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连年扩招,近十余年来大学毕业生成倍增长,就业压力随之增大,尤其对于高职毕业生而言,就业形势更是空前严峻。要想在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无论是毕业生本人还是高职教育工作者都应清楚认识自己的竞争劣势,发挥自身优势,从而找到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途径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扩招的形势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考虑及时调整学生的培养思路和方向,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
一、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意义
(一)高职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学生,其能否成为一个具有较高声誉的学校,关键看其生产出的“产品”能否成为新的社会劳动力,能否为社会创造相当的价值,这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品牌效应的创造,进而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一方面,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如果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毕业生不能用、不好用,就会影响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认可,这会直接造成双方供需关系的建立和维持。缺少用人单位的认可,高职院校就失去了生存的动力;另一方面,对于毕业生本人和学生家长而言,如果毕业生无法就业或就业十分满意,导致学生、家长及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产生质疑,因而会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和口碑,最终限制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
(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利益实现等重大问题
高职毕业生是社会就业大军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知识层次相对高,活动能力较强。他们能否顺利就业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就业局面,进而关系到社会稳定。同时,他们的就业问题也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能否实现。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就业,只有确保了毕业生高就业率,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子女接受高职教育的迫切需求。
二、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劣势
提升就业竞争力就要首先弄清自身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高职毕业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生自我定位不够准确,就业倾向狭窄
根据近年来高职学生毕业情况调查,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那些区域经济条件好,收入高的地区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他们不愿到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就业和发展,个别学生甚至把就业目标锁定在某一个城市。同时,有部分学生不愿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就业倾向狭窄。
(二)毕业生专业能力不够扎实,专业认识狭隘
部分高职毕业生专业能力不够扎实主要体现在:1.专业基础不扎实。主观上部分学生对于专业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态度不端正,以致不能很好地掌握专业的基本知识,造成自身不能顺利就业。客观上一些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脱离,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造成毕业生不好就业。2.实践能力不强。实践能力既包括实际动手能力,也包括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受实习实训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实践能力不强。同时,一些毕业生认为毕业后一定要干跟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把专业对口理解成简单的职位对等,对专业的认识狭隘。
(三)毕业生基本能力不尽如人意,求职能力缺乏
目前部分高职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人际交往障碍,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缺乏对岗位的热爱和理解,考虑收入多、考虑发展少,考虑个人利益多、考虑集体利益少,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毕业生基本能力不达标,造成毕业生进入职场困难。
毕业生求职能力缺乏主要体现在:毕业生就业准备不充分,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认识不足,不了解国家的相关就业政策;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对于求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力较差;应聘过程不能很好地运用应聘技巧与策略。
(四)毕业生就业心理不健康,选择岗位欠考虑
一方面,一些高职生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认为上高职是不得已的选择,潜意识中有自卑和压抑感,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较大,在此种心理影响下,学生往往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用人单位,导致不能很好地展示自身所长,从而影响就业与择业;另外,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盲目的心理比较普遍,择业时不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进行分析,不管自己是否适合对应的工作岗位,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发展,随便找一个单位,也随便毁约。
另一方面,高职生把自己定位在大学专科生层次上,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和虚荣,在就业时必然以“大学生”自居,认为岗位必须与自己身份相符,待遇要与自己名声相配,工作环境要优越怡人等,这些概念为高职生就业和择业提高了心理门槛。
三、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一)学校方面
1.关注市场需求,科学定位培养目标
要培养具有就业竞争力的人才,高职院校首先要掌握市场需求信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高职培养目标。在培养模式和目标方面,建立起用人单位人才使用反馈机制,主动开展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的变化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另外,高职院校应深入企业对岗位的需求进行调研,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课程开发应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从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求出发,按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综合人才
(1)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特点,更新传统教学观念,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为此,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在考核方式上,可采用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方式,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的方式,把考核重点放在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
(2)以“双师型”为标准建设教学团队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配备上应“重能力轻学历,重业绩轻资历”。
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高职学校设置标准里规定,必须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要求专业课的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二是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只有具备以上能力才能培养出多能型、应用型人才。而学校应做的就是践行这一规定,如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建立兼职教师队伍等。
(3)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培养毕业生各方面综合能力
要使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高职院校除了传授学生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创新意识、竞争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身心素质、吃苦精神、合作精神,以及事业心、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和教育。为此,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企合作这一契机,把课堂传授的间接知识与直接获取的实践经验、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了全面锻炼和提高。
3.贯彻就业指导,强化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并将其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做好全程化就业指导,要根据高职教育规律,精心选择指导内容,合理安排指导时间,不断创新指导方式。一年级主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进行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二年级主要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创业创新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引导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积极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三年级就业指导要在做好就业政策法规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收集和处理就业信息能力、面试技巧和方法、自我推销能力等的培训,提高学生的求职技能。
(二)学生方面
1.学习能力
高职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最优化的认知结构、形成良好的技能、强化学习方法的运用。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职业素质,未来才更具有竞争力。企业非常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其学习能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因为会学习的人才不仅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胜任工作,将来更能有力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2.交际能力
高职学生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主动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意识培养各方面能力,抓住机会,表现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如参加演讲与辩论,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参加社会实践可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培养认知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从事社团活动可锻炼组织协调能力;主动与人交往可培养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等。
3.实践经验
高职学生应当结合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需要,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参加志愿者服务、打工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积累工作经验,也通过接触社会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以尽早进入工作角色,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4.就业心态
高职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确立理性的职业目标。通过社会实践、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尝试创业等活动,了解职业知识,体验职业特点,增进自己对社会现实及自身条件的理性认识,促进社会需要与个人理想的和谐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的精神状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和创业的思路,在实践中增强心理承受力。
参考文献
[1]丛筠.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探析[J].工会论坛,2011(5):103-105.
[2]冯英豪.略论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70-71.
[3]张旭翔,王钧铭,徐胤莉.关于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2008(1).
[4]许二潮.加强高职高专学生管理提升就业竞争力[J].科技信息,2008(19).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途径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扩招的形势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考虑及时调整学生的培养思路和方向,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
一、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意义
(一)高职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学生,其能否成为一个具有较高声誉的学校,关键看其生产出的“产品”能否成为新的社会劳动力,能否为社会创造相当的价值,这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品牌效应的创造,进而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一方面,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如果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毕业生不能用、不好用,就会影响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认可,这会直接造成双方供需关系的建立和维持。缺少用人单位的认可,高职院校就失去了生存的动力;另一方面,对于毕业生本人和学生家长而言,如果毕业生无法就业或就业十分满意,导致学生、家长及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产生质疑,因而会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和口碑,最终限制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
(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利益实现等重大问题
高职毕业生是社会就业大军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知识层次相对高,活动能力较强。他们能否顺利就业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就业局面,进而关系到社会稳定。同时,他们的就业问题也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能否实现。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就业,只有确保了毕业生高就业率,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子女接受高职教育的迫切需求。
二、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劣势
提升就业竞争力就要首先弄清自身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高职毕业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生自我定位不够准确,就业倾向狭窄
根据近年来高职学生毕业情况调查,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那些区域经济条件好,收入高的地区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他们不愿到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就业和发展,个别学生甚至把就业目标锁定在某一个城市。同时,有部分学生不愿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就业倾向狭窄。
(二)毕业生专业能力不够扎实,专业认识狭隘
部分高职毕业生专业能力不够扎实主要体现在:1.专业基础不扎实。主观上部分学生对于专业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态度不端正,以致不能很好地掌握专业的基本知识,造成自身不能顺利就业。客观上一些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脱离,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造成毕业生不好就业。2.实践能力不强。实践能力既包括实际动手能力,也包括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受实习实训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实践能力不强。同时,一些毕业生认为毕业后一定要干跟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把专业对口理解成简单的职位对等,对专业的认识狭隘。
(三)毕业生基本能力不尽如人意,求职能力缺乏
目前部分高职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人际交往障碍,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缺乏对岗位的热爱和理解,考虑收入多、考虑发展少,考虑个人利益多、考虑集体利益少,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毕业生基本能力不达标,造成毕业生进入职场困难。
毕业生求职能力缺乏主要体现在:毕业生就业准备不充分,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认识不足,不了解国家的相关就业政策;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对于求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力较差;应聘过程不能很好地运用应聘技巧与策略。
(四)毕业生就业心理不健康,选择岗位欠考虑
一方面,一些高职生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认为上高职是不得已的选择,潜意识中有自卑和压抑感,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较大,在此种心理影响下,学生往往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用人单位,导致不能很好地展示自身所长,从而影响就业与择业;另外,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盲目的心理比较普遍,择业时不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进行分析,不管自己是否适合对应的工作岗位,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发展,随便找一个单位,也随便毁约。
另一方面,高职生把自己定位在大学专科生层次上,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和虚荣,在就业时必然以“大学生”自居,认为岗位必须与自己身份相符,待遇要与自己名声相配,工作环境要优越怡人等,这些概念为高职生就业和择业提高了心理门槛。
三、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一)学校方面
1.关注市场需求,科学定位培养目标
要培养具有就业竞争力的人才,高职院校首先要掌握市场需求信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高职培养目标。在培养模式和目标方面,建立起用人单位人才使用反馈机制,主动开展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的变化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另外,高职院校应深入企业对岗位的需求进行调研,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课程开发应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从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求出发,按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综合人才
(1)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特点,更新传统教学观念,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为此,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在考核方式上,可采用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方式,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的方式,把考核重点放在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
(2)以“双师型”为标准建设教学团队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配备上应“重能力轻学历,重业绩轻资历”。
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高职学校设置标准里规定,必须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要求专业课的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二是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只有具备以上能力才能培养出多能型、应用型人才。而学校应做的就是践行这一规定,如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建立兼职教师队伍等。
(3)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培养毕业生各方面综合能力
要使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高职院校除了传授学生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创新意识、竞争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身心素质、吃苦精神、合作精神,以及事业心、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和教育。为此,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企合作这一契机,把课堂传授的间接知识与直接获取的实践经验、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了全面锻炼和提高。
3.贯彻就业指导,强化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并将其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做好全程化就业指导,要根据高职教育规律,精心选择指导内容,合理安排指导时间,不断创新指导方式。一年级主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进行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二年级主要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创业创新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引导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积极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三年级就业指导要在做好就业政策法规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收集和处理就业信息能力、面试技巧和方法、自我推销能力等的培训,提高学生的求职技能。
(二)学生方面
1.学习能力
高职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最优化的认知结构、形成良好的技能、强化学习方法的运用。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职业素质,未来才更具有竞争力。企业非常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其学习能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因为会学习的人才不仅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胜任工作,将来更能有力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2.交际能力
高职学生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主动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意识培养各方面能力,抓住机会,表现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如参加演讲与辩论,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参加社会实践可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培养认知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从事社团活动可锻炼组织协调能力;主动与人交往可培养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等。
3.实践经验
高职学生应当结合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需要,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参加志愿者服务、打工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积累工作经验,也通过接触社会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以尽早进入工作角色,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4.就业心态
高职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确立理性的职业目标。通过社会实践、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尝试创业等活动,了解职业知识,体验职业特点,增进自己对社会现实及自身条件的理性认识,促进社会需要与个人理想的和谐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的精神状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和创业的思路,在实践中增强心理承受力。
参考文献
[1]丛筠.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探析[J].工会论坛,2011(5):103-105.
[2]冯英豪.略论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70-71.
[3]张旭翔,王钧铭,徐胤莉.关于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2008(1).
[4]许二潮.加强高职高专学生管理提升就业竞争力[J].科技信息,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