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建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程实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要求教师重新确立教师角色。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变,更是实际效果的变化。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成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老师要注重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而,由于教师把握不准情境创设的要点,不能依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致使情境低效,甚至无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政治课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1、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知识在思考和实际运用中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加强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自主探究和认知,同时让学生在情感、思想、价值观上有所收获,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十分必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必须要实际、灵活,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来适时适题的创设问题情境,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看书找答案上,在问题探讨和释疑过程中,更要及时针对学生的反馈作出适当的引导,使他们学会运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较好地发挥问题情景的积极作用。
2、创设有效的活动情景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密切联系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创设活动情景,以教学目标为活动主题,以教学案例和材料为活动载体,以学生为活动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以角色主体的角度去感受品德教育的力量,促使学生把行为与道德规范相对照,鞭策自己去努力实践道德规范,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二、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注意运用不同的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借助于多媒体、投影、录音等教学辅助手段,设置巧妙的悬念、组织竞赛、动手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情境,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行之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
1、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精致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我在讲《学会自主学习》一节时,"云南一女大学生退学"的事例,由一句"离开父母我不知该怎么活了"的话,以此设计出如"她为什么会退学""父母不在身边应该怎么做"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以幽默的语言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思想品德课在很多人的认识中,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材中的幽默小故事、漫画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让学生从笑声中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3、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体制下,上课教师讲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一字不漏答要点。没有其他生动的教学手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多是模糊的。随着多媒体逐渐进入课堂,过去单纯的说教式教学就走到了尽头。多媒体技术把色彩、动画、音效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讲"公民对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将一个公民的财产权制成动画播放出来,让学生结合书中的文字介绍,自己去理解体会,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知识和能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4、结合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我在上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时,当讲到中国在国际上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内容时,我列举了"中国参与索马里海域的护航行动"、"国际气候大会中国所承诺的减排任务情况"、"中国致力于维护朝鲜半岛的稳定"、"中国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等实例,这些事例新颖,能反映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结合事例分小组展开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能明确,要认真学习提高自身全面素质,将来为我国加快发展和走向世界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三、创建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
要想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我想首先要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存在、自己被重视。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他们,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热情与期待,让学生感到你值得信赖,相信你能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在教学中常常看到部分尖子生独领风骚、中等学生偶露头角,而后进生则是无声无息。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针对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法和练习,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另外多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使学生们在交流、合作中感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这样,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在注视着自己,没有被忽视、冷落的感觉,使每个学生的心灵充满被关爱、重视的阳光,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就热烈了、宽松了、和谐了。
在课堂上还要多赞赏学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学生才会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从而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刻苦学习,乐于学习。在课堂上,我总是脸带微笑,用亲切自然的目光注视学生,让学生产生信任感,使学生明白老师正期待他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之,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们教师要立足于平时的教学,少一些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多一些踏踏实实的探究。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程实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要求教师重新确立教师角色。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变,更是实际效果的变化。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成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老师要注重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而,由于教师把握不准情境创设的要点,不能依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致使情境低效,甚至无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政治课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1、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知识在思考和实际运用中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加强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自主探究和认知,同时让学生在情感、思想、价值观上有所收获,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十分必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必须要实际、灵活,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来适时适题的创设问题情境,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看书找答案上,在问题探讨和释疑过程中,更要及时针对学生的反馈作出适当的引导,使他们学会运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较好地发挥问题情景的积极作用。
2、创设有效的活动情景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密切联系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创设活动情景,以教学目标为活动主题,以教学案例和材料为活动载体,以学生为活动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以角色主体的角度去感受品德教育的力量,促使学生把行为与道德规范相对照,鞭策自己去努力实践道德规范,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二、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注意运用不同的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借助于多媒体、投影、录音等教学辅助手段,设置巧妙的悬念、组织竞赛、动手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情境,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行之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
1、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精致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我在讲《学会自主学习》一节时,"云南一女大学生退学"的事例,由一句"离开父母我不知该怎么活了"的话,以此设计出如"她为什么会退学""父母不在身边应该怎么做"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以幽默的语言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思想品德课在很多人的认识中,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材中的幽默小故事、漫画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让学生从笑声中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3、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体制下,上课教师讲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一字不漏答要点。没有其他生动的教学手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多是模糊的。随着多媒体逐渐进入课堂,过去单纯的说教式教学就走到了尽头。多媒体技术把色彩、动画、音效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讲"公民对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将一个公民的财产权制成动画播放出来,让学生结合书中的文字介绍,自己去理解体会,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知识和能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4、结合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我在上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时,当讲到中国在国际上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内容时,我列举了"中国参与索马里海域的护航行动"、"国际气候大会中国所承诺的减排任务情况"、"中国致力于维护朝鲜半岛的稳定"、"中国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等实例,这些事例新颖,能反映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结合事例分小组展开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能明确,要认真学习提高自身全面素质,将来为我国加快发展和走向世界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三、创建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
要想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我想首先要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存在、自己被重视。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他们,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热情与期待,让学生感到你值得信赖,相信你能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在教学中常常看到部分尖子生独领风骚、中等学生偶露头角,而后进生则是无声无息。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针对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法和练习,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另外多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使学生们在交流、合作中感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这样,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在注视着自己,没有被忽视、冷落的感觉,使每个学生的心灵充满被关爱、重视的阳光,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就热烈了、宽松了、和谐了。
在课堂上还要多赞赏学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学生才会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从而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刻苦学习,乐于学习。在课堂上,我总是脸带微笑,用亲切自然的目光注视学生,让学生产生信任感,使学生明白老师正期待他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之,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们教师要立足于平时的教学,少一些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多一些踏踏实实的探究。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