,一吨磷酸二铵涨了400多元,一吨复合肥涨两三百,尿素的价格从9月11日开始也已经连续七周上涨了。几乎一周一个价,而这已是今年第三波涨价了。  业内人士分析,本轮化肥涨价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经济原因,也
期刊
写诗的境界  古典诗词大概分三类。其一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是骆宾王七岁时候写的一首诗,没有杂念,甚至没有任何寄托,只是把世间的美好事物,通过语言描述出来,尽是一派天真。这样纯粹的诗,读来实在可爱。  其二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李白写它的时候,正是酒兴正浓的时候。这一类诗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情绪,或激越,或哀婉,饱满而赤诚,
期刊
【资料】  今年初,P市委宣传部在全市新闻单位开展了“三贴近”(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主题实践活动。现在活动即将结束,要对各新闻单位的活动效果进行公开评议。对公开评议,领导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评议方式分为综合评议(正面)、专项评议(反面)、网络评议(全面);二是要突出评议结果运用,对排名靠后的要有約束措施;三是对各新闻单位要提出要求。为此,领导要求你以P市委宣传部名义向各新闻单位下发《关于
期刊
本文系钱理群先生2010年3月于宝钢讲演鲁迅的节选。  回顾我们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其实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就我个人而言,我最早对幸福的理解,就是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有一个基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记得读大学时,我就定了三大幸福指标——一间房,一本书,一杯茶。在我的想象中,如果能坐在完全属于自己的书房里,自由自在地一边喝茶,一边读书,就是最大的幸福了。这是一个典型的读书人的幸福观,也
期刊
刘婷婷,来自中国安徽的一名普通“80后”,有着另一个特别的身份:韩国的第一位中国籍公务员。  2015年,偶然得知济州特别自治道道厅(以下简称济州道厅,道厅相当于中国的省政府)正在招聘精通中韩双语的公务人员,刘婷婷投了简历,随后幸运地被录取,至今已工作了两年半时间。  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她经历了什么?以下是刘婷婷的口述。  “你还是中国国籍吗”  2015年春天,我从一位教授那里得知济州道厅招聘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