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兰:爱,绝不迁徙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e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庆兰,1916年9月15日出生于山西省汾阳县一个贫困家庭,20岁时护校毕业,来到北平协和医院工作。
  正当郭庆兰刚刚开始编织自己生活梦想的时候,1937年7月7日爆发了抗日战争,北平不再平静,许多学生纷纷走上街头进行抗日宣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郭庆兰是个刚强的热血女孩,她的爱国热情被点燃了。恰巧此时加拿大援华医生白求恩委派联络员何明清到北平各大医院作秘密宣传,鼓励年轻医疗人员到抗战最需要的地方去。于是,郭庆兰放弃了平静的生活环境,决心到抗日前线去尽一份责任。一路上她历经千辛万苦,途经日本鬼子占领区时,连闯数道关卡,几次险些被抓。
  到了晋察冀,郭庆兰被安排在白求恩卫生学校当护士教员。1940年8月,她心中的白马王子——印度援华医疗队著名外科医生柯棣华,来到白求恩卫生学校国际和平医院担任第一任院长。上任当天,他用生硬的汉语激情地宣告:“我绝不玷污白求恩的名字,要像他一样献身于你们的和我们的,也是世界的反法西斯事业!”坐在台下的郭庆兰立刻被这位异国青年的话深深感动。
  这位脸色黝黑、医术精湛的院长还是生活中的幽默大师。1941年,日本帝国主义向解放区大规模扫荡,柯棣华带领郭庆兰等救护人员开赴抗日前线抢救伤员。为了蒙蔽敌人,战场医务人员都装扮成老百姓。一天,柯棣华把一头乌黑浓发剃成“大光头”,头上戴一顶帽子,身上穿着一身土布衣服。护士们看后忍俊不禁,柯棣华看了看自己的装扮后说:“我一旦被日本鬼子抓住,你们就说我是村里的铁匠,敌人保准相信,因为我穿的是农民服装,说的是中国语,我的脸同铁匠一样黑。”一阵笑声过后,柯棣华瞅了郭庆兰一眼,幽默地说:“如果再娶上一个中国姑娘,那就更像、更美啦。”他的讲话笑得人们前俯后仰。郭庆兰的一颗心也在激动地跳动着,她想起柯棣华为了及时抢救中国伤员,多次开赴抗日最前线,冒着敌人炮火救死扶伤,常常几天几夜不得休息,以及在“百团大战”中,他一人就救治800多名伤员,成功为585人实施了手术的一幕幕景象。
  在朝夕相处中,两个青年尽管国度不同,肤色不同,但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追求,使两颗年轻的心渐渐地靠在了一起。
  柯棣华与郭庆兰相亲相爱的消息不翼而飞,很快传到了聂荣臻司令员的耳朵里。一次,他来到医院视察工作,见到他俩便问:“你们何时结婚,结婚那天我来喝你们的喜酒。”
  1941年11月25日,是柯棣华和郭庆兰幸福难忘的日子,两人喜结良缘,按照当地习俗,军民们为这对异国恋人举办了简朴的婚礼。
  第二年,郭庆兰为柯棣华生了个儿子,聂荣臻为孩子起名叫“印华”,因为这个孩子身上流的是中印两个民族的血脉,是两国人民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1942年4月,华北日伪军在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茨的指挥下,集中三个师团的主力五万多人对我冀中地区开始了大扫荡,企图一举歼灭八路军主力,摧毁我抗日根据地。柯棣华带领救护医疗人员开赴抗日前线抢救伤员,经常几天几夜不能合眼,身体健康每况愈下,聂荣臻司令员几次派人给他送来补品和食品,可他却转送给了中国伤员,他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这年7月7日,柯棣华在烽火前线自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严以律己,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忘我地工作,结果积劳成疾累倒,经过多方抢救无效,这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于1942年12月9日去世,年仅32岁,弃下了他的年轻妻子郭庆兰和四个月大的爱子印华。党中央在延安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总司令朱德致悼词,毛主席写了挽词:“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远道来华援助抗日,医疗伤员积劳病逝,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
  性格刚强的郭庆兰很快从悲痛中解脱出来,为了保护好他们母子,朱总司令让聂荣臻派专人护送她和儿子去延安。来到延安后,周恩来副主席抱着印华深情地嘱咐郭庆兰:“一定要抚养好孩子,将来回印度看看。”郭庆兰向周副主席发誓,再苦再难我也要把孩子培养成才。
  全国解放后,郭庆兰来到滨城大连从事儿童医疗工作,印华也一天天茁壮成长。看着越来越像柯棣华的儿子,郭庆兰抑制不住对丈夫的思念,耳边不断回响着丈夫的生前愿望:“要是让儿子的奶奶及叔叔、姑姑们看看印华,该多好啊。”1958年,在中印尚未建交时,郭庆兰提出到印度探亲的申请,得到了周总理的批准。临行前,周总理语重心长地对印华说:“要像你父亲那样,为中印人民多做工作,增进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到了印度,人们热情接待了他们母子,印度前总理尼赫鲁亲切接见了他们。
  在郭庆兰的精心抚育下,印华学业突出,在校时是名高才生,并考取了第四军医大学,立志继承父亲的遗志,为中国的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才智。可是谁能想到,噩运再次降临,1967年10月,年仅25岁的印华在一起医疗事故中不幸离开了人世。郭庆兰再一次陷入巨大的悲痛中,与她深交的聂荣臻元帅听到后愤怒地敲起了桌子。
  印华是她从战火中呕心沥血抚养大的爱子,是她跟柯棣华惟一的骨血,印华的早逝是郭庆兰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和最强烈的心痛。然而,不向命运低头的郭庆兰再一次坚强地从悲痛中走了过来,她说:“我心里时时刻刻装着柯棣华,他的顽强拼搏和进取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一看到他的照片,就觉得自己要走的路很长很长。”儿子早逝后,为了摆脱丧子之痛,转移和调整好心情,她努力工作,尽量多找一些事情做。当时,她担任市政协常委和市妇联的工作,每天深入群众,进行调研,把心里的悲痛和对印华的思念化为力量,不知疲倦地工作,她在为社会的奉献中找到了最好的慰藉。
  正是因为爱,她可以忍耐巨大的悲痛,正是因为爱,她可以正确面对残酷的命运,也正是因为爱,她才可以更加热爱生活。郭老把一生的爱情给了一个人,她的坚定、她的永恒、她的执著使她的人生充满了色彩和别样的意义。如今,年届90岁高龄的郭庆兰耳聪目明、精力充沛,前几年还一直参加大连老年大学的学习,去年又毛遂自荐,义务担任街道英语班教员,现在还经常登台参加老年演出。在战争年代,她与柯棣华一起舍生忘死抢救伤员;在和平时期她为妇女儿童的健康事业操尽了心血,做出了巨大奉献;退休后,她乐善好施,积极从事扶贫及社会慈善事业,多次慷慨解囊。令人敬佩的是,她还担任“民间大使”,先后四次访印,与印度历届政府首脑建立了友好关系,为中印睦邻友好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谈到自己的爱情,年高德劭的郭庆兰说:“我的心里一直装着柯棣华。”一个人,一辈子,丈夫、儿子英年早逝,她一个人孤独地生活了大半辈子。本来,她应该是孤单寂寞的,然而,她的生活却因她内心永不迁徙的爱而一直充满乐趣和希望,也正因了这一成不变的爱情,成就了她的健康长寿。
其他文献
我国的基础课程改革已经陆续在全国展开,全新的课程教育体系更多是在教学的方式上进行了改革,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当中去,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主动
作业设计,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现在各校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业设计改革,文章就以初中薄弱学生实效科学分类作业的设计为出发点,指出了当前科学作业设计中存
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奠基工程。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在此阶段应该注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专长。为能更好地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文章积极探讨符合时
好男人王荣振父子要结婚了,而且结婚的对象是一对亲母女。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传遍八一镇,知道的人都说:“王家父子能碰上这么十全十美的事,是奇闻,也是好人好报。”  王荣振是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八一镇文化站站长,今年50岁。他的儿子王凯云在沈阳市苏家屯区红十字会医院当外科大夫。  2003年7月,王荣振的老伴犯了重度脑出血,住了20多天院,没抢救过来故去了。因为单位与老岳母家相隔咫尺,几十年来王荣振天天必
据北京市工商局局长张志宽介绍,“食品安全指数”是评价食品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数,它根据一个地区全年或半年内所有食品质量的抽检数据,进行综合科学分析,得出以各区县为单位的地区
赵女士年近四十,两年来一直深受心绞痛的折磨。前不久单位聚餐,赵女士回家后恶心欲呕,含服两片硝酸甘油也未见缓解,家人连忙送她到医院急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到赵女士心绞痛
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使小学生的情感、创造性、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因此,在小学美术绘画教学中,任课教师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将提升学生创造力作为教学重点,并在此过程
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机械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噪声污染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日益严重,进一步认识噪声及其控制非常必要。   长期在较强噪声环境中工作而又得不到恢复时,损害听神经细胞,造成失聪。 一次强烈的噪声如爆炸、爆破时,强大的声压和冲击波可造成急性听觉器官损伤,导致鼓膜穿孔、破裂、出血等,造成双耳完全失聪,伴有头痛、耳鸣、耳痛等症状。  医学研究证明,人在40分贝环境下睡眠受影响;50分贝时,入睡困难
我国的教学体制不断改革,对幼儿园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幼儿园教师需要传授给幼儿基础的文化知识,提升幼儿的科学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需要采用新型教学方法,开
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九时,我迁进了南京江宁区武夷花园新家,那是我受南京旅台乡亲们,以及台北市“中央军事院校”校友们起哄去寻找的,因为那两个社团的理事长,正是我家老伴,我自然成