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磷酸化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α和caspasel2的影响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astinsb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丹参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磷酸化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d(p-elF-2a)和caspase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丹参预处理组各25只,后3组大鼠再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限(0、3、12、24和72h)分为5个亚组,每组5只。采用动脉夹钳夹肝蒂45min后,使血液复流的方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假手术组仅解剖肝门不钳夹肝蒂;丹参预处理组大鼠在肝血流阻断前30min经尾静脉注入丹参注射液6ml/kg;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则在肝血流阻断前30min经尾静脉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p-eIF-20α和caspasel2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同期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方差齐采用LSD法,方差不齐采用Games-Howell法。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中p-eIF-20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296±0.038,假手术组在缺血再灌注0、3、12、24和72h分别为0.304±0.048、0.298±0.038、0.272±0.042、0.266±0.076和0.296±0.0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肝组织中p-eIF-2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缺血再灌注0h为0.310±0.034,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同时相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P〉0.05);在缺血再灌注3、12、24h,p-eIF-2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86±0.021、0.710±0.034和0.474-4-0.017,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同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0,211.52,25.15,P〈0.05);至缺血再灌注72h,p-eIF-2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336±0.043,基本回落至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同时相点水平(F=1.57,P〉0.05)。丹参预处理组大鼠肝组织中p-eIF-2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缺血再灌注0、12、24和72h分别为0.278±0.044、0.800±0.079、1.056±0.125、0.736±0.087和0.442±0.047,丹参预处理组在缺血再灌注3、12、24、72h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同时相点水平(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中easpase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983±0.003,假手术组在缺血再灌注0、3、12、24和72h分别为0.974±0.004、0.9834-0.005、0.985±0.003、0.981±0.004和0.978±0.00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肝组织中caspase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缺血再灌注0h开始上升为1.018±0.076,但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同时相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3,P〉0.05);在缺血再灌注3h明显升高为2.056±0.067,12h达到峰值为2.804±0.050,24h仍处于相对高水平为1.882±0.037,72h有所下降为1.282±0.066,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同时相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90.69,6490.84,2898.71,103.61,P〈0.05)。丹参预处理组肝组织中caspase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缺血再灌注0、3、12、24、72h分别为0.998±0.056、1.442±0.066、1.990±0.068、1.364±0.056和0.962±0.054,缺血再灌注3、12、24、72h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同时相点(P〈0.05)。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肝组织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肝细胞连续成索,胞核大而圆;肝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肝组织可见肝小叶变形,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浓缩,部分出现片状坏死;丹参预处理组大鼠肝细胞肿胀,出现轻微的点状坏死。结论丹参可能通过上调p-eIF-2α的水平稳定内质网内环境,减轻经内质网细胞凋亡途径中caspasel2的表达,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期发挥肝脏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胰腺间变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0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0例胰腺间变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行CT检查,根据肿瘤部位制订手术方案.术后进行后续放、化疗.采用电话和门诊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3月.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病理学特征、治疗过程及随访资料.对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连续性变量以(x)±s表示,分类变量
食管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治疗因可根治性切除肿瘤和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而成为食管癌治疗的首选方式.食管胸腔镜手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因其具有微创、出血少、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独特优势,并且在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生存率等方面与开胸手术基本相同.因此,在有条件的医院,胸腔镜手术目前已成为治疗食管良性疾病和早期食管癌的首选术式.但由于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比较在操作上有许多不同点
目的 评价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夹(CAC)在胃肠吻合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用CAC或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行胃肠吻合的4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使用吻合器的不同分为CAC组(227例)和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组(186例).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吻合时间、术中吻合口出血情况、术后与吻合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切口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
目的 探讨食管腺癌与鳞癌、正常食管组织淋巴管密度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20例食管腺癌组织标本、同期手术切除的24例鳞癌组织标本及20例食管腺癌癌旁组织作为正常食管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D2-40单染法检测食管腺癌组织中的淋巴管,D2-40/Ki-67双染法明确是否存在增殖的淋巴管,分析食管腺癌与食管鳞癌、正常食管组织淋巴管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佳选择,但因供肝来源严重短缺,大多数患者在等待供肝过程中死亡,而人工肝支持系统辅助治疗可在短期内改善肝功能,在患者肝移植前起到桥梁作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辅助治疗可替代肝脏的部分生物合成、解毒和代谢等功能,稳定各项生理生化功能,减轻肝脏负担,为肝移植做好准备.随着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广泛应用,新型人工肝支持系统不断问世,并逐步克服旧系统的不足以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但是不可避免地存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腹上区反复疼痛半年于2011年3月1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功能检查无异常,腹部平坦,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凝血功能,血、尿淀粉酶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查无异常.B超检查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胰头强回声光团,胰管扩张.CT检查示胰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和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非肥胖型(BMI< 30 kg/m2)2型糖尿病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BMI< 30 kg/m2的4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Sleeve+ DJB组),27例行腹腔镜Roux-e
胆道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经窦道胆道镜取石改变了胆道术后残余结石需要行多次手术的弊端,已经成为治疗术后残余结石的理想途径和首选方法[1-3].但是,如不慎致窦道内胆道引流管滑脱,可导致窦道闭塞[4].此时如不能及时再通窦道,则需要进一步行ERCP或手术治疗,很大程度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费用.2001年7月至2012年5月我院对23例胆道引流管滑脱致窦道闭塞的患者进行了X线监控下导丝引导的气囊扩张窦
残胃癌一般是指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或胃癌根治术后10年以上残胃发生的原位癌.因腹腔镜残胃癌根治术切除率低故操作仍困难.虽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技术趋于成熟,但关于腹腔镜残胃癌的报道仍较少.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在完成700余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基础上成功施行腹腔镜残胃癌切除术18例,其结果显示:腹腔镜残胃癌切除术技术上安全可行并有满意的近期效果,已掌握
外科决策与外科决定是2种不同层次的策略.前者是领导和管理人员决定外科整体发展方向和水平定位,不在本文讨论之中.后者是外科医师在治疗时所作的决定.这些决定有对有错,外科医师只能希望决定对时多,错时少.但是否每一个错误的决定,都是外科医师医疗疏忽所致呢?21世纪外科的手术效果往往达不到患者或其亲友期望的结果,其主要原因包括:(1)在资讯爆炸年代,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外科医师往往难以掌握每一项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