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段衔接问题研究现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680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础教育阶段学段衔接问题的客观存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细化发展,整个社会对教育的日益重视,社会办学机构的“热炒”和国家教育部门的关注使学段衔接问题受到关注。有学者从宏观层面通盘考虑,对当前学段衔接问题存在的困境及解决途径提出意见,但更多的则是中小学一线教师们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针对某一学科或学科中某一方面的具体知识和对学生能力要求的衔接问题加以探索。总体来看,各学段研究不均衡,角度较单一,内容上同质性较高,对这一问题本身的理论化、系统化和专门化研究较为空白,对学段衔接问题的系统化、精细化研究可能成为研究趋势。
  【关键词】基础教育;学段衔接;学段统筹
  【中图分类号】G63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050-02
  在涵盖幼儿、小学、普通中学(初中、高中)四个阶段的基础教育工程中,教育分段实施产生的壁垒与人发展的连续性之间的矛盾导致学生升学过程中出现不适应、过渡不顺利的问题称之为“学段衔接问题”[1]。这一问题在学生身上体现为:学科学习困难、新环境适应困难、孤独感等。在教学上体现为:教学内容、教法和考试评价的断层、差异或重复,教学目标的切分不明影响教学进度等。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三次学段衔接中,初高中衔接问题最为突出,其次为小初衔接,最后为幼小衔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要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这为衔接问题的解决提出明确要求。事实上,学段衔接问题已经被大多数教师、学生和家长关注,但对其具体认识和了解仍停留在较为粗浅的阶段,且因缺乏实效性和制度化举措,导致目前问题解决的效果有限。现行制度下,正确引导、明确责任、突破壁垒、加强研究成为主要的解决途径。
  一、学段衔接问题的现状和困境
  第一,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有较统一的认识。上下学段教材、教学、管理、评价等环节本身缺乏衔接,是造成学段衔接问题的首要原因。各学段之间“各管一段”,课程老师们“各自为政”导致互相之间缺乏了解,对课程目标的切分不明进而导致在衔接问题上解决的权责划分不明。如某些学科被列为非中考科目,到高中再开设时多数学生对初中知识几乎遗忘殆尽,导致教学不得不从零开始[2]。各学段学生能力存在断层,是造成学段衔接问题的客观原因。我国不同的学习阶段呈现相对封闭的特点,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不尽相同,体现到学生身上便出现学科知识的断裂、交叉重复、或过繁过简、过易过难的问题[3]进而导致不同阶段所学知识和学生能力存在断层,进而诱发学段衔接问题。
  第二,观念上仍有分歧。学段衔接问题虽已被大多数教师、学生和家长关注,但对其具体问题的认识和研究仍停留在较为粗浅的阶段,甚至对学段衔接问题的存在、影响有观念上的分歧。如有的老师认为,衔接问题的存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如果过分关注和像社会补习机构那样利用家长、学生的心理对问题进行夸大,反而会增大学生的焦虑和负担。但有的老师认为,正是对学段衔接问题仍缺乏全面系統的认识,才导致问题的解决始终不尽人意[3]。此外,课程目标的切分不明、断层、重复等问题的存在,使不同学段教师们对处理问题的责任方有较大异议[4]。具体表现为有的教师认为应由升入年段负责,而升入年段的老师则会抱怨学生应在低年段掌握的内容到了高年级仍未掌握。
  第三,问题的解决缺乏实效性和制度化举措,效果有限。实际上,不同群体基于各自目的、自身条件和对问题的理解已经尝试性地进行了解决。一是基于教学需要的教师解决,一线教师们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自发地进行思考和研究但不免具有自发性、片面性和随意性。二是基于学校发展需要的学校解决,如学校出面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集中解决,还有如“九年一贯制”或“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等从整体上通盘解决衔接问题[5]。三是基于学生个体成长需要的家庭解决,如参加社会上各种学前班等,在这里也分衔接之前的预防准备和问题出现后的弥补性举措。四是基于民生问题认识的行政推动,但目前仍缺少制度化举措且推行力度有限。五是基于盈利目的的社会解决,如各种课外补习机构等但缺点在于有偿性和增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且办学水平良莠不齐。
  二、问题解决的参考
  第一,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绝对领导优势。在对我国现阶段学段衔接问题予以梳理后发现,政府在这方面的领导是缺失的。我国现行体制下的管理方式主要为行政指令型,因此在学段衔接问题上由政府领衔打破各个关键节点的障碍,如组织教材编写、解读和实施的贯通;组织各学段老师集中培训,合理明确切分教学目标;组织考试评价的贯通甚至实施学区制管理等都需要教育行政领导部门出面实施。虽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对衔接问题的解决提出明确要求,但这一抽象化的提出如果没有后续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的贯彻实施,问题的解决势必大打折扣。
  第二,做到“三个正确引导”。现行制度下,一是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的主体地位和绝对优势,积极引导和推动中小学老师之间保持沟通,合理切分教学目标。二是引导教师们自觉行动和发挥关键角色,参透新课程标准,对大纲之异做到心中有数[6],主动在教法和教学内容上实现双衔接,并积极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三是正确引导学生自身做好学段递升的衔接准备。如举办“大手拉小手”活动,让低学段的学生提前走入高学段,感受课程、学法和管理的变化,加强自我管理和规划,做好升学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等的准备。
  第三,打破壁垒,实现“三个贯通”。一是课程教材编写、解读和实施的贯通。打破现行教材编写工作“各管一段、互不了解”的局面,建立互动机制以实现整体设计并建议开发“入境课程”或“引桥课程”[7]。组织各学段教师集中对教材统一解读,集体培训,各学段之间组织观摩、论坛、置换交流等[8]。二是考试评价的贯通。具体方法有如用改革中高考制度倒逼学段衔接的一体化改革[9],或在升学考试评价中适当设置一些学段衔接题[10]。三是办学体制的贯通。如整合创办一贯制学校,实施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等,或相邻学校加强校际往来,组团式解决。   三、研究展望
  第一,对症下药,研究细化。通过以上归纳,我们发现问题的出现与基础教育阶段“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分段割裂特点密不可分。要从根本上解决学段衔接问题,就需对症下药,在课程教材的设计、解读、实施和评价的每一环节都统一规划、层次低进,从根本上克服设计上的脱节、交叉、错位等问题,从而保证源头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此外,还需着力研究、建立各年段老师之间的互动机制,用制度约束为学段顺利衔接保驾护航,使教学目标得以细化和准确切分,使之具体明确、有章可循,从而保证执行环节上的系统连贯。
  第二,从长计议课程目标的合理设定与有机达成。反观课程教材设计中断层、重复等问题,结合我国现阶段考试评价的特点,应从长计议课程目标的合理设定与评价机制。各学段应明确“各自教育功能定位,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且不断改进考试评价手段,用评价机制的科学连贯倒逼学段衔接的有序顺畅。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出面牵头学段衔接问题显然是最有效和最根本的举措,因此要不断加强专门研究,并通过不断地实践来完善策略,促进问题真正有效解决。
  第三,强化研究,在实践和理论的不断促进中使问题本身实现研究的系统化、理论化、专门化和均衡化。学段衔接问题牵涉多方因素,且各阶段之间、区域之间、学生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性,因此要多方深入调研,详细把握实际情况,增强针对性。虽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明确指出“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要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但抽象的要求和紧迫的现实之间还有不易逾越的鸿沟,已有的研究还远不能很好地解决学段衔接问题和满足教育发展、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此要精准发力,着力改善现有研究角度单一、理论性、系统性缺乏,现有举措科学衡量和制度保障缺乏等现状。
  参考文献
  [1]李银乐.关于基础教育学段贯通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4(31):83-84.
  [2]王洁,车雪梅.关于初、高中生物学科学段衔接的探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24(2):20-21.
  [3]王言锋,王睿,薛晓光,等.基础教育学段衔接问题调查报告[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3):53-56.
  [4]宋祥.語文教育学段的衔接: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2(8):52-56.
  [5]曾军良.“十五年一贯制”视野下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管理,2013(9):39-40.
  [6]武君梅.小学初中学段衔接的反思[J].成功:教育,2013(6):190-190.
  [7]李红梅,田志慧.浅析基础教育学段的衔接与应对策略[J].文学教育,2016(24):97-97.
  [8]窦守法.加强学段衔接实现教学相长——新课改形势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7):3-4.
  [9]张泽科.突破衔接难题,构建初高中一体化教育体系[J].教育科学论坛,2015(7):70-71.
  [10]文久江.加强学段衔接促进可持续发展[J].青年教师,2010(5):41-42.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尝试将中医药思想融入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讨论了中医药院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医药;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中医药应用视角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CBS15006)。  【中图分类号】O2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044-0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摘要】语文科目也是中职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是继中学语文的再次巩固学习。中职类院校开设的语文课程为学生学习其他基础课和专业课提高认知能力与打牢理解基础,在语文课程基础上获得相应职业能力培养的机会。  【关键词】中职语文;职业能力;教学与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049-01  中职语文与中学语文有所不同,它相比于中学语文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适应了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习方式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式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团结协作,相互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团结意识,锻炼语言组织交流能力,实现了优势互补。但在教师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合作学习没有落到实处。本文拟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出发,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育调查;问题建议  【课题项目】延边大学省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细胞免疫功能、肠道微生态状态的影响及对骨髓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两组,即常规治疗组和参麦治疗组,前者
【摘要】沈阳市中小学数量众多,中小学生人数逐步递增,提升基础教育中教学能力是教育的根本。本文通过调研总结沈阳市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学时安排和课标要求,从调研方法入手分析沈阳市中小学教育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为提升教学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教学现状  【课题名称】关于驻沈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与中小学共建共享的对策研究,课题编号:SYSK2017-17-09。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
【摘要】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开发与运用。如何从小培育幼儿的信息素质,已成为幼儿园开展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环节,我们抓住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契机,开展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幼儿园课程内容整合”的课题研究,通过二年多的实践与探索,不但促进了幼儿园课改的进程,而且促进了师幼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幼儿园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
【摘要】在新的教学背景下,中学语文教育有了新的教学要求,人文教育的应用也很好的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仔细的了解人文精神,感知语文世界中的真善美。  【关键词】中学语文;人文教育;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051-02  《语文课程标准》让语文教育有了新的要求,语言是重要的知识内容,也是人与人之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如何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热点”和“难点”。而通过质疑问难等方式,加强文本资源、课堂资源、课外资源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引领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学校,走进自然、社会、生活等丰富的資源宝库,会大大增强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思维也会进一步放飞。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学习资源;思维开发  【中图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代学徒制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文章就现代学徒制利益相关者的做出了介绍,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各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共促现代学徒制发展。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利益相关者;视角  【课题项目】校级课题代码:11430500215045,名称:高职工业分析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校本研究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摘要】小学生大量的家庭作业,成为了他们学习的沉重负担。以加大作业量,采取题海战术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可能基于这样的认识:家庭作业量与学习成绩成正比例关系。但事实究竟如何?为此,本研究采取实验的方式来验证,本次实验只以数学学科作为实验科目。  【关键词】数学作业;学习成绩;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