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内容删减之我见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gn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由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编写对旧教材进行了大胆地取舍。新旧教材在内容上的删减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和未来人才的培养。本文从对新旧教材的删减变化中总结归纳了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自己对新教材在使用中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人教版 地理新旧教材之我见 删减内容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以旧教材为依托对新教材进行了大胆地取舍,充分体现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地理教学主题。其成功之处毋庸置疑。但经过多年新教材的使用,从于旧教材的对比中就部分内容喜乐参半。以下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大气组成及垂直分层”为例就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内容删减的变化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高中地理新旧教材中关于“大气组成及垂直分布”内容的变化
  1.新教材取代旧教材,使“大气组成及垂直分布”这部分内容完全消失。
  2.旧教材中关于“大气组成及垂直分层”内容是在第二单元第一节呈现的,在全单元起着承前启后、提纲挈领的作用。
  3.旧教材本节内容所占比例较大,用一节共两页教材的正文、两幅图表和一个活动的内容来展现大气的组成物质和垂直分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上的大气组成和分布,为以后关于地球上大气的理论知识全面学习做好铺垫。
  4.新教材因为删除了“大气组成及垂直分布”這节内容,所以后面章节不提“热力作用”,只提“受热过程”;没有出现“削弱作用”、“温室效应”术语;示意图减少(散射、温室),增加长波、短波图示说明;不提及“全球热量平衡”等内容。
  人教版旧教材在内容的设置上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新教材不但继承了旧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而且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在教学中有机渗透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但新教材在“地球上的大气”章节学习中删减了“大气组成及垂直分布”这节内容,笔者认为有待商榷。
  二、对地理新旧教材中部分内容删减变化的思考
  1.新旧教材内容删减变化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知识、记忆知识、应用知识是一个认而知、知而行的认知过程。在学习大气有关知识时只有先认识大气的组成及垂直分布,才能接受学习大气运动相关知识,所谓的“去粗取精”、随意删减违背了新教材“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教学理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才是最好的教材。
  2.中学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一是传授知识,二是培养能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在培养能力中传授知识,二者不可偏废,必须同步进行。没有“大气组成及垂直分布”基础知识的传授,哪儿有“大气运动”相关知识能力的培养?基于此,笔者调查发现,从事基础教育的基层教师在处理这段新教材时,大多数是从旧教材“大气组成及垂直分布”知识回顾开始进入新教材的。这说明了什么?教学实践证明了这部分知识内容存在的正确性。
  3.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注重知识的主观性、发展性和实用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大气组成及垂直分布”一节涉及的地理知识有:①干洁空气成分中的氮、氧的作用;②二氧化碳的保温效;③臭氧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及制冷设备释放大量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④水汽和杂质虽然不多却是凝云致雨的必要条件;⑤对流层是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各种天气现象的诞生处;⑥平流层中的臭氧层的存在及对空中飞行的影响;⑦高层大气中电离层对现代无线电通讯的重要作用;⑧大气层温度的变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不难看出,这些内容正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能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无原则的删减着实让基础教育工作者疲于奔命。
  4.新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大气组成及垂直分布”一节涉及的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正是新课程目标的体现,删减之后,在后面的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目标,如何把握新教材变化等问题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5.由于新教材删减了部分内容,使新教材的知识体系、整体结构显得比较松散,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解决学生思维短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如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亟待探讨改进。
  6.新教材删减的部分知识点在有些章节中若隐若现,在高考题中或有涉及,这该如何应对?所以在现有教育体制下,教师如何取舍新教材、如何整合新教材显得任重道远,不容喘息。
  7.新教材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帜行进在应试教育的跑道上,使教与学、考与学之间的矛盾突显。现行教育的最终的评价来自于学生的高考成绩,新教材的教与学、考与学的评价进退维谷,这将导致新课程理念能否最终贯彻下去。
  (作者单位:甘肃省庄浪县紫荆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尤为关键的一个阶段,是学生开始接触和学习语文课程的最初阶段。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不同于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小学语文是学习语文这门课程的入门和基础。因此,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想法和经验,阐述一下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推进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改革 工作认识  小学语文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是一切学科学习的前提。曾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数学是所有科学的
【内容摘要】自主是生本教育的关键所在,在高中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而此时的自主学习成了学生成长的关键策略,需要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充分而深度的自主学习氛围和环境,以此促进教学的精彩达成。  【关键词】自主 化学 课堂 高中生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对知识按照课本的设计进行讲授,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和练习,在这样死板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更
【内容摘要】自主探究是新课程提倡的新型教学方式,也是构建高效教学课堂的有效方法。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运用科学有效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探究 数学教学 培养学生  高中数学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探究性,各个部分的定理、公式已经很明显了,但是如何组合、如何应用,这是需要进行深入探究的。所以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是数学教学中永远的“魂”。本文从引导猜想、搭建平台、动手操
【内容摘要】在高中教育体系中,生物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复习过程中要通过正确的模式来完成。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并不适合高中生物复习,还会产生一定的阻碍,对于学生的能力发挥、个人成绩提升,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文章针对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复习中的运用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复习运用  相对而言,思维导图的操作,能够按照多元化的模式来完成,对学生的影响较小。与此同时,我们
【教学目标】  1.补充诗歌的写作背景资料,了解诗人在康桥时的生活及创作诗歌时的思想等背景;  2.通过示范朗读、音乐渲染等方式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3.品味诗歌的意象,读出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濡染学生的诗意人生。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视频歌曲:《车站》  一、导语设计  师:同学们,课前的这位歌手给我们描绘了车站一幅怎样的画面?(离别)同学们有过挥手作别的经历吗
【内容摘要】教师自制教具具有独特的教学优势,本文通过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堂案例的分析,提出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自制教具,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对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自制教具 学习兴趣 生物膜  生物教学中,生物模型这种直观的教具一直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视觉效果的冲击非常容易让学生的思维集中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逐渐转变了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被不断引进到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作为适应新课改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情景体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理解教材知识,还能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 小说教学 情境教学 探究  高中语文是高中教学中
【内容摘要】《课标》指出:生物学科要重视和时代发展、社会变革的有机融合。高中生物教师必须立足学生生活实际,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这样不但可以延伸和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又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本文就生活化教学理念实施的途径和策略进行有益地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生物学科 课堂教学 生活化模式 实施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不断发展,高中生物学
【内容摘要】酸碱盐是整个初三化学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知识点较多教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难记易混现象。面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灵活引导学生理解酸碱盐各物质种类及对应的相关化学式,并熟悉各种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此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本文从以兴趣为导向,促使了解酸碱盐组成;借助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加深对酸碱盐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妙用问题探究,引导理解
2016年安徽中考語文试卷延续了2015年的风格,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以稳为主,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指导思想,既考查基础知识的积累,又突出语文能力的提高,充分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试卷的第一大题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从工具性出发,与人文性相会。以下就第一板块“语文积累与运用”部分逐题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供老师们参考。  一、第1题:重视语文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