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表达miR-25通过NFATc1信号通路调控钛颗粒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研究发现miR-25的下调与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c1,NFATc1)过度激活相关,而NFATc1是破骨细胞分化成熟中的核心转录因子,提示miR-25的表达水平能调控破骨细胞分化.目的:探讨过表达miR-25对Ti颗粒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索其中的信号通路.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系,CCK-8测定Ti颗粒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转染miR-25模拟物(mimics)至RAW264.7细胞,并与Ti颗粒培养诱导破骨细胞的分化;免疫荧光检测NFATc1的激活状态,TRAP染色及计数验证各组破骨细胞分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a2+/NFATc1通路分子NFATc1、CaMKⅡ、CaMKⅣmRNA表达.结果 与结论:①低浓度的Ti颗粒(0.1 g/L)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②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25过表达组破骨细胞(TRAP阳性细胞)生成明显减少(P<0.05);③细胞内转染miR-25模拟物后,免疫荧光检测见NFATc1的激活减少,荧光强度降低;④miR-25过表达后信号通路分子NFATc1、CaMKⅡ、CaMKⅣ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⑤结果表明,miR-25过表达能抑制Ti颗粒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这一过程可能是通过Ca2+/NFATc1通路实现的.
其他文献
背景:临床上常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对骨缺损部位进行重建,即在骨缺损处植入支架材料,再采用生物屏障膜建立稳定的成骨环境,保证成骨细胞的增殖及血管的形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的:观察煅烧骨结合脱细胞真皮基质用于拔牙窝填充的成骨效果.方法:采用高温煅烧法将牛松质骨制成煅烧骨,采用去表皮、脱细胞等方法将猪断层皮片制成脱细胞真皮基质,MTT法检测两种材料的细胞毒性.取9只比格犬,拔除下颚两侧第2,4前磨牙,拔牙窝内植入煅烧骨后用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分离颊舌侧牙龈并拉拢缝合,关闭拔牙创.术后1,3,6个月,采用锥形束C
背景:核因子K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介导的Calciu m/N FATc1通路激活在破骨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射干苷可通过激活雌激素受体达到雌激素样作用,但目前尚缺乏其对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影响的相关报道.目的:探讨射干苷对破骨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分化成熟后种入96孔板中(每孔为6×103个),分别加入5,10,20,30,40 μmol/L的射干苷,观察对破骨细胞分化抑制作用,筛选出作用最强的射干苷浓度.分别以不同浓度的射干苷干预核因子K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诱导的破骨细胞体外分化
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以有效填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丢失的神经元,但具体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每组10只,选取10只同月龄同性别野生型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经鼻腔给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6/次)或生理盐水,每周重复给药1次,持续给药2个月.使用水迷宫检测小鼠的认知功能,Western blot检测小
背景:活血通络胶囊在临床上可预防无症状股骨头坏死的进展,但其相关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活血通络胶囊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ERα-Wnt/β-catenin通路的作用.方法:将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含不同质量浓度活血通络胶囊(0,1,5,10 mg/L)的成骨诱导基培养14 d,采用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确定活血通络胶囊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最佳质量浓度.然后将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一步分成4组:对照组、活血通络胶囊组、活血通络胶囊+ICI 182780组、活血通
背景:人工骨植入是治疗骨质严重疏松及骨损伤的重要方法,然而植入时需要考虑其与宿主骨的机械相容性,尤其要使人工骨的杨氏模量与宿主骨相匹配.目的:分析单胞结构类型、支柱尺寸和孔径尺寸对单胞结构的杨氏模量及孔隙率的影响.方法:设计了3种可以描述骨骼微观结构的单胞结构(支杆单胞、带孔板单胞、圆柱孔单胞),设计正交实验,基于有限元模拟对单胞结构进行静力学分析.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研究3种单胞结构类型、支柱尺寸和孔径尺寸对单胞结构杨氏模量及孔隙率的影响.基于正交实验数据建立响应面近似模型,以股骨近端的松质骨杨氏模量为优
背景:根尖周炎是常见的口腔炎症性疾病,针对该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已经广泛开展,但模型建立方法尚不统一.目的:建立具核梭杆菌诱导的小鼠实验性根尖周炎模型.方法:25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和1,3,5,7d实验组,每组5只,对照组小鼠不进行处理,实验组小鼠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开髓后在根管内导入具核梭杆菌菌液,暂封膏封闭牙冠部,分别在术后1,3,5,7d时收取下颌骨样本,对照组在0d时收集下颌骨样本.Micro-CT检测根尖牙槽骨吸收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根尖区组织变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根尖区破骨
背景:研究发现,淫羊藿苷可促进小鼠前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和细胞自噬在成骨细胞分化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两者是否参与调节淫羊藿苷对小鼠前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小鼠前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以及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和细胞自噬在其中的作用.方法:①筛选出淫羊藿苷的最佳干预浓度:将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及不同浓度(0.01,0.1,1,10,100μmol/L)的淫羊藿苷组,MTS检测淫羊藿苷干预后各组小鼠前成骨细胞增殖活性;茜素红染色评估成骨分化
背景:相关研究表明双相磷酸钙可有效重建骨质疏松症伴颅骨极量缺损动物模型的骨质缺损,另有研究展望了脂肪干细胞在骨质疏松性骨折及其继发骨缺损防治中的潜在应用前景,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正常脂肪干细胞,骨质疏松症小鼠脂肪干细胞(osteoporosis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OP-ASCs)的体外增殖能力及成骨分化潜能显著降低.目的:探讨OP-ASCs结合双相磷酸钙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颅骨极量缺损的重建效果.方法:18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空白组、双相磷酸钙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形态会对其临床疗效产生影响.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骨水泥分布形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32例,其中男52例,女80例,年龄(76.3±8.2)岁,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后根据X射线片上的骨水泥分布形态分为弥散不良组(n=54)和弥散分布组(n=78).对比两组术后目测类比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中线高
背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中老年女性中属于高发疾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发现并探索出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是非常必要的.中医可通过“肾主骨”理论选用补肾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左归丸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Runx-2/Osterix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卵巢摘除的方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模型,然后将造模成功的84只小鼠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雌二醇组、左归丸高、中、低(0.936,0.468,0.234 g/L)剂量组、阻断剂组,每组12只.左归丸高、中、低剂量组给予相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