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塑料瓶创编多彩体育游戏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jxw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环保意识,还能使学生的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同步发展。对此笔者利用“不可降解”的塑料瓶,开发了几种小游戏,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身体素质锻炼,又能培养学生“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
  一、无敌风火轮
  1.游戏目的:训练学生滚、爬等四肢协调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2.游戏准备:体操垫、塑料瓶。
  3.游戏方法:将体操垫首尾相接,连接成4~5m长;两人一组,采用2V2的形式进行小组比拼。一人躺在体操垫上,双手伸直,持瓶于头顶,双脚并拢,身体伸直;另一人双膝双手撑地,双手与肩同宽,双膝与髋同宽,脚尖点地。持瓶的学生平躺穿过四肢撑地的学生身下;四肢撑地的学生向前爬行的同时,下面躺着的学生跟着一起向前滚动(图1),到达终点后,两者同时向后,以同样的动作退回到起点;用时少的小组胜利。
  4.注意事项:体操垫上不要有石子、沙粒等坚硬物体,确保学生练习的安全性。
  5.游戏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团队协作配合能力,有助于感统失调的学生发展前庭神经的平衡能力。
  二、魔力小瓶
  1.游戏目的:通过一推一扶的游戏过程,锻炼学生的奔跑能力,提高学生心肺耐力和自身敏捷性,使学生学会灵活控制身体肌肉。
  2.游戏准备:24个塑料瓶。
  3.游戏方法:将24个塑料瓶,12个立起来,12个放倒,打乱顺序并间隔相等距离(图2);将学生分为“稍息”和“立正”两组,每组10人,5名男生,5名女生。剩余学生分为两组,作为将要做游戏的两组学生的啦啦队(啦啦队的学生也可在原地做素质训练);游戏开始,在规定时间内,“稍息”组需要将立起来的塑料瓶放倒,“立正”组需要将放倒的塑料瓶立起来;规定时间结束后,统计立起来和放倒的塑料瓶的数量,多的一组为胜利,与啦啦队互换位置,继续游戏。
  4.注意事项:塑料瓶要比学生人数多,避免出现一看一的现象,使运动负荷量下降;每组男女生数量相同,避免体力、耐力分配不均衡;强调在游戏过程中注意避让,避免学生因相互碰撞、踩到瓶子等情况发生而出现危险;提醒学生禁止用脚踢倒塑料瓶。
  三、可乐保卫战
  1.游戏目的:提高学生集体横向移动的速度,培养合作与投准的能力。
  2.游戏准备:体操垫、塑料瓶、跳绳。
  3.游戏方法:将3~5块体操垫摞放在一起,把塑料瓶放在体操垫上,用跳绳将体操垫围起来并和体操垫保持一定距离作为界线;4名学生为1组,其中3名学生在用跳绳设定好的区域外,手拉着手組成守护者,另外1名学生作为突破者,在守护者身后,看准塑料瓶,通过横向移动、闪躲等动作,全力以赴碰倒守护者看守的“可乐”;守护者要用自己的身体和团队移动来阻止突破者的进攻;3分钟内,若突破者碰倒“可乐”,突破者胜利,反之,守护者胜利(图3)。
  4.注意事项:守护者防守时,不可以松开拉着的手;突破者只能从守护者两边碰倒“可乐”;守护者不可以进入跳绳设定的区域内。
  
  四、魔法垃圾箱
  1.游戏目的:以障碍跑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快速奔跑与反应能力,发展灵敏素质。
  2.游戏准备:塑料瓶24个、纸盒4个;在纸上写好四类垃圾名称,每类垃圾写6种。
  3.游戏方法:将贴有垃圾名称的塑料瓶间隔相等的距离放在起点与终点之间,终点横向放置4个“垃圾箱”,分别标上“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起点到终点的距离为20m;将学生分为4组,每组6人,站在起跑线后;哨响后计时,每组的第一名学生率先跑到前方塑料瓶垃圾区域内,找到属于本组的“垃圾”,捡起后跑到终点,站在本组“垃圾箱”后,举手示意,第二名学生方可出发,依次到第六名学生跑到终点后,计时结束;检查每个学生拿到的“垃圾”是否是自己组的垃圾类别,拿对的多且用时少的一组获胜,错的现场进行纠正(图4)。
  4.注意事项:每人每次只可拿一个塑料瓶;拿到的塑料瓶如果不是自己需要的,要重新放回原处,不可以随手扔或用脚踢等。
  5.游戏价值:培养学生垃圾分类和环保的意识,倡导小学生健康文明的低碳生活,自觉参与垃圾分类。
  通过以上形式的体育游戏,让学生们对环保的行为有所认识,并在不经意间把环保意识融入其中。
其他文献
编者按:2018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条件保障体系建设改革成果征集活动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18〕16号),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积极组织成果申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组织各地体育专家,本着“特色鲜明、成果显著、易于推广”的原则,评选出一批优秀经验案例。本刊特邀相关负责人就全国各地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
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练赛”的优化、联动、协同发展,最终形成“学练赛”一体化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学练赛”一体化是在世界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践行“学生本位”“能力本位”课程体系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主要表現在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方面,以“能力为先”作为价值导向,“学练赛”一体化视角下的体育课堂评价必然要为实现这一价值而发挥其功能。  一、厘清“学”“练”“赛”三者关系,明晰学练路径,探索
淄博市张店区新华学校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追求有价值的学习生活”办学理念,不断创新实践阳光体育运动内容和形式,努力让校园体育展现出更深层次的育人价值和意义。近年来,学校积极拓展家校共育渠道,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事务的作用,以校园体育活动为突破口,探索了以传统游戏为主要内容的“亲子趣味运动会”活动,创设了“全员参与活动,增强体质健康,家校和谐共育”的浓厚
平衡能力是身体稳定与动作发展的基本要素,是能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身体正常姿态的能力。经常进行平衡类练习,能改善平衡器官功能,发展力量、弹跳、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并培养学生沉着、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平衡练习是缩小支撑面,提高身体重心控制能力的动作练习,分为动力性练习和静力性练习。中小学生平衡练习要以动力性练习为主、静力性练习为辅。  一、通过平衡类练习发展力量素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各地教育部门为中小学校“停课不停学”做了大量工作。“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小学生居家锻炼指导建议”(以下简称“指导建议”)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个体体能锻炼,第二阶段是结合家务劳动的居家锻炼,第三阶段是体育教师设计或者学生、家长自创自编的各种专题“小课程”锻炼,第四阶段则是“空中运动会”。从效果来看,“空中运动会”将学生居家锻炼的热情推向高潮。  一、“空中运动会”的设计
身體练习有3个要素,即,技术动作、运动条件、运动课题。技术动作是指对具体身体姿态的规定;运动条件是指实施技术动作时所给定的空间环境和人为的规定;运动课题是指技术动作所要达到的目的或关注的对象[1]。然而,课时作为单元教学的基本单位,在课时教学中如何有效预设课时技能目标,又通过哪些有效的练习达成课时技能目标呢?笔者认为应用运动条件可以有效预设课时技能目标与设计练习达成课时技能目标。  一、关于“运动
当谈及体育课程一体化时,很多人会问一连串的问题,诸如什么是一体化?体育课程为什么要一体化?怎么一体化?等等。基于这些问题,在前期的研究中已陆续有部分成果能够给予基本的回应。除此之外,依然还有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诸如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功能何在?换言之,一体化的建构能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发挥哪些重要而特殊的作用?这也是本研究重点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功能定位。  一、理论层面突出“学科地位”与“课程定位”  体
《礼记·学记》《师说》《荀子·劝学》是中国教育经典“老三篇”。自2014年参加工作以来,这三本书就成了笔者梦寐以求想读的书,但因却步于其字词的难解,一直未能如愿。机缘巧合下,有幸品读了因缘生的《学记师说劝学解》。在这本书中,对重点字词加以详注,每个段落都附有易解和评议,字里行间弥漫着经典教育文化的味道。  对《学记师说劝学解》这本书,笔者用心品读,用心感悟,最终豁然开朗,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见解,对
三尺杏坛春意浓,学校体育百花开。历时近半年的《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征集活动圆满落下帷幕。《中国学校体育》自2014年启动《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比活动,每2年组织一次,已成功举办3届。在追寻與探讨“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的路上,我们从相识到困惑,从相知到认可,从相伴到坚信……2019年应全国一线体育教师的要求,更为信守一份承诺,我们又缘续《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进行解读时指出:“传统的学校体育只是蹦蹦跳跳、活动身体,这种观念已不能适应体育强国背景下新时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新时代学校体育必须做到教会、勤练和常赛。”新时代体育教学应以素养目标为引领,明确“教会”内涵,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应的运动知识与运动技能;应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提高“勤练”效率,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