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nqu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设计内容、实施方法和应用效果,总结“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和课程开发的经验。
  【关键词】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141-03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背景


  2006年9月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正式出版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简称《白皮书》),提出了“1+X”的课程方案,即1门大学计算机基础(必修)加上几门重点课程(必修或选修)。大学计算机基础是“1+X”课程系列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入门课程,是广西高校各专业学生必修、必考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涉及的学生多,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影响大。如何实现《白皮书》的要求,使绝大多数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提高实际操作和综合应用能力,就成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高职学生入学分数较低,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比本科院校学生差。高职院校计算机师资力量较弱,队伍不够稳定。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也影响了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削弱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选择高职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切入点,研究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对于培养合格的高职学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我院自2003年创办之始就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指导下,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将“教、学、做”一体化落实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多年来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教师执教的条件下都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源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方法论,是针对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重知轻行”而提出来的。其核心思想是以“做”来统领“教”和“学”。“教”必须以“做”为目的,“学”必须以“做”来检验,教和学都不能脱离“做”。反对教者只注重机械灌输,学者只注重死记硬背。许多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验的案例表明,这种教学方式比较适合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寻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以及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研究分析广西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大纲,提炼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的主要知识点以及需要学生掌握的核心技能。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中心,设计45个有实用性和典型性的实训项目。实用性是指案例和任务来源于实际应用,典型性是指案例和任务涵盖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案例尽可能富有文化内涵,贴近学生。在实训项目中安排演示、模仿、灵活应用三个层次的案例或任务,逐步提高要求。让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在实训中跨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一步。每一次考试之后及时总结,修改完善。
  2.以“做”来统领“教”和“学”。采取案例学习、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全部教学在实训室机房进行,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讲解实训要求和必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通过案例演示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学生通过完成实训任务来领会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
  3.重结果更重过程。让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巡回指导,在加强个别化指导基础上,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总结规律。
  4.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编制平时练习用的练习测试题、阶段测试用的模块测试题,以及总复习用的模拟考试卷。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关键点进行测试,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在每一阶段严把实训关,要求学生将实训结果存盘,通过网络上传给任课教师。让学生每次课都像完成真实任务那样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编写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指导书
  为了总结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规范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与学,帮助教师更准确地把握考试大纲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减少不同教学水平教师对教学的影响,2009年由林士敏教授主编、任课教师参编校本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指导书》,与大学计算机基础统编教材配合使用。全书分为“上机实训指导”“阶段练习与测试”“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广西考区)一级模拟考卷与解答”三部分。第一部分“上机实训指导”是该书的主体,共有45个实训项目。其中必考模块一至模块四有24个,选考模块五至模块七有21个。第二部分“阶段练习与测试”用于课堂练习和模块教学结束时的练习、测试,其中有对于关键问题的解答,可供学生自测自学。第三部分用于学期末的总复习和考前强化训练。
  (三)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牢固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首先在教学过程中研究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鼓励学生的参与热情。其次加强分类个别指导,指导基础好的学生完成同步练习中要求高的任务,引导基础差的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耐心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好课本和校本教材,写好上机实验报告,学会听课做笔记。再次,组织互教互学,鼓励表扬学习进步快的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热情。   研究并实施“协同学习”。优、良、中、差搭配分组,进行互教互学,让已经掌握教学要求的学生协助辅导其他同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课外举办各种计算机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
  首先,教师要改变“学生基础差,学不好”观念。大学计算机基础并没有深奥的理论,很多内容在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就已经涉及,因此该课程应该是绝大部分高职学生都可以掌握、学好的。“教不得其法,学不得其道。”学生学不好只能说是教学和管理有问题。要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改变对高职学生实施“本科压缩型”教学的错误做法和“满堂灌”的教法。
  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青年教师比较多,人员不够稳定的情况,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题教学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教改研究意识和能力。发挥教学团队中老教师的作用,以老带新。组织全体教师听课评课,观摩学习、相互交流,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认真学习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National Appli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rtificate考试)的先进教学思想,并将其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在教学中做到三个统一:统一教学思想,统一教学要求,统一进行阶段测试。定期组织教学情况研讨通报会,及时交流经验,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五)加强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室建设
  为了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需要,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室更新设备,完善局域网环境,安装电子教室软件。教师机可传送教师示范操作、分发文件、查看学生的操作情况,学生机可接收教师机的演示画面、上传文件、向教师提问等。此外,加大计算机实验室的开放力度,认真做好组织和指导工作,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自由上机时间。
  (六)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2011年7月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网站已完成,在计算机基础实训室运行。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实践活动资料,以及深入学习的教学资源,学生通过网络上传作业,进行师生交流,创设了比较完善的网络自学环境。
  建立模拟测试卷库,开发测试管理软件,配合过程控制进行阶段测试和综合测试,收集测试结果、对学生的答卷评分,进行成绩统计分析,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并为数据处理引入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手段。

四、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2004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全校各专业受益学生5093人。《计算机应用实训教程》作为培训教材在2010年、2011年、2012年共3期失业下岗工人计算机操作培训(454人)和2011年临桂残联干部计算机应用基础培训(22人)使用。受训人数共计476人,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在“教考分离”前提下考试成绩优良
  2004-2011级全体学生参加全国高校(广西考区)计算机联合考试(一级),首次通过率在80%上下,累计通过率在90%上下,均超过全区平均水平,在广西高校中稳居前列。这表明所设计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经得起实践检验。
  (二)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屡获奖项
  在第四届广西高校计算机应用(网页设计)大赛中,我院参赛的三件作品全部获奖,获一等奖一个三等奖两个。在第四、五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中,我院有多名学生在Office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Photoshop平面设计等科目中获得全国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
  (三)毕业设计中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后续AutoCAD、Protel、SQL、VB、用友等专业应用软件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在较短的毕业设计时间中,不少学生凭借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用专业软件很好地完成了毕业设计。例如09级计算机应(下转第156页)(上接第142页)用专业何万里同学为学院学工处开发“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侯长乐同学用威客网的真实工作项目进行“咖啡之家VI设计”。他们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出客户满意的产品,得到客户的好评。

五、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经验


  从研究高职学生学习的认识规律入手,分析完成教学目标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提炼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以及核心技能,设计有实用性和典型性的实训项目,建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不同教师执教的条件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一个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教学模式。
  以“做”来统领“教”和“学”,采取案例学习、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完成实训任务来领会、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
  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互教互学,实施协同学习,加强个别指导,让学生跨出他们力所能及的一步。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重视教学结果,更重视教学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对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加以控制,确保教学质量达到既定的要求。
  以校本教材编写带动课程开发,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莉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及现实意义[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3)
  [2]刘腊梅.试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对职业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J].职业技术,2003(1)
  [3]陈艳红.NIT理念下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1(5)
其他文献
【摘 要】阐述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驱动、特色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四业联动”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设立创业教育实验班,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员工型企业人才;成立“易班商学院”,通过商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经商创业的精神和品质;校企共建农产品流通生产性实训基地,强化协同育人,服务农村现代流通发展;校行企共创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
期刊
【摘 要】以广西某高职院校为例,充分考虑到会计发展史以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条件下对会计人才的不同需求,也兼顾目前政府、企业、事业等各行各业对会计人才的不同需求,构建相应的会计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客观地对会计人才培养进行评价。  【关键词】会计人才 培养 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052-03  我国会计业
期刊
【摘 要】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广西大学近五年来已毕业和在读的区域经济学学术型硕士的培养质量现状,分析传统的区域经济学学术型硕士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升区域经济学学术型硕士培养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 学术型硕士 培养质量 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071-04  我国经济新常态使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生教
期刊
【摘 要】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为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在内科护理学课程双语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认为该方法更能反映自己真实的专业英语水平,提高自己对于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及评判性思维,更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高专 内科护理学 双语教学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调查
期刊
【摘 要】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为例,分析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活动环境以及“三走”活动对大学班级管理的作用,并提出积极开展“三走”活动、提升大学班级管理作用的“线上”“线下”两种活动形式。  【关键词】“三走”活动 班级管理 身心素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089-02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
期刊
【摘 要】分析实验室废弃物直接排放造成的危害,针对当前实验室废弃物存在的情况,提出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的措施。  【关键词】实验室 废弃物 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095-03  实验室是高职院校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不容忽视。为了加强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管理,减少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期刊
【摘 要】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学生精细化管理体系进行探究,提出以“制度硬约束”+“文化软实力”两手配合的方式,通过建立保障机制、设计落实实施、策动多方合力和营造环境氛围等过程,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学生、学生干部、辅导员班主任三个维度,协同推进、集成创新,增强我院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教育管理过程中的说服力、感染力以及引领作用,从
期刊
【摘 要】分析互联网技术对于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性,结合互联网优势,建立“诚信档案”体系指标,提出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模式,并阐明“互联网+”诚信教育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互联网+” 诚信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110-02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
期刊
【摘 要】对高职高专医学生生源特点、就业特点、培训体制特点进行剖析,并针对高职高专儿科学教学面临的难题,从探索适合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生动性和实用性等方面提出提高高职高专医学生儿科学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高专 医学生 儿科学 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155-02  截至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启
期刊
【摘 要】针对本科阶段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及相应的教学要求,以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探讨如何借助语言实习这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引入研究性教学的理念,形成一个适合广西地区区情的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  【关键词】语言运用实习 大学生 研究性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128-02  研究性教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实用主义探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