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品简介
能将欧洲大陆的历史文明、文化艺术、浪漫情怀用感性的文字和精致的影像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身兼作家和画家的冯骥才先生是当今最好的作者之一。于是,我们可以在地铁里、书桌旁,甚至在床头细细感受作者带给自己的欧洲浪漫之旅,那的确是一种无比美妙的精神享受。
精彩片段一
四月的维也纳
开头几天,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此时的春天似乎只是绿色连着绿色。大片大片的草地上,没有五月那无所不在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着车一同外出的留学生小吕说:
“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小吕听了,就把车子停住,叫我下车,把我领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然后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
我用手扒开草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青草下边藏了满满一层花儿,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努劲,就会齐刷刷地全冒出来……
“得要多少天才能冒出来?”我问。
“也许过几天,也许就在明天。”小吕笑道,“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换一个样儿。”
可是,当夜冷风冷雨,接连几天时下时停,太阳一直没露面儿。我很快就要离开这里去意大利了,便对小吕说:
“这次看不到草地上那些花儿了,真有点遗憾呢,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
小吕驾着车没说话,大概也有些怏怏然吧。外边毛毛雨点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可车子开出去十几分钟,小吕忽对我说:“你看窗外——”隔过雨窗,看不清外边,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了:白色、黄色、紫色,在窗上流动。小吕停了车,手伸过来,一推我这边的车门,未等我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便说:
“去看吧——你的花!”
迎着细密地、凉凉地吹在我脸上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千万万朵花儿藏身的草地,此刻一下子全冒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已经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看到每一朵小花,在冷雨中都像英雄那样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小小的花居然有此气魄!四月的维也纳忽然叫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节选自《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题目为编者加)
读书笔记
作者为了表现青春是“包含着不同阶段的异常丰富的生命过程”,特意撷取了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用诗人般敏感的心,给我们讲述了生活中细微之处震撼人心的美。关于四月的维也纳这个画面,作者通过描写冷风冷雨中青草下的小花来体现它的美丽,描写小花的色彩、情状,与青草进行对比,突出四月带给人们的惊喜。生命的成长与惊喜就藏在青草下,是勇气,让四月的春天拥有了独有的壮丽图画;是勇气,让青春拥有了独有的壮丽色彩。
精彩片段二
哥灵精酒店
在卡伦堡山脚下,维也纳森林边缘,一条弯曲幽静的小路两边,一家家小酒店,看似山间别墅,门前却挂着式样古老的酒店招牌。倘若这些酒店门首悬挂起青翠的松枝,当年的新酒就拿出来卖了。这便是在奥地利为人人喜爱的“当年酒家”。
新果新酿,鲜美芬芳,很像西湖的龙井村,新茶新采,沏了便喝,带着茶田里的清香。家家酒店各有酿造绝招,味道又是千差万别。
这之中,最著名的要数“哥灵精酒店”。相传它曾是一座修道院,但已无迹可寻。因为哥灵精酒店本身已有300年历史了。它气息十分古老,格局又很有趣。进门小小的院落,布置成一个微型的古代造酒业博物馆。一间地下室展出一架历经数百年的榨酒机和各种造酒器具,院内摆着的大橡木酒桶,都是那些过往不复的岁月的遗物;几个大橱窗陈列着上千种开酒瓶的“起子”,样子千奇百怪,显示了不同时代的风韵,颇令人玩味。这一来,便把人们带入悠远深厚的酒文化中去。
穿过食品间,后院是个依山开辟的葡萄园。饮酒的桌椅就设在园中,酿酒用的葡萄也是在这园中采摘的。四周串串绿珠,化为杯中琼汁,这感觉美妙之极。酒都是大杯斟满的,可以干喝,也可以买些炸鸡烤肉、煎肠腌蒜,边吃边喝,地道的农家风味。
只要开口饮,便有琴手到身边来演奏。这些琴手曾经都是著名乐团的乐师,年岁大了,到酒店来拉琴。别以为他们仅仅赚钱糊口。你给他们钱,他们顺手把钱折成小方块,很优雅地别在琴柄上端。他们只想把音乐融入你饮酒的乐趣里,维也纳称这种音乐为“施拉梅林音乐”。这个音乐之国退休乐师的演奏水平,绝不亚于一般国家大乐团中的领衔高手。他们说,到这儿来拉琴,主要是为了享受。他们这样说,是不是因为这家酒店曾是施特劳斯经常光顾的地方?施特劳斯坐过哪个座位?留下哪些逸事?无人能说。但这位圆舞曲之王写过一支优美动听的歌,居然叫作《在哥灵精如同在家一样》。哥灵精究竟什么样呢?
(节选自《葡萄美酒夜光杯》,题目为编者加)
读书笔记
在鳞次栉比的小酒馆中,作者精心选择了“哥灵精酒店”来写。在这个有着300年历史的酒馆中,人们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浓浓的酒文化:小小的院落,一个微型的古代造酒业博物馆,地下室储藏着历经百年的榨酒机、各种造酒器具、上千种的酒瓶“起子”等。随着作者一路看过去,过往不复的岁月痕迹,不同时代的风韵,无不令人玩味。在酒馆的葡萄园,作者的思绪随着美酒、音乐翩然起舞,深深陶醉在异域的文化气息中。
精彩片段三
二观古堡
一入村口,迎面一座古屋闯入眼帘。石砌的外墙,历久变黄,依然坚实。门檐窗口都是石雕花纹,精致优美,很少巴洛克式的华美,更多则是哥特式的稳重,极有韵味。不巧的是,看房子的人带着钥匙走了,只好扒窗向里观望。
屋内空寥无人,是座空楼,一切陈设皆如昔时:酒柜、餐桌、座钟、吊灯、台球桌等,都是古董;毛地毯和护壁纸的图案也是古色古香,尤其立在屋角的几个陶瓷壁炉,古朴优雅,应是18世纪以前的器物。我看得激动起来,叫着:“如果叫我住在里面,哪儿也不去了!”
……
待我找到这地方,便像走进一幅画中。一片疏阔林间,耸立一座中世纪古堡式的楼宇,深灰色筒形的墙面,高低错落许多窄长窗子,上端伸出许多帽状尖顶,像一大串巨型蜡烛。它实在太美!很像一种女人,吸引着你渴望走入她的心间。面对这美丽的古堡,我幻想着它春夏秋冬四时不同的迷人景象……这时,那位电影发行人——也就是这座古堡的女主人,已经站在门口招呼我们了。
头一次认识她是在我的画展上,她像位职业妇女,这次见她俨然一位贵族女人。黑色头发松松挽起,黑色衣裙松松垂下,虽无珠光宝气,却有一种高贵气质,与她的古堡气息相合。尤其晚餐时,她不厌其烦地摆出一套又一套华丽精美的餐具,餐具的花纹与餐纸的图案相配套,如此讲究与配套,分明带着旧贵族的生活遗风。
她带领我们参观所有房间,恍然走入昔日的豪门。一切家具陈设无不散发古代风韵,挂满墙壁的油画由于年深日久而郁郁动人,所有细小部件,哪怕一個帘钩,一个门把,一个钉子,都是历史的细节,只有那一扇扇窄长的窗框外的风景是明丽又鲜活的,大自然永远长生不老。
(节选自《一先令的古堡》,题目为编者加)
读书笔记
在奥地利,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堡,政府时常将这些古堡及里边的物品出售,价值仅为一先令。可如此便宜的古堡,一般人却不敢问津,因为要购买这些古堡还须遵守一个附加条件,就是不准对古堡进行翻新改造,只能修缮和加固,保持古堡的原貌。这样一来,买下古堡的人要承担的维修费用就难以计数了。这种尊重历史和自然、保持本色的理念,使得奥地利的百年老店、千年小镇、古朴的城堡、秀美的森林等得以保持,使徜佯于其间的观光旅游者流连忘返。
能将欧洲大陆的历史文明、文化艺术、浪漫情怀用感性的文字和精致的影像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身兼作家和画家的冯骥才先生是当今最好的作者之一。于是,我们可以在地铁里、书桌旁,甚至在床头细细感受作者带给自己的欧洲浪漫之旅,那的确是一种无比美妙的精神享受。
精彩片段一
四月的维也纳
开头几天,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此时的春天似乎只是绿色连着绿色。大片大片的草地上,没有五月那无所不在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着车一同外出的留学生小吕说:
“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小吕听了,就把车子停住,叫我下车,把我领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然后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
我用手扒开草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青草下边藏了满满一层花儿,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努劲,就会齐刷刷地全冒出来……
“得要多少天才能冒出来?”我问。
“也许过几天,也许就在明天。”小吕笑道,“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换一个样儿。”
可是,当夜冷风冷雨,接连几天时下时停,太阳一直没露面儿。我很快就要离开这里去意大利了,便对小吕说:
“这次看不到草地上那些花儿了,真有点遗憾呢,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
小吕驾着车没说话,大概也有些怏怏然吧。外边毛毛雨点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可车子开出去十几分钟,小吕忽对我说:“你看窗外——”隔过雨窗,看不清外边,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了:白色、黄色、紫色,在窗上流动。小吕停了车,手伸过来,一推我这边的车门,未等我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便说:
“去看吧——你的花!”
迎着细密地、凉凉地吹在我脸上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千万万朵花儿藏身的草地,此刻一下子全冒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已经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看到每一朵小花,在冷雨中都像英雄那样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小小的花居然有此气魄!四月的维也纳忽然叫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节选自《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题目为编者加)
读书笔记
作者为了表现青春是“包含着不同阶段的异常丰富的生命过程”,特意撷取了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用诗人般敏感的心,给我们讲述了生活中细微之处震撼人心的美。关于四月的维也纳这个画面,作者通过描写冷风冷雨中青草下的小花来体现它的美丽,描写小花的色彩、情状,与青草进行对比,突出四月带给人们的惊喜。生命的成长与惊喜就藏在青草下,是勇气,让四月的春天拥有了独有的壮丽图画;是勇气,让青春拥有了独有的壮丽色彩。
精彩片段二
哥灵精酒店
在卡伦堡山脚下,维也纳森林边缘,一条弯曲幽静的小路两边,一家家小酒店,看似山间别墅,门前却挂着式样古老的酒店招牌。倘若这些酒店门首悬挂起青翠的松枝,当年的新酒就拿出来卖了。这便是在奥地利为人人喜爱的“当年酒家”。
新果新酿,鲜美芬芳,很像西湖的龙井村,新茶新采,沏了便喝,带着茶田里的清香。家家酒店各有酿造绝招,味道又是千差万别。
这之中,最著名的要数“哥灵精酒店”。相传它曾是一座修道院,但已无迹可寻。因为哥灵精酒店本身已有300年历史了。它气息十分古老,格局又很有趣。进门小小的院落,布置成一个微型的古代造酒业博物馆。一间地下室展出一架历经数百年的榨酒机和各种造酒器具,院内摆着的大橡木酒桶,都是那些过往不复的岁月的遗物;几个大橱窗陈列着上千种开酒瓶的“起子”,样子千奇百怪,显示了不同时代的风韵,颇令人玩味。这一来,便把人们带入悠远深厚的酒文化中去。
穿过食品间,后院是个依山开辟的葡萄园。饮酒的桌椅就设在园中,酿酒用的葡萄也是在这园中采摘的。四周串串绿珠,化为杯中琼汁,这感觉美妙之极。酒都是大杯斟满的,可以干喝,也可以买些炸鸡烤肉、煎肠腌蒜,边吃边喝,地道的农家风味。
只要开口饮,便有琴手到身边来演奏。这些琴手曾经都是著名乐团的乐师,年岁大了,到酒店来拉琴。别以为他们仅仅赚钱糊口。你给他们钱,他们顺手把钱折成小方块,很优雅地别在琴柄上端。他们只想把音乐融入你饮酒的乐趣里,维也纳称这种音乐为“施拉梅林音乐”。这个音乐之国退休乐师的演奏水平,绝不亚于一般国家大乐团中的领衔高手。他们说,到这儿来拉琴,主要是为了享受。他们这样说,是不是因为这家酒店曾是施特劳斯经常光顾的地方?施特劳斯坐过哪个座位?留下哪些逸事?无人能说。但这位圆舞曲之王写过一支优美动听的歌,居然叫作《在哥灵精如同在家一样》。哥灵精究竟什么样呢?
(节选自《葡萄美酒夜光杯》,题目为编者加)
读书笔记
在鳞次栉比的小酒馆中,作者精心选择了“哥灵精酒店”来写。在这个有着300年历史的酒馆中,人们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浓浓的酒文化:小小的院落,一个微型的古代造酒业博物馆,地下室储藏着历经百年的榨酒机、各种造酒器具、上千种的酒瓶“起子”等。随着作者一路看过去,过往不复的岁月痕迹,不同时代的风韵,无不令人玩味。在酒馆的葡萄园,作者的思绪随着美酒、音乐翩然起舞,深深陶醉在异域的文化气息中。
精彩片段三
二观古堡
一入村口,迎面一座古屋闯入眼帘。石砌的外墙,历久变黄,依然坚实。门檐窗口都是石雕花纹,精致优美,很少巴洛克式的华美,更多则是哥特式的稳重,极有韵味。不巧的是,看房子的人带着钥匙走了,只好扒窗向里观望。
屋内空寥无人,是座空楼,一切陈设皆如昔时:酒柜、餐桌、座钟、吊灯、台球桌等,都是古董;毛地毯和护壁纸的图案也是古色古香,尤其立在屋角的几个陶瓷壁炉,古朴优雅,应是18世纪以前的器物。我看得激动起来,叫着:“如果叫我住在里面,哪儿也不去了!”
……
待我找到这地方,便像走进一幅画中。一片疏阔林间,耸立一座中世纪古堡式的楼宇,深灰色筒形的墙面,高低错落许多窄长窗子,上端伸出许多帽状尖顶,像一大串巨型蜡烛。它实在太美!很像一种女人,吸引着你渴望走入她的心间。面对这美丽的古堡,我幻想着它春夏秋冬四时不同的迷人景象……这时,那位电影发行人——也就是这座古堡的女主人,已经站在门口招呼我们了。
头一次认识她是在我的画展上,她像位职业妇女,这次见她俨然一位贵族女人。黑色头发松松挽起,黑色衣裙松松垂下,虽无珠光宝气,却有一种高贵气质,与她的古堡气息相合。尤其晚餐时,她不厌其烦地摆出一套又一套华丽精美的餐具,餐具的花纹与餐纸的图案相配套,如此讲究与配套,分明带着旧贵族的生活遗风。
她带领我们参观所有房间,恍然走入昔日的豪门。一切家具陈设无不散发古代风韵,挂满墙壁的油画由于年深日久而郁郁动人,所有细小部件,哪怕一個帘钩,一个门把,一个钉子,都是历史的细节,只有那一扇扇窄长的窗框外的风景是明丽又鲜活的,大自然永远长生不老。
(节选自《一先令的古堡》,题目为编者加)
读书笔记
在奥地利,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堡,政府时常将这些古堡及里边的物品出售,价值仅为一先令。可如此便宜的古堡,一般人却不敢问津,因为要购买这些古堡还须遵守一个附加条件,就是不准对古堡进行翻新改造,只能修缮和加固,保持古堡的原貌。这样一来,买下古堡的人要承担的维修费用就难以计数了。这种尊重历史和自然、保持本色的理念,使得奥地利的百年老店、千年小镇、古朴的城堡、秀美的森林等得以保持,使徜佯于其间的观光旅游者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