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杠杆率対消费的影响效应:促进还是抑制

来源 :经济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阐释杠杆率对居民消费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构建计量分析模型,运用省级面板数据系统检验了杠杆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并从城乡、消费类型等角度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分析,进一步结合国际比较提出了当前合理调控居民杠杆率和扩大消费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居民杠杆率越高消费增速越低,但加杠杆的过程会对消费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即,给居民加杠杆会促进消费的增长,但杠杆率升高之后,高杠杆本身则会抑制消费的增长。同时,上一期消费的增长会对下一期消费的增长形成抑制,这说明通过加杠杆刺激消费一定程度上是对未来消费增长的透支。此外,杠杆率对城乡居民和不同类别消费支出增长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杠杆率对消费升级是一把“双刃剑”,而对消费降级尚未有明显的支持证据,从国际比较来看,杠杆率与消费增长总体负相关.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从多方面提出了保持居民杠杆率适度和促进消费增长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立场和方法、系统地回溯和深入研究新中国的经济制度变迁,是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面临的重大理论课题。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政治经济学四十人论坛专家李萍教授领衔,西南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的吴垠教授、杨慧玲教授、李标副教授和李怡乐副教授等团队合力完成的《新中国经济制度变迁》是一部难得的佳作。本书是西南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重大专项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围绕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这个中心线展开。作为逻辑关系的社会主要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具体表现,在不同社会形态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阶段中这一具体表现具有不同特征。从纵向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逻辑关系是沿着逻辑条件、逻辑目标与两者之间辩证关系而延伸;从横向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逻辑关系则是沿着社会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四大环节不断展开。
探寻中国改革开放成功历程,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双重竞争主体:企业竞争主要体现在产业经济领域,呈现在微观经济运行中资源稀缺条件下的一种资源配置行为;区域政府竞争主要体现在城市经济领域,呈现在中观经济运行中资源生成基础上的一种资源配置行为.区域政府间存在“三类九要素”的竞争:项目多少、产业链配套、进出口大小的竞争决定着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完善、人才科技水平、财政金融支撑的竞争依赖于各个区域政府的经济政策措施;政策、环境、管理体系的竞争依赖于各个区域政府的经济管理效率.企业竞争与区域政
无论是进行同期比较,还是在相同的人均GDP水平上进行比较,中国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都是偏低的,既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低于中国周边的代表性国家。重要的是,从2004年开始中国消费率呈现下降趋势,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低于第一个10年,其峰值降低了2.23个百分点.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中国消费市场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增长还有较大的潜力或潜能。从宏观经济学视角分析,要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把消费率提高到应有的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在GNI中所占的比重,特别是要提高劳动者报酬在GNI中所占的比
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以来,中国经济周期呈现出明显的主体下移和波动趋降的新态势.为深入厘清新型经济周期形态的成因,本文构建了一个大型DSGE系统,将投资、贸易、经济政策和金融波动等多种要素置于统一框架,综合分析了当前经济周期形态变异的内在机理.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首先,政策空间收窄、出口增速回落和金融波动增强是现阶段经济周期回落的主导诱因,三者的变化均服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说明中国经济周期的趋势性换挡具有客观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其次,出口增速回落是现阶段经济周期回落的主要推力,但金融波动很可能成为未来主导
基于中国全球投资追踪(CGIT)数据库,本文从微观层面考察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容性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有助于提高沿线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还可以改善其内部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研究表明,低收入国家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获益更多,国有企业、基础设施行业、跨国并购模式对外直接投资所产生的包容性增长效应更大,并且“一带一路”倡议明显增强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文章从对外直接投资角度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推动沿线国家包容性增长理论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为中国
受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政策的溢出效应和外部经济冲击的影响,各国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往往优先考虑国内经济利益而不惜以邻为壑,长此以往必定会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由“大写意”向“工笔画”发展的这一重要阶段,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进而充分发挥其保障作用显得尤为迫切.通过对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的梳理和现有机制的讨论,本文发现,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国家和周边的中亚,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等国的经济周期更同步,具备了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基础。“一带一路”使得中国在国际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乡关系随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调整而不断发生演变,历经由“分割”到“统筹”、“一体化”再到“融合”的过程。尤其是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城乡关系不断被重塑,新型城乡关系逐步被确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渐被完善,中国城乡开始步入协调发展时期.但依然存在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户籍制度改革滞后、农村“病”等问题制约城乡深度融合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建立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城乡一体化治理、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构建农村适度偏向政策体系等建议,为城乡融合之路的顺
本文力图准确地测度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并以财政透明度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机制和演变规律。研究表明,财政透明度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具有“倒U型”影响,该结论在固定效应回归、面板门槛模型、动态面板回归和准自然实验四种方法下保持稳健.机制识别显示,这种“倒U型”影响由“稳增长”和“债务风险”渠道促成,地方政府对稳增长和防风险的权衡取舍决定了债务规模的演变路径.依据本文分析,地方政府的最优财政透明度位于“倒U型”曲线右侧.
公共部门和私有部门竞争加速的背景下,数字货币的种类和功能特征不断增加,对国际货币体系、支付结算以及数字经济生态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梳理了公共和私有部门数字货币的发展趋势,比较分析了典型数字货币的运行特征以及面临的或有风险。研究认为公共部门数字货币将在零售型和批发型等多场景与私有部门数字货币展开竞争;我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进展加速,要在国际标准规范制定和应用平台建设等方面抓住机遇窗口期。在监管层面,建议审慎对待数字货币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推动制定国际标准规范;发挥"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双层运营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